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新歷史主義小說的典范之作——趙德發(fā)“農(nóng)民三部曲”評析

2016-02-15 03:26:12李學良
棗莊學院學報 2016年6期
關鍵詞:歷史主義清官人心

李學良

(淄博師范高等??茖W校人文科學系,山東淄博 255130)

?

新歷史主義小說的典范之作
——趙德發(fā)“農(nóng)民三部曲”評析

李學良

(淄博師范高等??茖W校人文科學系,山東淄博 255130)

趙德發(fā)創(chuàng)作于1990年代的“農(nóng)民三部曲”,選取了明顯有別于傳統(tǒng)歷史主義的視角(《繾綣與決絕》采取了土地情結的視角,《天理暨人欲》采取了道德情結的視角,《青煙與白霧》采取了權力情結的視角),通過一系列典型形象的塑造,重新審視并展現(xiàn)了20世紀中國農(nóng)村社會的歷史變遷,其展示的另一面的歷史內(nèi)容令人耳目一新。這使得“農(nóng)民三部曲”成為堪與陳忠實《白鹿原》相提并論的新歷史主義小說的典范之作。

新歷史主義;土地視角;道德視角;權力視角;農(nóng)民三部曲

一、從新歷史主義小說的典范《白鹿原》說起

陳忠實的《白鹿原》是評論界公認的新歷史主義小說典范之作,在此我們將其與趙德發(fā)的“農(nóng)民三部曲”相比照,分析二者的相通之處。

《白鹿原》以陜西關中鄉(xiāng)村白鹿原為觀照對象,敘述了白家與鹿家?guī)状酥g的恩怨糾葛、權力之爭,時間跨度從辛亥革命直到解放戰(zhàn)爭,全景式地再現(xiàn)了民國幾十年間中國農(nóng)村社會的歷史變遷。

那些傳統(tǒng)歷史主義的作品(如《三家巷》、《紅旗譜》、《創(chuàng)業(yè)史》、《茶館》等),多采取馬克思主義、社會發(fā)展、階級斗爭的視角來審視并展示歷史。在傳統(tǒng)歷史主義的視野下,20世紀的中國歷史是中國人民在共產(chǎn)黨領導下推翻三座大山(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的新民主主義史,是無產(chǎn)階級團結農(nóng)民階級,反抗資產(chǎn)階級與地主階級的壓迫,并最終奪取革命勝利的歷史……

但《白鹿原》卻在相當程度上拋棄了上述傳統(tǒng)歷史主義的視角,而是把民國歷史描述成家族權力斗爭的歷史。這還不算,更讓人大跌眼鏡的是,作品里決定斗爭最終結果的,并不是社會發(fā)展的客觀規(guī)律,而是“風水”起著決定作用(白嘉軒從鹿子霖那里騙來了風水寶地,這決定了白家最終會取得勝利)。

《白鹿原》里塑造最成功的八個典型人物分別代表著八個階層的歷史命運。白嘉軒是傳統(tǒng)族權勢力的代表,雖然屢遭曲折,但代表著封建宗族勢力的白家卻在主動轉型后贏得了最后的勝利。鹿子霖是民國時期“平民新政”的代表,他也曾風光一時,最終卻落魄潦倒,這也昭示著“平民新政”的失敗。朱先生是傳統(tǒng)文人的代表,他神機妙算、滿腹經(jīng)綸、道德高尚,在民國年代卻被邊緣化,最終在孤獨中死去,這也昭示著傳統(tǒng)文人群體的失落。鹿兆鵬是優(yōu)秀共產(chǎn)黨員的代表,卻在革命臨近勝利時不知所蹤。鹿兆海是優(yōu)秀國民黨員的代表,卻死于國共內(nèi)戰(zhàn)。黑娃是土匪的代表,他縱橫一時,被國民黨收編,后又投誠共產(chǎn)黨,最終死于共產(chǎn)黨縣長白孝文之手,這其實也代表著土匪群體的最終命運。小娥是亂世佳人的代表,在那個年代,她只能靠姿色左右逢源,卻終難逃脫覆滅的命運。白靈是知識青年的代表,她滿懷激情地投奔革命圣地延安,卻死于自己人的肅反之下。白孝文是浪蕩子弟的代表,卻最終篡取了革命勝利的果實……《白鹿原》在相當程度上沖擊了讀者對民國歷史的傳統(tǒng)認知,引導讀者從另一個角度重新審視歷史,從而看到歷史另一面的真實。

