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金代文士劉長言家世生平考

2016-02-27 08:11:08聶立申
泰山學院學報 2016年4期
關鍵詞:金代

聶立申

(泰山學院科研處,山東泰安271000)

金代文士劉長言家世生平考

聶立申

(泰山學院科研處,山東泰安271000)

金代女真統(tǒng)治時期,泰山地區(qū)文化昌達、名家輩出,對金代政治、經(jīng)濟、思想文化產(chǎn)生了重要影響。劉長言是宋金時代杰出的名儒和著名文學藝術家,為金朝名士的杰出代表,輯錄《南榮集》,他交游廣泛,深受時人和后世尊崇。然因歷史、民族等緣故,學界對他關注和研究不多,這與歷史事實和其影響、地位不符,系統(tǒng)開展該人物的系列研究必將有助于今人加深對宋金社會和文士群體的認識,亦有利于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傳承。

金代;劉長言;生平

金代,泰山地區(qū)文化昌盛、名家輩出,文士眾多,其中最負盛名的當推泰山文士,誠如清人張金吾《金文最》一書中所言“一代之興也,必有一代之人才。以開一代之運會,而因以成一代之文章。”[1](P8)在金朝女真統(tǒng)治的百余年間,泰山及周邊地區(qū),曾培育出許許多多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學藝術和科學家,他們?yōu)樯綎|的歷史發(fā)展及中華文明的輝煌,做出了重大貢獻。然因文獻匱乏及研究滯后,長期以來對該時期大部份文士缺乏真正的了解和充分認識,尤其是當前學界研究不多,民間識之更少,這與該群體人物在金朝政治、文化界有重要地位不相稱,也與他們在區(qū)域歷史文化中的顯著地位不相符,所以理應對此作出更為深入的研究。近來,筆者不揣淺陋曾對該群體進行了一些有益探索,也取得了一定成果,本文擬結合文獻和地方碑志對金代劉長言生平及仕宦經(jīng)歷略作考證,不足之處,請方家斧正。

一、劉長言籍貫及家世考

劉長言,東平須城人,《金史》《大金國志》等時人文獻無其傳記,目前學界對他家世和生卒年也無考證。關于他籍貫、家世及生平概況的記述,僅見于金人元好問《中州集》卷9《劉右相長言》(下簡稱《小傳》)?!缎鳌份d:

長言字宣叔,東平人。宋相莘老之孫,而學易先生斯立之猶子也。父蹟。年三十五,終于儀真令。工詩能文,有《南榮集》傳東州。今獨予家有之,宣叔正隆宰相,詩文能世其家,今不復見矣。[2](P456)

再檢《宋史》卷340《劉摯傳》:

劉摯,字莘老,永靜東光人(宋時,為河北東路下轄縣,在今河北省東光縣一帶)。兒時,父居正課以書,朝夕不少間?;蛑^:“君止一子,獨不可稍寬邪?”居正曰:“正以一子,不可縱也。”十歲而孤,鞠于外氏。就學東平,因家焉。[3](P10849)

從上述文獻記載知,劉長言是宋代宰相永靜東光縣人劉摯的后裔,因祖上曾就學東平,遂占籍貫,為東平人。劉長言曾祖為劉居正,祖父劉摯,在劉摯10歲時曾祖去世。

劉摯,生于北宋天圣八年(1030年),卒于紹圣四年(1097年),為宋朝名相。《宋史》本傳載他“嘉祐中,擢甲科,歷冀州南宮令……以治行聞,人稱為‘河朔三令’。徙江陵觀察推官……元豐初,改集賢校理、知大宗正寺丞……俄遷右司郎中……哲宗即位,召為吏部郎中,改秘書少監(jiān),擢侍御史。……元祐元年,擢御史中丞?!臧萆袝移蜕洹B圣四年(1097年)……以疾卒,年六十八?!B興初,贈少師,謚曰忠肅?!保?](P10850-10858)

