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季邑
(暨南大學(xué) 社會科學(xué)部,廣東 廣州 510632)
?
孫中山的中國“大同”和世界“大同”概念辨析
陶季邑
(暨南大學(xué) 社會科學(xué)部,廣東 廣州 510632)
孫中山主張將來中國所實現(xiàn)的“大同”和將來世界所實現(xiàn)的“大同”在思想來源和內(nèi)涵方面均有所不同。因此,這兩者并不是同一個概念。所以,國內(nèi)一些學(xué)者的說法,亦即:孫中山主張,先是中國實現(xiàn)“大同”,然后將中國的“大同”理想“推廣”到全世界,最終在全世界實現(xiàn)這種“大同”,是值得商榷的。我們在研究孫中山的“大同”思想時,總體上應(yīng)將孫中山一生中所謂的將來中國“大同”看成是其民生主義內(nèi)容,將其所謂的“世界大同”看成是其對外思想或民族主義內(nèi)容。當然,這兩者中的“大同”存在若干共同點,如都“不得為私”,都實行平等和互助的原則,等等。但它們畢竟不是同一個概念。
孫中山;中國“大同”;世界“大同”
孫中山一生中經(jīng)常談?wù)摬⒆非蟆按笸?。一方面,他主張,將來中國要實現(xiàn)“大同”。如1912年10月14至16日在上海中國社會黨的演說中說道:“我國今日而言社會主義”,“自此演進,不難致大同之世?!?尚明軒主編:《孫中山全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2015年版,第173—174頁。1921年12月10日在《軍人精神教育》一文中又說道:“此次革命成功后”,要“實現(xiàn)”“大同世界”,“造成莊嚴華麗之新中華民國,且將駕歐美而上之。”*③⑤⑥尚明軒主編:《孫中山全集》第2卷,第199—200、283、196—197、199—200頁。另一方面,他又同時主張,將來世界要實現(xiàn)“大同”,亦即實現(xiàn)其所謂的“世界大同”。如1912年1月1日在《臨時大總統(tǒng)宣言書》中說道:“將使世界漸趨于大同”*尚明軒主編:《孫中山全集》第3卷,第23頁。。1914年6月在《〈戰(zhàn)學(xué)入門〉序》中又說道:“世界大同,可指日而待?!雹劭梢?,孫中山的“大同”有兩個:將來中國所實現(xiàn)的“大同”和將來世界所實現(xiàn)的“大同”。
那么,孫中山所謂的將來中國所實現(xiàn)的“大同”和將來世界所實現(xiàn)的“大同”(亦即將來“世界大同”中的“大同”)究竟是個什么關(guān)系呢?對此,國內(nèi)有些學(xué)者認為:“孫中山搞的‘大同’,不僅是在中國,而且是要推廣至于全世界,即‘世界大同主義’?!币簿褪钦f,孫中山還要“在全世界實現(xiàn)”他的“‘世界大同’理想”*吳雁南:《孫中山與傳統(tǒng)大同思想的基本終結(jié)——兼論孫中山的“大同”理想的一些可行性問題》,《史學(xué)月刊》1991年第1期,第69頁。戚其章和陳俊民等學(xué)者也持此說法。詳見戚其章:《論孫中山的“大同主義”說》,《安徽史學(xué)》1999年第1期,第58、60頁;陳俊民:《孫中山大同理想的終極關(guān)懷(論綱)》,《浙江大學(xué)學(xué)報》1992年第1期,第3頁。。其實,這種說法過于簡單。筆者覺得,孫中山所謂將來中國所實現(xiàn)的“大同”和將來(全)世界所實現(xiàn)的“大同”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因為這兩者的思想來源有所不同,其內(nèi)涵也有些不同。下面就此略作分析。
先看孫中山所謂的將來中國“大同”之思想來源。孫中山1921年12月10日在《軍人精神教育》一文中說道:“在吾國數(shù)千年前,孔子有言曰:‘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薄按笸澜缂此^‘天下為公’?!雹荨按舜胃锩蟆币獙崿F(xiàn)“孔子之理想的大同世界”⑥。1924年8月10日在民生主義第二講中又說道:“真正的民生主義”,“就是孔子所希望之大同世界”*⑩尚明軒主編:《孫中山全集》第1卷,第506、479頁。??梢?,孫中山的中國“大同”理想主要來源于古代中國孔子“大同世界”即其所謂“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的思想。