《白鹿原》能夠成為新歷史主義小說的典范,仰賴于三點:一是作品采用了家族權力斗爭的全新視角,而這明顯區(qū)別于傳統(tǒng)的歷史視角(社會剖析或階級斗爭的視角);二是作品塑造了一系列典型形象來承載新的歷史內(nèi)容;三是情節(jié)跨度長達幾十年,頗具史詩風范。

此處剖析陳忠實的《白鹿原》,并非是要喧賓奪主,而是因為我們發(fā)現(xiàn),趙德發(fā)的“農(nóng)民三部曲”與《白鹿原》有異曲同工之處,這使得“農(nóng)民三部曲”很可能成為堪與《白鹿原》比肩的新歷史主義小說的典范。

二、土地情結視域下的《繾綣與決絕》

《繾綣與決絕》拋棄了傳統(tǒng)歷史主義高屋建瓴的社會剖析或階級分析視角,轉而選擇“土地情結”作為觀察視角,作品中農(nóng)村社會里的婚姻、革命、土改、互助、合作社、大包干、大開發(fā)……歸根結底,不過是圍繞著“土地”問題的各種折騰以及伴隨其間的悲歡離合罷了?!拔幕鐣W學者司馬云杰認為,‘中國古代的歷史,實際上是一部土地文化史。一切生存和斗爭圍繞著土地而展開?!盵1](P217)

《繾綣與決絕》第一部分,敘述了農(nóng)村社會對土地所有權(或使用權)的爭奪。

大地主寧學祥對土地的占有欲勝過一切,即便親生女兒繡繡遭土匪綁架,他也絕不動一點賣地籌錢的心思……親兄弟家遭災賣地,寧學祥馬上籌劃購買,且不顧情面地與親家費左氏相爭……寧學祥一生作惡多端,但萬變不離其宗,都是圍繞著保有土地、維持土地收益、奪取新的土地而施行。

中農(nóng)對土地的占有欲同樣強烈。封二家有十八畝土地,他辛苦多年攢下了十二塊大洋,期待著從遭難的寧學祥那里買上一畝田地。封大腳繼承了其父對土地的熱愛,夫妻倆費了大力氣在石頭窩里開出一片田地,付出了妻子肚里孩子流產(chǎn)的代價。封家還從費左氏那里租了十三畝土地,卻也因此把鐵頭的租地權給擠占了,這使得鐵頭家陷入了生存困境。

失去租地的貧農(nóng)鐵頭迫于生存壓力,領導貧農(nóng)在天牛廟鬧起了“農(nóng)會”,等爭到“永佃權”后,他就不再管農(nóng)會,只顧埋頭侍弄自己租來的土地了。同樣身為貧農(nóng)的膩味卻是農(nóng)民運動里的激進派,他領導土改運動,重分了地主土地,而且殺掉了不少地主富農(nóng),這又引起了“還鄉(xiāng)團”的瘋狂報復……上述這些令人炫目的恩怨情仇,卻毫無例外都是圍繞對土地所有權(或使用權)的爭奪而展開!

《繾綣與決絕》的第二部分,展示了農(nóng)村社會對土地使用方式的爭議。

首先出現(xiàn)的,是農(nóng)民買賣土地導致土地重新分配的問題。土改以后農(nóng)民都有了自己的土地,但費大肚子因不善經(jīng)營而陷入困境,只得重拾舊社會賣地度難關的老辦法。而有著置地想法的封大腳,拿出多年積蓄把費大肚子的地買了過來。這一情節(jié)讓我們看到了建國初李準的小說《不能走那條路》的影子。該作講的也是在土改后,有的農(nóng)民因不善經(jīng)營鬧了饑荒,另有一些農(nóng)民則攢了點錢,前者要賣地,后者想買地,于是在農(nóng)村重又出現(xiàn)了土地兼并現(xiàn)象。小說《不能走那條路》倡導走合作社的道路來解決土地兼并問題?!独`綣與決絕》里,上級政府給出的解決方法,同樣是以互助合作來解決建國后農(nóng)村里出現(xiàn)的土地兼并問題。

其次是在土地充公、辦合作社、集體勞動等問題上的爭議。最初加入合作社的大部分都是貧農(nóng),他們多不善生產(chǎn),很多人是沖著占集體的便宜入社。而中農(nóng)則是堅決不想入社的,誰愿意把豐厚家產(chǎn)交由集體平分呢?但在上級脅迫下,中農(nóng)們最終還是加入了合作社,身為中農(nóng)的封大腳為此氣得窩在家里不出工,消極對抗合作社的集體勞動方式。時過境遷,文革結束后政府又開始推行“包產(chǎn)到戶”,而“包產(chǎn)到戶”的本質不正是二十多年前那種個人土地個人侍弄的生產(chǎn)方式嗎?

