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振洲(湘潭大學 歷史系,湖南 湘潭 411105)
?
論“中體西用”是新生活運動的內(nèi)在邏輯
宋振洲
(湘潭大學 歷史系,湖南 湘潭 411105)
摘 要:“中體西用”是晚清洋務派提出的學說體系,以文化固有論為基礎,詮釋了從保護儒家道統(tǒng)出發(fā),通過向西方學習,以維護集權官僚制的邏輯思路。新生活運動表面上是蔣介石發(fā)起的一場生活革命,但其實質(zhì)包含著恢復儒家道統(tǒng),實現(xiàn)官僚資本統(tǒng)治的意圖。從這一點看,它的內(nèi)在邏輯遵循了“中體西用”的思路。
關鍵詞:中體西用;蔣介石;新生活運動
“中體西用”即“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的思想,是晚清時期官僚地主階級的代表洋務派提出的學說體系。它以儒家道統(tǒng)是中國的固有文化和文化本源的論斷為基礎,詮釋了從保護儒家道統(tǒng)出發(fā),通過向西方學習,以維護集權官僚制的邏輯思路,是洋務派維護集權官僚制、調(diào)和社會矛盾的理論武器?!爸畜w西用”思想影響深遠,深受中國儒家文化影響的蔣介石繼承了這一邏輯。表面上,新生活運動是蔣介石發(fā)動的一場旨在改造社會風氣、實現(xiàn)國民精神現(xiàn)代化的生活革命,實際上它是一場文化和運動,它包含著恢復儒家道統(tǒng),進而強化獨裁,實現(xiàn)官僚資本統(tǒng)治的意圖。從這一點看,它的內(nèi)在邏輯,遵循了“中體西用”的思路。
“中體西用”的思想早在鴉片時期就已發(fā)軔,魏源提出了“師夷之長技以制夷”的主張,并強調(diào)學習西方先進的軍事技戰(zhàn)術。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時期,列強的侵略更加深入,民族英雄林則徐的學生馮桂芬在《采西學議》提出“以中國之論常名教為原本,輔以諸國富強之術”[1]的主張,他要求在重視中學的基礎上,不僅學習西方的先進技術,還要學習社會政治的先進成果,這樣“中體西用”思想和邏輯的雛形正式形成?!爸畜w西用”學說最后是由張之洞在《勸學篇》進行了全面論述的,它認為:“我圣教行于中土,數(shù)千年而無改者。五帝三王,明道垂法,以君兼師,漢唐及明,宗尚儒求,以教為政?!w政教相維者,古今之常經(jīng),中西之通義?!薄胺蛩^道本者,三綱四維是也。著并此棄之,法未行而大亂作矣;若守此不失,雖孔孟復生,豈有議變法之非者哉!”“道者,所以立本也,不可不一,此變法而悖道之藥也?!盵2]張之洞是針對維新變法全面闡述這一思想的,他認為中國的綱常名教是國家發(fā)展的根本,也是變法的根本和行之有效的前提。這也使洋務派在理論上調(diào)和了中學西學的矛盾。
“‘中體西用’思想提出后,它是沿著兩個方向發(fā)展的。一條線是洋務派思想的發(fā)展,一條線是具有資產(chǎn)階級改革傾向的知識分子和資產(chǎn)階級改良派思想的發(fā)展?!毖髣张傻臅r務實踐,伴隨著甲午戰(zhàn)爭而破產(chǎn),并在維新變法時期逐漸轉為保守,這也是洋務派代表張之洞能系統(tǒng)全面論述“中體西用”邏輯的現(xiàn)實基礎;而資產(chǎn)階級改良派雖然“已開始向往著資本主義國家的‘體’,中國傳統(tǒng)的‘體’已在他們心目中動搖,他們具有明顯的資產(chǎn)階級改革傾向,但在思想上、政治上未能跳出封建主義藩籬?!盵3]維新變法領導人康有為,雖然主張學習全面學習西方先進經(jīng)驗,但他沒能突破中體西用的邏輯,維新變法最終也沒能避免破產(chǎn)的命運,而康有為也在接下來的資產(chǎn)階級革命大潮中逐漸轉變?yōu)楸J氐谋;逝伞?/p>
然而“中體西用”思想的影響并沒有消失。19世紀末20世紀初,世界資本主義進入帝國主義時期。然而經(jīng)過革命洗禮的中華民國并沒有掙脫傳統(tǒng)矛盾和現(xiàn)實矛盾的束縛,反而產(chǎn)生了新的官僚集權制形式——官僚資本的統(tǒng)治。官僚資本的統(tǒng)治遵循中國傳統(tǒng)集權官僚制的規(guī)則,并帶有帝國主義的買辦性質(zhì),它發(fā)軔于晚清,經(jīng)過北洋政府時期的發(fā)展,最終在蔣介石國民政府時期達到鼎盛。新生活運動正是在蔣介石著手建立新的官僚資本的集權官僚統(tǒng)治的初期背景下出現(xiàn)的。它表面上是一場生活革命,實質(zhì)是蔣介石發(fā)動的第一場社會文化運動,蔣介石遵循“中體西用”的邏輯,希望從社會生活著手,在儒家道統(tǒng)的原則指導下,馴化人民的思想,為建立具有新時代性質(zhì)的官僚資本集權統(tǒng)治而服務。
新生活運動是南京國民政府時期,蔣介石發(fā)起的第一場大規(guī)模的社會運動。1934年2月19日,蔣介石在南昌舉行的總理紀念周上,發(fā)表了題為《新生活運動之要義》的演講,這標志著新生活運動的正式開始。
