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詞人之外:汪東的筆記創(chuàng)作

2016-02-12 23:25:50薛玉坤
泰山學院學報 2016年4期
關(guān)鍵詞:章太炎

薛玉坤

(蘇州大學文學院,江蘇蘇州215123)

詞人之外:汪東的筆記創(chuàng)作

薛玉坤

(蘇州大學文學院,江蘇蘇州215123)

汪東向以詞名家,但其閱歷豐富,辭采華茂,筆記創(chuàng)作亦頗為可觀。留下的四部筆記中,《窗雞話剩》撰于《民報》時期,內(nèi)容多涉華夷之辯、滿漢之爭,有明顯的政治意圖;《鉛槧余錄》是作者在編輯《華國月刊》時所裒輯,主要摭采時人詩文,評騭優(yōu)劣,性質(zhì)可歸為詩話之屬;《寄庵隨筆》與《寄庵談薈》分別連載于《新聞報》副刊與《大報》,掇拾逸聞舊事,雜談風俗世情,考訂典章名物,更具傳統(tǒng)筆記的色彩。

汪東;筆記;窗雞話剩;鉛槧余錄;寄庵隨筆;寄庵談薈

汪東(1890-1963),原名汪東寶,字旭初,號寄庵,別署寄生,吳縣(今蘇州)人,向以能詞著稱,有《夢秋詞》20卷、《詞學通論》等傳世。然而正如掌故大家鄭逸梅所云:“稱汪旭初為詞人,未免淺乎言之,狹乎言之吧!實則他的資望是多方面的,他是新聞界老前輩,詩古文辭家,書畫高手,大學名教授?!保?](P13)即以筆記創(chuàng)作而言,除《寄庵隨筆》曾經(jīng)上海書店整理印行外,汪東尚有《窗雞話剩》《鉛槧余錄》《寄庵談薈》等數(shù)部筆記湮沒于故紙殘頁之中。作為同盟會元老、章太炎高弟,汪東閱歷豐富,學養(yǎng)深厚,其筆記諸作或掇拾藝文掌故,或辨訂典章名物,或雜記山水風土,且大多“辭藻斐然,清淑深博”[1](P16),具有多方面的價值。

一、《窗雞話?!放c《鉛槧余錄》

1905年8月20日,中國同盟會在日本東京召開成立大會,以“驅(qū)除韃虜,恢復中華,創(chuàng)立民國,平均地權(quán)”為宗旨。時在日本留學的汪東,經(jīng)孫中山先生介紹加入同盟會。是年11月26日,同盟會機關(guān)報《民報》在東京創(chuàng)刊,汪東又受聘擔任《民報》編務,并親自撰寫文稿。其中筆記《窗雞話剩》刊載于《民報》第11號(1907年1月)、第17號(1907年10月),署名寄生,全稿僅《趙王孫》《錢謙益》《史可法》《老胡》《明懷宗》《漢人》《漢禽》等7則。從內(nèi)容來看,此7則皆撮錄史事而略加感發(fā),主旨多關(guān)涉華夷之辯、滿漢之爭。如《趙王孫》《錢謙益》條指斥趙孟頫、錢謙益“昧心事仇,認賊作父”,《史可法》《漢人》《漢禽》諸條稱揚“貞心勁節(jié),至死不渝”的漢族志士??紤]到這個時候革命黨人“革命就是排滿”①的認知,以及汪東在《民報》刊發(fā)《論支那立憲必先以革命》《復仇論》《革命黨之敵人》《正明夷〈法國革命史論〉》《革命今勢論》等政治檄文,則《窗雞話剩》的纂集顯然是為其“排滿”立場張目,與其上述政治檄文正可謂桴鼓相應。

