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慢性心功能不全合并糖尿病的臨床護理
姜洪霞
(遼寧省沈陽市沈河區(qū)第二中醫(yī)院,110016)
慢性心功能不全是臨床較為常見的心血管類疾病,臨床癥狀表現(xiàn)為輕度糖代謝異常。糖尿病作為一種高血糖的代謝類疾病,患者的血糖長期升高將出現(xiàn)多種慢性功能障礙[1]。本文選取2013年11月—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88例慢性心功能不全合并糖尿病患者為研究對象,對綜合護理干預的護理效果和患者滿意度進行評價,具體如下。
一般資料
選取2013年11月—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88例慢性心功能不全合并糖尿病患者為研究對象,將其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各44例。觀察組中男性患者32例,女性患者12例;年齡47~67歲,平均(55.9±6.5)歲;所有患者在入院時空腹血糖平均值為(12.1±2.12)mmol/L。對照組中男性患者33例,女性患者11例;年齡48~68歲,平均(56.7±6.4)歲;所有患者入院時空腹血糖平均為(11.9±2.54)mmol/L。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以及血糖平均值等一般資料方面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的護理方法。觀察組采用綜合護理干預。具體如下:第一,對患者進行心理護理。慢性心功能不全合并糖尿病患者的病情如果長期得不到有效的治療,患者承受著巨大的心理壓力,極易滋生焦慮、抑郁等不良情緒。因此,護理人員要向患者講解不良情緒對病情恢復的不利性,并引導患者將不良情緒發(fā)泄出來,耐心聽取患者的訴求,并根據(jù)患者的情況給予心理疏導和心理安慰。第二,對患者進行藥物護理。指導患者合理服用降糖類藥物,并掌握降糖的處理方法。進行定期的血糖復查及心臟功能檢查。第三,護理人員要為患者制定飲食、運動計劃,并督促患者嚴格按照計劃執(zhí)行。對患者進行健康宣教,讓患者對疾病產(chǎn)生正確的認知,用積極樂觀的態(tài)度來面對疾病,積極配合醫(yī)生接受治療,避免生活習慣不規(guī)律和過度疲勞。
結(jié)果
療效評價標準。顯效:患者的臨床癥狀和體征大部分消失,且血糖值控制在安全范圍內(nèi),患者心臟功能得到有效的改善,心衰現(xiàn)象基本得到有效控制。有效:患者的臨床癥狀體征有所改善,部分癥狀消失,血糖的控制情況較好,患者的心臟功能有所改善,心衰現(xiàn)象得到部分控制。無效:患者的臨床癥狀和體征未得到改善,甚至出現(xiàn)了惡化的情況[2]。
結(jié)果:觀察組中顯效32例,有效10例,無效2例,總有效率為95.45%。對照組中顯效22例,有效9例,無效13例,總有效率為70.45%。兩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兩組經(jīng)過護理患者滿意度比較:經(jīng)護理后,觀察組患者中非常滿意30例,滿意13例,不滿意1例,滿意度為97.73%。對照組患者中非常滿意23例,滿意12例,不滿意9例,滿意度為79.55%,兩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討論
慢性心功能不全合并糖尿病對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質(zhì)量產(chǎn)生了極大的影響,病情嚴重時,甚至會威脅到患者的生命安全。相關(guān)研究顯示,采取正確有效的方法對慢性心功能不全合并糖尿病患者進行護理對疾病的預后產(chǎn)生了重要的作用和影響。在對患者常規(guī)的飲食、運動和衛(wèi)生等方面進行護理的同時又增加心理干預、用藥指導和健康宣教等綜合性護理方式,可幫助患者將血糖值控制在合理、安全的范圍內(nèi),在降糖藥的服用上指導患者維持正常的用藥劑量。同時,通過服用利尿劑等可幫助患者的心臟功能恢復正常。此外,保持舒暢的心情和正確的生活習慣對患者心臟功能以及心衰現(xiàn)象的控制都起到了極其重要的作用。
本次研究結(jié)果顯示,觀察組患者的總有效率為95.45%,明顯高于對照組的70.45%,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為97.73%,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的79.55%,兩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這與相關(guān)研究和報道的結(jié)果類似,由此可見,對慢性心功能不全合并糖尿病患者在常規(guī)護理的基礎(chǔ)上增加綜合干預護理,可提高護理總有效率和患者滿意度,值得在臨床上進一步推廣應(yīng)用。
參考文獻
[1]曹文紅,栗明,袁桂莉,等.綜合干預對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影響[J].河北中醫(yī),2011,33(5):694-695.
[2]楊霞.16例糖尿病酮癥酸中毒合并急性心力衰竭的急救與護理[J].中國保健營養(yǎng)(下旬刊),2014,24(2):1056.
(收稿日期2015-0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