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元華
柴胡疏肝散配合藥物穴位注射治療96例胃腸神經(jīng)官能癥探析
吳元華
目的探討分析柴胡疏肝散配合藥物穴位注射在治療胃腸神經(jīng)官能癥中的臨床效果。方法96例胃腸神經(jīng)官能癥患者, 采用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觀察組(52例)和對照組(44例)。觀察組采用柴胡疏肝散配合藥物穴位注射治療, 對照組單純采用柴胡疏肝散治療。分析對比兩組患者臨床治療效果。結果觀察組顯效率及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柴胡疏肝散配合藥物穴位注射相較于單純進行柴胡疏肝散在治療胃腸神經(jīng)官能癥上效果顯著, 在臨床應用中具有重要的意義, 值得進一步臨床推廣。
柴胡疏肝散;穴位注射;胃腸神經(jīng)官能癥
胃腸神經(jīng)官能癥是胃腸綜合征的總稱, 大多存在精神因素, 其主要癥狀包括腹部不適、腹瀉、緊張等, 影響患者的身體健康和生活質量。特別是其并發(fā)癥如心悸、失眠、健忘、神經(jīng)過敏及頭痛等, 不僅對患者的身體造成不良的影響, 而且給患者及家屬帶來嚴重的心理和經(jīng)濟負擔[1]。所以如何有效的治療胃腸神經(jīng)官能癥是目前臨床上探討的熱點話題。本文采用柴胡疏肝散配合藥物穴位注射治療胃腸神經(jīng)官能癥效果顯著, 具體報告如下。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4年4月~2015年1月本院收治的96例胃腸神經(jīng)官能癥的患者為研究對象, 患者均通過醫(y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 均簽署知情同意書。其中男56例, 女40例。年齡18~65歲, 平均年齡(43.2±7.5)歲。將其采用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觀察組(52例)和對照組(44例)。觀察組患者男30例,女22例, 平均年齡(43.7±7.3)歲。對照組患者男26例, 女18例, 平均年齡(44.8±6.9)歲。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比較, 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2納入標準與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經(jīng)臨床醫(yī)師排除肝、膽、胰、腸道器質性病變, 確診為胃腸神經(jīng)官能癥的患者。排除標準:不配合檢測和不遵從醫(yī)囑的患者;精神意識障礙的患者;不能耐受治療的患者;對柴胡疏肝散內藥材、藥用維生素B1注射液、維生素B12注射液以及其他輔助用藥過敏的患者;孕婦和哺乳期患者;嚴重心功能不全的患者;嚴重肝腎功能障礙的患者;血液系統(tǒng)疾病的患者。
1.3方法 觀察組患者進行柴胡疏肝散配合穴位注射治療,柴胡疏肝散加減, 1劑/d, 水煎400 ml, 分2次服, 具體方劑:柴胡12 g、白芍24 g、枳殼12 g、香附12 g、川芎9 g、陳皮12 g、甘草6 g, 并且根據(jù)患者的臨床癥狀進行個性化的治療, 如:疼痛較重者加川楝子10 g、延胡索10 g, 噯氣頻繁者加沉香6 g、旋覆花10 g, 泄瀉者加白術12 g、茯苓10 g、防風10 g等。穴位注射治療詳細方法如下:采用藥用維生素B1注射液100 mg, 維生素B12注射液0.25 mg, 2%鹽酸利多卡因注射液2 ml, 取足三里、內關, 泄瀉配天樞等穴位, 選用5 ml注射器、6號注射針頭, 抽取藥液充分混合, 然后迅速進針刺入皮下, 稍作提插直至出現(xiàn)酸麻、脹、觸電樣針感回抽無血后緩慢注入藥液, 每穴0.5 ml, 1次/2 d。對照組患者單純采用柴胡疏肝散進行治療, 詳細方法如上。以10 d為1個療程。在整個治療期間應盡量避免生氣、惱怒。
1.4療效評定標準[2]顯效:治療10 d后臨床癥狀完全消失且6個月內無復發(fā);有效:治療10 d后臨床癥狀明顯好轉,基本消失;無效:治療10 d后臨床癥狀無明顯改善或加重;總有效率=顯效率+有效率。
1.5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觀察組患者顯效率、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柴胡疏肝散中包含多種中草藥, 具有不同的功效, 如柴胡、枳殼等藥材具有疏肝理氣的功效, 川芎具有疏經(jīng)解郁的功效, 白芍、甘草具有柔肝緩急止痛的功效等, 各種不同功效的藥物聯(lián)合使用可以達到疏肝理氣、健脾和胃的目的[3]。并且藥物穴位注射治療應用的藥物, 維生素B1和維生素B12分別具有維持心臟神經(jīng)、消化系統(tǒng)的正常功能和調節(jié)神經(jīng)的功能[4]。部分學者認為, 采用柴胡疏肝散配合藥物穴位注射在治療胃腸神經(jīng)官能癥上具有重要的臨床應用價值。
本文研究結果顯示, 觀察組患者顯效率、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與蔡燕峰[5]的報道一致。表明柴胡疏肝散配合藥物穴位注射相較于單純柴胡疏肝散在治療胃腸神經(jīng)官能癥上效果顯著, 這可能是采用藥物穴位注射的方法, 不僅可以通過藥物調理患者的心臟神經(jīng)和消化系統(tǒng)的正常功能, 而且可以通過穴位注射的方式改善臟腑功能。
綜上所述, 柴胡疏肝散配合藥物穴位注射相較于單純進行柴胡疏肝散在治療胃腸神經(jīng)官能癥上效果顯著, 在臨床應用中具有重要的意義, 值得進一步臨床推廣。
[1]金喜亮.柴胡疏肝散配合藥物穴位注射治療胃腸神經(jīng)官能癥35例.實用中醫(yī)藥雜志, 2012, 7(9):565.
[2]王玲華.穴位按摩聯(lián)合大承氣湯治療對膿毒癥患者合并胃腸功能不全的療效觀察.浙江大學, 2014.
[3]李琳.健脾疏肝穴貼配合痛瀉要方加味治療腹瀉型腸易激綜合征的臨床觀察.北京中醫(yī)藥大學, 2012.
[4]鄭小利.香砂六君子湯合柴胡疏肝散加減治療功能性消化不良肝胃不和型的臨床觀察.湖北中醫(yī)藥大學, 2014.
[5]蔡燕峰.功能性胃腸疾病患者人格類型與中醫(yī)肝郁證型相關性的研究.南京中醫(yī)藥大學, 2007.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6.03.219
2015-09-30]
277700 蘭陵縣人民醫(y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