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文紅 吳建紅 程芳梅
武漢市東湖醫(yī)院 武漢 430074 2)湖北省人民醫(yī)院 武漢 430074 3)武漢市漢口醫(yī)院 武漢 430074
?
路徑護理干預對急性腦梗死患者NIHSS評分的影響研究
程文紅1)吳建紅2)程芳梅3)
武漢市東湖醫(yī)院武漢4300742)湖北省人民醫(yī)院武漢4300743)武漢市漢口醫(yī)院武漢430074
【摘要】目的探討路徑護理干預在急性腦梗死患者中的應用效果。方法將138例急性腦梗死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69例和對照組69例。對照組予以常規(guī)護理,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予以路徑護理干預。結果觀察組患者NIHSS評分為(1.98±1.79)分,對照組為(2.91±1.64)分;觀察組BI評分為(115.71±15.64)分,對照組為(108.98±15.87)分;觀察組滿意度評分為(91.52±6.37)分,對照組為(87.18±6.84)分,2組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路徑護理干預可促進患者功能康復,提高患者滿意度,值得在臨床推廣應用。
【關鍵詞】急性腦梗死;臨床護理路徑;NIHSS;患者滿意度
急性腦梗死是指因腦部血液循環(huán)障礙、缺血、缺氧所致的局限性腦組織的缺血性壞死或軟化[1]。伴隨我國人口老齡化的加劇,腦梗死的發(fā)生率也在增加[2]。腦梗死具有病死率高、致殘率高的特點,給家庭和社會帶來了沉重的負擔[3]。本研究經過對2012-08-2013-08收治的138例急性腦梗死患者展開研究,探討路徑護理干預在急性腦梗死患者中的應用效果,現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收集2012-08-2013-08收治的急性腦梗死患者138例,均符合世界衛(wèi)生組織WHO定義的關于缺血性腦卒中的診斷標準[4]。排除標準:昏迷患者、存在認知功能障礙的患者、溝通交流不暢的患者及存在其他原因不能配合本研究的患者[2]。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69例。觀察組中男38例,女31例;年齡49~77歲,平均(62.4±6.8)歲。對照組中男40例,女29例;年齡50~75歲,平均(63.2±7.1)歲。2組患者在性別構成、年齡、病情等方面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護理方法對照組予以常規(guī)護理,根據醫(yī)囑給予常規(guī)治療護理,護理人員按照個人習慣對患者進行護理,包括一般護理措施、健康教育、指導患者功能鍛煉、幫助患者制訂出院計劃等,但對工作質量標準未進行統(tǒng)一要求。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予以路徑護理干預。首先通過查閱相關文獻,參考臨床實際情況,制訂急性腦梗死患者臨床護理路徑,幫助護理人員及家屬更好的了解患者在住院期間的護理服務安排。臨床路徑具體內容如下:(1)入院第1天,根據標準評估表對患者進行全方位的評估,制訂護理計劃,對患者及家屬進行病房環(huán)境介紹,進行飲食指導,指導患者及家屬進行吞咽功能訓練,向患者及家屬發(fā)放臨床路徑表。(2)入院第2天,跟蹤評估患者狀況,進行藥物相關健康教育,指導患者正確用藥,提高患者用藥依從性。(3)入院第3天,跟蹤評估患者狀況,進行患者及家屬的心理健康指導,幫助患者及家屬樹立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4)入院1周,根據患者的理解水平,循序漸進地向患者介紹腦梗死的發(fā)病原因、臨床表現、發(fā)病機制、治療、護理、康復等,協(xié)助患者進行康復訓練。(5)入院2周,評估患者狀況,發(fā)現薄弱環(huán)節(jié)進行加強,根據患者情況個體化指導患者及家屬功能鍛煉。(6)出院前3 d,評估患者對疾病知識掌握情況,進行疾病復發(fā)預防指導、康復鍛煉指導,詢問患者還存在哪些方面的需要。(7)出院前1 d,指導患者及家屬出院后繼續(xù)科學用藥,進行康復訓練,并發(fā)放家庭康復訓練手冊,以指導患者在家庭進行后續(xù)康復鍛煉,囑患者定期復診,留科室電話以備患者咨詢。
1.3評價指標采用美國國立衛(wèi)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評估患者入院與出院時的神經功能缺損程度,采用日常生活活動量表(Barther lndex,BI)評估患者入院與出院時的日常生活活動能力[4]。采用自制患者滿意度調查問卷[5],在患者出院時對患者及家屬進行調查,調查問卷共有10個項目,每個項目得分1~10分,1分為非常不滿意,10分為非常滿意,最高分100分,主要包括患者對治療、護理等方面服務的滿意度等。
1.4統(tǒng)計學方法資料采用SPSS 18.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果
