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 艷 董興華
史鐵生母愛作品的教學思考
鄭艷董興華
在作家史鐵生的眾多散文作品中,母愛是一個不可忽略的話題,他的《我與地壇》《秋天的懷念》《合歡樹》三篇文章被選入不同版本的中小學語文教材之中。我們不禁要問,在眾多抒寫母愛的文章中,為什么偏偏這些文章經(jīng)過多次教材改革而仍被選入其中呢?到底是什么使它們經(jīng)久不衰,讓教材編者如此難以割舍?我想除了一般意義上的母子情之外,它一定有更值得我們深思和感悟的地方。筆者做了如下的思考。
大多語文教師在教學實踐中,對于教材的處理都會不同程度地參照教學參考書,對于參考書中的教學建議也存有很大的信任度,史鐵生的這幾篇被選入教材的文章也不例外。例如《秋天的懷念》這篇文章,雖然在具體的教學設(shè)計上,因為執(zhí)教者的不同會有細微的差別,但是根據(jù)教學參考書的教學建議,教師通常會把教學重點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把握文章的主題以及題目的寓意;
2.分析文章的敘事線索及其所附著的人物情感;
3.體會作者對母親的懷念和懺悔之情;
4.重點理解“我”與母親對話的語段,體會“我”的任性和母愛的偉大。①
同樣,曾多次被選入高中語文教材的《我與地壇》,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也基本上遵循教學參考書的教學建議來進行教學。由于現(xiàn)在人教版高中語文教材未選編《我與地壇》,而蘇教版高中語文必修二選了此篇,所以這里以蘇教版高中語文教學參考書為例。蘇教版的教材編寫與人教版不同,它通過設(shè)置不同的主題來編選教材。在這種編寫原則下,《我與地壇》被編入了必修二“珍愛生命”這一板塊中。因此,教學參考書根據(jù)教學目標的確立,通常有如下幾點教學建議:
1.感受文中傳達的熱愛生活的思想感情,培養(yǎng)珍愛生命的思想意識;
2.通過多角度地觀察生活來豐富自身的情感體驗,培養(yǎng)對外界事物的感受力和思考力;
3.揣摩心理描寫相關(guān)語句,學會運用此手法來表現(xiàn)人物的思想感情;
4.分析散文托物言志、借景抒情的寫法,并能嘗試運用;
5.品味作者語言,感受其思想、藝術(shù)魅力,提高自身的想象能力和審美能力。②
從這些教學目標的設(shè)定可以看出,其教學重點主要集中在引導學生對生命、生存問題的思考。
因《合歡樹》被選入人教版高中語文選修本中,不作為教學重點篇目,教師通常以鑒賞方式處理,故這里不加細述。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看出在當前語文教學實踐中,關(guān)于史鐵生母愛作品的解讀,其重心主要集中在感悟母愛的偉大、體會作者的懷念與懺悔以及對生命、生存問題的深刻反思上。不可否認,解讀這些固然可以從不同側(cè)面體現(xiàn)史鐵生母愛作品的價值,但是筆者認為,在教學中僅僅關(guān)注這些是遠遠不夠的。它應該有更為值得我們深入探究之處。
隔膜與錯位會使雙方的情感慢慢地變成兩條平行線,即使雙方用盡全力也永久無法交匯。因此,越是那種互不理解、互相隔膜,直至大夢方醒卻發(fā)覺為時已晚的愛,越能直指人心。史鐵生筆下的母子之愛就是這樣,它就像兩條平行線,雖然各自都愛得濃烈而真誠,卻沒有等到相互交匯的那一天,這種愛的錯位正是最震撼人心的地方,這是史鐵生母愛作品最獨特之處。
(一)母親全力愛兒子時,兒子卻在排斥和拒絕