1908年夏,汪東歸國,辛亥江蘇光復后,為原江蘇巡撫程德全聘為都督府滬蘇辦事處秘書。后離開上海,進入北洋政府,歷任總統(tǒng)府咨議、內(nèi)務部僉事、民治司科長,以及浙江象山、于潛、余杭等縣知事。1923年,汪東又回到上海,協(xié)助老師章太炎創(chuàng)辦《華國月刊》。《華國月刊》是一份發(fā)揚“國故”、挽救“人心”的雜志,署名章太炎的《華國月刊發(fā)刊辭》②稱:“吳縣汪東,嘗從余學問,其行事不隨流俗,今鳩集同志,創(chuàng)為《華國月刊》,志在甄明學術(shù),發(fā)揚國光,選材則慎,而體例至寬,舉凡《七略》所錄,分科所肄,以及藝術(shù)之微,稗官之說,靡不兼收并容?!保?]《華國月刊》是五四以來“國學運動”的重要陣地,在當時有較大影響,投稿者眾多,前后共出版27期,至1926年???/p>

汪東承擔了《華國月刊》的主要編務,其筆記《鉛槧余錄》即據(jù)平日來稿未及刊登者裒輯整理而成,分別載于《華國月刊》第1卷第12期,第2卷第3、6、10期,第3卷第1、3期,計29則。前有作者題記云:“余刊行《華國》,初亦欲以余力,溫故而知新。既綜編輯之責,而人少事煩,鈔胥之役,亦復躬任。懷鉛握槧,日不暇給,首尾一載,粗無茍且之病。然檢視積稿,遺漏猶多。因復略加著集,別為是編?!保?]

與《窗雞話剩》具有強烈政治傾向不同,《鉛槧余錄》摭采時人詩文,評騭優(yōu)劣,性質(zhì)可歸為詩話一類,屬于《華國月刊》所標榜的“國故”范疇。在今天看來,摭采時人詩文,自有存人存詩之功。因為《余錄》所采錄的對象,既有無錫國學專修學校陳柱、上海美術(shù)專門學校騰固這樣的教授學者,也有唐大圓、蘇曼殊、太虛這樣的佛學界名人,更有如黟縣汪石青(炳麟)這樣落拓無偶、隅居鄉(xiāng)里的布衣書生。他們中的多數(shù)后世并無專集流傳,其詩文創(chuàng)作賴此可見一鱗半爪;而評騭優(yōu)劣又每多見汪東本人的眼光與識見,如《余錄》稱揚陳柱五古“清疏流暢,直舉胸臆,可以矯世之劖刻為工者”[3],評同光體代表詩人陳三立中晚年詩風差異云:“散原風力,并世罕儔。晚年專宗江西,微苦拗澀,似不若中年之作整煉精拔,奄有唐宋為尤勝也?!痹u同門友黃侃詩詞云:“季剛詞初學清真,近更出入南宋諸子,清麗婉約,自為雅音?!薄凹緞偽逖裕夏x宋,近體亦在中晚唐之間?!保?]皆可從中窺見汪東對詩歌歷史與文壇風氣的準確把握。

二、《寄庵隨筆》

《寄庵隨筆》是汪東最為人熟知的一部筆記,1949年1月6日起連載于上?!缎侣剤蟆犯笨靶聢@林”,至當年5月21日結(jié)束③,凡115則,1987年由上海書店整理單行。關(guān)于這部筆記的寫作,鄭逸梅先生在《寄庵隨筆》整理本《序言》中說:“民初,旭丈主《大共和日報》筆政,推為報壇耆宿。時《新聞報》附刊,連載劉成禺的《世載堂雜憶》,累年畢,報社編輯嚴獨鶴,以旭丈博雅多聞,詞情豪邁,且和成禺同隸南社,天球琬琰,相得益彰。便商諸旭丈,為附刊執(zhí)筆。適旭丈閑居多暇,應之操觚,標題為《寄庵隨筆》,連載了一百多篇,意倦始輟?!保?](序P2)按,抗戰(zhàn)勝利后,汪東于1946年春由重慶返回南京,繼續(xù)擔任監(jiān)察院監(jiān)察委員和禮樂館館長的閑職。到1947年1月,國史館在南京正式成立,又被聘為國史館纂修。4月,國防最高委員會第226次例會通過汪東辭去監(jiān)察院監(jiān)察委員案。次年10月,禮樂館被裁撤,汪東亦被免去館長職務。[6](P183~201)這之后,汪東日漸多暇,除偶爾到國史館商討事務外,常往來于南京、上海及家鄉(xiāng)蘇州之間。正是在這樣半閑居的狀態(tài)下,汪東“追憶平生師友,及展卷所得,耳目之所見聞,日記一二條,稱心而書,漫無詮次”[7](P1),寫成了《寄庵隨筆》。

