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小平,女,中國作家協(xié)會會員,安徽作家協(xié)會副主席兼秘書長,《安徽文學》主編,安徽文學院原院長,安徽大學兼職教授,安徽省政協(xié)委員,享受省政府津貼。有《季風來臨》《北方驛站》《城市囈語》《文化徽州》《前朝舊事》《長湖一望水如天》等散文隨筆及長篇歷史小說《翁同龢》出版。40集電視連續(xù)劇《同門兄弟》編劇,40集電視連續(xù)劇《鮑家花園·卿本佳人》編劇,40集電視連續(xù)劇《古城往事》編劇。大型文化專題片《皖賦》獲1999年度中國電視專題二等獎、安徽電視一等獎;電影《美麗的村莊》獲第十屆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長篇小說《美麗的村莊》(與曹多勇合作)獲第十屆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大型紀錄片《潮起江淮》獲中國紀錄片委員會改革開放三十年優(yōu)秀紀錄片銀獎(學術獎)。已發(fā)表論文、散文、紀實文學、影視文學、小說約780萬字。
走進安徽,就走進了沒完沒了的絮叨;走進安徽,就走進了可以化成萬物的希望所在;走進安徽,也就走進了我生活40多年的地方。小時候,我知道安徽只有懷遠,懷遠只有我家門前的荊山與淮河。我還知道一點點關于大禹三過家門而不入的故事。我曾渡過淮河,登上涂山,拜謁禹王廟,帶回圣泉水。后來,我在那座叫懷遠的小城讀書且慢慢長大。長大后我才知道,安徽這片土地是多么神奇而壯美。它的北部,是一望無際的淮北大平原;中部,是起伏跌宕的江淮丘陵;南部,則是逶迤的皖南群山。長江、淮河從這片土地上橫穿過,世界都為之傾倒的黃山,高高聳立在安徽的東南。
夢想去飽覽黃山的奇松、怪石、溫泉、云海,去感受“五岳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岳”,但一直到了將近40歲,我才第一次有機會登上黃山。此后的幾年我走遍了安徽的山山水水,對她的土地和歷史,也有了自以為比較深刻的了解。一個偶然的機會,我得知在中國古文字中,“徽”也是“美”的意思。這時,我才發(fā)現(xiàn),我的家鄉(xiāng)安徽,是多么的富饒和闊大,而且盡善盡美。
誰不說俺家鄉(xiāng)好?這已成為滲透在人們骨子里的難以改變的觀念,我也未能脫俗。所以,在標榜人杰地靈的時候,總會情不自禁地炫耀安徽這方哺養(yǎng)我的神奇土地。
徽·皖
大地早就存在了,一如我們頭頂?shù)乃{天。
但“安徽”二字見諸文字,卻是在1667年,康熙六年。這一年七月,親政不久的康熙大帝,擺脫了權臣鰲拜的控制,雄心勃勃地干了幾件大事,詔設安徽省建制,即是其中的一件。這是采取跨江而治的辦法建立起來的行政區(qū)域,有著政治和軍事上的雙重因素。在這里,“安”是安慶,“徽”是徽州,它們合并代表該省所轄的安慶、徽州、寧國、池州、太平、廬州、鳳陽7府,廣德、滁州、和州3州,共53個縣的廣大區(qū)域,省會設在安慶府城。由此可知,當時的安慶和徽州在全省經(jīng)濟中舉足輕重的地位。