《繾綣與決絕》的第三部分,展示了農(nóng)民開始擺脫千百年來對土地的深切依賴。

深切依賴土地的封大腳越來越看不懂這個世界了,改革開放以后,大孫子封運品不再種地,而是辦起汽車拆件廠并一躍成為富豪,他還花錢給爺爺封大腳買了城鎮(zhèn)戶口,讓封大腳把土地拋棄……養(yǎng)女羊丫也不種地,而是開了個“孫二娘酒樓”提供酒色服務,也掙到不少錢。反倒是繼承了對土地熱愛的運壘,卻一直窮困潦倒,甚至因土地進了監(jiān)獄。村里的青壯年大部分都外出打工去了,大片土地撂荒無人過問。政府從村里劃出500畝土地要建經(jīng)濟開發(fā)區(qū),結果500多畝地就白白撂荒在那里……

不可否認,農(nóng)民對土地的感情越來越疏離了。因為在生存問題已能輕松解決的今天,求發(fā)展求富裕已經(jīng)成為多數(shù)人的目標,但種田顯然無法承載這一重任,所以土地必然難逃被農(nóng)民疏離的命運。《繾綣與決絕》的名字起得真是再合適不過,農(nóng)民為了土地曾經(jīng)寧愿付出一切,現(xiàn)在卻又那么絕情地疏遠了土地。《繾綣與決絕》通過農(nóng)民群體土地情結的變化,實現(xiàn)了對20世紀農(nóng)村社會變遷的新的審視與展示。

三、道德人心視域下的《天理暨人欲》

《天理暨人欲》的視角,不同于傳統(tǒng)歷史主義社會或階級分析的視角,也迥異于《繾綣與決絕》里土地情結的視角,而是選取了孔孟之鄉(xiāng)民眾常掛在嘴邊的“道德人心”視角?!短炖眙呷擞匪宫F(xiàn)的20世紀農(nóng)村社會變遷,已不再是階級革命史,而是部分仁人志士糾正“人心”的奮斗史。

《天理暨人欲》的書名屢經(jīng)變動。最初為《君子夢》,后改為《天理暨人欲》,再后來又改為《祖祖輩輩》?!熬訅簟敝坪鮾A向于頌揚仁人志士救治人心的努力,而掩蓋了人心匡扶的艱難。“天理暨人欲”之名則提示以主觀人心對抗客觀人欲的艱難?!白孀孑呡叀敝铍y表現(xiàn)小說主題,甚至有“題不對文”的嫌疑,但這一命名蘊含著來自鄉(xiāng)村世界的悠遠氣息,就賣點來說比起前兩個名字要好很多。我們大膽揣測取用“祖祖輩輩”之名極可能是出版社的建議(出版社要更多地考慮市場)?!短炖眙呷擞窂拿駠跄陮懙礁母镩_放以后,全書以律條村為對象,從容展示了20世紀許家四代仁人志士相繼登上歷史舞臺,以其對道德的堅守,對匡扶人心的求索,演出了四段可歌可泣的人心糾正史。

第一段糾正史是老族長許瀚義主導的以嚴苛家法維系人心的努力。

其時已是民國二十四年,封建王朝早已覆滅,與之相適應的封建宗族體系在農(nóng)村也處于風雨飄搖中,盡管老一輩仍在竭力維持家法,卻已力不從心。律條村的許瀚義老族長,多年來靠嚴苛家法維系道德人心,二十年來在他主持下,依家法處死過三男二女,重傷十余人,輕傷無數(shù)……這一次他照常依家法嚴懲了與畜生做出茍且之事的螞蚱……