《寄庵隨筆》內(nèi)容豐富,概而言之,大致以下三個方面最為主要:

1.師友逸聞瑣事

汪東一生游歷南北,人生角色多轉(zhuǎn)換于官員、教授、學者、畫家、詞人之間,個人社會關(guān)系復雜,交游也非常廣泛。他們中有作者老師馬相伯、章太炎,同門黃侃,革命黨同志林時塽、殷竹林、汪精衛(wèi)(后附逆),南社社友柳亞子、葉楚傖、胡樸安,僚友于右任、張溥泉、應德閎、羅良鑒,文友章士釗、沈尹默、吳湖帆、喬大壯,鄉(xiāng)賢金松岑、費樹蔚,弟子沈祖棻、尉素秋、盛靜霞,方外蘇曼殊、弘一大師、太虛大師等等?!都拟蛛S筆》具體而微地描述了作者與這些師友的交游,所記雖然多是日?,嵭迹驗檫@些人物在民國時期的地位與影響,故而《隨筆》的史料價值不言而喻。且其筆墨雋雅,用語不多而能勾畫出人物的精神面貌,形神畢肖,涉筆成趣,具有較高的文學價值,如《蘇曼殊喜啖牛肉》一則:

(蘇曼殊)喜啖牛肉,嘗集《民報》社,曼殊入浴,余戲語人,吃牛肉料理去,拔關(guān)著屐,故使之聞。曼殊恐后,裸而出,則眾皆安坐,拊掌絕倒。曼殊瞠目徐語曰:“豈紿我耶?”眾又大笑。性癡黠各半,然狡獪處即是真率處,吾所識中無有與之相類者。[7](P7)

三言兩語中,蘇曼殊真率的形象便躍然紙上。他如《冷月荒郊驚怪物》記汪精衛(wèi)少年行事,《程德全演獨木關(guān)》記程氏之詭稱風疾,《胡子的笑話》記盧前之滑稽善談,《葉楚傖之健忘》記葉楚傖至公府請謁,至則忘所請何事等等,其筆下人物無不各呈其態(tài),呼之欲出,可以說是深得傳統(tǒng)史傳文學與志人筆記的精髓。

2.詩詞吟詠唱和

雖然早年留學日本,但汪東身上傳統(tǒng)文人的印記還是非常典型,詩詞吟詠與唱和是其表達自我與交游的重要方式?!都拟蛛S筆》中除留下汪東自己的詩歌25首(含殘句)④之外,還記錄了作者與人結(jié)社雅集(如南京“如社”、“潛社”,重慶“羅灣詩社”、“飲河詩社”等)以及平時與師友往來唱和的情形,特別是所錄抗戰(zhàn)期間與入蜀名流間的唱和,讓我們可以從中一窺當時舊體詩詞的文學生態(tài)。

1937年夏,汪東辭去中央大學教職,赴任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委員長西安行營秘書長。旋又西遷重慶,歷任重慶行營第二廳副廳長、監(jiān)察院監(jiān)察委員、國立禮樂館館長,同時兼任重慶復旦大學中文系教授,直至抗戰(zhàn)勝利后東歸。在重慶的八年,汪東吟興高漲,從《寄庵隨筆》所載來看,當時唱酬往還者,除金陵故舊如陳匪石、喬大壯及弟子沈祖棻、盛靜霞、尉素秋外,多為抗戰(zhàn)爆發(fā)后云聚西南的各界名流,如于右任、章士釗、沈尹默、沈士遠、潘伯鷹、曾克耑、江庸、朱希祖、陳百年、葉元龍、曹經(jīng)沅、彭醇士、康心如等?!峨S筆》中《詩戰(zhàn)中健將》《頌橘廬詩酒會》《斗韻分題》《沈尹默之詩興》《客窗病榻》等十數(shù)條集中記錄了這些唱酬活動,而其中有關(guān)“競作寺韻詩”的“詩戰(zhàn)”記載尤為珍貴,《詩戰(zhàn)中健將》云:

