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其云,魏 清,劉 松,夏一雪
(1.中國人民武裝警察學院,河北 廊坊 065000;2.天津消防總隊,天津 300400)
?
我國應急救援志愿隊伍激勵機制研究*
郭其云1,魏清1,劉松2,夏一雪1
(1.中國人民武裝警察學院,河北 廊坊 065000;2.天津消防總隊,天津 300400)
摘要:通過分析對比國內(nèi)外應急救援志愿隊伍的建設情況,發(fā)現(xiàn)我國應急救援志愿隊伍激勵機制存在著對應急救援志愿者參與動機不重視,激勵機制政策法規(guī)不健全,激勵方式單一等問題。結合我國實際情況,借鑒國外應急志愿服務發(fā)達國家的先進經(jīng)驗,針對我國應急救援志愿隊伍激勵機制存在的主要問題,提出了從激勵機制多元化、激勵制度規(guī)范化、激勵過程持續(xù)化三個方面完善我國應急救援志愿隊伍激勵機制,進而有效提升我國應急救援志愿隊伍整體戰(zhàn)斗力。
關鍵詞:應急救援;志愿隊伍;激勵機制;對策建議
2003年“非典”事件、汶川8.0級地震、蘆山7.0級地震、玉樹7.1級地震和舟曲特大泥石流、2015年“東方之星”客輪事故、2015年天津“8.12”大爆炸發(fā)生以來,我國應急救援志愿隊伍在應急處置中發(fā)揮了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應急救援志愿隊伍建設也得到了長足發(fā)展,同時,也暴露出一些問題,比如對應急救援志愿者參與動機不重視、激勵機制政策法規(guī)不健全、激勵方式單一等。在新常態(tài)下,如何借鑒國外應急救援隊伍建設的成功經(jīng)驗,有效提升我國應急救援志愿隊伍整體戰(zhàn)斗力,值得我們認真思考與探討。
1國內(nèi)外應急救援志愿者隊伍建設基本情況
1.1我國應急救援志愿隊伍建設基本情況
近年來,隨著經(jīng)濟社會的快速發(fā)展,我國的應急救援志愿隊伍也得到了穩(wěn)步發(fā)展?,F(xiàn)今,我國的應急救援志愿隊伍主要有消防應急救援志愿隊伍、地震應急救援志愿隊伍和紅十字會應急救援志愿隊伍及其他應急救援志愿者隊伍等多種力量。
(1)消防應急救援志愿隊伍
我國消防應急救援志愿隊伍出現(xiàn)較早,已有20多年的歷史,但在全國范圍內(nèi)進行的系統(tǒng)而有序的消防應急救援志愿隊伍建設,則始于2008年公安部推動的“中國消防志愿者行動”,至2008年底,已經(jīng)注冊的消防應急救援志愿者達到50萬人,其中31個省、自治區(qū)、直轄市都建立了消防應急救援志愿者指導委員會,近40%的地市組建了消防應急救援志愿隊伍,共建成了413支總隊、7 724支大隊[1]。
(2)地震應急救援志愿隊伍
我國地震部門的應急救援志愿隊伍建設采取設點實驗、逐步推廣的做法。自2003年起,中國地震局開始在石家莊、銀川、運城、泉州市開展了地震應急救援志愿者試點工作。從2004年開始,地震局將試點工作向大城市推廣,但在數(shù)量上有所限制。2003年7月石家莊市新華區(qū)科技局組建了全國第一支城市社區(qū)地震應急救援志愿隊—聯(lián)盟社區(qū)地震應急救援志愿隊,目前全國已建成104支共10萬多人的社區(qū)地震應急救援志愿隊伍[1]。
(3)紅十字會應急救援志愿隊伍
