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書霞
摘 要:針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存在的教學感染力缺失、教學方式單一、不同學段的教學缺乏針對性等影響教學實效性的問題,將閱讀教學的理論與實踐緊密結(jié)合,提出在教學中凸顯感染力、使用靈活多變的教學方式、嘗試在不同學段采用有針對性等策略,用以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實效性。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實效性;應對策略
語文教學作為我國的母語教學,其肩負著母語傳承的重任,維系著國家、民族語言文化的沿襲和發(fā)展。隨著語文教學實效性研究的逐步推進,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也在不斷深入研究。本文運用有效教學的理論及其他學者的相關教學觀點,解析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的內(nèi)涵,并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實踐案例等方面入手,提出有理可循、便于操作、易于實踐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實效性實施策略。
一、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的內(nèi)涵及要求
“有效教學”是指:能實現(xiàn)預期目的的,教師把知識、技能傳授給學生的過程。但這樣定義間的簡單相加只是一種機械的組合,不能完全適應當前倡導的教學理念。因為,在新課標的引領下,“教學”早已不僅僅只是教師把知識、技能傳授給學生的過程,更多的強調(diào)的是師生間的互動、配合,強調(diào)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有效教學是指能實現(xiàn)預期教學目的,學生在教師引導下積極主動地獲取知識、技能,獲得長足發(fā)展,且?guī)熒尤谇⒌慕虒W活動。而“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的內(nèi)涵要求教師更多地關注學生的學,強調(diào)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強調(diào)語文課程要調(diào)動學生自由表達、充分表達的熱情。并要求學生離開了教師的引導,仍然具備閱讀的能力,并且知道如何閱讀、如何能夠輕松自如地通過有效閱讀汲取知識的養(yǎng)分。
二、影響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的主要問題及其成因分析
1.影響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的主要問題
(1)教學感染力缺失
不同教師在進行閱讀教學時由于其自身對課文的領悟力、教學的技巧以及情感的醞釀、投入都不盡相同,所以他們在教學過程中所體現(xiàn)的教學感染力是各不相同的。優(yōu)秀教師的閱讀教學極具感染力,從而令聽課者與之產(chǎn)生共鳴,反之亦然。因而教學缺乏感染力,無法打動聽課者,閱讀教學的有效性也就無法得到保障。
(2)教學方式單一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的缺失與語文教師在教學中采用的教學方式過于單一不無關系。在閱讀教學中,教學方式應該是多樣化的,求變求新。但在實際的語文閱讀教學中,有的教師卻忽視了這一點,導致語文閱讀教學缺乏與不同文本相應的針對性,難以深入解讀文本,缺乏靈活應變性,阻礙教學的順利推進。
(3)不同學段的教學缺乏針對性
在閱讀教學前沒有深入分析各個學段的不同特點,在閱讀教學中對低、中、高學段缺乏更有針對性的策略,甚至拔高或降低了對學生的要求。
2.影響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的主要問題的成因
(1)教師缺乏過硬的語文素養(yǎng)
語文素養(yǎng)是指教師自身所具備的與語文相關的知識、能力、素質(zhì),這些語文知識、能力與素質(zhì)是教師形成教學感染力的基石,缺少了它們,教學感染力只能是鏡中月、水中花。語文教師必須能說清晰、標準的普通話,并能滿含深情地朗讀課文,用自己精彩的朗讀為學生示范,帶領學生進入課文的意境。
(2)教師缺乏對課堂教學靈活的掌控能力
教學方式的過于單一影響著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造成教學方式單一的原因主要是源于教師缺乏對課堂教學靈活的掌控能力。這里的掌控能力主要包括針對不同的文本在閱讀教學中采用與之最相適應的教學方式和針對閱讀教學中的突發(fā)狀況及時調(diào)整預設的教學方式,用最有利于解決突發(fā)狀況的教學方式來加以替換。
(3)教師缺乏對學情的深入分析
對于不同學段的教學缺乏針對性是目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亟待解決的問題。不同學段的學生在心理發(fā)展水平、接受水平、學習習慣、個性興趣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異性。但這些差異性卻被有些教師忽略了,因此也就未能依據(jù)不同學段學生的特點采取與之相應的更有針對性的教學策略。
三、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實施策略
在分析了影響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的主要問題,并探究了問題的成因后,我們來探討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實施策略。
1.在教學中凸顯感染力
教學需要感染力,感染力會使教學具有打動人心的魅力,會充分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師生間展開心與心之間默契的交流,在閱讀教學的過程中“同呼吸,共命運”,從而提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要打造富有感染力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教師需要在滲透教學感染力的過程中不斷提升語文素養(yǎng),在不斷提升語文素養(yǎng)的過程中使教學更具感染力。
2.使用靈活多變的教學方式
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要追求多樣化的教學方式,以便更好地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熱情。這就要求教師做到深入鉆研文本,力爭找到與文本最相匹配的教學方式,并且拋開預設的束縛,遇到突發(fā)情況順勢生成。
3.嘗試在不同學段采用有針對性的策略
小學語文老師應該做到細心思索,分析不同學段小學生的心理特點、接受水平,讓每個學段的教學策略更有針對性,讓閱讀教學的有效性得以提升。
本文從理論和實踐兩個方面雙管齊下,以期尋找到有效可行的閱讀教學策略,保障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在語文課程標準的指引下,結(jié)合當今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所存在的阻礙有效性達成的種種問題,結(jié)合“有效教學”理論、結(jié)合他人及筆者自己的教學案例,通過理論及實踐案例的分析、闡述,從而提出切實易行的提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的策略。
參考文獻:
[1]林湘閩.小學高年級閱讀教學有效性研究[D].大連:遼寧師范大學,2012.
[2]張進,韓麗.論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效率[J].教育教學論壇,2011(26):159.
編輯 薄躍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