余初至巴縣,居重慶村,與元龍、葆齋同寓。旋移春森路,則與纕蘅、叔異,共為一宅?!v蘅耽詩,日有吟詠。而行嚴方與曾履川競作寺字韻詩,往復過百疊。一時和者,如陳仲恂、沈尹默、潘伯鷹輩十數(shù)君,皆健者。爭強斗險,愈出愈奇,余強與周旋,亦至五六十疊,當時稱為詩戰(zhàn),推敲論難,辯辭云涌。[7](P116)《頌橘廬詩酒會》亦云:

履川賃屋下羅家灣,顏其齋曰“頌橘廬”,庖饌精潔,故詩酒之會,每假其處。作寺字韻時,適逢常會,各攜詩稿來集?!拇▏L欲匯付油印,而寇襲頻煩,工料難得,遂罷。[7](P117)

據(jù)此記載,這次“詩戰(zhàn)”初由章士釗與曾克耑的唱和引發(fā),當時“參戰(zhàn)”者有十數(shù)人,各自所作動輒數(shù)十上百疊,常集于曾克耑“頌橘廬”相互切磋,而汪東本人也積極參與,作有五六十疊。當時眾人所作寺韻詩的一部分,后雖由曾克耑編選成《寺韻唱和詩》,但流傳不廣。賴由汪東此載,我們才能略知重慶詩壇這次規(guī)模浩大的盛舉。朱銘先生《章士釗寺韻疊唱始末》一文,曾將毛澤東抗戰(zhàn)勝利后赴渝和談,發(fā)表《沁園春》詞,引發(fā)眾多和作一事與之相比,認為:“其影響或較寺韻詩大,但規(guī)模則遠不及。這一詩一詞的疊唱,稱得上陪都詩壇的雙璧?!保?](P437)總而言之,汪東與諸人的詩詞唱和,表明即使在新文學運動蓬勃發(fā)展的背景下,舊體文學的創(chuàng)作依舊保持著旺盛的生命力。從這個意義上講,《寄庵隨筆》和諸多民國詩話、詞話一樣,映證了那個時代文學發(fā)展的多元格局。

3.俊游清賞與各地風物

《寄庵隨筆》中還有不少條目記錄了作者俊游清賞和各地風物,如《名園深處貯名葩》《清游香雪?!贰睹餍⒘曛贰贰短炷績缮蕉嗥婢啊贰堵爼奋谔請@》《吳中園林瑣記》《成都姑姑筵》《蜀中名庖多雋昧》等。這部分的內(nèi)容,對于讀者來說,既可增廣見聞,亦可藉此了解民國士風。而因為汪東長于辭章,這些文字往往清新秀麗,風姿搖曳,如記游天目山:

登山未半,而云氣四布,跬步以外,不復見物。惟臨崖巨松,略可辨影,絕似張素綃,著淡墨畫一兩株,奇秀無比。薄暮抵寺,宿東樓,憑窗而眺,一無所見。平明起視,則有峰當窗,軒然聳翠?!┎殭懲猓破戒伈粍?,與樓腰齊。腰以下,茫茫陸沉,一白無際。遠峰數(shù)尖,浮出云表,若海中島嶼然。[7](P59)

又如寫重慶陶園梅花:

園得地勢,據(jù)山川之勝,而布置亭林,疏鑿澗石,因地造屋,跨水為橋,無不協(xié)于自然,盡收閎美。園林山水,兼而有之者,平生所覽,以此為第一。懸崖置閣,極眺無際,江如束練,縈帶煙光。[7](P64)

作者摹山寫水,聊聊數(shù)語,歷歷如繪,又駢散相間,饒富韻律,深得六朝山水小品的神韻,較之南朝吳均《與朱元思書》諸作,似亦不遑多讓,皆“妙在筆底有閑韻”[9](P496)。