孫中山所謂將來世界也實現(xiàn)“大同”,即其“世界大同”理想,則主要來源于近代歐洲空想社會主義者所謂的“世界大同”學(xué)說。如孫中山1912年9月3日在北京五族共和合進會與西北協(xié)進會的演說中說:“今世界先覺之士,鼓吹大同主義者已不乏其人,我五大種族皆愛和平,重人道,若能擴充其自由、平等、博愛之主義于世界人類,則大同盛軌,豈難致乎?”*⑨尚明軒主編:《孫中山全集》第7卷,第115、221、165、165,169頁。1913年2月23日在日本東京中國留學(xué)生歡迎會的演說中又說道:“近日社會學(xué)說,雖大昌明,而國家界限尚嚴。國與國之間,不能無爭。道德家必愿世界大同,永無爭戰(zhàn)之一日。我輩亦須存此心理,感受此學(xué)說。將來世界上總有和平之望,總有大同之一日?!雹峥梢?,其“世界大同”理想主要來源于當時“世界先覺之士”或世界“道德家”的“世界大同”學(xué)說。
那么,孫中山所謂的這些世界人士究竟是指誰呢?孫中山1924年8月3日在民生主義第一講中對此解釋說道:在馬克思的學(xué)說問世以前,世界“一般道德家”鑒于“人類受了痛苦反不容易得衣食”,“便發(fā)明了社會主義的學(xué)說”,來解決人類痛苦問題。“所以從前(世界上)一般講社會主義的人多半是道德家。”“先知先覺的人發(fā)明了這個道理(指‘發(fā)明了社會主義的學(xué)說’,引者注)之后,自然可以得多數(shù)人的同情心來表示贊成。所以這個學(xué)說一經(jīng)出世之后,便組織得有社會黨。”“但是從前講社會主義的人都是烏托邦派,只希望造一個理想上的安樂世界,來消滅人類的痛苦。”⑩由此可見,孫中山這里所謂的世界“道德家”和世界“先知先覺的人”*孫中山認為,“先知先覺者即發(fā)明家也”。見尚明軒主編:《孫中山全集》第1卷,第53頁。,均是指近代歐洲空想社會主義者。事實上,孫中山在其著作中經(jīng)常談到歐文、傅立葉、布朗基等等近代歐洲空想社會主義者。在孫中山看來,當時世界上這些所謂的“社會主義家”“主張人道”,“扶持公理”,追求“一個理想上的安樂世界”,設(shè)想在這個安樂的世界里,沒有競爭和戰(zhàn)爭,人類平等,等等。這些近代歐洲空想社會主義者的“(世界)大同”思想自然直接影響到孫中山這位近代先進的中國人追求和構(gòu)想“世界大同”。
孫中山所謂將來中國的“大同”和將來世界的“大同”在內(nèi)涵方面主要有兩點不同。
(一)總體上來講,孫中山一生中所謂的中國“大同”是就中國國內(nèi)民生問題而言的,主張國家要“謀公眾生活”,“使人人享受經(jīng)濟上平等之幸?!保欢洹笆澜绱笸眲t是就世界各國之間關(guān)系問題而言的,主張世界各國之間要“和睦友好”,包括中國要與世界各國“增睦誼”,從而推動“大同”亦即世界大家庭早日到來,還主張中國人民以傳統(tǒng)的中國文明作為基礎(chǔ),主導(dǎo)將來全世界進至這個“大同”境域。
先看孫中山的中國“大同”。孫中山看到當時西方資本主義國家沒有解決民生問題,“貧富不均”,最終導(dǎo)致社會主義革命爆發(fā)。為使中國將來不走西方資本主義的覆轍,他主張中國“政治革命”取得成功后應(yīng)當從事“民生革命”,解決國內(nèi)人民生計問題。換言之,孫中山希望將來中國實現(xiàn)“貧富均等”,國民“達到生活上幸福平等”*③⑦⑧⑨尚明軒主編:《孫中山全集》第7卷,第399,490、477、114—115、48、188、114頁。。孫中山的中國“大同”理想因此而生。孫中山1921年12月10日在《軍人精神教育》一文中說道:將來中國“大同”如能“實現(xiàn)”,“則民不爭”。在這個“大同世界”里,“所有人民之衣、食、住、行四大需要”,“國家皆有一定之經(jīng)營”,“為公眾謀幸福”*尚明軒主編:《孫中山全集》第2卷,第197,199—200、260頁。。1923年10月29日在廣州大本營對各界人士的演說中又說道:中國“大同”理想的目的“在使人人享受經(jīng)濟上平等之幸福,而無不均之患”③。