伯父劉跂,字斯立,號學易先生,生卒年不詳,《宋史》等無傳。但據(jù)《宋史·劉摯傳》載:“會摯卒,京奏不及考驗,遂免其子官,與家屬遷徙英州,凡三年,死于瘴者十人。徽宗立,詔反其家屬,用子跂請,得歸葬?!柲転槲恼拢鳇h事,為官拓落,家居避禍,以壽終?!保?](P10858)知劉跂為宋代文士,以文章知名。《宋史·藝文志》記其有“《劉跂集》20卷”,行于世。再考《宋元學案》卷2《泰山學案·忠肅家學》:“劉跂,字斯立,東平人,忠肅長子,與其弟蹈同登元豐二年(1079年)進士及第,官朝奉郎。紹圣間,從忠肅于謫所?!保?]《東平縣志》卷11《文苑》亦載:“劉跂字斯立,摯子。元豐二年進士,歷知彭澤、管城、蘄水,有政聲。……弟蹈,入元為儀徵尹?!保?](P539)

伯父劉蹈,《宋史》無傳,但《宋元學案》卷2《泰山學案·忠肅家學》有載,生卒年不詳。如《宋元學案》“奉議劉先生蹈”條曰:“劉蹈,斯立弟,皆莘老子。以文學知名,自處約甚,人不知其為宰相子也?!庇职刚Z:“先生為忠肅次子,官奉議郎。其卒也,忠肅為文祭之,稱其‘孝于父母,善于弟兄,行己應物,一以至誠,橫逆不校,憂樂不驚’云?!保?]同卷“宣教劉先生長福”條又記:“劉長福,學易之子,而薌林向侍郎之婿也。嘗官右宣教郎。子荀?!蓖瑫?1《衡麓學案》又有“知軍劉先生荀”條記載。又卷20《元城學案·孫氏門人》“提刑劉順寧先生芮”條載:“劉順寧,字子駒,東平人也,忠肅公摯之曾孫,學易先生之孫。南渡后居湘中,不求聞達。”[4]

先考為劉蹟,官至儀真令。早卒,工詩能文,有《南榮集》傳于世。

父蹟。年三十五,終于儀真令。工詩能文,有《南榮集》傳東州。[2](P456)

另金人元好問《學易先生劉斯立詩帖跋》記曰:

學易先生詩,絕似東坡《和陶》,不應入江西派。閑閑之論定矣,此詩,予初到嵩山時曾見之,能得其意而不能記其辭?!?,儀真令諱蹟者,皇統(tǒng)宰相宣叔之父,是先生弟昆行,有詩文二冊,號《南榮集》,宣叔錄之以備遺忘。亂后,惟余家有之。然余于學易劉氏,豈世之所謂緣熟者耶。戊戌八月六日謹書。[6](P3311)

對于劉長言后世子孫概況,金人趙秉文正大七年(1230年)所撰《鄧州創(chuàng)建宣圣廟碑》記曰:

皇朝有天下,百有余年,東漸于海,西極于洮會,北距京師五千余里而還,南界襄鄧。鄧為重鎮(zhèn)……今節(jié)度使行元帥移剌金紫公之典是州也,以詩書之胄,總熊虎之任。下車之日,百廢具舉。歲在乙丑春,奠謁于廟,顧視祠宇頹廢……今軍政修理,而宣圣朝廷……乃俾經(jīng)歷房維貞、知事大志、提控劉天山董其役。劉君即故右丞公之孫,智思明達,殊有風毛,修唐鄧二城守備樓,尤為有法,是以委之。而動與公和,弗亟弗徐,役不告老,而功已成。……以公之才之德之劭,而又創(chuàng)此美事?!舴蚓觿t不然,得志則行其道,不得志則閉門守道,寧可凍餓死,終不以一身易一囚之命,況其大者乎?此吾先圣師之所傳,而后學之所當致知而力行者也,且系之銘曰。[7](P1023)

上述文獻記述證明,劉天山為劉長言的裔孫,正大年間曾任職鄧州提控,主持修建了唐、鄧二州城的守備樓和修葺了宣圣廟,事跡備受時人稱頌。關于劉天山的活動概況,《金史》卷112《完顏合達傳》也有所記載:

正大八年(1231年)十一月,鄧州報,北兵(元兵)道饒峰關,由金州而東。于是,兩省軍入鄧,遣提控劉天山以劄付下襄陽制置司,約同御北兵,且索軍食?!滤?,俱至鄧下,屯順陽。乃遣天山入宋。初,宋人于國朝君之、伯之、叔之,納歲幣將百年。南渡以后,宋以我為不足慮,絕不往來?!稳嗣恳宰喾A為辭,和事遂不講。然十年之間,朝廷屢敕邊將不妄侵掠,彼我稍得休息,宋人始信之,遂有繼好之意。及天山以劄付至宋,劄付者指揮之別名,宋制使陳晐怒辱天山,且以惡語復之。報至,識者皆為竊嘆。[8](P2468)