安徽簡稱“皖”,是因為境內(nèi)有古皖國。古皖國即是今天的潛山縣,春秋時稱皖。皖山,也就是天柱山,以雄、奇、靈、秀而著稱,在《史記》中就有了漢武帝封天柱山為南岳的記載。丁丑年春,我曾隨《皖賦》攝制組前往潛山尋找安徽的源頭,于落日輝煌之中,看見春季的皖水泗漫無邊,繚繞著從皖山下流過。
其時三皖大地,美得無以訴說。
文化·圈
如果我們打開地圖,從北向南有序地排列,首先進入安徽版圖的,是一望無際的皖北大平原。平原緩緩推移,至淮河以南,漸成起伏跌宕的丘陵。這里是平原向高山的過渡,丘如波濤般奔涌而至,仿佛一種敘事的節(jié)奏。終于,大別山脈在安徽的西部隆起,而偉大的黃山山脈,也逶迤于安徽的東南。
這片土地上河流縱橫,湖泊密布,有大小600多條河流?;春?、長江、新安江是3條大水系,此外,還有煙波浩淼、水天一色的巢湖。在長江與淮河之間,有一條狹長而平坦的原野,俗稱江淮地帶。在這條狹長地帶的之南和之北,分別被人們叫做皖北和皖南。在這里,河流是一種有力的劃分,它最終形成文化圈的概念?!拔幕Α笔且压蕦W者歐遠方的提法,他認為,由于歷史的原因和地形、地貌的特點,安徽境內(nèi)形成了淮河、皖江和新安三大文化圈。在圈內(nèi),人們有著相近的生產(chǎn)、生活方式,相近的習俗、脾性,甚至使用相同的語言——方言。
這就是文化,以及文化輻射出去的“圈”。
結識一方土地,須以虔敬的心靈融入一方文化。認知安徽,必在心靈的世界里感受歐老所說的淮河文化圈。
平原·村莊
在安徽的北部,我愿意鄭重使用“平原”的概念。
尤其是冬天,尤其是無雪的冬天,皖北真是一馬平川、一望無際的大平原。太陽懶懶地照著,村莊、草垛和落盡了葉子的老樹,在平原上一目了然。大約是1987年,我曾只身一人在淮北平原上,整整浪游了一個冬春。我走過一座座村莊,從山之陰到水之陽,去拜訪一尊尊福主?;幢钡泥l(xiāng)村大道,干了多半冬,一腳踩下去,醭土能揚起來老高。這兒的人,把這樣的鄉(xiāng)村大道叫做“官道”。正是冬閑時候,官道上來來往往,走的滿是走親串戶的莊稼人。男人們空著兩手,甩打甩打地在前頭走;女人們挎著籃子,在身后不遠處跟著。這就是北方平原上的男人和女人,很多很多年以前,里頭走著我爺爺和我奶奶。因此,平原和北方對于我來說,是一種生命深處的記憶。往往是一大清早,在投宿的人家吃罷飯,我就上路了。這時的場院和草垛,還有冬日的鄉(xiāng)村大道上,都鋪了一層薄薄的青霜。走著走著,太陽就一點一點升高,路過的村子頭上,也開始有人偎在南墻根下,曬太陽。雞們走走停停,其中特別鮮亮的一只,會突然昂起頭來,對著太陽,發(fā)出一聲嘹亮的啼叫。
走在這樣的鄉(xiāng)村大道上,我的心分外安詳。
如果是逢集的日子,擠滿了莊戶人的鄉(xiāng)村集市上,會非常非常熱鬧。推車的、擔擔的,還有的趕著豬、牽著羊。婦女們的頭上,都扎著大紅大綠的花頭巾,高聲大喉嚨地說話;漢子們則多是一言不發(fā),背著手從集這頭轉悠到集那頭。皖北的農(nóng)人面容粗糙,神情溫和而木訥,說話一律很“侉”。
就像這片大平原,那是一種何等的泱泱大美。
河流·道
平原上河流縱橫,最大的河流是淮河;淮河支流眾多,最有名的支流是渦河。道家創(chuàng)始人老子,就出生在渦河北岸。
到達渦水的時間最好是傍晚,這樣的時候,會有上古的風吹來。河流在夕陽下靜靜流淌,絢美而和諧。在老子的時代,渦水十分浩大,有月亮的晚上,分不清哪是大水,哪是平原。那時的人們拿河流不叫河流,而叫大水,渦水、濮水、淮水、泗水,用以形容它們的漫漶無邊。這些縱橫交錯、汪洋遲緩的大水,哺育了老子智者的哲學。