表面上它是一場旨在改造社會風氣實現(xiàn)國民現(xiàn)代化的生活革命。正如蔣介石在《新生活運動之真義》中所講:“現(xiàn)在我們中國人一般的毛病,就是行動之遲鈍和虛浮,因為行動虛浮,所以一切事情都做得有名無實,因為一切遲鈍,所以看去都是沒有一點精神,各個人以至全社會都是烏煙瘴氣,暮氣沉沉,奄奄一息的樣子,絕對不像一個朝氣勃勃的現(xiàn)代的人,和一個生動向上的現(xiàn)代社會…現(xiàn)在我們提倡新生活,就是不欲做一個半死半活不死不活的‘行尸’,要做一個精神奮發(fā)朝氣勃勃的人,適于現(xiàn)代生存的新國民!…來改革過去一切惡劣的習慣!完全過一種合乎禮儀廉恥的新生活!”[4]蔣介石認為,“新生活運動即所以先求全國國民于衣食住行四項實際的基本生活能徹底改造之一種社會教育的運動也”[5]。
同年7月1日,新運總會在南昌成立,在蔣介石夫婦的推動下,新生活運動在全國迅速推廣,到1935年新運組織已擴展到25個省、院轄市,1 355個縣,14條鐵路,并組織擁有6萬多人的勞動服務團,推進新運工作。新生活運動的基本內(nèi)容包括規(guī)矩、清潔、“三化”原則(生活藝術化、生產(chǎn)化、軍事化)以及勞動服務。此外,從各種資料里顯示的這一時期新生活運動的具體活動內(nèi)容,我們可以看出,蔣介石意識到中國與西方在社會方面的差距,這也是中國向西方學習,進行社會改革所不可回避的內(nèi)容。
但是,新生活運動的目標并不僅僅限于生活革命,它實質(zhì)更是一場文化運動。蔣介石認為“國家落后,是由于國民知識道德的不發(fā)展,而知識道德落后,又在于國民衣食住行未能合乎禮儀廉恥”。“中國人失去了傳統(tǒng)的精神,生活革命的關鍵在于恢復傳統(tǒng)中國的禮義廉恥?!盵6]時任新生活運動促進總會干事的賀衷寒作出更透徹的詮釋:“‘五四’的新文化運動,是主張把中國固有的東西像禮、義、廉、恥等通統(tǒng)摧毀,把外國的自由主義、階級斗爭等學說介紹過來?!倍靶律钸\動唯一的目的,就是要把‘五四’的新文化運動底破壞運動,改變成一個建設運動?!逅摹男挛幕\動,是把中國固有的精華完全不要,今天的新生活運動,是把中國固有的精華加以發(fā)揚?!薄啊逅摹男挛幕\動與今天的新生活運動,完全是那樣絕對不同的東西”[7]從這些言論我們不難看出,在蔣介石看來,禮義廉恥是中國所固有的道德,而崇尚禮義廉恥正是儒家道統(tǒng)所秉持的理念,他把中國儒家道統(tǒng)視為中國文化的本源,并宣揚儒學為立國之本。他希望從社會生活著手,在儒家道統(tǒng)的原則指導下,馴化人民的思想,甚至控制人民,消除共產(chǎn)主義的影響,為建立具有新時代性質(zhì)的官僚資本集權統(tǒng)治而服務。這正是“中學為體,西學為用”邏輯理念的展開。只不過新生活運動又采取了新的形式新的內(nèi)容。而繼承這一邏輯理念,蔣介石甚至將“三民主義”進一步儒學化,認為“中山先生的思想,完全是中國的正統(tǒng)思想,就是集成堯舜以至孔孟而中絕的仁義道德的思想”[8]。
然而,蔣介石所寄予厚望的新生活運動,雖然聲勢浩大,卻最終流于形式,并沒有產(chǎn)生應有的效果。對于這一點,蔣介石也不得不承認:“我們現(xiàn)在到處都可以看到新運的標語,而很少看到新運的實效;到處都看到新運的團體或機關,卻是很少看得見很多數(shù)國民確實受了新生活運動的效果。至于一般社會能在衣、食、住、行中表現(xiàn)禮、義、廉、恥的思維,其生活方式能達到軍事化、生產(chǎn)化、藝術化,而且厲行勞動服務,具備互助的品德,愛國家民族的現(xiàn)代精神,那當然更是少了。”[9]1937年,抗日戰(zhàn)爭爆發(fā),新生活運動重新定位,承擔起了直接為抗戰(zhàn)服務的任務。戰(zhàn)爭中,新運總會多次遷移,新生活運動事實上已名存實亡。1946年2月,新運總會遷回南京,直到1949年,國民黨敗退臺灣,新生活運動才正式退出歷史舞臺。
由上述,新生活運動本質(zhì)上是“中體西用”邏輯理念展開后新的實踐形式。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值得注意的是,“中體西用”邏輯理念發(fā)展的過程,也是這一邏輯實踐不斷破產(chǎn)的過程。歷史上,洋務運動、維新變法運動、清末新政、袁世凱復辟都是遵循這一邏輯的實踐,他們也都和新生活運動一樣,最終沒能避免破產(chǎn)的命運。究其原因,是因為“中體西用”所表現(xiàn)的文化保守性所致。文化是一種具體的歷史的存在,是“通過反映社會制度和統(tǒng)治階級利益的意識形態(tài),來教導、引誘,使被統(tǒng)治者的思想觀念得到教化和培養(yǎng)”[10,p13]。而“中體西用”正是是晚清時期,以地主官僚為主體的洋務派的利益和意識的集合?!爸畜w西用”的邏輯出發(fā)點是儒家道統(tǒng)為中國文化的本源,儒學是立國之本,落腳點,是維護以儒家道統(tǒng)為理論基礎的集權官僚制?!叭寮业澜y(tǒng)是中國社會特殊歷史階段上文化形態(tài)中居統(tǒng)治地位的一種意識形態(tài),是集權官僚制下官僚地主階級利益和意識的集中體現(xiàn)?!盵10,p35]集權官僚制和儒學歷史上曾具有先進性,它使中國經(jīng)歷了兩千多年的高度文明狀態(tài)。但是近代以來,相較于西方新的資本主義的發(fā)展,中國曾經(jīng)先進的集權官僚制度已然腐朽,而輝煌千年的以儒家文化主體的中國文化也陷入僵化。東西文化和勢力的碰撞,儒家文化和集權官僚制已經(jīng)成為社會發(fā)展的阻礙,是被否定的對象。而”中體西用“堅持保守的邏輯姿態(tài),本末倒置,所以必將為歷史潮流所淹沒。