第一重錯位表現(xiàn)在,病入膏肓的母親用盡全力在愛兒子時,受命運打擊的兒子一心沉浸在自己悲傷的世界里,他沒有心力來感受和理解這份愛,甚至他對母親的愛是排斥和拒絕的。作者史鐵生在《我與地壇》中交代了自己的不幸:“我活到最狂妄的年齡上忽地殘廢了雙腿”,“他被命運擊昏了頭,一心以為自己是世上最不幸的一個”③于是就有了《秋天的懷念》開篇中作者的自述:“雙腿癱瘓后,我的脾氣變得暴躁無常。望著望著天上北歸的雁陣,我會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聽著聽著李谷一甜美的歌聲,我會猛地把手邊的東西摔向四周的墻壁?!雹苊鎸χ┡瓱o常的兒子,母親沒有責備,更沒有放棄,她總是靜靜地躲出去,在遠處默默地注視著兒子。已經(jīng)滿身病痛的母親一心只撲在兒子身上,她想盡一切辦法想要幫助兒子好好活下去。在兒子被病痛折磨的那些日子里,母親必定是惶惶終日,因為兒子的痛苦與焦慮在母親那里是要加倍的。直至她昏迷前心里仍然放不下她那殘廢的兒子和還未成年的女兒。可以說,母親是用生命在愛著自己的孩子,然而作為兒子,他不知母親的病已經(jīng)到了那步田地,殘疾之初的他對母親的擔憂、關(guān)愛視而不見,毫不領(lǐng)情,甚至是厭煩和抵觸的。因為那時的他抗拒著一切美好的事物,包括母親那小心翼翼的愛。殊不知,他的每一次排斥,都在刺傷著母親那顆為兒子不幸命運懸著、揪著的心。
(二)兒子情感被喚醒時,母親已永久離開人世
第二重錯位表現(xiàn)在,不幸的兒子終于邁過了人生的這道坎,能夠理解母親那份艱辛而又濃烈的愛時,母親卻永久地離開了,他再也沒有機會向母親懺悔,更沒有機會回報母親對自己的這份愛了。史鐵生雙腿殘疾之后,他找到了一片屬于他自己的園地,那就是地壇。他在這個荒蕪的“野地”惶惶地度過了十五年。如今,“野地”似的地壇相對于昔日的繁華而言,可謂是盡顯滄桑,正因如此,從某種程度上說,史鐵生與地壇有著相似的命運,因為此時殘疾的他也是被命運所丟棄的“寵兒”。于是他用心地感受著地壇的一切,隨著時光的流逝,他發(fā)現(xiàn)園子雖然荒蕪但并不衰敗,相反處處充滿生機與活力。由此他獲得了生命的啟示:“一個人,出生了,這就不再是一個可以辯論的問題,而只是上帝交給他的一個事實;上帝在交給我們這件事實的時候,已經(jīng)順便保證了它的結(jié)果,所以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個必然會降臨的節(jié)日?!雹荽藭r的史鐵生對生命有了新的理解,似乎他也從母親堅忍的生活態(tài)度中明白了生存的意義。當他重振旗鼓想要和母親一起好好地活下去時,母親卻已經(jīng)不在了,她沒能來得及看見兒子的“重生”就永久地離去了,兒子對母親這份遲到的理解與愛注定成為了無法挽回的遺憾。
(一)課外拓展,互文參照
史鐵生的這三篇被選入教材的母愛作品,雖然是被選入不同年級或不同版本的教材之中,但它們的主題是相通的,作家從不同的角度來展現(xiàn)母親對兒子無私的愛,以及兒子對母親的無限懷念與悔恨。那么教師在教學的時候,可以在講述其中一篇文章的時候,把其他兩篇文章作為參照。例如,在講《秋天的懷念》時,由于篇幅較短,如果教師只是就文教文的話,學生對文章情感的理解就會有所欠缺。事實上,這篇文章除了顯而易見的懷念之情外,還隱約地帶有作者的悔恨和愧疚之情。如果這時候我們把《我與地壇》《合歡樹》選文作為參照閱讀篇目,學生就會很容易發(fā)現(xiàn)母親對兒子的愛是如此小心翼翼,而作者對母親的關(guān)心與愛護是如此漠視甚至是抗拒,這樣學生就容易理解《秋天的懷念》中母親想要帶兒子去看北海的菊花的原因以及兒子同意后母親興奮的反應,母親避諱“跑”“踩”一類的字眼兒的原因等等。正是因為作者當年對母愛采取的是那樣的態(tài)度,才會使如今的他在懷念母親之余更有一份難以排遣的悔恨。因此,在教學史鐵生的母愛作品時,語文教師可以將這三篇文章進行互文性解讀。
(二)追本溯源,結(jié)合原文
