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論西晉寒士之“黨援”意識

2016-02-13 15:45:40王承斌
天中學(xué)刊 2016年6期
關(guān)鍵詞:朋黨黨爭寒士

王承斌

?

論西晉寒士之“黨援”意識

王承斌

(許昌學(xué)院文學(xué)與傳媒學(xué)院,河南許昌 461000)

西晉是黨爭激烈的時代,史書記載的大規(guī)模黨爭就有三次。當時在朝為官的傅玄父子及張載兄弟等均未參與其中,很多人因此認為當時寒士多剛直貞亮,不愿“朋比黨援”。然實際情況并非如此。從傅玄、張華、張載等人仕宦經(jīng)歷看,他們都有黨援意識。其他寒士為求仕進,也多依附于權(quán)勢之門以求援引??傮w而言,西晉寒士黨援意識十分強烈。

西晉;寒士;黨援

西晉是一個黨爭激烈的時代,大規(guī)模黨爭就有三次,分別是泰始七年(271年)到泰始八年間,以賈充、任愷為首的兩大集團間的博弈;咸寧五年(279年)到太康元年(280年)間,主張伐吳與反對伐吳兩派間的激烈沖突;太康三年到太康四年間,圍繞是否擁護司馬攸的斗爭。據(jù)史書記載,卷入幾次黨爭者多為世族。至于寒士,除張華外,像傅玄、傅咸、張載、張協(xié)等雖在朝為官,卻無一人參與其中。張載甚至還直接抨擊社會上結(jié)黨營私之徒:“況夫庸庸之徒,少有不得意者,則自以為枉伏。莫不飾小辯、立小善以偶時;結(jié)朋黨、聚虛譽以驅(qū)俗?!保ā度墩摗罚1]7后世很多人因此認為,當時寒士多剛直貞亮、一心為國,不屑于“朋比黨援”。然若結(jié)合張載、張協(xié)仕途起伏等史料看,當時寒士其實有很強的黨援意識。認清這一點,有助于我們更深入地理解當時社會政治、思想、士人心態(tài)等多方面情況。

據(jù)史書記載,寒門士子張載是因文章得傅玄稱譽而入仕?!稌x書》本傳稱:“載性閑雅,博學(xué)有文章……又為《濛汜賦》,司隸校尉傅玄見而嗟嘆,以車迎之,言談盡日,為之延譽,遂知名。起家佐著作郎,出補肥鄉(xiāng)令?!盵2]1518陸侃如以其“起家佐著作郎”系于咸寧元年[3]666,以“出補肥鄉(xiāng)令”系于太康元年[3]694。后者可能與傅玄咸寧四年被免官司隸校尉有關(guān)。傅玄“少孤貧剛勁亮直,不能容人之短”[2]1317,在朝中敢于直諫,“天性峻急,不能有所容;每有奏劾,或值日暮,捧白簡,整簪帶,竦踴不寐,坐而待旦。于是貴游懾伏,臺閣生風?!彼€敢“對百僚而罵尚書以下”[2]1323。剛直的個性,使之得罪了不少權(quán)貴。傅玄失勢后,其政敵必然會對其“黨羽”予以打擊,于是張載被外放做縣令是必然之事。

此后,張載又轉(zhuǎn)任太子中舍人,這約在晉惠帝永熙元年(290年)。該年廣陵王司馬遹被立為太子。時傅玄之子傅咸任尚書左丞,崔洪遷任吏部尚書,二人關(guān)系較近:“玄與尚書左丞博陵崔洪善,洪亦清厲骨鯁,好面折人過,而退無后言,人以是重之?!盵4]2553張載的轉(zhuǎn)任可能得到了二人的幫助。其弟張協(xié)同年亦由華陰令遷中書侍郎??①。此后不久,張載遷樂安相,陸侃如先生假定這在元康五年(295年)[3]757,是年傅咸卒,二者間當有關(guān)聯(lián)。當時王戎任吏部尚書,掌選舉,史稱其“自經(jīng)典選,未嘗進寒素、退虛名,但與時浮沉,戶調(diào)門選而已”[2]1234。且王戎與傅咸素有嫌隙,曾被傅咸直接彈劾——“戎備位臺輔,兼掌選舉,不能謐靜風俗,以凝庶績,至令人心傾動,開張浮競。中郎李重、李義不相匡正。請免戎等官”[2]1329。而張載卻與傅咸關(guān)系密切,他現(xiàn)存詩文中尚有一首《贈司隸傅咸詩》,詩中極力贊美傅咸的德行和政績,稱其“道殊顏孔,勛擬伊皋”[5]739。這雖有所夸張,但也可見張載對傅咸的尊重。由于這種關(guān)系,張載被王戎等排擠出中央亦是自然。幾乎與此同時,張協(xié)也轉(zhuǎn)河間內(nèi)史??②。可以說,傅咸剛一過世,張氏兄弟作為傅氏的嫡系便立刻被趕出京城。