[參考文獻]
[1] 馮桂芬.校邠廬抗議[M].鄭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8.
[2] 張之洞.勸學篇[M].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8.
[3] 湯奇學.“中學為體,西學為用”思想的演變[J].復旦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82(1):67-74.
[4] 蔣介石.新生活運動之真義.先總統(tǒng)蔣公思想言論總集(第12卷)[EB/OL].http://www.ccfd.org.tw/ccef001/index.php?op tion=com_content&view=article&id=2278:0020-3&catid=13 4:2014-06-10-07-55-46&Itemid=256,2014-8-28.
[5] 蔣介石.新生活運動發(fā)凡.先總統(tǒng)蔣公思想言論總集(第11卷)[EB/OL].http://www.ccfd.org.tw/ccef001/index.php?optio n=com_content&view=article&id=1318:0007-14&catid=134 :2014-06-10-07-55-46&Itemid=256,2014-08-28.
[6] 陳鐵健,黃道炫.蔣介石一個力行者的思想資源[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2012:222.
[7] 賀衷寒.新生活運動之意義[J].中國革命,1934,3(9):19-20.
[8] 蔣介石.中國教育的思想問題.先總統(tǒng)蔣公思想言論總集(第10卷)[EB/OL].http://www.ccfd.org.tw/ccef001/index.php?option=com_content&view=article&id=444:0002-15&catid=129:2014-06-10-06-28-41&Itemid=256,2014-08-27.
[9] 蔣介石.新生活運動二周年紀念告全國同胞書.先總統(tǒng)蔣公思想言論總集(第30卷)[EB/OL].http://www.ccfd.org.tw/cce f001/index.php?option=com_content&view=article&id=567: 0002-67&catid=212:2014-06-12-03-12-50&Itemid=256,201 4-09-01.
[10] 劉永佶.中國官文化的奠基者和批判家——孔子與毛澤東[M].濟南:山東人民出版社,1999.
(責任編輯、校對:郭 靜)
On Westernized Chinese Style: The Inner Logic of the New Life Movement
SONG Zhen-zhou
(History Department, Xiangtan University, Xiangtan 411105, China)
Abstract:"Westernized Chinese Style" is a theoretical system which was put forward by the Westernization Group in the Late Qing Dynasty. Based on cultural inherent theory, it explains the logical way of thinking. It starts from the protection of Confucian and learns from the west to maintain centralized bureaucracy. Outwardly, the New Life Movement is a life revolution which was launched by Chiang Kai-shek. In fact, it is aimed to restore the Confucian orthodoxy and realize the bureaucratic capital rule. So it is found that its inner logic followed the thought of "Westernized Chinese Style".
Key words:Westernized Chinese Style; Chiang Kai-shek; New Life Movement
作者簡介:宋振洲(1988-),男,河北邯鄲人,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中國專門史。
收稿日期:2015-07-16
DOI:10.3969/j.issn.1009-9115.2016.01.027
中圖分類號:K262.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9115(2016)01-009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