但畢竟封建家法的威嚴已逐漸淪喪,村民們已經(jīng)不自覺地開始了對祖宗家法的瓦解。螞蚱死后鬧起了蝗災,很多人就異口同聲地將其歸結為是以家法處死螞蚱的報應,他們潛意識里的動機倒未必是給螞蚱伸冤,而是想除去籠罩在頭頂?shù)哪前唁h利的家法之劍。代表著封建家法的許瀚義確實也垂垂老矣,他在為消除蝗災而向神靈謝罪后,就離開了人世,他的離世也標志著以封建家法維系人心時代的落幕。

第二段糾正史是傾心于孔孟之道的許正芝以言行楷模來維系人心的努力。

許正芝深諳孔孟之道,對呂坤推崇備至,他摒棄了許瀚義以嚴苛家法維持人心的路子,他堅信榜樣的力量,希望以言行示范來感化族人。在災荒之年,許正芝慷慨解囊資助貧農(nóng),譴責富戶利用天災加租加息的行為。他的絕技是,村里出了丑事,他不急著懲罰肇事者,而是先在自己臉上烙下傷疤,以示自己管教無方之過……

他的努力也曾收到一定效果,但這種以言行示范來維系人心的方法,局限性很快浮出水面。給許正芝的第一個重大打擊是女兒小嘆被雷劈死,小嘆溫順、孝順、能干、開朗,這么好的孩子,卻被雷劈死了,而按照民間的說法,作惡多端的人才會遭雷劈,許正芝對此百思不得其解,只能找出《果報見聞錄》里《雷擊孝子》一文,自我安慰這可能是小嘆的果報已滿……給許正芝的第二個重大打擊是日寇入侵時,許正芝依然想通過這種自殘行為感化鬼子,卻毫無收效,悲憤的許正芝撒手人寰,這也宣告了其以言行示范救治人心努力的失敗。

第三段糾正史是許景行以革命“斗私批修”精神匡扶人心的努力。

接受了紅色文化和革命思想影響的許景行,希圖憑借無產(chǎn)階級文化大革命的東風,以“斗私批修”來救治人心。他認為毛主席發(fā)動“文化大革命”的目的就是為了整治人心,“管住了人心就管住了一切,治好了人心就治好了社會。人心善了,社會就善;人心穩(wěn)當了,社會就穩(wěn)定?!?/p>

于是許景行發(fā)動村民在家里張貼毛主席像,他認為在毛主席像的監(jiān)督下,人們就不敢做壞事。他發(fā)動村民們背誦老三篇,以毛主席的文章陶冶心靈。他發(fā)起開展了“斗私批修”運動,號召把所有錯誤都擺到臺面做自我批評……他更首創(chuàng)了“無人商店”,以此證明私欲可以被戰(zhàn)勝。當沭河洪水漫堤威脅到對岸村莊時,他下令炸開河堤,以犧牲本村的代價換取對岸的安全……

許景行的努力最終還是失敗了,他自己就常處于“斗私批修”與對劉二妮私情的激烈矛盾當中;他的親生女兒因饑餓偷拿了“無人商店”的錢,讓“無人商店”的美好理想徹底崩塌;炸開堤壩后本村的悲慘景象,也讓許景行認識到,自己這種整治人心方法根本行不通……

第四段糾正史,是新村長許合心在“倉廩實而知禮節(jié)”思路下匡扶人心的努力。

改革開放后的新任村長許合心,秉承“倉廩實而知禮節(jié)”的思路,他認為只要經(jīng)濟上去了,人心問題也就隨之解決了。

但事實證明他的想法錯誤,人心不古的現(xiàn)象越來越嚴重。他兄弟許合意的造紙廠污染了村里的水源且不思悔改;當年在“斗私批修”里表現(xiàn)積極的利索開了酒色飯店唯利是圖;村里的不文明行為此起彼伏……許合心也曾制定村約,但很快就因難以貫徹而廢弛。他也在許景行的提示下認為物質和精神文明要兩手抓,可物質文明好抓,精神文明誰又能抓得起來?人心在一步步淪喪,許景行和許合心共同陷入了沉思……

