鄭欽,李潤利,吳燕秋,程慧
2012年10月~2014年10月期間我院收治的57例合并語言交流障礙的腦癱患兒,均符合小兒腦癱的診斷標準[1],并排除合并聽力障礙、癲癇、自閉癥等障礙患者。隨機分成2組:觀察組29例:男19例,女10例;年齡(4.8±0.7)歲;韋氏智能量表測定的智商為73.7±20.0;對照組28例,男18例,女10例;年齡(4.9±0.7)歲,智商73.3±15.4。對照組采用一對一的語言訓練,觀察組根據(jù)語言交流能力水平,將同一水平的患兒以2~4人為1個小組,進行語言訓練。訓練內(nèi)容及方法包括:①日常交往能力訓練:在訓練開始時讓患兒之間相互打招呼、問好、握手、擁抱等。②口部運動功能訓練:讓同組患兒一起做張嘴、鼓腮、噘嘴、圓唇、展唇、彈舌、咂唇、咀嚼訓練等,讓程度相當?shù)幕純哼M行比賽,適時地給予貼紙獎勵。③言語呼吸訓練:進行腹式呼吸訓練;增加肺活量訓練,如吹羽毛、吹紙片、吹蠟燭、吹哨子等;最長聲時的訓練,如發(fā)長音/a--/;數(shù)數(shù)訓練,即一口氣盡可能多的數(shù)數(shù)等。④構音訓練:對于構音錯誤的患兒,治療師給予輔助,糾正其發(fā)音部位,并讓每個患兒之間進行音位對比訓練。⑤情景交流訓練:治療師準備一個主題,如出示“超市購物”的圖片,讓兒童自由發(fā)言再互相補充,程度好的盡可能用完整的句子表達,程度差的給予圖片或肢體語言提示,鼓勵患兒主動表達;或設計一些情景進行角色扮演,豐富兒童的想象力,誘導交流動機。治療時盡量采用安全座椅,保證患兒有一個穩(wěn)定、舒適的姿勢,每次訓練設計3~4個內(nèi)容,根據(jù)患兒的表現(xiàn)和興趣及時調(diào)整訓練的進度;治療結束后,讓家長在日常生活中鞏固所學的語言技能。每次治療30 min,一周連續(xù) 5次,3個月為1個療程,治療2個療程,共6個月。
采用腦癱患者交流功能分級系統(tǒng)(communication function classification system, CFCS)進行評價[2]。治療結束后,觀察組顯效10例、有效16例、無效3例;對照組顯效6例、有效13例、無效9例;觀察組言語交流康復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89.66%、67.86%,P<0.05)。
語言障礙是腦癱患兒常見并發(fā)癥,其發(fā)生率為80.4%[3]。由于語言障礙,患兒不能像正常同齡兒童一樣表達和理解語言以及用語言進行交流,不僅影響患兒的語言理解和表達,還將影響患兒與他人、與社會間的交往,阻礙患兒智力及社會適應能力的發(fā)育[4]。語言訓練是改善患兒語言能力及交流能力的有效方式,臨床上以一對一的語言訓練方式為主,雖對患兒能力訓練有顯著的治療效果,但患兒單獨面對治療師,常有被動、恐慌、消極、依賴性等負面情緒,嚴重影響患兒的正常心理發(fā)育,同時患兒的社交能力未得到訓練,容易出現(xiàn)孤僻、退縮行為,影響了患兒與同伴、不熟悉對象之間的交流能力。小組語言訓練不僅可以刺激兒童口語表達的積極性,更能很大程度上提高患兒的非語言溝通技能,如眼神的交流,肢體語言的表達,以及表情的豐富性等。通過小組訓練,患兒的社交能力顯著提高,交流動機、交流態(tài)度有了明顯的變化,充分調(diào)動了患兒交流表達的積極性,從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提升了部分能入學患兒日后適應學校環(huán)境的能力,使其更易融入社會。由此可見,在腦癱合并語言障礙患兒的語言康復訓練中,通過小組方式訓練能夠達到更好的效果。
[1] 中國康復醫(yī)學會兒童康復專業(yè)委員會,中國殘疾人康復協(xié)會小兒腦癱康復專業(yè)委員會.小兒腦性癱瘓的定義、分型和診斷條件[J].中華物理醫(yī)學與康復雜志,2007,29(5):309.
[2] Hidecker MJC, Paneth, et al. Developing and validating the Communication Function Classification System(CFCS) for individuals with cerebral palsy[J].Developmental Medicine and Child Neurology, 2011,53(8):704-710.
[3] 李勝利. 言語治療學[M]. 北京:華夏出版社, 2004, 10-15.
[4] 衛(wèi)冬潔.腦癱兒童語言障礙及康復[J].中國康復理論與實踐,2005,11(9):779-7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