紅十字會應急救援隊伍組建始于2005年,全國首家省級應急救援隊于2006年底在河北省成立。河北省紅十字應急救援隊共包括14支隊伍,其中省直3支,另外,11個社區(qū)市各設1支。2005年5月8日,全國首支完全由應急救援志愿者組成的紅十字救援大隊海南省紅十字救援大隊在??诔闪?。到2011年,中國紅十字會已在內(nèi)地31個省級分會至少建立了1支紅十字應急救援志愿者緊急救援隊和1支紅十字應急救援志愿者衛(wèi)生救援服務隊,并實現(xiàn)備災信息網(wǎng)絡化管理[1]。目前,中國紅十字會建立了賑濟、供水、大眾衛(wèi)生、搜救、水上、心理等七支救援隊伍,這些救援隊伍均以紅十字應急救援志愿者為主,由紅十字會定期組織應急救援志愿者進行培訓和演練[2]。
此外,近年來,“藍天救援隊”、“北極星山地救援隊”等民間應急救援隊伍發(fā)展迅速,已經(jīng)具備一定規(guī)模,在應急救援中發(fā)揮了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2國外應急救援志愿隊伍建設的基本情況
歐美國家的志愿服務歷史悠久,志愿服務理念深入民心,其應急志愿服務經(jīng)歷了萌芽、擴展和規(guī)范三個階段。歐美國家志愿服務事業(yè)取得巨大成功與政府的政策支持,民眾的廣泛參與密切相關,分析歐美國家的應急救援志愿服務模式對我國應急救援志愿服務事業(yè)的發(fā)展有很大的借鑒作用。
(1)德國應急救援志愿隊伍建設情況
在德國8 200萬人口中,有180萬人是具有專業(yè)化應急救援知識和技能的應急救援志愿者,其中有130人在消防部門承擔著救火、救災和救護任務;有8萬人在聯(lián)邦應急救援機構承擔著技術救援任務;有近50萬人在民間救援組織中隨時聽候政府調(diào)遣,其中德國工人救助聯(lián)合會有17 000名、德國水上救生協(xié)會有47 000名、德國紅十字會救援組織有400 000名、馬耳他急救中心有35 000名、約翰尼特事故救助組織有26 000名[3]。
(2)美國應急救援志愿隊伍建設情況
美國最大的兩個志愿者組織是公民兵團和美國紅十字會。其中公民兵團是聯(lián)邦應急管理局發(fā)起的草根組織,目前該組織覆蓋了美國80%的人口,負責對志愿者的宣傳和培訓,協(xié)調(diào)政府和志愿者之間的活動;美國紅十字會是配合政府參與大規(guī)模救援的首選組織,該組織96%的工作由志愿者負責完成,美國全國各地有700多個紅十字會站,突發(fā)事件一旦發(fā)生,他們能夠做出緊急反應,及時將信息進行反饋,并能夠實現(xiàn)在災后2 h參與救援服務[4]。
(3)英國應急救援志愿隊伍建設情況
英國是世界上志愿服務發(fā)展最早的國家,其在志愿者的應急救援方面形成了獨特體系,尤其重視對志愿者的培訓,形成了一套規(guī)范合理嚴格的志愿者培訓系統(tǒng)。英國的志愿者培訓體系主要由緊急事務規(guī)劃學院(EPC),政府專門設立的針對消防、警察、醫(yī)療的培訓學校,各類資格認定的私人應急管理機構和社會應急培訓組織三部分組成。英國的志愿服務體系中有70%的志愿者組織根據(jù)自身的性質(zhì)為志愿者提供不同內(nèi)容、形式和強度的培訓,90%的志愿者通過培訓都能很清楚自己所擔負的任務和職責,并能及時做出志愿服務活動的反饋[5]。
對比國內(nèi)外應急救援志愿隊伍的基本情況可以發(fā)現(xiàn)國內(nèi)與國外應急救援志愿服務事業(yè)存在以下不同。