對于劉天山的此次活動,明代陳桱的《資治通鑒續(xù)編》卷21亦載:“金完顏哈達使劉天山至襄陽乞師及粟,制置使(南宋)陳晐不許,天山乃還?!?/p>

由此可推知劉長言家世圖如下:

二、劉長言生平仕宦經(jīng)歷考

宋元符三年(1100年)至崇寧四年(1105年),依據(jù)歷代古人就學年齡,此期劉長言在家鄉(xiāng)攻讀學業(yè),以備科舉。

宋大觀及政和年間(1107-1115年),劉公參與宋朝大觀與政和年間科舉,但因目前文獻匱乏,對他科考之事還無法細考。

金天會十五年(1137年),因淄州同知范拱推薦,東平劉長言仕金,被薦為郟城酒監(jiān),后擢拔為省郎?!督鹗贰肪?50《范拱傳》載:“齊廢,梁王宗弼領行臺事,拱為官屬……而推轂士,李南、張輔、劉長言皆拱薦也。長言自汝州郟城酒監(jiān)擢省郎,人不知其所以進,拱亦不自言也?!保?](P2313)

金海陵煬王天德元年(1149年),劉長言擢翰林直學士,撰冊文?!洞蠼鸺Y》卷5“天德二年尊奉永壽、永寧宮”條載:“天德二年正月,詔有司擇日奉冊唐殷國妃、岐國太妃。仍別建宮名,合行典禮?!睂W士劉長言撰冊文,禮部員外郎王競書篆冊寶?!保?]從文獻記載看,劉長言擢升,在天德元年。

金海陵煬王天德二年(1150年),劉長言因撰冊、直言升遷為翰林侍讀?!洞蠼鸺Y》卷5“天德二年冊徒單氏”條載:“天德二年九月二十一日,詔冊惠妃徒單氏,令有司擇日備禮施行。……命侍讀劉長言撰冊文,王競書冊篆寶?!保?]

金海陵煬王天德三年(1151年),東平劉長言以翰林學士身份,為賀宋生日使南下南宋?!督鹗贰肪?《海陵王本紀》:“(三年)三月庚寅,以翰林學士劉長言等為宋生日使?!保?](P97)《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162也載:“紹興二十一年五月戊午,金主使翰林學士崇政大夫知制誥兼太子少詹事劉長言、昭毅大將軍殿前右衛(wèi)充龍翔軍都指揮使耶律夔來賀天申節(jié)?!保?0](P2638)

金貞元元年(1153年)五月,劉公撰《金慧聚寺嚴行大德閑公塔銘》。《金石匯目分編》卷1載:“《金慧聚寺嚴行大德閑公塔銘》碑六面刻,劉長言撰,張楷正書,貞元元年五月,玄心寺?!保?1]

正隆五年(1160年),劉長言出為橫海軍節(jié)度使,致仕。《金史》卷5《海陵本紀》載:

三月辛巳,東海縣民張旺、徐元等反,遣都水監(jiān)徐文、步軍指揮使張弘信、同知大興尹事李惟忠、宿直將軍蕭阿窊率舟師九百,浮海討之,命之曰:“朕意不在一邑,將試舟師耳?!备?,以司徒判大宗正事蕭玉為御史大夫,司徒如故,尚書右丞紇石烈良弼為左丞,橫海軍節(jié)度使致仕劉長言起為右丞。[8](P111)

同年底,罷相。《金史》卷5《海陵本紀》又載:

九月己卯,還宮。十月庚午,遣護衛(wèi)完顏普連等二十四人督捕山東、河東、河北、中都盜賊。籍諸路水手得三萬人。十一月乙酉,以濟南尹仆散烏者等為賀宋正旦使。尚書右丞劉長言罷。[8](P112)