從上述分析不難看出,張載等不僅入仕得傅玄提攜,仕途升降也與傅氏的進退相關(guān)。雖因材料不足,這種關(guān)聯(lián)多為假設(shè),不能確證,但綜合多種因素看,可信度甚大。他們雖未明確結(jié)黨,但在別人眼中,張氏兄弟屬于傅氏一派。也可以說,傅玄提攜張載,張載交好傅氏,有黨援意識在內(nèi),且這種意識不僅僅表現(xiàn)在這里。

傅玄等在晉初激烈黨爭中雖未加入相爭中的某一派,但他早年曾依附于司馬氏。曹魏正始年間政壇上明爭暗斗激烈,被曹爽小集團冷落、排斥的士子紛紛投向司馬懿集團。傅玄當時能免于被害,也跟其受司馬懿勢力照顧分不開。高平陵事變后,傅玄晉升遷職,入司馬昭府做幕僚達七年之久。司馬師、司馬昭兄弟在曹魏后期之所作所為很不光彩,頗遭人非議,然傅玄卻冷眼旁觀,沒有任何表示。又如魏晉之際荀顗為三公,“而無質(zhì)直之操”,“以此獲譏于世”[2]1151??1152,但傅玄卻稱之“能行孝之道,君子之儀表也”,是“君子之宗”[2]997??998,著文加以宣揚等。這些均表現(xiàn)出明顯的黨同伐異色彩。張載之黨援意識也不僅僅表現(xiàn)在與傅玄父子交好上,還表現(xiàn)在他后期依附司馬乂上?!鞍送踔畞y”爆發(fā)后,張載一度卷入其中,“長沙王乂請為記室督。拜中書侍郎,復(fù)領(lǐng)著作”[2]1518??梢哉f,傅玄、張載等均有很明顯的黨援意識。

西晉寒士黨援方面表現(xiàn)更明顯的是張華。當時朝廷中那種“合黨連群,互相褒嘆,以毀訾為罰戮,用黨譽為賞爵,附己者則嘆之盈言,不附者則為作瑕釁”[6]442的情況十分明顯?!稌x書 · 任愷傳》記載:“(賈)充既為帝所遇,欲專名勢,而庾純、張華、溫颙、向秀、和嶠之徒皆與愷善,楊珧、王恂、華廙等充所親敬,于是朋黨紛然?!盵2]1286寒士出身的張華卷入其中。伐吳之戰(zhàn)中,張華因主戰(zhàn)再次身陷激烈黨爭中,不時遭到反戰(zhàn)之賈充一派的彈劾,如“王濬之克武昌也,充遣使表曰:‘吳未可悉定,方夏,江、淮下濕,疾疫必起,宜召諸軍,以為后圖。雖腰斬張華,不足以謝天下?!盵2]1169