①發(fā)展模式不同:我國應急救援志愿隊伍主要以政府、部門自上而下的發(fā)展為主,自下而上的民間應急救援志愿隊伍不發(fā)達,民間應急救援志愿服務隊伍的建設發(fā)展缺乏法律政策的指導和保障。
②公民參與程度有異:和國外應急救援志愿隊伍發(fā)達國家公民廣泛參與到應急救援志愿活動之中相比,我國公民的參與程度不高,公民參與應急救援志愿服務的途徑不多,公民自發(fā)參與的應急救援志愿服務活動專業(yè)性不強,存在一定的盲目性。
③政策法規(guī)滯后:我國相關的法律體系不健全,對應急救援志愿服務活動缺乏法律文件上的指導和保障,國外在應急志愿服務上具備完善法律體系的保障,對參與應急救援志愿服務的公民、企業(yè)有具體政策上的優(yōu)惠。
④隊伍素質(zhì)有待提高:國外應急救援志愿隊伍培訓具備完整的體系,其在培訓、理論、保障等方面要強于我國應急救援志愿者隊伍,尤其體現(xiàn)在對民間應急救援志愿者隊伍的培訓、保障等方面。
3我國應急救援志愿隊伍激勵機制存在的主要問題與原因分析
我國應急救援志愿隊伍建設雖然取得了一定成績,但和發(fā)達國家相比,還存在著許多不足之處,尤其是在激勵機制方面,存在著對應急救援志愿者參與動機不重視、政策法律不規(guī)范、激勵方式單一,過分強調(diào)精神激勵,不重視負激勵方式等方面的問題。
3.1對應急救援志愿者參與動機重視程度不夠
志愿者加入應急救援志愿者隊伍,具有一定的動機和目標期望,其參與動機和目標期望因個體差異而不同,通過分析國內(nèi)外學者對于志愿者動機的研究,可以將志愿者參與動機概括為以下四個方面。
(1)利己性——參與志愿活動可以充分利用業(yè)余時間充實、鍛煉自我,增加人生閱歷,學習新技能,提高能力。
(2)利他性——加入志愿者組織的主要原因就是為了幫助需要幫助的人,服務社會。
(3)社會性——志愿者在參與志愿服務的過程中,會接觸不同行業(yè)的人,拓寬人際交往關系,由此受到社會化影響,更加堅定地認為參與志愿活動是他們的責任[6]。
(4)需求層次理論——在實現(xiàn)了生理、安全的基本需求之后,產(chǎn)生較高層次的相互信任、愛和自我實現(xiàn)的需求。參加應急救援志愿者組織,能夠獲得尊重和實現(xiàn)自我價值。
我國的志愿者申請注冊環(huán)節(jié)中,沒有設置具體的志愿者參與動機與目的的選項,沒有對申請人的參與目的和動機的信息進行采集。因此,以后在志愿者激勵方式的選擇上,志愿者組織難以根據(jù)志愿者參與動機的差異采用不同的激勵方式對志愿者實施激勵,導致激勵方式的適用性不強,志愿者在參與志愿活動后由于達不到目標期望,會對志愿者造成很大的打擊,使志愿者志愿服務的熱情逐漸消散,最后退出志愿服務活動。
3.2缺乏規(guī)范的政策法律規(guī)定
目前,我國現(xiàn)有的涉及到志愿服務方面的相關法律法規(guī)主要有《中國注冊志愿者管理辦法》[7]、《社會團體登記管理條例》[8]、《民辦非企業(yè)單位登記管理暫行條例》[9]、《中華人民共和國突發(fā)事件應對法》[10],地方性志愿服務方面的管理規(guī)定和辦法,如《廣東省青年志愿服務條例》[11]等。