1924年8月10日在民生主義第二講中甚至說道:在將來中國的“大同世界”里,實行三民主義,“民有、民治、民享”,“就是國家是人民所共有,政治是人民所共管,利益是人民所共享?!?⑤⑥尚明軒主編:《孫中山全集》第1卷,第506、396、506、388、388頁。盡管晚年孫中山的中國“大同”理想已經(jīng)發(fā)展到將實行三民主義等同于在中國實現(xiàn)“大同”,尤其是將“民權(quán)主義”也納入其中國“大同”理想的范疇⑤,但他仍強調(diào)中國的“大同”要解決民生問題,如在民生主義第二講中主張將來中國的“大同”理想“要全國人民都可以得安樂,都不致受財產(chǎn)分配不均的痛苦”⑥。顯然,總體上來講,孫中山一生中所謂的中國“大同”關(guān)懷的是中國國內(nèi)民生問題,“謀公眾生活”,“使人人享受經(jīng)濟上平等之幸?!?晚年其中國“大同”則有些例外,包含三民主義尤其是“民權(quán)主義”)。
但孫中山的“世界大同”則是就世界各國(或各民族)之間關(guān)系問題而言的。這里有必要先探討這個“世界大同”中的“大同”之內(nèi)涵。孫中山1912年9月3日在北京五族共和合進會與西北協(xié)進會的演說中解釋說:“蒙昧之世,小國林立,以千萬計,今則世界強國大國僅六、七耳。由此更進,安知此六、七大國不更進而成一世界唯一大國,即所謂大同之世是也?!贝似菡f中還將“世界大同”理解為“全世界合為一大國家”⑦。此外,他曾將“世界大同”解釋為“中外一家”⑧。所以,孫中山所謂“世界大同”中的“大同”意指(世界所有國家)合為一個所謂的“大國家”即世界大家庭,原有的國家均已消亡。
在孫中山看來,進入民國后,交通越來越方便,世界各國間的聯(lián)系也更加密切。所以,全世界國家將逐漸融為一個大家庭,或者說“現(xiàn)今世界日趨于大同”⑨。鑒于“世界大同”漸成“世界潮流”*尚明軒主編:《孫中山全集》第6卷,第47頁。,同時民國初年國際關(guān)系的現(xiàn)狀極其惡劣,如西方列強主導(dǎo)世界體系,“以武裝求和平,強凌弱,大欺小之事”時而發(fā)生,包括西方列強不斷欺凌和踐踏中國。熱愛世界和平和反對強權(quán)政治的孫中山對此現(xiàn)狀極為不滿。孫中山因而產(chǎn)生其“世界大同”理想。他主張,世界各國理應(yīng)順應(yīng)“世界大同”這個潮流,追求“大同”這個世界大家庭,促使它早日到來;為此,世界各國之間要“和睦友好”。包括中國也要與世界各國“增睦誼”,這既有助于提高中國的國際地位和維護世界和平,也有助于推動世界漸趨于“大同”和逐漸消除強權(quán)政治。孫中山1912年1月1日在《臨時大總統(tǒng)宣言書》中說道:“與我友邦益增睦誼,持和平主義,將使中國見重于國際社會,且將使世界漸趨于大同?!?尚明軒主編:《孫中山全集》第3卷,第23、139頁。1912年9月上旬在北京回訪四國銀行團的談話中又說道:“更冀世界各國共進大同,永不至再有戰(zhàn)事。”*尚明軒主編:《孫中山全集》第8卷,第238頁。1923年2月24日在《實行裁兵宣言》一文中仍然說道:中國“卒與列強共躋于平等大同之域。”當然,1924年1月國民黨“一大”前,孫中山在對外關(guān)系問題上一直主張與西方列強“益增睦誼”,“共進大同”,他這樣做,還有現(xiàn)實原因,亦即尋求帝國主義列強支持和援助其革命事業(yè),“結(jié)果一切落空”,“反而遭到了無情的打擊”*《毛澤東選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474頁。。所以,晚年孫中山開始放棄以前對帝國主義列強的幻想,向以蘇俄為代表的國際革命力量尋求援助和支持。國民黨“一大”宣言中,孫中山就明確提出“反對帝國主義”的口號。此后,他在處理與各國關(guān)系的問題上明確主張“要抵抗”“世界的列強”,甚至“要消滅”“那些帝國主義”,與此同時扶持世界弱小民族,與這些弱小民族共進“大同”。
孫中山的“世界大同”不僅主張中國與世界各國“增睦誼”以推動世界漸趨于“大同”,而且主張中國人民以傳統(tǒng)的中國文明作為基礎(chǔ),主導(dǎo)將來世界進至“大同”境域。如孫中山1924年3月2日在民族主義第六講中說道:“(我們四萬萬人要)用固有的道德和平做基礎(chǔ),去統(tǒng)一世界,成一個大同之治?!?/p>
