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勇
文學是語言的藝術(shù),詩歌尤其注重詞句的雕琢、情感的表達,是文學的最高形式。我國古代詩歌是世界文學藝術(shù)的瑰寶,是中學生必須重點學習、領(lǐng)悟的。中學語文老師有責任、有義務(wù)幫助學生從教材入手,利用其他資料,看清我國古代詩歌的概貌,深入體會其中具有高度典型性的代表作。要達到這個目的——扎實搞好課堂教學,提高課堂效率;積極利用各方面資源,促進學生課外學習這兩個方面是非常重要的。在此,我只就課堂教學談幾點想法。
一、詞句是理解詩歌的基礎(chǔ)
拋卻文句的分析只能是空中樓閣,無論多么精美的賞析都是不堪一問的花架子。語文老師必須自己打好這個基礎(chǔ)(不能滿足于大概,必須逐字、逐句落實;有多解的要仔細推敲,要有自己的見解,不能人云亦云,當然也不是說一定要非此即彼),也要幫助學生打好這個基礎(chǔ)(單純布置課外預習是遠遠不能解決問題的,引領(lǐng)學生深入文本應該是課堂教學的一項重要內(nèi)容)。
二、情感是詩歌教學的生命
沒有激情的詩歌鑒賞課離徹底失敗只有一步之遙,最多能夠達到傳授知識的目的,而學習那所謂的知識不過是吸吮榨完糖的甘蔗渣。當然情感不是簡單的抑揚頓挫,不是無謂的拔高音量,也不是廉價的煽情淚水。情感的產(chǎn)生應該是老師自己真正走進詩歌的深處,帶領(lǐng)學生與詩人同看、同聽、同想、同寫詩;還要走出詩歌,以一個善良、純真的旁觀者角度去縱覽詩人經(jīng)歷,橫看時代風云。在這個基礎(chǔ)上,哭也好,笑也罷;聲振屋宇、直插蒼穹,或者聲音哽咽,甚至喉頭頻張發(fā)不出一聲;擊節(jié)吟哦心有所思,恣情快意物我兩忘……只要不是事先設(shè)計,故意表演都是好的。如果老師像壽鏡吾老先生那樣只知道把頭拗過去、拗過去,而學生都躲到花園里捉螞蟻去了,那我們應該在課堂設(shè)計方面進行檢討,而不是對課堂激情持懷疑態(tài)度。
三、探究是培養(yǎng)能力的關(guān)鍵
由于詩歌具有跳躍性、含蓄性、言簡意賅等特點,因此,刨開文字的外殼,深入詩歌的意境,披沙揀金、溯本求源就顯得非常重要了。對詩歌的鑒賞,老師自己要有極大的興趣,哪怕教過許多遍,也不能因此懈怠,備課時要深入,上課時還要思考,因為經(jīng)典不厭百回讀。另外,老師在上鑒賞課時,一定要保持克制,不能讓自己的闡釋代替學生的思考,不能因為教學時間的限制而任由思想之間碰撞出的火花立馬幻滅。預先設(shè)計得恰到好處的問題可以幫助學生走得更遠,進得更深;課堂互動生成的具有新意的問題可以讓學生放得更開,思維更活。問題不僅可以由老師提出,也可以是學生自己生成;問題既可以是能夠在課堂上解決的,也可以是需要課后較長時間探究才能完成的(但肯定不需要讓學生養(yǎng)成隨聲附和習慣的動嘴式問題)。
四、歸納是提高效率的保障
語文的學習,尤其是古代詩歌鑒賞不是嚴格意義上的科學訓練,但我們永遠不能否定,它仍然是有規(guī)律可循的。因此,歸納與總結(jié)自然可以提高學習的效率,當然,我們必須時刻警醒——規(guī)律之外永遠有特例;規(guī)律只是幫助我們鑒賞的工具,永遠不能代替具體深入的文本解讀。作為高中語文老師,我們要引導學生歸納,還可以放手讓學生歸納,更重要的是要把我們的歸納在實際的鑒賞中加以應用。這樣,學生既可以檢驗自己歸納的正確性,更可以從中獲得成就感、愉悅感,從而增加學習的興趣。
詩歌鑒賞是內(nèi)容豐富、情感生動、充滿美感的語文學習,領(lǐng)悟到了這一點,并與學生一起真正享受它,豈不快哉!
編輯 魯翠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