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法治文化研究的軟實力,變成法治中國建設的硬支撐
——重慶市涪陵區(qū)人民法院院長 王小林
我今天感到非常榮幸,是以一名作者的身份來代表作者發(fā)言,可能我的發(fā)言代表不了專家學者作為作者的水平,但我作為來自實務界的一員,可以代表我這個角色的特色,說三點感想。
第一,環(huán)境給力。感謝這個偉大的時代!《中國法治文化概論》能夠應運而生,應該感謝這個偉大的時代。如果中國不全面進入依法治國的時代,《中國法治文化概論》這本書的到來可能會遲到得多。這個時代是很美好的,尤其是我們中國的最高層決定將中國推入全面依法治國時代。沒有這一條,我們就沒有這個前提來一起創(chuàng)作這一部學術(shù)著作。當然,這個時代還要感謝偉大的人民,因為法治已經(jīng)成為全國人民的共同需求。當然,我相信也是文明世界的共同需求,這一點無須贅言。
第二,組織給力。我們這部書能夠得以立項,成功出版,是因有在座的及今天沒有到來的各方面領(lǐng)導,從實務界到理論界的各方面組織的關(guān)懷,也讓我作為作者參與其中。所以說感謝是真心的,不然我也不能參與這個光榮的事業(yè)。
第三,創(chuàng)新給力。感謝這個團隊!我們這個創(chuàng)作團隊是跨越了理論界到實務界,有的是從理論到實務兩邊穿行的人。所以說,這樣一個團隊,我身在其中倍感光榮,又能夠在當中做一點事。我授命擔任“中國法治禮儀文化”一章的寫作,是從三個角度來寫的:一是法治禮儀文化的定位,涉及中國法治的定位問題,是從禮儀來看法治或法治文化的;二是現(xiàn)行的中國法治禮儀的文化偏失,法治禮儀有走偏現(xiàn)象,有的已經(jīng)不在正確的位置上;三是法治禮儀的文化歸位,歸位是一個十分緊迫的問題,不管是從一般性的法治禮儀還是從法治組織、法治載體的禮儀研究來看,客觀上存在文化急待歸位的問題。我覺得中國的法治文化建設和發(fā)展當中還有諸多問題,有待理論界進一步研究梳理。
研究中國法治文化,就是要真正讓“法”成為一種文化,讓“文化”來化人化事,最后才能法平天下,法治天下。讓法真正成為文化,也就有了推進法治中國的宏大力量,成為一種法治中國建設的軟實力,成為法治中國建設的硬保障。要產(chǎn)生這樣的效果,必須使研究工作緊密聯(lián)系好問題導向。
衷心希望這本研究法治文化的法學理論專著,在今后持續(xù)的理論研究中,走向研究范圍更加開放、研究理論更加追宗溯源、研究實證更加豐富的鴻篇巨制。圍繞中國的法治問題,圍繞五位一體建設的緊迫目標,站在法治文化視角充分加以研究,讓法治文化研究成為理論之雨,滋潤我們偉大祖國的法治實踐,讓我們法治文化研究的軟實力,變成法治中國建設的硬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