在中國古代,官員正常退休稱作“致仕”,所以古人常用“致事”、“致政”、“休致”等名稱,來蓋指官員“還祿位于君”辭職歸家。此制度源于周代,漢代以后形成定制。

但關于古代官員致仕的時間,歷朝不一。在古代,一般致仕年齡多為70歲,如《禮記·曲禮》云“大夫七十而致事”,若官員有疾患時則可提前,如《隋書》卷3《煬帝本紀》載“大業(yè)五年詔曰:‘年七十以上,疾患沉滯,不堪居職……量給瘰以終身?!保?2](P76)當然官員以何官致仕、致仕后俸祿數(shù)目以及是否朝見等待遇,與其原官品、功績和受皇帝恩寵程度有關。如《尚書大傳·略說》:“大夫七十而致仕,老于鄉(xiāng)里,大夫為父師,士為少師。”[13]《后漢書·鄭均傳》:“議郎鄭均,束脩安貧,恭儉節(jié)整,前在機密,以病致仕,守善貞固,黃發(fā)不怠?!保?4](P212)《宋史·歐陽修傳》:“熙寧四年,以太子少師致仕?!保?5](P10380)《大明會典》卷13《致仕》載:“文武官員六十以上者,皆聽致仕。”清梁章鉅《歸田瑣記》卷1《七十致仕》云:“古人四十強仕,七十致仕,統(tǒng)計人生居官之日,前后不過三十年。蓋一人之聰明才力,用至三十年之久,已無不竭之勢?!保?6](P46)照此推理,劉長言于正隆五年(1160年)致仕,則上推六七十年,其生年應在1090至1100年,即北宋元祐五年至元符三年期間。由其兩位伯父同登元豐二年(1079年)進士看,其父年齡由此推出在元豐年間也有24歲左右,亦恰好符合至元祐五年35歲的文獻記載,“父蹟,年三十五,終于儀真令?!?/p>

正隆六年或大定二年卒逝,享年72歲。卒后,其子孫概況,金人元好問《東平府新學記》記:

鄆學舊矣,宋日,在州之天圣……齊已廢,而鄉(xiāng)國大家如梁公子美、賈公昌朝、劉公長言之子孫故在。生長見聞,不替問學,尊師重道,習以成俗。泰和以來,平章政事壽國張公萬公、蕭國侯公摯、參知政事高公霖同出于東阿,故鄆學視他郡國為最盛。如是將百年,貞祐之兵始廢焉。[17](P3143)

又《御史張君墓表》載:

東平幕府從事張昉,持文士李周卿所撰先御史君行事之狀,請于仆……仆嘗謂:“圣人澤后世,深矣?!鬃咏耐趿甙贇q,故言衣冠禮樂,則莫齊魯為盛,宜矣。百年以來,東平劉莘老、斯立(劉跂)、宣叔(劉長言)之祖孫(劉摯、劉蹟與長言)、文元賈公昌朝之家世(賈益謙)、滕陽張丞相永錫(張孝純)、日照清獻張公父子(張暐、張行簡),東阿壽國張公(張萬公),蕭國公侯公(侯摯),參政高公(高霖),奉高承旨黨公(黨懷英),黃山內(nèi)翰趙公(趙沨),磁陽內(nèi)翰閻公(閻長言),敦龐耆艾,海內(nèi)取以為法。”[18](P2966)

金代,劉長言以詩文著名,因金元戰(zhàn)爭較多,加之因民族問題,其文集和詩詞大多佚失,《中州集》卷9也僅收錄《通叔以詩送古鏡為長言生日之壽,次韻謝之》一詩,詩曰:

彩衣祿隱非瞿仙,猶有向來文字緣。都城一別兩歲晚,寄聲勞苦常相先。人間始生俗禮重,而我永感方頹然。遠馮詩句致齊物,欲挽暮景迥虞淵。規(guī)摹九寸函大方,古掣不作菱花妍。開忬拂試愧陋質,但喜虹氣浮晴天。夫君久要心不遷,期與鐵杖論清堅。保身賴此孤月圓,明年上印歸行田。

三、劉長言歷史地位考

文士作為古代社會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歷代專制主義中央集權政府所深切注意的一個社會群體。盡管名士中的部分人總想躲避政權控制,但事實上專制主義政權卻總是千方百計地把其納入統(tǒng)治范圍之中,一旦這些名士進入社會,士人的擔當又使他們兢兢業(yè)業(yè),為社會的穩(wěn)定、政權的鞏固和百姓的福祉而不懈努力。概括起來,劉長言在金朝所起的社會作用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三方面。