《天理暨人欲》里有三處象征:其一是村頭的雹子樹,傳說它是雹神老爺?shù)逆挥忻磕瓯⑸竦絹砼c其交合后,才能綻發(fā)新芽。這里的雹神象征著人類欲望,看起來像是惡魔,但只有經(jīng)歷了欲望惡魔的肆虐后,才可能有樹木新芽的萌發(fā),于是《天理暨人欲》里的人心糾正就陷入了這樣的模式,先是欲望肆虐,然后是痛定思痛的整改,然后再被欲望破壞,再反思整改……其二是懸崖上搖搖欲墜的那塊巨石,巨石的搖搖欲墜象征著人心的岌岌可危,故事最后巨石落地,這象征著人心已如脫韁的野馬無法控制了……其三是許家流傳下的以莠草長度測量人心的方法(有個成語叫“良莠不齊”,莠草顯然代表著人心的負面),莠草一年高過一年,代表著人心的墮落一年強過一年……

《祖祖輩輩》以不同于傳統(tǒng)歷史主義的道德人心視角,為我們展示了20世紀中幾段人心的糾正史,并塑造了一批典型人物來表現(xiàn)、承載這段歷史。小說展示了人心逐漸淪喪的過程,作者對這個過程也是徒嘆奈何。小說不可能指明人心改良的出路,但其價值在于,作品通過藝術感染力引導讀者去重視、探索人心改良的迫切性與可行性,尤其是在這樣一個人心淪落的向錢看的時代……

四、地位權力視域下的《青煙與白霧》

在《青煙與白霧》里,趙德發(fā)又選擇了地位權力的視角,展開對20世紀后半葉農(nóng)村社會歷史變遷的審視。作品里塑造的四類官員分別代表著鄉(xiāng)村社會中存在的四種權力意識。

第一類是以呂中貞為代表的,把權力視為人生價值與精神寄托的官員形象。

呂中貞想當官并不是為的金錢與享受,而是為了精神上的滿足。這種官員意識從呂氏祖輩那里一脈相承,呂中貞的父親視為傳家寶的一塊畫板上,刻著一只猴子騎在馬上,有“馬上封侯”的喻意。正是這種“馬上封侯”的夢想,讓呂父拋妻離家參軍,非但未謀得一官半職,反而命喪疆場。但這種馬上封侯的官員意識已潛移默化地植根于呂中貞的血液里。呂中貞想當官還因其自尊心,她常被人看不起,只有娘倆相依為命,在定親時,先后被咸家老二嫌棄,后又被支明祿毀約……這樣一個被人看不起的女人,挽回尊嚴的最有效辦法,當然是當官了。呂中貞想當官還源于潛意識里對官員的崇拜,她覺得官員干部特別有型,“原來這世界上最好看的男人,還得到大會主席臺上找……高高在上,半人半神,一呼百應,八面威風,這才叫男人哩!”

所以呂中貞一旦有了提干的機會,就會全身心地投入進去,即便付出再大代價也無怨無悔。她由剛開始的不好意思說謊變得特別喜歡做經(jīng)過修飾的模范報告。她一個姑娘家為了起到先鋒帶頭作用,跟男人一樣拼命工作。她為了自己的前途,委身于丑陋而粗暴的軍官馮谷南。她為了成為官員家屬,耗費了最寶貴的青春等待著穆逸志。

當呂中貞被解職回鄉(xiāng)后,她才突然意識到,當官的那種所謂精神滿足,其實只是虛幻,呂中貞的形象也宣告了把當官作為精神寄托行為的無意義。

第二類是以支明祿、支明鐸為代表的為民做主并追求清官名聲的官員形象。

支家先祖留下了一把“萬民傘”,這是其身為清官而受到萬民擁戴的證據(jù)。留下這把傘,當然是希望子孫能夠延續(xù)清官的好名聲。支家的“萬民傘”傳統(tǒng)與呂家的“馬上封侯”傳統(tǒng)當然有著鮮明區(qū)別,前者的做官是求得清官的名聲,后者做官則是為享受官員身份帶來的榮耀,支明祿與呂中貞官員意識的區(qū)別也在于此。

因為祖?zhèn)鞯那骞僖庾R,支明祿確實行得正、坐得直,他看不慣官場黑暗,常和貪官郭子興唱反調(diào)。支家另一人物支明鐸作為縣里紀委書記,鐵面無私、兩袖清風,以身作則,視貪官為仇敵,被老百姓稱為“支青天”。

支家兩兄弟雖是當之無愧的“清官”,但他們過于看重“清官”的名聲,為了宣揚清官文化(本質上也是宣揚自己),支明祿籌資修建了“清官廟”……支明鐸也曾為要出一本宣揚自己是清官的書而沾沾自喜……