張華任職期間曾多次為他人延譽,舉薦了諸多人才?!稌x書》本傳載:“華性好人物,誘進不倦,至于窮賤侯門之士有一介之善者,便咨嗟稱詠,為之延譽?!盵2]1074張華見束晳《玄居釋》而奇之,“華召晳為掾,又為司空、下邳王晃所辟。華為司空,復(fù)以為賊曹屬”[2]1430。又如成公綏,“少有俊才,詞賦甚麗,閑默自守,不求聞達……張華雅重綏,每見其文,嘆伏以為絕倫,薦之太常,征為博士。歷秘書郎,轉(zhuǎn)丞,遷中書郎”[2]2371??2375。其他被薦者還有陸機、牽秀、陳壽、陶侃、皇甫重、劉弘等。張華用人,不注重出身、名望,而重其才能。當然,他薦舉人才是為國薦賢,薦賢和黨援之間本不能畫等號,但在那黨爭激烈、自身也是受薦引入仕并陷于黨爭的情況下,這薦賢難免會有一定的黨援意識,可能那是下意識、不自覺的,但完全否定它亦不客觀。其反對派也是將他所薦舉之人歸為他那一派,有時因黨派利益之爭,他所薦之人反而被壓制。如“張華將舉(陳)壽為中書郎,荀勖忌華而疾壽,遂諷吏部遷壽為長廣太守?!盵2]2138便是典型之例。日本學(xué)者佐藤利行在分析張華薦士資料后也認為,張華用人打破了“上品無寒門,下品無世族”狀況,也是“集結(jié)眾多的人士可達到與賈氏一族對抗的目的。賈謐集結(jié)的文人,應(yīng)該說是追隨賈氏的權(quán)勢。這些人當然是順應(yīng)當時的時代潮流而集。在張華這里,是不得順應(yīng)時勢的人,換言之,從當時的權(quán)力衡量而集結(jié)人士”[7]54。這么說有一定道理。

值得一提的是,晉代寒士被人關(guān)注的不多,像傅玄、張華那樣獲得高位而能援引他人者極少,大多數(shù)寒士沒有仕進機會或終身沉淪下僚。在他們身上,黨援意識更明顯體現(xiàn)在依附權(quán)臣上。如棗據(jù)依附司馬昭,左思依附賈謐,趙至依附史仲和、張嗣宗,孫秀依附司馬倫,等等。這種依附在很大程度上是為了獲得仕途上的發(fā)展。有些寒士即使沒有直接依附的經(jīng)歷,卻也不同程度地有這種意識。如王沈《釋時論》、魯褒《錢神論》中分別提到屬于寒士的“冰氏之子”“綦毋先生”等,他們欲入仕,首先想到“欲適煌煌之黨”[2]2382、“欲適貴人”[8]2106,即走依附之路。王沈一生沉于下僚,僅“仕郡文學(xué)掾”[2]2381,魯褒則終身未仕。二者情況雖不同,但在他們那里,依附權(quán)貴求黨援已成為一種潛意識認可。這說明在當時政治環(huán)境中,尋求黨援是寒士普遍的心理特征。白崇在這方面有過詳細論述[9]5?9。

中國古代黨援意識由來已久?!渡袝分幸延小盁o偏無黨,王道蕩蕩。無黨無偏,王道平平”[10]368之說?,F(xiàn)實生活中,三代時期就已有黨援情況出現(xiàn)。商周典籍中雖未出現(xiàn)朋黨之名,但具有不同政治利益的派別已經(jīng)產(chǎn)生,已有后世朋黨的某些特征。如舜所流之“四兇族”,所命之“八元”“八愷”等??③。春秋戰(zhàn)國時期,隨著統(tǒng)治集團內(nèi)部矛盾沖突不斷加劇,天子與諸侯之間、諸侯與卿大夫之間、卿大夫相互之間等充滿了錯綜復(fù)雜的矛盾和斗爭,各對立派別已把集結(jié)朋黨勢力作為實現(xiàn)政治目的的手段。許多卿相大臣擁有大批門客、食客,結(jié)成幫派集團,爭權(quán)奪利,如影響極大的戰(zhàn)國四公子等。這導(dǎo)致了諸多社會政治問題,故而有識之士紛紛反對黨援??鬃釉谛麄髌湔沃鲝垥r曾明確說:“君子矜而不爭,群而不黨?!盵11]166荀子則從不同角度揭露朋黨之罪惡,說朋黨“比周還主黨與施。遠賢近讒,忠臣蔽塞主勢移”[12]458,“是非反易,比周欺上惡正直”[12]465。即朋黨成員互相勾結(jié),施展陰謀詭計顛倒是非、欺騙君主等,危害極大。韓非子則把朋黨之害提到關(guān)系國家存亡、君主安危的高度,認為“(大臣)侵漁朋黨,比周相與,一口惑主敗法,以亂士民,使國家危削,主上勞辱,此大罪也”[13]85,“大臣兩重,父兄眾強,內(nèi)黨外援以爭事勢者,可亡也”,“大臣專制,樹羈旅以為黨,數(shù)割地以待交者,可亡也”[13]111。在他心目中,黨援可謂罪孽深重。

