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廣豪
內(nèi)家拳
文/廣豪
蘇州人的氣場是被自己搞小的。
我不忍心看當(dāng)代人的一些作品,氣息奄奄,行尸走肉,筆下的線條,像是一根被拗來拗去的鉛絲。但是他們在自己的小圈子里,坐井觀天,倒也自命瀟灑。我無譏諷之意,相反,我覺得這也是一樂。可是,這樣的作品除了讓人把蘇州小看一眼以外,別無用處。
我們的前人要好得多,400年前的湯顯祖就有本事將卿卿我我的“床戲”,拿到太倉王錫爵家的舞臺上去演,還讓老王看了心潮澎湃,說出吾老年人也心有戚戚的話來。有人說,你別亂講,湯老師又不是蘇州人。是啊,我的意思也是這樣啊,不是古代的蘇州人就這么了得,換成蘇州人那就更不得了了。隨便挑個嘉慶年間,蘇州有沈三白,選個民國時光,蘇州有張充和,這三個人,湯顯祖、沈三白、張充和,看上去,沒有聯(lián)系吧,其實你空了翻翻書,他們的前世今生又那么具有巧合。
湯顯祖是大師,他筆下的男女之愛,由夢而生,由情而起,害死了多少癡情的種子啊。杜麗娘和柳夢梅是明代文人筆下的一對模范夫妻,文人武相,武人文氣。這是最好的一對了。柳夢梅是個書生,但卻掘過墳,還大鬧過官宴,抗議過金鑾殿,男人氣十足,真不像舞臺上的粉面桃腮。時光流轉(zhuǎn),這對夫妻跑到清代,是沈三白和蕓娘,跑進民國,必是傅漢思與張充和。這三對,游園驚夢,閑情記趣,他們是生活的藝術(shù)家,拾畫叫畫,夢歸笙歌,他們是曲中的神雕俠侶,男耕女收,婦唱夫隨。
沈三白和蕓娘喜歡昆曲,蕓娘還男扮女裝,跑到蘇州的廟會里去看昆腔。張充和是自打小時就跟著傳字輩學(xué)昆曲,功底純正。但還有你想不到的,被蘇州人看做是“情圣”的沈三白是太極拳高手。更讓人想不到的是,張充和先生也是太極的練家。而關(guān)于太極拳,沈氏的《浮生六記》專門有一段心得,十分精辟:“四肢百骸不動則已,動則皆不能離此圓圈,處處成圓,隨虛隨實。練習(xí)以前,先須存神納氣,靜坐數(shù)刻,并非道家之守竅也。只須屏絕思慮,務(wù)使萬緣俱靜,以緩慢為原則,以毫不使力為要義?!鄙婕疤珮O玄奧的有157字,足以得見沈先生是個中行家。
好身手都是由來歷的,沈三白的六記筆法,極像太極拳勢,如春蠶吐絲綿綿,如長江之水滔滔。張充和筆法的平淡而微茫,又是一番境界了。就像她和弟弟通信說怎么學(xué)書法:初學(xué)分布,但求平正;既知平正,務(wù)追險絕;既能險絕,復(fù)歸平正。所以你讀三白先生和充和先生的書,你看不到他們有亢奮或者極端失落的時候。這也好,那也好,隨勢而為,平衡就好。而張先生的一生也更是像一支清曲,悠悠揚揚。他們生活于小街小巷,但卻沒有蘇州人的小毛病,一個字,一生都很“松”,你放松了,生活和藝術(shù)的規(guī)律才能起作用。蘇州的顧篤璜先生對此曾經(jīng)有個很好的比喻,高雅藝術(shù)是內(nèi)家拳,大眾藝術(shù)是外家拳。內(nèi)家的天機就在于放松,不頂不丟,卻又處處圓融。拿這個標(biāo)準(zhǔn)去看世界,你會發(fā)現(xiàn),好東西都是如此,都是內(nèi)家拳。
人生最難的地方就是放輕松,放輕松才能不露聰明,尤其是小聰明。所以寫到此處,差不多了,再寫下去,就不輕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