老子生活的春秋時代,是中國古代史上一個天旋地轉的大時代,諸侯起來了,周天子失勢了;卿大夫起來了,諸侯又沒落了,240年間,戰(zhàn)爭297次,弒君、亡國無算。坐在東周宮廷的典藏室里,記述這些興亡成敗的歷史,老子心中,彌滿了“高岸為谷、深谷為陵”的慨嘆,不知不覺就流下淚來。
所以他后來,在騎著一頭青牛逶迤西出涵谷關時,曾對守關的尹喜口述“道德五千言”,希望在政治、社會的劇烈動蕩中,找到一個不變的“?!薄6@個不變的“?!保褪恰暗馈?,水一樣柔弱不爭,卻源遠流長。
老子留下的五千言高深莫測,對中國社會影響很大。歷史上很多政治家都是外用孔孟,內(nèi)用黃老。老是老子,黃是黃帝,傳說中中國的古文明,就是完成于黃帝之手?!包S老之術”又稱“君人南面之術”,是一種政治謀略。一直以來,人們都有一種誤解,認為道家都是很“出世”的,其實黃老政治的代表人物,像呂不韋、陳平、張良、曹參、諸葛亮以及后來助朱元璋得天下的劉伯溫,政治上都很有地位,或為國相,或為帝王師。最典型的黃老政治家,是接替蕭何為相的曹參,他把道家清靜無為的學說用到復雜的政治現(xiàn)實中,與民休養(yǎng)生息,結果中央直轄倉庫因存糧太多發(fā)生了腐爛,存錢也太多了,以致串錢的繩子,都被蟲子蛀斷了。這就是史學家們所稱道的文景之治。美國前總統(tǒng)里根,不知是不是有感于美國政治的混亂,在一篇國情咨文中引用了老子的一句話:治大國如烹小鮮!這使老子在當年的美國,成為轟動一時的人物。在老子看來,治大國和煎小魚是一個道理,火候不到你不要亂翻,否則會翻得亂七八糟。
在冬季有風的晚上,仍有一些關于老子的傳說,在這片平原上流傳。在渦陽鄭店村,天靜宮的殘垣頹壁中間,有一尊元代留下的老子石像,他木無表情似的面容,讓人有一見心驚之感。那是一種簡潔到了幾乎失去線條的表達,隱隱傳達出一種大智慧,如同老子的“道”,渾大圓融以至無邊。在渦河流域著名的道教上、中、下三宮鹿邑太清宮、亳州道德中宮、渦陽天靜宮中,我最為偏愛的是天靜宮,還不僅僅是因為它殘破的殿落,有著遺址獨具的江河日下的美感,更因為“天靜”二字,散發(fā)著老子哲學的氣息。天有大靜,地有大美,人有大成,這是“道”的境界。
后來,長袍飄風的莊子,也時常在渦水邊上吟哦,神性的目光,長久地注視著兩岸的平原。他將老子的“道”,發(fā)展成為一種純粹而自由的藝術精神,而他自己的文字,也如同夕陽下的渦水,恣肆而絢爛。
這就是渦河,道家源頭的渦河。作為支流,它最終流入了偉大的淮河。而作為一種古老政治、軍事、人生斗爭的智慧體系,道家的思想已經(jīng)融進了我們民族的生命,它在淮河流域的影響尤其深刻。老莊之后,這片土地上成長起來的人物,大都是智術型,政治家則多權謀。至于渦水,這條小小的淮河支流,因為誕生了老子和莊子,它目前在西方學術界,是一條著名的河。
亳·高宅