然而,春秋戰(zhàn)國時便頻受抨擊、屢遭禁止的黨援,歷代一直禁而不止。如漢代在選官制度上采用察舉、征辟、任子等方式,但從東漢中期始,征辟制度逐漸被大官僚集團掌控。一些官僚利用手中之用人權(quán)辟除士人為掾?qū)?,樹為朋黨,培植私人勢力?!翱e孝廉,率取年少能報恩者,耆宿大賢多見廢棄。”[14]1122被薦人入仕之后,對舉主感恩戴德,往往成為舉主私黨。同時,士人為了獵取高官厚祿,也紛紛托身官僚貴族門下。據(jù)《北海景君碑》載,景君死后,為其服喪者87人。泰山都尉孔宙死后,為其立碑之門生故吏有62人,而司隸校尉魯峻之門生多達320人,可見這些官僚手下均有一個大小不等的幫派體系。到東漢末年,在士大夫集團與外戚、宦官勢力之激烈爭斗中,士大夫群體自覺意識日趨明確?!疤煜率看蠓蚪愿呱衅涞蓝鄯x朝廷,希之者唯恐不及,更共相標榜,為之稱號?!盵4]1818當時以竇武、陳蕃、劉淑為“三君”,以李膺、荀翌、杜密、王暢、劉祐、魏朗、趙典、朱宇為“八俊”等。呂思勉曾評價說:“此時的士大夫和貴族,都是好名的,都是好交結(jié)的。這一則出于戰(zhàn)國之世,貴族好養(yǎng)士,士人好奔走的習慣,一則出于此時選舉上的需要……士大夫和宦官,遂勢成水火。這一班好名譽好交結(jié)的士大夫,自然也不免互相標榜,互相結(jié)托……結(jié)黨以營謀進身,牽引同類?!盵15]386這對后世士大夫黨援影響尤大,如曹魏時曹爽與司馬懿兩大集團間你死我活的斗爭及晉代的激烈黨爭等。

黨援難禁之原因甚多,有兩點值得注意:一是古時士大夫很重視“朋”。他們認為朋友一倫是“綱紀人倫”之根基,是“人倫之本務(wù),王道之大義”[16]434。可見由朋成黨則是一個自然趨勢。友道方面志同道合、性情相近、氣味相投等特點,使之很容易組成一個具有向心力、凝聚力和戰(zhàn)斗力的群體,所以相互援引、構(gòu)成黨派之可能性極大。二是政治斗爭方面的需要。這是形成黨援的更重要原因。宦海沉浮的封建官僚,如在仕途上孤立無援,毫無背景和依托,則很難在錯綜復(fù)雜的政爭中保持權(quán)位,甚至有生命危險。各級官吏為了自身利益常常凝聚成黨派集團,攀附援引,依靠群體力量奪取和鞏固權(quán)力。當然,官僚士大夫之黨援不能一概視為結(jié)黨營私、爭權(quán)奪利。在一些封建王朝末期,由于朝政極端腐敗黑暗,部分正直士人也會結(jié)成朋黨與邪惡勢力抗爭,東漢末年士大夫集團與外戚、宦官勢力之斗爭便是一例。

晉代寒士具有黨援意識幾乎是必然的。首先,魏晉時期盛行交游,對友誼格外珍視?!妒勒f新語》中便載有諸多感人肺腑的友情故事,如《德行篇》中荀巨伯因探視生病友人而遇賊,“寧以我身代友人命”[17]11?!秱牌芬舱f:“顧彥先平生好琴,及喪,家人常以琴置靈床上。張季鷹往哭之,不勝其慟,遂徑上床,鼓琴,作數(shù)曲竟,撫琴曰:‘顧彥先頗復(fù)賞此不?’因又大慟?!盵17]640同時,也出現(xiàn)大量歌詠友情的詩文,如向秀《思舊賦》、嵇康《五言贈秀才詩》等。對友情之重視在張華、張載等寒士身上亦較明顯。如張華《答何劭詩》、何劭《贈張華詩》、張載《贈虞顯度詩》,以及傅咸《與尚書同僚詩》《贈何劭王濟詩》等許多詩文,都表現(xiàn)了朋友間的深厚友情。這較容易讓他們結(jié)成團體以相互援引。