從我國現(xiàn)行的有關志愿者的法律政策來看,其中都沒有明確的說明志愿者激勵機制的實施方法和要求,《中華人民共和國突發(fā)事件應對法》[10]中第二十六條規(guī)定: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可以建立由成年志愿者組成的應急救援隊伍,并應當加強專業(yè)應急救援隊伍與非專業(yè)應急救援隊伍的合作,聯(lián)合培訓、聯(lián)合演練,提高合成應急、協(xié)同應急的能力[10];第六十一條規(guī)定:公民參加應急救援工作或者協(xié)助維護社會秩序期間,其在本單位的工資待遇和福利不變;表現(xiàn)突出、成績顯著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給予表彰或者獎勵??h級以上人民政府對在應急救援工作中傷亡的人員依法給予撫恤[10]。
從上述條款可以看出,條款主要針對的是政府在突發(fā)事件應對中所采用的各項措施,強調(diào)的是政府專業(yè)的應急隊伍,對志愿者組織卻基本沒有實質(zhì)性的規(guī)定,只是對志愿者組織配合政府救災活動做出了原則上的說明,對志愿服務過程中的許多具體問題缺乏明確的說明,在志愿者的人身保險、濫用志愿者名義、志愿活動過程中對于志愿者的激勵辦法、志愿者與工作單位的關系協(xié)調(diào)、志愿者組織基金的設立、有關政策扶持如項目引導政策、稅收政策等問題尚未有明確、具體的規(guī)定。
應急救援志愿活動比一般志愿活動具有更大的風險性,缺乏法律政策上給予應急救援志愿者足夠的保障,沒有規(guī)范的政策法規(guī)來引導規(guī)范應急救援志愿活動,科學的對應急救援志愿者組織進行發(fā)展和管理,勢必會對應急救援志愿活動的開展造成極大困難,公民參與應急救援志愿活動顧慮重重,嚴重挫傷公民的參與熱情,不利于我國應急救援志愿服務事業(yè)的發(fā)展。
3.3激勵方式單一,過分強調(diào)精神激勵,不重視負激勵方式
志愿者組織作為社會應急管理的“第三部門”,對社會危機的有效管理起到重要作用。因此,志愿者組織對志愿者采用何種方式的激勵機制以達到保持志愿者參與志愿服務熱情,對促進志愿者組織穩(wěn)定發(fā)展等至為重要。
志愿者組織通常以志愿精神、助人愿望、表彰獎勵等精神激勵方式鼓勵志愿者參與志愿服務活動,過分強調(diào)志愿者參與志愿服務的意義和重要性,采用這樣的激勵方式在志愿者參與志愿活動初期確實能夠起到提高志愿者參與的熱情和責任感的激勵效果,但隨著志愿活動的進行,如此單一的精神激勵方式會導致志愿者對激勵方式的敏感度下降,志愿服務熱情降低,對志愿服務工作也會產(chǎn)生懈怠。隨著志愿者服務事業(yè)的發(fā)展,志愿服務的內(nèi)容越來越專業(yè)化、多元化,需要志愿者個人的投入越來越多,傳統(tǒng)的只注重精神激勵的激勵已經(jīng)很難達到對志愿者的激勵效果。
負激勵是指對于志愿者在志愿活動過程中的不良表現(xiàn)或行為,采用懲罰式的處理方法,通過批評、處分、減少獎酬或者罰款等措施對志愿者進行懲罰或批評。缺乏負激勵措施志的愿者組織將會成為社會黑暗面的滋生地,挫傷志愿者的積極性、加大志愿者的流失、影響志愿者組織的社會形象。對于應急志愿服務工作而言,應急救援志愿者的不良行為直接影響到應急救援工作的進度和效果,影響到被救助者的生命健康安全,對自身的安全造成了很大的隱患,對應急救援行動造成很大的負面影響。
4關于完善我國應急救援志愿隊伍激勵機制的幾點對策
通過分析我國應急救援志愿服務激勵機制存在的問題,借鑒國外的成功經(jīng)驗,為增強我國應急救援志愿隊伍的激勵效果,提高應急救援志愿者參與應急救援志愿服務的熱情,保持應急救援志愿者在志愿服務過程中的戰(zhàn)斗力,提出以下幾點對策。