值得一提的是,孫中山1923年1月29日在《中國革命史》一文中說:“對于世界諸民族,務(wù)保持吾民族之獨立地位,發(fā)揚吾固有之文化,且吸收世界之文化而光大之,以期與諸民族并驅(qū)于世界,以馴致于大同,此為以民族主義對世界之諸民族也。”這表明,孫中山至此才明確地將其“世界大同”理想當成其民族主義對外目標。
(二)孫中山所謂的將來中國實現(xiàn)的“大同”是“無一夫不獲其所”、“豐衣足食,家給人足”、所有國民“一生無憂無慮”的完美社會。但其所謂的“世界大同”只是世界將被統(tǒng)一起來,國家消亡,沒有競爭和戰(zhàn)爭,充滿和平,人類平等,各民族和睦共處。
先看孫中山的中國“大同”。在他那里,這個“大同”將是一個完美的社會,表現(xiàn)有二。其一,將來中國“大同之世”將消滅“尊卑貴賤之階級”,人人勞動而不為己,各盡其事,各執(zhí)其業(yè),各得其所,幸福并且平等地生活。孫中山1912年10月14至16日在上海中國社會黨的演說中說道:在中國的“大同之世”里,“人民既不存尊卑貴賤之見,則尊卑貴賤之階級,自無形而歸于消滅。農(nóng)以生之,工以成之,商以通之,士以治之,各盡其事,各執(zhí)其業(yè),幸福不平而自平,權(quán)利不等而自等。”*⑤⑥⑨⑩尚明軒主編:《孫中山全集》第7卷,第174、594、392、571、115、192、221、399頁。其二,在將來中國的“大同世界”里,人人思想高尚,相親相愛,博愛無私,安老懷少,豐衣足食。孫中山1921年12月10日在《軍人精神教育》一文中說道:“大同世界即所謂‘天下為公’?!薄叭巳瞬华氂H其親,人人不獨子其子,以教以養(yǎng),責在國家?!薄爸劣诖藭r,幼者有所教,壯者有所用,老者有所養(yǎng)?!?③尚明軒主編:《孫中山全集》第2卷,第197,199—200、196頁??傊?,在孫中山看來,這是一個完美的社會:人人“有高尚思想”③,“豐衣足食,家給人足”*⑧尚明軒主編:《孫中山全集》第1卷,第533、506頁。,“自幼到老,一生都受國家的恩惠”⑤,“達到生活上圓滿的幸?!雹?,“四海之內(nèi),無一夫不獲其所”*尚明軒主編:《孫中山全集》第3卷,第305、139頁。;在這個社會里,“全國人民都可以得安樂”⑧、“一生無憂無慮”⑨。
但孫中山的“世界大同”只是整個世界將被統(tǒng)一起來,“全世界合為一大國家”,原有的國家均將消亡,沒有競爭和戰(zhàn)爭,世界處于和平狀態(tài),人類平等,各民族和睦共處。孫中山1912年9月3日在北京五族共和合進會與西北協(xié)進會的演說中說道:“世界大同”里,“泯除國界”⑩。1912年10月26日在南昌軍政學(xué)聯(lián)合歡迎會的演說中說道:“(世界)大同時代”,沒有“競爭”。1913年2月23日在《在東京中國留學(xué)生歡迎會的演說》中說道:“世界大同”之日,“永無爭戰(zhàn)”,世界處于“和平”狀態(tài)。此外,孫中山1923年2月24日在《實行裁兵宣言》一文中說道:要進至“平等大同之域”。毛澤東1926年1月10日在《政治周報》第4期發(fā)表《國民黨右派分離的原因及其對于革命前途的影響》一文,也認為孫中山主張實現(xiàn)“人類平等世界大同”*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毛澤東年譜》(1893—1949)上卷,中央文獻出版社2002年版,第151頁。??梢?,孫中山的“世界大同”是人類平等的世界。而在孫中山那里,“民族主義即世界人類各族平等”,所以主張人類各民族平等的孫中山之“世界大同”理想自然屬于其對外思想或民族主義范疇。
可見,總體上來講,孫中山一生中所謂的中國“大同”是就中國國內(nèi)民生問題而言的,主張國家要“為公眾謀幸?!保笆谷巳讼硎芙?jīng)濟上平等之幸?!保欢洹笆澜绱笸眲t是就世界各國(或各民族)關(guān)系問題而言的,主張世界各國之間要“和睦友好”,包括中國與世界各國“增睦誼”,共同追求“大同”亦即世界大家庭,并推動這個大家庭早日到來,還主張中國人民要以傳統(tǒng)的中國文明作為基礎(chǔ),主導(dǎo)將來全世界進至“大同”。另外,在孫中山那里,中國的“大同”將是一個完美的社會。而其“世界大同”只是整個世界將被統(tǒng)一起來,國家消亡,沒有競爭與戰(zhàn)爭,充滿和平,人類平等,各民族和睦共處;它缺乏孫中山為將來中國“大同”所作的那些美好設(shè)想,如“無一夫不獲其所”、“豐衣足食,家給人足”、所有國民“一生都受國家的恩惠”,“達到生活上圓滿的幸?!?,“一生無憂無慮”,等等。顯然,兩者的內(nèi)涵有些不同。