很多文章由于篇幅的限制,在教材編寫的時候往往會根據(jù)編者的意愿有所取舍,這就導致了我們在閱讀節(jié)選文時,對作者情感脈絡(luò)的把握會有所缺失。例如,《我與地壇》原文共七節(jié),而教材只節(jié)選了與地壇和母親有直接關(guān)系的前兩節(jié)。被刪除的后五節(jié)主要記述的是作者在園中經(jīng)??匆姷哪菐讉€人物的日?;顒右约白髡咴趫@中的一些思考。表面看來,這部分內(nèi)容確實與文章主題的關(guān)系不大,但沒有對這部分內(nèi)容的了解,我們就不能很好地理解史鐵生到底是如何在園中自我“解脫”的。節(jié)選文第一部分中頹廢的園中依然有生命盎然的事物,這給了作者某種生命啟示。被刪節(jié)部分中,他在園中所看見的各形各色的人物,他們的人生經(jīng)歷同樣在某種程度上也給了作者某種感悟。例如,園中經(jīng)常出現(xiàn)的那個天真漂亮的小姑娘,原來竟是一個智力方面有問題的孩子,于是史鐵生又得出了這樣一個令人絕望的結(jié)論:“由誰去充任那些苦難的角色?又由誰去體現(xiàn)這世間的幸福,驕傲和快樂?只好聽憑偶然,是沒有道理好講的?!雹捱@對于他重新審視命運,對自身的不幸慢慢釋然,并最終走出“陰霾”都有一定作用。因此在教學《我與地壇》時,教師有必要把原文中刪節(jié)部分提供給學生們,幫助他們理解、感受作者這一復雜而又漫長的心理愈合過程。從中,學生們會更加真實地感受到作者在與命運抗爭時的無助與艱辛。學生自己對這種頑強精神的感悟要遠比簡單的說教更有意義。
(三)聯(lián)系生活,讀出自己
史鐵生用自身的情感體驗給我們詮釋了母子間錯位的愛,這份愛讓我們感到沉重與痛惜。但作為語文教師,如果僅是帶領(lǐng)學生獲得這份情感體驗是遠遠不夠的。教師應該在學生充分理解文章的基礎(chǔ)上,引領(lǐng)他們聯(lián)系生活實際讀出自己。例如,我們可以引導他們思考:在你們成長的道路上,是否曾厭煩父母那不盡的牢騷?在面對父母各種 “禁令”時,是否曾倔強地抵抗?你們是否感受到了這些嘮叨與“不許”背后的理由?如果你覺得你與父母間的愛存在隔膜或是錯位,你打算怎么辦?我想史鐵生寫這些文章,除了滿足自身情感表達的需求外,也是在警醒、勸告我們所有人不要重蹈他的覆轍。
總之,在教學中對史鐵生母愛作品的解讀,我們除了引領(lǐng)學生理解深深的母子情之外,更應該帶領(lǐng)學生去體會作者與母親這種愛的錯位,以及由這種錯位而帶給作者的痛徹心扉的悔恨與遺憾,從而激發(fā)學生的情感體驗,聯(lián)系自身,要懂得愛在當下,莫要子欲養(yǎng)時而親不待!
本文為2014年遼寧省教學改革項目 “基礎(chǔ)教育課程改革背景下高師院?!Z文課程與教學論’課程的理論研究與實踐探索”的階段性研究成果。項目編號:UPRP20140325.
①課程教材研究所:《義務(wù)教育語文教學參考書:七年級上冊》,人民教育出版社,2015年版第13頁。
②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必修二)教學參考書》,江蘇教育出版社,2008年版第1頁。
③⑤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必修二)》,江蘇鳳凰教育出版社,2014年版第3-6頁。
④課程教材研究所:《義務(wù)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七年級上冊》,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年版第5頁。
⑥史鐵生:《中華散文珍藏本,史鐵生卷》,人民文學出版社,2000年版第24頁。
[作者通聯(lián):鄭艷,遼寧師范大學文學院;董興華,遼寧師范大學語文課程與教學論專業(y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