(一)是儒學的堅守者和文化的傳播者

泰山及周邊地區(qū),不僅是中華文明重要發(fā)源地之一,而且更是儒家學說產(chǎn)生并逐步走向成熟的搖籃。宋代時,號稱“宋初三先生”的石介、孫復和胡瑗,就以儒學積極經(jīng)世,不但著書立說,而且還創(chuàng)辦了“泰山書院”,致“四方士子聞風而至”,使泰山周邊地區(qū)成為儒家學說的研究中心。誠如金人黃久約在《朝散大夫鎮(zhèn)西軍節(jié)度副使張公神道碑》所言:“齊魯,儒學之鄉(xiāng)。近世東齊,尤多學者。至于行義修飾,文章學問,可以追配古人,著聞山東,一時后進推尊景慕?!保?](P1362)在這樣豐厚文化氛圍中,宋金時代這些泰山名士就成為金代儒學的堅守者和傳播者。“雖然處于女真民族的統(tǒng)治之下,但是,有著豐厚文化積淀的漢族士人仍然保持著鮮明的儒家傳統(tǒng),性友愛、行仁政、慎刑獄、護道統(tǒng)、忠國家,這些曾經(jīng)深刻地影響了一代又一代漢族儒士的政治理念,在金代漢族士人身上仍然發(fā)揮著重要作用?!保?9](P2)

前述可知劉氏家族世代尊師重道,積極弘揚儒學傳統(tǒng),文學藝術成就斐然,影響甚大,故金人元好問評價說:“百年以來,東平劉莘老、斯立(劉跂)、宣叔(劉長言)之祖孫(劉摯、劉蹟與長言)……敦龐耆艾,海內(nèi)皆取以為法。劉公長言之子孫故在。生長見聞,不替問學,尊師重道,習以成俗?!保?]

對于劉長言的社會影響,學者嘆言:“宋金易代之際,北宋遺民多有擇居山東,教讀為業(yè)者,其地方大家如劉摯之后劉斯立、劉長言,孫明復、石守道之后石震等,王氏去非、去執(zhí)兄弟,皆廣有生徒。故山東終金源之世,一直是重要的文化中心”。[20](P1030)

(二)是金朝穩(wěn)定社會的加速器

一般情況下,在金朝名士階層中,漢人名士集團大多數(shù)是文化層次較高、應變能力較強、重諾守信的士人,他們的存在,無疑為金朝宣助風化、穩(wěn)定社會起到了關鍵作用,并進一步促使金廷官僚機構的新陳代謝,提高了官僚機構的隊伍素質,這在金世宗、金章宗統(tǒng)治時期最為明顯。劉氏家族在金代不僅社會政治地位有較大影響,而且其家族世代治學有成,學術影響大,地位高,他們的言行舉動,無疑是當時社會民眾的巨大榜樣。此點,可從劉居正教育子女的做法得以驗證?!案妇诱n以書,朝夕不少間?;蛑^:‘君止一子,獨不可稍寬邪?’居正曰:‘正以一子,不可縱也?!保?]金人統(tǒng)治者也正是看到漢族士人的規(guī)矩意識,才不惜任何代價取得這些名士的支持和幫助,用以穩(wěn)定金朝的統(tǒng)治。

對于該群體的貢獻,今人評議說:仕金漢人具有先進的儒家文化,他們“參與到國家各級機構的政治運作后,不僅幫助女真統(tǒng)治者實現(xiàn)擴大統(tǒng)治基礎,穩(wěn)定政治的初衷,并且通過在政治、文化、社會風氣等各方面的碰撞,金朝各民族之間的文化認同感得到進一步的增強,儒家文化深入人心,民族融合也有了明顯的提高?!保?1](P6)

(三)文學藝術卓然一家,是時代典范

劉氏家族在宋金時代,除政治上多有建樹外,在文學藝術上的成就則顯得更具影響力。如劉居正以儒就教,劉摯以文擢甲科,劉跂以文集20卷行于世,劉蹈以文學知名,劉蹟工詩能文,劉長言詩文能世其家,這些文學藝術上的極高造詣,使他們成為那個時代的賢者名達。這些典范人物的存在,無疑又不同程度地促進了區(qū)域文化的發(fā)展昌盛。正如學者所說:“典范人物潛移默化的影響,也可以帶出特定地域的文化特色?!保?2](P25)

在中華文明形成和發(fā)展的歷史格局中,有著眾多的多姿多彩、爭奇斗艷的地域文化,金代泰山一地諸多名士的政治態(tài)度、文學情趣和價值追求各不相同,形成了獨具特色的地域風情與特征。這種特色的形成,既是金代統(tǒng)治下特殊政策的產(chǎn)物,也是山東歷來民俗民風不斷演繹發(fā)展的結果。終金一代,泰山一地的名士以自己的開拓精神,形成了自己獨特的地域文化特色和特點,與其它地域和其它時代相比,泰山名士在中國金代歷史上占有相當重要的一席之地。

[1][清]張金吾.金文最·序[M].北京:中華書局,1990.