與渦水緊密相連的,還有一個字,這個字是“亳”。“亳”是地名,位于渦水的北岸,我們今天把它叫做亳州市?!百瘛笔且粋€古老的字,我看到一種說法,說它的本意是“高宅”。這個字在《尚書》中曾多次出現(xiàn)。這本古老的經(jīng)典上說,商湯的帝王八次遷徙,最后定都于“亳”,是因為他們的祖先曾在這里居住過。湯的祖先是高辛氏,所以亳州城外,至今還有一處地方名叫高辛集。在商王朝立國的662年間,黃河不斷地泛濫,這使得他們不得不常常逃避洪水,于是遷都成為王朝中最大的事件。那時的“亳”是一塊水草豐美的高地,有渦水逶迤而過。古人多臨水而居。商王朝后來,共有十代君主安居于此,苦心經(jīng)營了100多年,修筑起高大的城池和屋宇,所以有人說,“高宅”二字合而為“亳”。
如此說來,渦水還是商文化的發(fā)源地,歷史比道家文化要久遠得多。商是尊神文化,周是尊禮文化,商文化把鬼神和祖先都看得很重,因此在色彩上崇尚黑色。一直到今天,亳州民宅的門窗都還是黑色的,這明顯地有別于其他地區(qū)的風俗。它的城池也依然高大,并且保存完好。
有一天的晚上,我一個人穿過黝黑的城門,前往曹操當年演練水兵的渦水淺灘?;貋淼臅r候,一輪明月高掛城頭,北方冬季凜冽的月光,將這座古城鐵鑄一般的城堞剪影,襯托得美極了。
英雄·謀略
但真正讓亳州名揚天下的,還是三國時期的曹操。三國是一個出將入相、風云變幻的大時代,各路英雄和奸雄、志士與謀士,都紛紛登上歷史舞臺。但你不得不承認,笑到最后的,是那個名叫曹操的人。
曹操逐鹿中原,爭霸天下,一直是以他的家鄉(xiāng)為后方基地,因此在亳州,有關他的遺跡有很多。東觀稼臺、西觀稼臺、攔馬墻、運兵道……但是當今天,我們真正去尋找它們的時候,發(fā)現(xiàn)很多遺跡都找不到了。普通人的生活日復一日,年復一年,慢慢將昔年的喧嘩淹沒。記得那一回,我在東觀稼臺的草叢中,抓住一個放羊的孩子,問他知不知道曹操。他用力掙脫我的手,大聲說:不知道!
他說這話的時候,羊們正臥在衰草之中,溫和地看著我。
羊們不知道,在三國古戰(zhàn)場,曾經(jīng)發(fā)生過無數(shù)次你死我活的爭奪。它們更不知道的是曹操的專權,以及他“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政治謀略。曹操之后,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政治一演再演,成為中國歷史的一大模式,因此在京劇舞臺上,曹操又被人們叫做白臉曹操。白臉代表奸臣,還有一層謀權篡位的意思。
在曹操幼年讀書的義門鎮(zhèn),我曾聽他的鄉(xiāng)親,用高亢入云的河南梆子,演唱他的故事。在這些故事中,曹操無可挽回地成為一個反面人物,又奸又曹。在這里,“曹”就是曹操的曹,用以形容一個人的奸詐。這是亳州方言,在當?shù)厥褂妙l率很高。在亳州北關著名的花戲樓上,我還看到過十八出重彩描繪的三國戲文,其中有一出,就是擊鼓罵曹。由此你也可以知道,在曹操的家鄉(xiāng)亳州,他的名聲并不怎么好。
在夏天的晚上,如果有風,矮得只剩下一尺多高的攔馬墻上,會坐滿了老頭。天上星河燦爛,身邊渦水粼粼。一般這樣的時候,老頭們都會津津樂道地戲說三國。這時他們的鄉(xiāng)黨曹操,就由一個歷史人物,徹底墮落成為一個反面角色。
但魯迅有一次卻說,曹操是一個英雄。而究竟如何,很難評說。
名士·酒
我依然盤桓在皖北,盤桓在一望無際的平原之上。深冬的日子里,皖北的風很硬,一如曹操的文風,豪邁而蒼涼?!皩飘敻?,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千年之下,誦讀著這樣的詩句,有些悲涼,有些感慨,一種很復雜很寥落的情緒,會不由自主地涌上心頭。