其次,更重要的方面是晉代政壇上不同黨派斗爭激烈。在那種政治氛圍里,世族子弟欲仕進尚需黨附以求援引,如陸機、潘岳依附賈謐等,寒士就更不用說。晉初寒士多繼承漢代儒學(xué)精神,對政治充滿了渴望,有強烈的自我實現(xiàn)要求和進取意識。如張華“年時俛仰過,功名亦速崇。壯士懷憤激,安能守虛沖”[5]613。左思“著論準過秦,作賦擬子虛……長嘯激清風,志若無東吳。鉛刀貴一割,夢想騁良圖”[5]732。張載抨擊“軒冕黻班之士,茍不能匡化輔政,佐時益世,而徒信仰取容,要榮求利,厚自封之資,豐私家之積,此沐猴而冠耳”[1]7。張協(xié)“舍我衡門衣,更被縵胡纓。疇昔懷微土,帷幕竊所經(jīng)。何必操干戈,堂上有奇兵。折沖樽俎間,制勝在兩楹”[5]746。在當時黨爭激烈的環(huán)境中,他們欲取得政治地位,想在仕途上有所作為的話,孤軍作戰(zhàn)很難成功,唯一的辦法就是黨附,投靠權(quán)門以求提攜。事實上他們也正是這么去做的??杀氖?,寒士為仕進而尋求黨援,卻往往受世族排斥。兩晉時期士、庶區(qū)分嚴格,辟召時門第觀念十分嚴重。上層世族根本不愿援引寒士,如王戎“自經(jīng)典選,未嘗進寒素,退虛名,但與時浮沉,戶調(diào)門選而已”[2]1234。在兩晉一百多年時間里,寒人由諸府辟召入仕者不多。據(jù)《晉書》《宋書》等粗略統(tǒng)計,本時期受諸府辟召入仕的世族子弟約有110人,寒士約23人,世族占有絕對優(yōu)勢??④。與此相關(guān)的是,世族黨援也基本限于自己所在那一階層。如晉初,“(賈)充既為帝所遇,欲專名勢,而庾純、張華、溫颙、向秀、和嶠之徒皆與愷善,楊珧、王恂、華廙等充所親敬,于是朋黨紛然”[2]1286。賈充集團有何曾、羊琇、荀勖、荀顗、馮紞、楊珧、華廙、王恂等人;任愷集團有和嶠、裴楷、庾純、張華、庾峻、王濟等。兩黨之中,除張華外沒有其他寒士。后來以賈謐為首的“二十四友”集團中也幾乎沒有真正寒士。就其中一般被認為是寒士的左思來說,那也有皇親國戚身份。造成這種現(xiàn)象的一個重要原因便是他們結(jié)黨的選擇性。賈謐是為了擴大自己的聲望,壯大實力,來籠絡(luò)這些出身名門望族、權(quán)勢之家且才能出眾的名士[18]122,寒士基本不為他重視。正因當時寒士難以進入世族那一群體,在以世族為主的激烈黨爭中多置身事外,才給后人以不屑于“朋比黨援”的錯覺。

綜上所述,西晉寒士大多具有強烈仕進心態(tài)。當時不同集團為私利而朋比為好、黨同伐異的現(xiàn)實對他們自然有影響。在黨爭激烈的環(huán)境中,他們?yōu)閷崿F(xiàn)自己的政治理想和目標,也必然會有黨援意識,依附權(quán)臣以求援引或彼此相互援引是自然之事,是大勢所趨。

注釋:

① 陸侃如在《中古文學(xué)系年》中稱其“事當在本年八月楊濟入為太子太保時”,即惠帝永熙元年(290年)。

② 陸侃如在《中古文學(xué)系年》中將其“假定在遷中書侍郎后五年左右”,即在元康五年(295年)。

③ 《左傳 · 文公十八年》載:“高辛氏有才子八人:伯奮、仲堪、叔獻、季仲、伯虎、仲熊、叔豹、季貍,忠肅共懿,宣茲惠和,天下之民,謂之‘八元’?!薄妒酚?· 五帝本紀》記載:“舜賓于四門,乃流四兇族……”劉勰《文心雕龍 · 章表》中說:“故堯咨四岳,舜命八元?!?/p>