2.1NIHSS評分比較入院時,觀察組患者NIHSS評分為(5.57±1.84)分,對照組為(5.32±1.67)分,2組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出院時,觀察組NIHSS評分為(1.98±1.79)分,對照組為(2.91±1.64)分,2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2BI評分比較入院時,觀察組患者BI評分為(87.52±16.33)分,對照組為(89.04±16.28)分,2組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出院時,觀察組BI評分為(115.71±15.64)分,對照組為(108.98±15.87)分,2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3患者滿意度評分比較觀察組患者滿意度評分為(91.52±6.37)分,對照組為(87.18±6.84)分,2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腦梗死發(fā)病率為110/10萬,占全部腦卒中的60%~80%,是臨床最常見的腦卒中類型[6]。腦梗死主要與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腦動脈硬化血栓形成等因素相關[7]。預防腦梗死的發(fā)生,需積極治療原發(fā)病,控制好血壓、血脂、血糖,減少危險因素,加強一級預防,以預防血栓形成。此外,還要定期檢查,做到早期發(fā)現,早期治療,在疾病尚未惡化前及時做好應對,以延緩疾病的進程。有研究顯示[8],在存活下來的腦血管病患者中,70%~80%會存在一定程度的功能障礙,嚴重影響患者的生存質量。而及時有效的治療護理與康復鍛煉可顯著改善腦梗死患者預后,減輕功能障礙程度,提高患者生活自理能力。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NIHSS評分優(yōu)于對照組,觀察組BI評分優(yōu)于對照組(P<0.05),說明路徑護理干預可促進患者功能康復,改善患者預后,這與馮興霞[9]的研究結果相一致。路徑護理干預通過制訂標準化的護理服務流程,規(guī)范了護理人員的工作內容與工作質量,避免了因護理人員經驗技術水平不同引起的服務水準差異,同時也為經驗不足的護理人員提供了明確的護理服務質量參考標準,可為患者提供相對更為同質且高質量的護理服務。觀察組滿意度評分高于對照組(P<0.05),說明路徑護理干預可提高患者滿意度,這與程娜等[5]的研究結果一致。通過路徑護理干預,患者及家屬可更好的了解標準護理流程與服務項目,且由于路徑護理干預考慮了患者的個體差異,對不同理解程度的患者進行了更有針對性的個體化護理,患者對自身的病情、治療、護理及康復有了更清晰的認識,在與護理人員的互動過程中也增強了信任感,患者的治療依從性提高,功能康復效果較好,患者滿意度提高。
綜上所述,路徑護理干預可規(guī)范護理服務質量,提高患者對自身病情、治療、護理、康復等方面的綜合認知,促進患者功能康復,提高患者滿意度,值得在臨床推廣應用。
4參考文獻
[1]Gao L, Liu P, Song JX, et al. A pilot study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ongue manifestation and the degree of neurological impairment in patients with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J]. Chin J Integr Med,2013,19(2):149-152.
[2]Vongsirinavarat M, Hiengkaew V. Factors determining functional ability of individuals with stroke in community[J]. J Med Assoc Thai,2014,97(Suppl7):S60-S64.
[3]曹廣菊,楊之源,伍詩惠.臨床護理路徑在急性腦梗死患者中的應用[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2,18(23):2 773-2 775.
[4]何奕濤,鄒良玉,付學軍,等.腦梗死后認知損害與神經功能恢復關系的研究[J].神經損傷與功能重建,2013,8(2):124-126.
[5]程娜,蔣紅.臨床護理路徑在急性腦梗死患者早期日常生活功能訓練中的應用[J].齊魯護理雜志,2013,19(19):108-109.
[6]Okubo PC, Fabio SR, Domenis DR, et al. Using the 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 to predict dysphagia in acute ischemic stroke[J].Cerebrovasc Dis,2012,33(6):501-507.
[7]Fleet A, Page SJ, Mackay-Lyons M, et al. Modified constraint-induced movement therapy for upper extremity recovery post stroke: what is the evidence[J]. Top Stroke Rehabil,2014,21(4):319-331.
[8]Rose DK. Being deliberate in postacute stroke: strategies to redeem the time[J]. Top Stroke Rehabil,2014,21(4):281-289.
[9]馮興霞.臨床護理路徑在急性腦梗死患者中的應用[J].齊魯護理雜志,2014,20(13):51-52.
(收稿2015-03-15)
【中圖分類號】R473.74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3-5110(2016)02-013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