曹操開創(chuàng)的建安風骨,以及后世所說的魏晉風度,代表的是皖北文化,均是以悲涼蒼勁為內(nèi)涵。這是因為,曹操當權在大亂之后,人人都想當皇帝,政治上就不能不嚴酷,影響到文章,就形成了清峻的風格。而且生當亂世,朝不保夕,生命顯得寶貴而短促。那么何不放浪一下呢?這就是與清峻相關的通脫。而稍后一點的魏晉,是一個更大的亂世,文人們命如草芥,無數(shù)人死于刀下。于是拼命喝酒。魯迅說魏晉文人,寬袍大袖,人人飲酒。《世說新語·任誕》王孝伯言:“名士不必須奇才,但使常得無事,痛飲酒,熟讀《離騷》,便可稱名士。”其實都是茍全性命于亂世,是一種避禍之法。但是無論怎樣長醉不醒,對于嵇康來說,禍事最終還是來了。在一個炎熱的夏季,他被司馬集團所殺。那一天洛陽的東郊陽光燦爛,蟬聲如雨,三千太學生擁向刑場,請求朝廷赦免嵇康。而嵇康轉過頭來,遙望西天即將沉落的夕陽,要過一把琴,彈奏起了《廣陵散》——《廣陵散》悲憫而博大的旋律,瞬間就覆蓋了他家鄉(xiāng)的河流與山川。
而我前往渦陽東北埋葬嵇康的嵇山,是在冬季,冬陽下嵇山一片衰白。經(jīng)過1600多年風雨的剝蝕,他的墓地早已失去了標記。但山下還住著嵇康的子孫,他的生命,仍在這些村莊和草垛之間,在這片廣闊的平原上,自由自在地生長。
嵇康是莊子之后,這塊土地上生長出來的又一個美麗的異端。
干戈·美人
來到此地,總會想起西楚霸王項羽的美人虞姬。于是,沿宿泗公路往東,出靈璧縣城7.5公里,在公路邊我看見美人虞姬的墳塋。江淮地處中國的南北之交,自古為兵家必爭之地,許多著名的戰(zhàn)爭,甚至影響到中華民族歷史進程的戰(zhàn)爭:楚漢垓下之戰(zhàn),秦晉淝水之戰(zhàn),以及近代軍事史上著名的淮海戰(zhàn)役和渡江戰(zhàn)役,都發(fā)生在這里。
但干戈與美人相關,唯有垓下一役。
美人死去的那年,也不知芳齡幾許,但可以肯定的是,這個曾在四面楚歌的困境下一直陪伴在項羽身邊,項羽為其作《垓下歌》的常年追隨項王于軍中的女人,一定容顏傾城,才藝并重,舞姿美艷,否則哪有“虞美人”之稱?我到達垓下的那天,是一個陰寒的下午,發(fā)生于2200年前的那場惡戰(zhàn),早已是煙消云散了。昔年千軍萬馬十面埋伏的垓下古戰(zhàn)場,只剩下裊裊悲風,無限倦陽,一個農(nóng)民,在大片的原野上,侍弄自己的麥田。
說起來西楚霸王項羽,那是一個何等英雄的人物??!24歲起兵,身經(jīng)70余戰(zhàn),威霸天下,名震四海,最后卻慘敗在了垓下。垓下使項羽成為中國歷史上,一個以失敗而成名的英雄?;搓幒铐n信將兵30余萬,合圍數(shù)千重,此時的楚軍已是兵弱糧盡。這是己亥年的深冬,項王掀簾出帳,信馬由韁而行。那一夜垓下的月色,一定是清麗絕俗,如同身邊隨侍的虞氏美人。四周圍暗沉沉盡是漢軍營壘,燈火錯落,刁斗無聲。后來不久,就有楚歌自四面?zhèn)鱽砹?,項王驚問:難道楚軍已經(jīng)全都投降了嗎?為什么四面都是楚之歌聲呢?隨后他返身入帳,坐下,與美人同飲。楚歌仍如潮水般從四面涌來,滔滔不絕,入耳驚心。項王不由得就愴然淚下了,他說虞姬啊虞姬,難道天要亡我了嗎?虞姬站起來,緩緩拔出腰間的佩劍,翩翩起舞。她且舞且歌道:漢兵已略地,四方楚歌聲。大王意氣盡,賤妾何聊生?