除以上三點外,《寄庵隨筆》又多記民國畫壇逸事。汪東年輕時嘗從著名畫家陳師曾(陳師曾續(xù)娶汪梅未,為汪東姊)學畫,后亦以畫梅著稱。篇中《不辭妍色賦春光》《喜獲舊雨軒圖卷》《長淮金鼓咽秋濤》《畫家目中之鬼趣》《吳仲圭墨竹長卷》諸篇或綴輯作者參與北京“西山畫社”、南京“正社”、“畸社”等繪事,或就平時讀畫所得略加考辨,對人們了解民國畫壇均不無裨益。他如《梨園憶舊錄》14則,雜述馮春航、賈碧云、俞菊笙、楊小樓、譚鑫培、程長庚、汪桂芬、孫菊仙、余叔巖、梅蘭芳、薛艷秋等名伶往事,亦頗能迎合當時《新聞報》副刊讀者的閱讀趣味。

三、《寄庵談薈》

《寄庵談薈》原連載于《大報》1949年12月4日至1950年5月30日,署名汪東。原載編號偶有錯亂,如“十四”“四九”“九一”“一〇一”重復編號,而“四九”之后徑接以“五一”,“八五”之后徑接以“八七”,實際所載為166則,規(guī)模超過《寄庵隨筆》,但后世影響則較遜。就筆者所見,相關(guān)文獻提及《談薈》者,僅《吳承仕研究資料集》節(jié)錄其中《章門四王》一則,其他所引《談薈》多出于此。究其原因,一則因為《談薈》沒有像《寄庵隨筆》那樣整理單行⑤,二則《大報》本是上海解放初期創(chuàng)辦的一份面向市民的小報,當時日發(fā)行量在兩萬份左右,且1952年就已??蓿芯空哳H為難覓。

解放前夕,汪東沒有隨國史館南遷,留在了大陸,但也由此失去了生活的來源。至1949秋,迫于生計,移居上海。這種情況下在《大報》刊文,一定程度上就成了他謀生的手段。《談薈》的內(nèi)容,雖仍不出掌故、風物、文學、考證、補遺,但和《寄庵隨筆》相比,其特點和價值亦非常明顯。

第一,所記師友瑣事可補《寄庵隨筆》之缺。汪東1912年3月經(jīng)柳亞子、黃侃、葉楚傖三人介紹加入南社,雖然此后很少參加南社雅集,但耳聞目睹,對南社成員還是較為熟悉?!墩勊C》所憶馬君武、林庚白、蔡守、李根源、劉成禺、呂碧城等南社文人逸事,無疑有助于后人對南社文人群體的認識。舉例來說,南社詩怪林庚白向來好自矜詡,其自認作詩“我第一,杜甫第二”的狂語每每騰播眾口,《談薈》中《詩狂》一則,則以自身交游所見,記錄了林庚白另一“狂”事:

朋輩中最善作狂語者,無過林庚白。初謂:“杜甫詩第一,我第二?!苯K則謂:“我本擬推尊杜甫,然杜為時代所限,境界未恢,不得已,我只可居第一位。”頗若南面而讓,不獲所請者然。或有異議,輒怒。一日,袖詩稿謁孤桐,自加濃圈,每字必數(shù)迭。孤桐正色規(guī)之。余適在坐,即笑曰:“君詩自佳,唯愿圈時稍留余地,俾他人得著筆耳?!备滓嘈?。異日余贈以詩云:“我愛林庚白,狂來天地驚。杜陵才小弟,李白是前生。游女搴帷看,飛花側(cè)帽迎。沈冥與輕俠,異代兩君平?!保?0](P543-544)

此外,《談薈》所載章太炎及章門掌故亦非常豐富,如《胡適非章門弟子》《章門四王》《章夫人近詞》《錢氏論太炎先生文學》《太炎先生喜魏晉文》《章先生論執(zhí)筆書》《章先生遺宅》《量守廬》《補述〈錢糧胡同〉闕文》《湯夫人之遠識》《錢玄同論中國文字》諸條,或辯訂史實,或采輯遺文,或品藻人物,多有為湯志鈞《章太炎年譜長編》所未及者,其史料價值可見一斑。