4.1激勵機制多元化
根據(jù)應急救援志愿者的參與動機采取多元化的激勵方式,在應急救援志愿者申請登記過程中將其參與動機作為其中一項重要內(nèi)容加入應急救援志愿者登記注冊表中,由此來判斷、掌握應急救援志愿者的參與動機及目標期望,有針對性地對志愿者進行系統(tǒng)分型,制定不同類別的激勵辦法。
重視負激勵方式的運用。在應急志愿活動過程中,必須嚴格管理應急救援志愿者的行為,制定應急救援志愿者行為規(guī)范,并對其進行要求和監(jiān)督,避免應急救援過程中負面事件的發(fā)生,警示其他應急救援志愿者,以保持應急救援志愿者組織內(nèi)部的純潔,樹立良好的公眾形象。對此,可采用管理上的一般辦法,如警告、整頓、改組、注銷等懲罰措施來規(guī)范應急救援志愿者的行為。
要綜合運用多種激勵方式,對于不同目標期望的應急救援志愿者,應急救援志愿者管理部門可和社會各部門和企事業(yè)單位進行對接,依托社會的支持完成對應急救援志愿者的激勵過程,如:對于有社會認可目標期望的應急救援志愿者,對其進行一定范圍的表彰宣傳,通知其工作單位,向其頒發(fā)獎章、證書;對于有技能獲取目標期望的應急救援志愿者,可以依托企業(yè)、院校對其進行專門的技能培訓,頒發(fā)相應技能證書,對承擔應急救援志愿者技能培訓的企業(yè)、院校,對其給予政策上的優(yōu)惠;對于有考學、晉職目標期望的應急救援志愿者,應急救援志愿者管理部門可與院校、企事業(yè)單位研究制定人才管理辦法,對于參與志愿服務的人員給予加分或優(yōu)先考慮,如:參加應急救援志愿服務的大學生,可以對其在學業(yè)上評優(yōu),對于參與應急救援志愿服務的公務員對其在道德范圍的考核上進行加分。
綜上所述,在應急救援志愿者激勵方式選擇上,應對在傳統(tǒng)精神激勵方式的基礎上,注重應急救援志愿者的參與動機,綜合考慮采取激勵方式,通過內(nèi)在激勵、外在激勵、物質(zhì)激勵、精神激勵的同時,重視負激勵,多種激勵方式相結合,使應急救援志愿者的個人期望和組織目標相一致,激勵應急救援志愿者以更大的熱情投入到應急救援志愿服務事業(yè)之中。
4.2激勵制度規(guī)范化、具體化
國外在志愿者激勵政策層面上做得具體、細致,為志愿者提供了很多優(yōu)惠政策,能夠很好地吸引公眾參與到志愿活動之中。如:德國通過對志愿者實行免除兵役,政府為志愿者購買法定義務保險,設立志愿者獎勵項目,志愿者在交通、房租、升學、就業(yè)等方面都有優(yōu)惠獎勵和額外加分等政策,英國為參加志愿服務的大學生減免學費,美國設立專項基金為突出志愿者提供獎勵,根據(jù)救援任務的情況給予志愿者一定的補償,并設立獎學金,作為大學生在校期間人才考核的重要標準。
我國可以借鑒國外志愿服務的相關政策,結合實際,制定適用于我國國情的應急救援志愿者的激勵辦法,通過在法律政策上制定類似的條款,給予應急救援志愿者組織和應急救援志愿者實際、具體的政策支持和引導,使應急救援志愿者激勵方式在法律層面上規(guī)范化、具體化,政策上能夠有效激勵應急救援志愿者,使其能夠得到最大限度的保障,達到其參與志愿活動的目標期望,吸引特定的人群,以此來達到吸引和激勵的雙重目的。