[2][金]元好問.中州集[M].北京:中華書局,1959.

[3][元]脫脫.宋史·劉摯傳[M].北京:中華書局,1977.

[4][明]黃宗羲.宋元學案[M].北京:中華書局,1986.

[5]張志熙,劉靖宇.東平縣志[M].臺北:成文出版社,1968.

[6]閻鳳梧.全遼金文[M].太原:山西古籍出版社,2002.

[7][清]張金吾.金文最[M].北京:中華書局,1990.

[8][元]脫脫.金史[M].北京:中華書局,1983.

[9][金]張暐.大金集禮[M].文淵閣四庫全書影印本.

[10][宋]李心傳.建炎以來系年要錄[M].北京:中華書局,1956.

[11][清]吳式芬.金石匯目分編[M].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98.

[12][唐]魏征.隋書[M].北京:中華書局,1997.

[13][漢]鄭玄.尚書大傳[M].文淵閣四庫全書影印本.

[14][南朝·宋]范曄.后漢書[M].北京:中華書局,1965.

[15][元]脫脫.宋史[M].北京:中華書局,1977.

[16][清]梁章鉅.歸田瑣記[M].北京:中華書局,1981.

[17][金]元好問.東平府新學記[A].閻鳳梧.全遼金文[M].太原:山西古籍出版社,2002.

[18][金]元好問.御史張君墓表[A].閻鳳梧.全遼金文[M].太原:山西古籍出版社,2002.

[19]王德朋.金代漢族士人研究[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6.

[20]王慶生.金代文學家年譜[M].南京:鳳凰出版社,2005.

[21]史韻.仕金漢人與金朝的教育和科舉[D].上海師范大學,2006.

[22]王寧.中國文化概論[M].長沙:湖南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

(責任編輯 梅煥鈞)

The Life-time of Literati Liu Changyan in Jin Dynasty

NIU Li-shen
(Tai Shan University,Tai'an,Shandong,271000)

In Jin Jurchen rule,Mount Tai's prospect culture had made an important influence on Jin's politics,economics and cultures.Liu Changyan,an outstanding confucianist and artist,compiling South Rong Sets.He traveled around and has a deep homage with public.Because of history and nation,there is rare attention and research on him from history and social status.It will be helpful to deepen the personal understanding on SONG JIN Society and literati and to inherit traditional Chinese systematically.

Jin Dynasty,Liu Changyan,life-time

K825.4

A

1672-2590(2016)04-0085-06

2016-04-20

山東省社科規(guī)劃項目“金代山東文士研究”(14LSJ13)

聶立申(1970-),男,山東新泰人,泰山學院科研處副教授。

猜你喜歡
金代
金代張楠墓志考釋
金代官員越級贈官現(xiàn)象考論
建平博物館藏金代銅鏡
金代《李立墓志》考釋
金代吏員服飾淺探
對金代提點刑獄的幾點認識
長白山冊封始于金代
金代“舞亭”碑刻的新發(fā)現(xiàn)
中華戲曲(2019年2期)2019-02-06 06:54:20
金代民間“散樂人”演藝記載的新發(fā)現(xiàn)
中華戲曲(2019年1期)2019-02-06 06:50:50
金代佛教藝術論綱
剑河县| 安丘市| 武胜县| 张掖市| 比如县| 涟水县| 广汉市| 泌阳县| 离岛区| 瑞金市| 丽江市| 南木林县| 江西省| 华阴市| 康平县| 垦利县| 韶山市| 乌兰县| 鹤庆县| 城固县| 加查县| 泸州市| 九龙坡区| 剑阁县| 清镇市| 鲁山县| 凤城市| 丹寨县| 进贤县| 荃湾区| 黔西县| 梨树县| 泾源县| 滁州市| 仁布县| 锡林浩特市| 辽宁省| 江陵县| 思南县| 祁阳县| 永春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