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明杰
萬里農村改革中的民本思想
孫明杰
1985年10月,萬里在全國農村工作會議上總結了中國農村改革成功的三條經驗,一是堅持群眾觀點,尊重群眾的首創(chuàng)精神;二是堅持實事求是,堅持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三是沖破阻力,堅持改革,勇于擔當。在這些經驗中,無不凝聚著這位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鄧小平改革開放路線的忠實執(zhí)行者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心里始終裝著農民、為農民謀利益的民本思想。這一思想,始終貫穿于萬里推進農村改革的過程之中。
一是在農村改革前夕,萬里深入群眾調查研究,認為“社會主義絕不是讓人民挨餓受窮,而是讓人民活得更好!”萬里擔任安徽省委第一書記后,調查發(fā)現(xiàn)全省28萬個生產隊中,只有10%的生產隊能維持溫飽;67%的隊人均年收入低于60元,40元以下的隊約占25%。這意味著,安徽省4000萬農村人口中竟有3500萬以上的人吃不飽!在萬里調查的三個月期間,他詢問農民最大的愿望是什么?農民的回答是,第一是“吃飽肚子”,第二是“吃飽肚子”,第三仍是“吃飽肚子”。聽到這里,萬里流淚了,他說:“搞了30年的社會主義,怎么還這么窮?”在安徽省委召開的一次座談會上,針對鳳陽農民外流討飯問題,萬里說:“討飯是客觀事實,原因是吃不飽,吃不飽是因為生產沒搞好。”為此他特別強調,各級領導必須牢固樹立群眾觀點、生產觀點。當討論1978年夏糧征購基數(shù)時,萬里說,“分配問題,核心是國家同農民的關系問題。過去的問題是只顧國家一頭,忽略了農民群眾的利益,有的甚至為了完成征購任務,不顧群眾死活?!薄白鋈魏喂ぷ鞫家腥罕娪^點,不能把國家利益與群眾利益對立起來,沒有群眾的利益,國家利益又從何而來呢?”
二是在農村改革揭開帷幕時,主持制定《中共安徽省委關于當前農村經濟政策幾個問題的規(guī)定》,又稱《六條》,提出尊重農民利益,尊重生產隊自主權,與“右”的大寨經驗分道揚鑣?!读鶙l》是一個具有歷史性意義的文件,它是中國農村改革的一個重要信號,實際上從這里拉開了中國農村改革的序幕。
三是在農村改革攻堅期,從“包產到組”、“包干到組”到“包產到戶”、“包干到戶”,萬里說:“錯了我負責,有問題我檢討?!贬槍Π傻浇M取消了生產隊的統(tǒng)一分配權而產生的更大爭議,萬里說,“怕就怕你不增產,只要增產,什么都好辦”,“我只反對平均主義和單干。其實單干也沒有什么了不起”。針對肥西縣山南公社“借地度荒”、“包產到戶”面臨的巨大壓力,特別是在中央明令“兩個不許”(不許分田單干,不許包產到戶)的情況下,萬里依據“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表現(xiàn)出巨大的政治勇氣和膽識,以省委的名義把一個公社定為包產到戶的試點。1979年在北京的一次會議上,當一位農業(yè)部官員批評包產到戶的做法時,萬里譏諷他說:“看你長得肥頭大耳,農民卻餓得皮包骨頭,你怎么能不讓這些農民想辦法吃飽飯呢?”他還鼓勵縣委干部說:“究竟什么意見符合人民根本利益和長遠利益,靠實踐來檢驗”。
四是推廣農村改革成果,為“包產到戶落‘戶口’”。1980年1月在中共安徽省委召開的農業(yè)工作會議上,萬里就農村建立多種形式生產責任制的問題發(fā)表意見,明確指出包產到戶是責任制的一種形式,正式為包產到戶在安徽落了“戶口”。在這次會議上,萬里指出:“包產到戶不是分田單干,分田單干也不等于資本主義,沒有什么可怕……群眾已經認可了”?!暗降捉⒛姆N責任制合適?主要看增產是否顯著,農民收入是否增加,大多數(shù)群眾是否歡迎?!庇醒芯勘砻鳎@是自1962年以來,中共高級領導人第一次公開表明支持包產到戶的立場。1981年3月,萬里在農業(yè)部黨組會上指出,“社會主義口號喊得再響,責、權、利解決不好,與群眾利益不聯(lián)系,就是一句空話。有些同志不從農民的根本利益出發(fā),在這些同志的眼中,只有一個抽象的農民,哪怕農民餓肚子他們也不理。作為領導,我們的責任是總結農民的創(chuàng)造,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要真正了解農民,尊重他們的民主權利和經濟利益,使他們迅速增加收入,提高生活水平。”
(作者系泰山學院歷史與社會發(fā)展學院副院長、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