兩人的“清官意識”以支明鐸的被調(diào)離告終,兄弟倆一直推崇的“清官意識”,在面對現(xiàn)實時,除了能留下個好名聲外,根本無法真正地為民做主,于是激憤中,支明祿推倒了清官像,這也喻示著“清官意識”的終結。正如白呂所說:“清官只是封建時代茫茫黑夜里的幾顆孤星。憑這種昨夜星辰,是不能夠照亮中國未來的?!?/p>

第三類是以郭子興為代表的,當官是為以權謀私的官員形象。

郭子興的當官目的就是謀求私利,包括謀權、謀財與謀色。他每次有點小災小病住院,下級就得帶著禮金前去探望,否則就要被穿小鞋。他想拿高學歷給自己鍍金,就讓辦事員白呂替自己考試、上課。他籠絡好色的上級領導,四處搜羅年輕姑娘給領導享用。他自己也好色,因池小嬌不順從,郭子興對她橫挑鼻子豎挑眼……作品最后安排了郭子興被繩之以法,宣告了這種以權謀私的官員意識的破產(chǎn)。

第四類是以白呂為代表的,以現(xiàn)代社會管理理念武裝自己的公務員形象。

倘若說前面三種官員意識在歷史洪流中必將被淘汰的話,那么白呂所代表的官員意識則是趙德發(fā)所唯一認可的。白呂這種現(xiàn)代官員意識的由來,得益于他在MPA學習班上閱讀了《權力的眼睛》《民主新論》等現(xiàn)代社會管理的名著,又聆聽了專家講授的現(xiàn)代政治理念,兼之結合自己的親身實踐和思考,基于現(xiàn)代社會管理理念而形成了自己的官員意識。

他站在高處審視各類官員意識,認清了這些意識各自的局限。把當官當成精神寄托,把當官當成以權謀私手段的官員意識自不待言,即便面對在社會人群中頗有迷惑與影響力的“清官意識”時,他同樣敏銳地揭發(fā)出“清官意識”的致命缺陷:“清官乃不祥之物……憑這種昨夜星辰,是不能夠照亮中國未來的……如果我們還在大張旗鼓地宣傳清官,呼喚清官,這其實就是在呼喚皇帝意識、草民意識,恰恰與民主法治的時代精神背道而馳!”

白呂的官員意識,是基于現(xiàn)代社會管理理念的公務員意識(這里把“官員”置換成“公務員”,剝落了那種高高在上的特征),其核心精神是法治、民主、科學。在這種理念的指引下,白呂不再忍受郭子興的腐敗專橫,辭去了眾人艷羨的公務員職位,還寫信給紀委舉報郭子興。當郭子興派人破壞白呂的項目后,白呂又借助法律的武器起訴郭子興。當清官廟聚集大批群眾時,白呂又通過建立組織為農(nóng)民申訴而緩和了矛盾。當看到村里水庫承包不合理時,白呂鼓動村民們要求重新競拍水庫承包權。當看到村內(nèi)農(nóng)業(yè)規(guī)劃不合理時,白呂挑頭種植中藥生地并獲得極大成功。當看到支家大肆宣揚祖墳風水為奪取村支書位置造勢時,白呂科學解釋了祖墳冒青煙的神奇現(xiàn)象。白呂還參加了村支書的民主選舉,他對自己的成功滿懷信心……

當然我們也看到,白呂這一形象過于理想化,有些脫離現(xiàn)實,他的官員理念,未必真能適用于農(nóng)村社會的現(xiàn)實,“白呂在小說中就是一個布道者,白呂和許景行、許正芝都帶有很強的理想色彩。他們就不如呂中貞、繡繡、封大腳等形象更能體現(xiàn)農(nóng)民的精神本色?!盵2]P42)但不可否認,《青煙或白霧》以“官員意識”(也即權力意識)的視角,通過塑造四類官員形象,為讀者高屋建瓴地展示了建國后幾十年間農(nóng)村社會中權力意識的變遷,令人耳目一新,可作為傳統(tǒng)歷史主義視角的重要補充。

五、新歷史主義小說典范:“農(nóng)民三部曲”