④ 李瓊英在《魏晉南朝寒人仕進研究》(首都師范大學(xué)2002年博士學(xué)位論文)一文中,據(jù)《晉書》等相關(guān)史料,統(tǒng)計了兩晉時期通過諸府辟召方式入仕的世族子弟有100多人,相比寒士占絕對優(yōu)勢;從州郡縣吏職入仕的寒人有31人,也遠低于世族;以察舉方式入仕的寒士,僅有舉孝廉入仕者6例,未見舉秀才入仕者,但世族子弟以此入仕者較多。這一統(tǒng)計雖不能說全面,卻很直觀地讓我們看到寒士當時入仕之困難。

參考文獻:

[1] 張孟陽集[G]//張溥.漢魏六朝百三家集.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2002.

[2] 房玄齡,等.晉書[M].北京:中華書局,1974.

[3] 陸侃如.中古文學(xué)系年[M].北京: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1998.

[4] 司馬光.資治通鑒[M].北京:中華書局,1958.

[5] 逯欽立.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M].北京:中華書局,1983.

[6] 陳壽.三國志 · 魏志[M].北京:中華書局,1959.

[7] [日]佐藤利行.西晉文學(xué)研究[M].周延良,譯.北京:中國社會科學(xué)出版社,2004.

[8] 嚴可均.全晉文[M].北京:中華書局,1958.

[9] 白崇.西晉寒族作家依附心態(tài)研究[D].長沙:湖南師范大學(xué),2003.

[10] 孔穎達.尚書正義[M].北京:北京大學(xué)出版社,2000.

[11] 朱熹.論語集注[M].北京:中華書局,1983.

[12] 王先謙.荀子集解[M].北京:中華書局,1988.

[13] 王先慎.韓非子集解[M].北京:中華書局,1998.

[14] 范曄.后漢書[M].北京:中華書局,1965.

[15] 呂思勉.中國通史[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xué)出版社,2005.

[16] 徐堅.初學(xué)記[M].北京:中華書局,1962.

[17] 余嘉錫.世說新語箋疏[M].北京:中華書局,1983.

[18] 王承斌.張載、張協(xié)不預(yù)“二十四友原因探析”[J].蘭臺世界,2015(8).

〔責任編輯 牛建兵〕

2016-03-21

河南省哲學(xué)社會科學(xué)規(guī)劃課題(2014BWX020)

王承斌(1972―),男,安徽郎溪人,副教授,博士。

K237.1

A

1006?5261(2016)06?0113?04

猜你喜歡
朋黨黨爭寒士
上一期參考答案
《王質(zhì)獨餞范文正公》閱讀
司馬光論朋黨
月讀(2018年10期)2018-10-24 06:18:00
致杜甫
詩潮(2017年12期)2018-01-08 07:25:49
論宋代八行取士
唐宋時代的科舉與黨爭——內(nèi)藤湖南“宋代近世說”中的史實問題
古代文明(2015年4期)2015-10-15 07:28:13
寒士文學(xué)作家左思壯而不悲的范型特征
看徐光啟如何周旋于黨爭
黑龍江史志(2014年9期)2014-11-25 22:25:15
謠言·黨爭·浮華之風
試論中國的政黨制度
黨史文苑(2009年6期)2009-04-22 09:15:54
多伦县| 弥勒县| 彩票| 岳池县| 青阳县| 澄城县| 定远县| 海口市| 迁安市| 公主岭市| 临沂市| 利川市| 横山县| 军事| 易门县| 永顺县| 茌平县| 龙泉市| 双城市| 景宁| 和静县| 堆龙德庆县| 黄龙县| 社旗县| 临清市| 阿克苏市| 武隆县| 康平县| 西畴县| 阿鲁科尔沁旗| 皋兰县| 山西省| 张家港市| 陇川县| 康保县| 万全县| 潜山县| 温州市| 宝清县| 柯坪县| 武鸣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