第二,語言文字與名物考辨。汪東師從章太炎,雖不如黃侃、錢玄同、吳承仕等同門學問精深,但在音韻、訓詁、文字等方面亦多有創(chuàng)獲,撰有《法言疏證別錄》《吳語》等專著?!墩勊C》受體例限制,篇幅短小,但吉光片羽,亦時有發(fā)明。其中或談日語漢字(《明人譯日本語》《泥棒》),或論俗字方言(《俗字皆合六書》《蘇州人冷語》《楚蜀譏嘲語》),或考辨名物(《鐵洞簫》《向日葵與衛(wèi)足葵》《斗魚》《夾竹桃》《金星石》),均可視為章門學術(shù)傳統(tǒng)的具體呈現(xiàn)。1906年7月15日,在日東京留學生兩千多人舉行集會,歡迎剛剛出獄而被孫中山邀至東京的章太炎,當時正在東京留學并擔任《民報》編務的汪東亦躬逢其盛,聆聽了章太炎的演說。關(guān)于研究國粹,章太炎的演說中這樣解釋道:“為甚提倡國粹?不是要人尊信孔教,只是要人愛惜我們漢種的歷史。這個歷史,是就廣義說的,其中可以分為三項:一是語言文字,二是典章制度,三是人物事跡?!保?1](P145)之后章太炎講學東京,汪東親承謦欬,并于1908年正式著籍為弟子?!墩勊C》以及《寄庵隨筆》中的相關(guān)論述,正是對章太炎所指示學術(shù)路徑的遵循。

第三,貼近《大報》的“小報”特點,《談薈》有些條目涉及健康養(yǎng)生、飲食禁忌、民間偏方、坊間趣聞,在內(nèi)容上更具消遣性與趣味性。諸如太極拳、柔術(shù)之強身效用,蟹與柿、薯芋與香蕉、鱉與莧菜不可同食,生鯽魚可治盲腸炎,以及民間津津樂道的張三豐、鐵冠道人逸事,神醫(yī)葉天士、薛一瓢爭名傳說等等。這些兼具知識和諧趣的文字,雅俗共賞,頗能迎合普通讀者的閱讀趣味,適應市民階層文化消費與日常生活的需要。常有讀者就《談薈》中所述來信詢問商討,《談薈》中即有兩則專以答問。如《生鯽魚可治盲腸炎》(1949年12月24日)條,曾記民間偏方稱“用活鯽魚一尾,不除鱗,和豆瓣醬搗爛敷痛處,可治。豆瓣醬須淡者,勿加鹽”。不久即有讀者來信詢問淡豆瓣醬何處有售,《答問二則》(1950年1月16日)專門答復云:“此事本聞諸陶君良五,因即轉(zhuǎn)問。而陶君亦受之于人,為慎重起見,展轉(zhuǎn)咨詢,昨始以電話告,謂傳方者言,淡豆瓣醬實系不加辣味者,非不加鹽也。此雖小事,然非吳君一問,未由糾其訛誤,以是益知載筆之難?!保?0](P562)

第四,《談薈》還有數(shù)條記載反映上海解放初期的新氣象,以及自己心理感受的變化。自己旁聽上海市第一屆各界人民代表會議第三次會議后的觀感。解放初期的汪東,對共和國政府尚心存疑慮,加之生活困難,心里難免會有牢騷。但在四次旁聽上海市第一屆各界人民代表會議第三次會議后,認識開始有了轉(zhuǎn)變。時任上海工務局副局長的弟弟汪季琦為汪東所寫《證明材料》稱:“(汪東)解放后到上海。沒有工作,發(fā)發(fā)牢騷……我看他這樣牢騷,又得不到正面的教育,下去是很危險的,因此曾建議發(fā)給他一張上海市人民代表會議的旁聽證,讓他去聽聽首長的政治報告,親身體會人民政府的政策。他聽了人代會后向我說:‘這確實是誠誠懇懇地討論國家大事,不像國民政府的監(jiān)察院開會時不是吵架就是胡鬧?!保?](P208)《談薈》中的記載正映證了汪東認識上的轉(zhuǎn)化:

余旁聽四次,僅就個人觀感,略述如下。自政府首長及各界代表所作報告,無不針對事實,切中利弊。不夸張,不諱飾。是非功過,予人民以共見。間有批評旁人處,亦出之以誠懇直率,易為接受。聞開小組會議時,辨諍甚切,而始終意氣融和,不雜私見。大會中每人發(fā)言,眾意壹志傾聽,無輕忽厭倦之態(tài)。綜合言之,則議論切實,一也;態(tài)度誠懇,二也;氣象嚴肅,三也;意志融洽,四也。[10](P611)

《紅旗歌》是一部描寫工人生產(chǎn)的大型話劇,由魯煤執(zhí)筆,河北石家莊文藝工作者集體創(chuàng)作,1049年全國第一次文代會后,陸續(xù)在全國各大城市公演,引起轟動。在上海的演出,從1950年2月4日至5月11日,共演出159場,盛況空前,觀眾達十二萬五千以上。[12](P327)汪東也應侄女之邀觀看了一場,其《觀紅旗歌后》一則略記觀感云:

《紅旗歌》確是優(yōu)秀的劇本……在意義方面,這劇本是富有教育性的。在一個大轉(zhuǎn)變的時代中間,思想不能一致,步伐不能整齊,本是無可避免。思想前進的人,對于落后的倘持著驕傲,或過激的態(tài)度,結(jié)果便會愈離愈遠。[10](P601)

類似記載,都可以讓我們從中窺見一個舊式文人在時代風云中的心理波動,以及對新政權(quán)認識的轉(zhuǎn)化過程,對研究1949年以后知識分子心態(tài)史不無意義。

上述四種筆記,《窗雞話?!放c《鉛槧余錄》是汪東編輯期刊的副產(chǎn)品,前者彰顯政治立場,后者摭拾詩文,類屬傳統(tǒng)詩話。相較而言,《寄庵隨筆》《寄庵談薈》掇拾逸聞舊事,雜談風俗世情,考訂典章名物,更接近傳統(tǒng)筆記的范疇。但無論何種性質(zhì),作者信筆寫來,顯得相當本色當行。正如署名文犀者在《大報五老》一文中所云:“汪旭老一肚子的掌故,旁及風土、文學,就仿佛京朝大角一樣,戲路極寬,唱來又復字正腔圓?!保?3]

[注釋]

①汪東《辛亥革命前后片段回憶》:“先是戊戌政變及庚子八國聯(lián)軍以后,一部分維新派人(當時把改良派和主張革命的統(tǒng)稱為維新派)逐漸轉(zhuǎn)為革命論者。那時的所謂革命,實質(zhì)就是‘排滿’。上海的《蘇報》,日本出版的留學界刊物如《江蘇》、《浙江潮》、《新湖南》,以及章太炎先生的《駁康有為書》、鄒容的《革命軍》等等,都代表了這派思想。”見蘇州政協(xié)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文史資料選輯》第6輯,1981年,第32頁。

②按,《華國月刊發(fā)刊辭》署名章太炎,但據(jù)章太炎弟子沈延國《章太炎先生在蘇州》一文所稱,實為汪東代筆。見蘇州政協(xié)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蘇州文史資料選輯》第12輯,1984年,第33頁。

③按,《寄庵隨筆》連載歷時僅4月有余,鄭逸梅《民國以來幾種筆記》一文稱《寄庵隨筆》“連載《新聞報》的副刊《新園林》,凡年余始畢”,誤。見鄭逸梅《蕓編指痕》,北方文藝出版社,2009年,第194頁。

④按,汪東詩稿生前未及刊行,歿后佚亡。其詩歌散存于《寄庵隨筆》及各種期刊報紙之中。

⑤按,筆者整理之《汪東文集》已收錄《寄庵談薈》,河南文藝出版社2015年版。在整理《談薈》的過程中,曾得到上海圖書館祝淳翔先生鼎力相助,在此謹致謝忱。

⑥有關(guān)《大報》出版始末,可參見:平襟亞《上海小報史料》,上海文史館編《上海地方史資料》(5),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年;祝淳翔《<大報>五老》,《書城》2015年3期。

[1]鄭逸梅.《寄庵隨筆》作者汪東[A].鄭逸梅.紙帳銅瓶[M].南京:江蘇文藝出版社,2006.