我們把“農(nóng)民三部曲”與新歷史主義小說的典范之作《白鹿原》相比較時會驚奇地發(fā)現(xiàn),《白鹿原》成為新歷史小說經(jīng)典之作的幾個支撐條件——不同于傳統(tǒng)歷史主義的新的歷史視角,一系列承載新歷史內(nèi)容的典型形象,跨度長達幾十年的史詩風范——趙德發(fā)的“農(nóng)民三部曲”也完全具備。“農(nóng)民三部曲”分別采用了土地情結的視角,道德人心的視角,權力認知的視角,塑造了一系列的典型形象,跨度長達幾十年而頗具史詩風范。“‘農(nóng)民三部曲’的最大成功也正在于作者獨特的歷史思考與敘述。三部曲分別聚焦與農(nóng)民休戚相關的三個問題——土地、道德、權力,圍繞這些主題在較長的時間段中展開紛繁錯雜的故事敘述,最終完成自己的主體性思考和歷史重構……中國的現(xiàn)代化歷程必然是土地、道德與權力的生死蛻變,這是趙德發(fā)‘農(nóng)民三部曲’重構歷史的獨特思想發(fā)現(xiàn)……”[3](P83)“農(nóng)民三部曲”通過新的歷史視角展示了令讀者耳目一新的歷史內(nèi)容,這些新的歷史內(nèi)容完全可以作為我們傳統(tǒng)歷史認知的重要補充!這一切使得趙德發(fā)的“農(nóng)民三部曲”成為可與《白鹿原》相比肩的新歷史主義小說經(jīng)典之作!

[1]周水濤. 論新時期鄉(xiāng)村小說的文化意蘊[M].武漢: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

[2]王萬森,周志雄.歷史敘事與農(nóng)民情結——沂蒙文化語境中的趙德發(fā)小說[J].山東師范大學學報,1993, (1).

[3]張懿紅.農(nóng)民三部曲:作為思想重構的歷史敘述[J].小說評論,2009,(5).

[責任編輯:呂 艷]

The Model of the New Historicist Novels——Evaluating Farmers Trilogy of ZHAO De-fa

LI Xue-liang

(The Humanities Department,Zibo Normal College,Zibo 255130,China)

"Farmers trilogy" which is created by Zhao Defa In the 1990's, Selected the obviously different from the traditional historicism perspective( adopted the perspective of land complex, adopted the perspective of moral sentiment, adopted the perspective of complex power), through a series of typical image, reviewed and show the history of the 20th century China's rural social change,It shows the history of the other side of the history,let a person find everything new and fresh.Those make "Farmers trilogy" to be a typical text of the new historicist novels, just like CHEN Zhong-shi's "White Deer Plain".

new historicism; Land view; moral view;Power Angle; Farmers trilogy

2016-09-20

本文為山東省高校人文社科研究計劃項目(項目編號:J11WD83)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李學良(1979-),男,山東莒縣人,淄博師范高等??茖W校人文科學系副教授,文學博士,主要從事中國現(xiàn)當代文學研究。

I206.7

A

1004-7077(2016)06-0039-06

猜你喜歡
歷史主義清官人心
清廉山西建設·清官廉吏(四)
—— 陳廷敬
史志學刊(2022年4期)2022-12-18 12:35:15
清官廉吏(二)
——司馬光
史志學刊(2022年3期)2022-08-10 14:43:30
清官廉吏(一)
——狄仁杰
史志學刊(2022年3期)2022-08-10 14:43:30
從先鋒到新歷史主義
愿得一人心
青年歌聲(2020年3期)2020-04-24 09:28:32
軟糯甜美 俘獲人心
Coco薇(2017年5期)2017-06-05 08:59:04
李永剛著《歷史主義與解釋學》推介
“反腐”過后人心能否維穩(wěn)?
中國汽車界(2016年1期)2016-07-18 11:13:37
打動人心的瑣碎
山東青年(2016年2期)2016-02-28 14:25:42
清官
小說月刊(2015年7期)2015-04-23 08:59:13
建始县| 儋州市| 甘肃省| 顺义区| 曲麻莱县| 台南县| 佛坪县| 大冶市| 朔州市| 惠州市| 盐池县| 顺昌县| 贵南县| 成安县| 北京市| 静乐县| 新疆| 固阳县| 昌邑市| 即墨市| 枣阳市| 同江市| 新疆| 额尔古纳市| 湖南省| 南江县| 双鸭山市| 玉门市| 苏尼特左旗| 隆子县| 锡林浩特市| 克拉玛依市| 南溪县| 绥化市| 兴义市| 灵石县| 慈利县| 巴青县| 德钦县| 盐津县| 陆川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