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葵
書法家傅山曾有“四寧四毋”之說:“寧拙毋巧,寧丑毋媚,寧支離毋輕滑,寧真率毋安排。”
太巧了不好,賊尖溜滑,巧言令色,這都是“巧”?!懊摹本褪敲膽B(tài),不自覺地老要討好人。
“輕滑”就是沒主心骨,人云亦云,輕浮,抓不住他到底想要表達(dá)什么。他說東,你剛想針鋒相對說西,他馬上滑出去,說西也有西的道理。
“毋安排”,讓我想起看過的一些小說稿。一般來自名家,其中又以老名家為多。他們雖然創(chuàng)作鼎盛期已過,但寫作技巧早已嫻熟。乍一看,什么毛病都沒有,要人物有人物,要情節(jié)有情節(jié),要起承轉(zhuǎn)合有起承轉(zhuǎn)合,安排得特別好??墒?,就是讀著沒意思,完全融不進(jìn)去。這就是所謂的雞肋,你再費心安排,也食之無味。
傅山所說的“寧拙,寧丑,寧支離,寧真率”,依我看,也可以歸結(jié)為一句話,就是別有討好之心。
(白燕青摘自廣西師范大學(xué)出版社《坐久落花多》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