[2]章太炎.華國月刊發(fā)刊辭[J].華國月刊.1923,(1).

[3]汪東.鉛槧余錄[J].華國月刊.1924,(12).

[4]汪東.鉛槧余錄[J].華國月刊.1925,(6).

[5]鄭逸梅.寄庵隨筆序言[A].汪東.寄庵隨筆[M].上海:上海書店,1987.

[6]薛玉坤.汪東年譜[M].鄭州:河南文藝出版社,2013.

[7]汪東.寄庵隨筆[M].上海:上海書店,1987.

[8]朱銘.章士釗寺韻疊唱始末[A].黎澤濟.文史消閑三編[M].南昌:百花洲文藝出版社,2008.

[9]高步瀛.南北朝文舉要[M].北京:中華書局,1998.

[10]汪東.寄庵談薈[A].薛玉坤.汪東文集[M].鄭州:河南文藝出版社,2015.

[11]章太炎.東京留學生歡迎會演說錄[A].姜玢.革故鼎新的哲理——章太炎文選[M].上海:遠東出版社,1996.

[12]沈?。虾∮皡f(xié)會《紅旗歌》總結(jié)報告[A].文藝戰(zhàn)士話當年[C].晉察冀文藝研究會自印,2002.

[13]文犀.大報五老[N].大報,1950-01-08(3).

(責任編輯 閔軍)

The Extra Express of The Poem:The Creature of Wang Dong

XUE Yu-kun
(The School of Literature,Su Zhou University,Jiang Su,Su Zhou,215123)

Wang Dong is known for his poems,but he had colorful experiences,and his poems are full of speech of figures,so his creatures are really wonderful.The four notes he left,such as Chicken Talk by Window made in the period when People's Newspaper started.It concerns the debates between Chinese and foreign countries and the war between Man Dynasty and Han Dynasty,which is filled with political purposes.My Writing Records is a work he created when he edited China Monthly,it includes people and events that happened in that time,so it belongs to poems,Ji An's Essay and Ji An's Talk started on The News and The Big News.They mostly records the old things,some custos and some famous articles,which makes it more traditional.

Wang Dong;notes,Chicken Talk by Window;My Writing Records,Ji An's Essay;Ji An's Talk

I207.6

A

1672-2590(2016)04-0054-06

2016-02-07

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民國詞集編年敘錄與提要”(13&ZD118);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規(guī)劃基金項目“民國詞人群體研究”(12YJA751069)

薛玉坤(1971-),男,江蘇泰州人,蘇州大學文學院副教授,博士。

猜你喜歡
章太炎
章太炎集外佚文六篇考釋
章太炎
章太炎詩中的憂國憂民情懷
文史春秋(2022年4期)2022-06-16 07:13:10
俞樾&章太炎 名師出『狂』徒
析章太炎的革命道德說
章太炎著醫(yī)論 首推《傷寒》
章太炎:幫人不能犯糊涂
百家講壇(2018年3期)2018-08-27 00:21:54
章太炎:幫人不能犯糊涂
糊涂到家章太炎
中外文摘(2017年24期)2017-12-04 10:54:08
上海人民出版社 章太炎全集
靖宇县| 贡山| 固始县| 清新县| 信阳市| 长海县| 宜宾县| 津南区| 桂东县| 轮台县| 嵊州市| 八宿县| 汕头市| 邢台市| 进贤县| 万宁市| 昆明市| 陵水| 七台河市| 华容县| 中江县| 屏山县| 临沭县| 清流县| 邮箱| 绥江县| 郸城县| 卢龙县| 瓮安县| 株洲县| 南和县| 镇远县| 五大连池市| 泰来县| 河津市| 晴隆县| 利辛县| 宜宾市| 盈江县| 德庆县| 鄄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