這是美人生命的最后一刻。天地間涌動著一股艷美凄絕的氣氛,英雄末路的西楚霸王項羽,再次泣不成聲。后來,美人虞姬就仆地而亡了,鮮血將垓下的土地染成鮮紅。此后不久,人世間就多了一種花,名叫虞美人。
明·中都
“明”是明朝,“中都”是朱元璋的鳳陽府。這是江淮大地的又一個傳奇。當我第一次站在鳳陽“中都故城”的城墻下時,我很難相信它曾經(jīng)是一座比北京故宮還要雄偉壯麗的皇城。一些高大的箭堞和城堞,都已成了殘垣斷壁,曾經(jīng)異常華瞻的宮殿群,也都坍塌成一片瓦礫了。那時落日正照進殘破的午門,仿佛歷史意味深長的目光。不見了,殿宇連綿、金碧輝煌的一切一切,都不見了,能夠證明它曾經(jīng)存在過的,唯有一方據(jù)說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盤龍石礎。而當我們找到它時,它正陷落在一口水塘當中,有農(nóng)婦蹲在上頭洗刷,四周是一望無際的麥田。而遠處,曾經(jīng)華美高大無以倫比的中都午門,正將它殘斷的身軀,在黃昏的天宇下無聲地展開。
那一刻我的心中針刺一般疼痛,感受到了什么叫做滄海桑田。傳說中的麻姑,有一次從東海邊路過,看見從前漲滿海水的地方,已經(jīng)成為陸地了。她沒有驚訝,她已經(jīng)幾次看見大海變成桑田。但那天,站在鳳陽城墻下的一個莊戶院里,看著那些遺落在豬圈旁、草垛下的宮中石雕,我還是感慨萬千。當年為了營造著座超豪華的皇城,這里聚集了上百萬的勞工,那時驛道上晝夜奔馳著的,都是前往鳳陽的車馬。朱元璋是希望在他的家鄉(xiāng),設置一個超級鳳陽府,轄區(qū)包括安徽、江蘇、河南、湖北4省中的12府23個縣,差不多將整個淮海流域都劃了進去。為了擴充中都的人口,他從江南富庶地帶強行遷移來20萬編民。這些人來了后,不堪忍受連綿不斷的水旱蝗災,在年年返鄉(xiāng)祭祖的路上,大唱攻擊朱元璋的小調(diào),鳳陽花鼓就這樣誕生了?!傍P陽婦女唱秧歌,年年正月渡黃河?!睆拇?,凄涼的花鼓調(diào)傳遍了大江南北,鳳陽成了人人都知道的天下最貧窮的地方。
明朝的皇帝,大多非昏即庸,只朱元璋和朱棣,可算英明之主,又都好大喜功,不顧民間疾苦。所以明王朝是一個慘痛的王朝,尤其是晚明。而這個王朝,最初就是在鳳陽這片土地上發(fā)跡,在皇恩沐浴下,鳳陽名滿天下,喧嘩一時。在夏季的傍晚,老人們給孩子們講古,最常說的是,早先哪,咱這里出過一個朱皇帝。正是夕陽西下時候,有農(nóng)人牽著牛從城垛下走過,廢棄的城墻,在黃昏的天宇下無聲地展開,它殘斷的缺口,仿佛一個巨大的歷史缺憾。
壽春·楚
在淮河以南,地勢漸漸隆起,開始它向山地的過渡,丘正如波濤般涌來,仿佛一種敘事的節(jié)奏。其間的壽縣史稱壽春,它悠久的歷史,可以一直追溯到夏禹九分天下的時候。在吳楚春秋爭霸的年代,它是楚國最后的國都,城池深峻,文化絢爛,以至多年以后,司馬遷路過這里,還要忍不住地贊嘆:壽春啊壽春,這是一座多么豐美的都城!其時的司馬遷正擊鐸鄉(xiāng)間,為他的皇皇巨制《史記》做田野調(diào)查。而雄長南方的楚國,最后也是在壽春被秦國所滅,它最后的國君負芻,也是在這里做了俘虜。但壽春的城墻真的是結構繁復,美輪美奐,經(jīng)過幾千年風雨剝蝕,你仍然能夠感到它美得無以復加。