綜上所述,孫中山主張將來中國所實現(xiàn)的“大同”和將來世界所實現(xiàn)的“大同”在思想來源和內(nèi)涵方面均有所(或有些)不同。因此,它們并不是同一個概念。所以,前面提到的國內(nèi)一些學(xué)者的那種說法,亦即:孫中山主張,先是中國實現(xiàn)“大同”,然后將中國的“大同”理想“推廣”到全世界,最終在全世界實現(xiàn)這種“大同”,這一說法是值得商榷的。
我們在研究孫中山的“大同”理想或思想時,總體上應(yīng)將孫中山一生中所謂的中國“大同”理想看成是其民生主義內(nèi)容,將其“世界大同”理想看成是其對外思想或民族主義內(nèi)容。當然,這兩者中的“大同”在內(nèi)涵上存在若干共同點,如都“不得為私”,都實行平等和互助的原則,等等。但它們畢竟不是同一個概念,不能將這兩個“大同”混淆起來。
責任編輯:方 英
Discrimination between SunYat-sen’s Two Concepts of China’s “the Great Harmony” and the World’s “Great Harmony”
TAO Ji-yi
(Department of Social Sciences,Jinan University,Guangzhou 510632,China)
Sun Yat-sen’s “ the great harmony ”,that will be realized in the future of China,is different from his another “ the great harmony ”,that will be realized in the future of the world,in the respects of ideological sources and intension.Therefore,the two are not the same concept.So,one saying from some Chinese scholars that Sun Yat-sen advocated China first would realize “ the great harmony ” and then would expand it to the whole world,is worth discussing.When we study his “ the great harmony ”,on the whole,we should regard China’s “ the great harmony ” in the future in his life as his content of the people’s livelihood,and regard the world’s “ the great harmony ” as his content of diplomatic thinking or nationalism.Of course,the two “ the great harmony ” have some common points,including “ going against private purpose ”,carrying out principles of equality and mutual assistance and so on.But,they are not the same concept after all.
SunYat-sen;China’s “ the great harmony ”;the world’s “ the great harmony ”
K825.81
A
1005-605X(2016)06-0045-04
陶季邑(1964- ),男,湖北羅田人,暨南大學(xué)社會科學(xué)部教授、博士生導(dǎo)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