針對應急救援志愿服務的法律政策,應涉及到應急救援志愿者組織的資金來源、活動規(guī)范、組織管理,涉及到應急救援志愿者的招募、培訓、保障、激勵、保險等諸多相關事項,解決應急救援志愿者的后顧之憂,使應急救援志愿活動的開展有法可依,能夠得到社會認可,應急救援志愿者組織的運行和發(fā)展有法律政策上的支持和運行經(jīng)費的穩(wěn)定來源,應急救援志愿者參與應急救援活動具有法律保障,通過一系列的法律政策使應急救援志愿服務相關法律規(guī)范體系化。在由應急救援志愿者管理部門統(tǒng)一對應急救援志愿者實施激勵的方式上,通過建立應急救援志愿者參與應急救援志愿活動的記錄冊,詳細記錄應急救援志愿者參與應急救援服務的時間和次數(shù),依據(jù)應急救援志愿者參與的時間、次數(shù)和發(fā)揮作用的大小對應急救援志愿者進行評定,依據(jù)評定的結果對應急救援志愿者進行其對應目標期望的激勵。
4.3激勵過程持續(xù)化
對應急救援志愿者的激勵應該貫穿到整個應急救援志愿服務過程中,通過不間斷的激勵使其保持最佳工作狀態(tài),確保應急救援工作高效完成。
在應急救援志愿服務前要對應急救援志愿者進行鼓勵動員,激發(fā)其光榮感、使命感、成就感、創(chuàng)造力和戰(zhàn)斗力,消除其在志愿活動過程中的不良情緒,保持高效的工作效率;在參與應急救援志愿服務之前要對志愿者進行專業(yè)培訓,強化其專業(yè)技能,提高其參與應急救援志愿服務的信心,使之能夠勝任應急救援服務,最大限度地發(fā)揮專業(yè)技能和才能。
在應急救援志愿服務過程之中也要做好激勵工作,應急救援工作的戰(zhàn)線可能會拉長,應急救援志愿者長時期在艱苦環(huán)境中進行志愿服務工作,其精神狀態(tài)不可避免會出現(xiàn)疲憊、緊張、懈怠的情況,這不僅會影響志愿服務工作的效率,還會對自身安全造成很大隱患。因此,在應急志愿服務過程之中要組織進行對應急救援志愿者的慰問、看望,解決其存在的困難,消除其疲憊感。
在應急救援服務工作結束后要對其在志愿服務過程中的行為進行綜合評價,對在志愿服務過程中表現(xiàn)突出的個人進行表彰,采取適用于應急救援志愿者參與動機的激勵方式進行激勵,以實現(xiàn)激勵的目的,對在應急救援志愿者服務過程中其行為有違應急救援志愿者服務精神,對應急志愿服務造成不良影響的個人,應采取負激勵的方式進行處理,使個人能夠改正,消除不良影響。
5結論
隨著我國社會建設的不斷完善,公民社會意識的不斷提高,我國志愿服務事業(yè)向專業(yè)化、全民化、法制化不斷邁進,應急志愿服務這一理念必將更廣泛地為我國公眾所接納,公民參與應急救援志愿服務的熱情必將越來越高,勢必把我國應急救援志愿服務事業(yè)推向一個新的高度。本文在總結國外應急救援志愿隊伍激勵機制經(jīng)驗做法的基礎上,提出了加快我國應急救援志愿隊伍激勵機制建設的基本思路與方法,期望能夠對完善我國應急救援志愿隊伍建設,更好地發(fā)揮應急救援志愿隊伍的職能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不當之處,還望專家不吝賜教。
參考文獻:
[1]張玉平.我國應急志愿服務研究[D].太原:山西師范大學,2014:17-19.
[2]孫語圣,宋啟芳.論中國紅十字會災害應急體系建設[J].防災科技學院學報,2014,16(2):2-3.
[3]昌業(yè)云.德國專業(yè)化應急救援志愿者隊伍建設經(jīng)驗及其借鑒[J].中國應急管理,2011,2(3):21-24.
[4]歷華.美國應急管理的做法及其呈現(xiàn)的新特點[J].Modern occuption safty,2009,12(96):36-37.
[5]國家行政學院課題組.英國、德國、瑞典應急管理教育培訓的主要做法及啟示[J].中國浦東干部學院學報,2009,3(3):118-121.
[6]金晶.中國應急救援志愿者組織的發(fā)展現(xiàn)狀和功能的研究[D].上海:上海師范大學,2007.
[7]共青團中央.中國注冊志愿者管理辦法[EB/OL].[2013-11-01]. http://baike.baidu.com/link?url=kTAynYtFckUAZqEGOZaAIJLOc7VcP0OanbHfqpZEmBjVQUwFbTmKV36wFS
dxoDSjCpLCtaHZSrXFBgYuhvf7-q.
[8]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社會團體登記管理條例[EB/OL].(1998-09-25) [2013-11-01]. http://baike.baidu.com/link?url=d5al6uCRCCHpVnInpIQLjW1E_0wUqK0tcQmlk6WEQsgMNUSnf7hjjutEuNCV5JCy4PQxCJA5znTWBVpGRmBiY_.
[9]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民辦非企業(yè)單位登記管理暫行條例[EB/OL].(1998-10-25) [2013-11-01].http://baike.baidu.com/link?url=Nw9220egiRB3EJOz5qYn1tydCu3mNEo_0WBj6LsB9yrhB3uTQP2pMLWuQl-Q7GXgUnVhFBezT5nOjDygfsAiUq.
[10]中華人民共和國突發(fā)事件應對法[S].北京:中國法制出版社,2007.
[11]廣東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廣東省青年志愿服務條例[EB/OL].(2010-09-01) [2013-11-01]. http://baike.baidu.com/view/8110005.htm.
*收稿日期:2015-11-23修回日期:2016-01-26
基金項目:河北省科技廳軟科學計劃項目“京津冀一體化背景下應急救援力量協(xié)同機制研究”(154576126D);河北社科基金項目“面向智慧城市的公共安全治理模式研究”(HB15GL003);教育部社科基金“基于受災點滿意度的大規(guī)模突發(fā)事件應急初期快速消費品的調(diào)度研究”(31641411301);國家社科基金項目“農(nóng)產(chǎn)品質(zhì)量安全的跨域組織的應急聯(lián)動系統(tǒng)研究”(15GBL182);滅火救援技術公安部重點實驗室開放課題“地震救援人員能力指標及訓練模式構建研究”階段性成果
第一作者簡介:郭其云(1964-),男,湖南醴陵人,教授,研究方向為應急救援與管理. E-mail:guoqiyun0412@sina.com
中圖分類號:X4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0-811X(2016)03-0165-05
doi:10.3969/j.issn.1000-811X.2016.03.028
Emergency Rescue Volunteers Incentive Mechanism Research in China
GUO Qiyun1, WEI Qing1, LIU Song2and XIA Yixue1
(1.ChinesePeople’sArmedPoliceForceAcademy,Langfang065000,China;2.FireCropsofTianjin,Tianjin300400,China)
Abstract:Through analysis contrast on the construction of emergency rescue in our country and abroad volunteer team, found that the emergency rescue volunteer team incentive mechanisms exist for volunteer participation motivation of emergency rescue not value, regulations and policies of the incentive mechanism is not sound, the incentives of a single, etc. Combined with the actual situation in our country, draw lessons from foreign emergency voluntary services to the advanced experience of developed countries, emergency relief volunteer team in China, main problems of incentive mechanism, proposed from diversified incentive mechanism, incentive system standardization, incentive process steps three aspects to perfect our emergency relief volunteer team incentive mechanism,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whole combat effectiveness emergency rescue volunteer team in China.
Key words:emergency rescue volunteer team; incentive mechanism;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郭其云,魏清,劉松,等. 我國應急救援志愿隊伍激勵機制研究[J].災害學, 2016,31(3):165-169.[GUO Qiyun, WEI Qing, LIU Song,et al.Emergency Rescue Volunteers Incentive Mechanism Research in China[J].Journal of Catastrophology, 2016,31(3):165-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