楚國最后的邊界,是在今天的含山縣境內(nèi),俗稱昭關。這是楚國東北邊境的最后一個關口,吳頭楚尾,過了昭關,便是吳國的地盤。所以當衣衫襤褸的伍子胥,穿過楚國廣袤而又危機四伏的國土,終于到達這里時,他忍不住就松了一口氣。但他隨即看到,昭關的城門樓上,張貼著捉拿他的告示和造像。伍子胥看看四周,不禁一陣絕望。前途既絕,后路又斷,父兄深仇未報,自家性命難保,伍子胥茫然四顧,憂憤而孤傷。
憂憤孤傷的伍子胥,一夜白了頭發(fā)。
這是中國歷史上一個最為著名的故事。逃出去的伍子胥不知道,299年后,富強豐饒得不可戰(zhàn)勝的楚國,最后會一路奔突,落腳于壽春,并且在這里滅亡。
徽州·徽學
在我關于安徽的表述中,徽州將是又一個重點。
身置群山環(huán)繞的徽州,就強烈地感受到它與皖北平原和江淮丘陵的巨大差別。在學者歐遠方的劃分中,徽州屬于新安文化圈,與淮河文化圈和皖江文化圈,在文化形態(tài)上有著明顯的區(qū)別。他們的生產(chǎn)生活方式,都和平原人不同,習俗和脾性也不一樣,還有,他們使用我們聽起來吃力的方言。方言表示著地緣和文化,以及文化輻射出去的“圈”。相對于今天的人們來說,徽州是一個古老的地理概念。徽州原名新安、歙州,宋徽宗宣和三年(1121年)改名徽州,而改歙為徽,傳統(tǒng)的說法,是因為績溪境內(nèi)有一座大徽嶺,或曰徽山。在史前漫長的歲月中,江淮大地歷經(jīng)了多次高山為谷、深谷為陵的地質(zhì)演化。在這一過程中,原始江南古陸不斷隆升,最終隆升出一片海拔1000米以上的峰巒,這就是黃山。原始江南古陸,是安徽最早的兩塊遠古陸地之一,包括我們今天的歙縣、祁門,東至諸縣,而另一塊遠古陸地淮陽古陸,則包括今天長江以北的廣大范圍。
當你在皖南的低山丘陵間穿行,經(jīng)過寧國之后,漸漸山稠嶺密。一步步遠離平原后,我深切地感到純粹意義上的地理給人帶來的震撼。再往前,就是績溪、歙縣、休寧、黟縣和祁門,這就是明清之際徽州的概念。當然,還包括今天江西的婺源,所以說到徽州,我們愛說“一府六邑”。從地理環(huán)境上看,徽州自古以來就是一個獨立單元,早在南宋淳熙《新安志》時代,徽州就有“山限壤隔,民不染他俗”的說法。所謂“山限壤隔”,是說徽州的一府六縣處于萬山環(huán)繞之中,是一個具有相對獨立性的地域社會;所謂“民不染他俗”,是指在一個相對封閉的地理環(huán)境中,徽州逐漸成為一個獨立的民俗單元,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風俗和民情。從唐代大歷四年(769年)開始,徽州的行政區(qū)域劃分就基本上沒有太大變化,轄區(qū)面積一直比較固定。當時的歙州領有歙、休寧、黟、婺源、祁門和績溪六縣,而明清時期的徽州府,也基本上就是這個區(qū)域。據(jù)道光《徽州府志》卷一《輿地志》記載,清代徽州府東西長390里,南北長220里,如果采用現(xiàn)代計算數(shù)字,總面積為12548平方公里。
山水縈繞的地理,孕育出了完全不同于平原的文化形態(tài)并將它完好保存,直到今天,仍放射出燦爛的光彩。作為傳統(tǒng)社會中最具典型意義的區(qū)域社會之一,徽州在現(xiàn)代社會,也越來越引起人們的關注,以徽州歷史文化為研究對象的“徽學”,已經(jīng)成為繼“敦煌學”“藏學”之后崛起的第三大地方學。
山水·灘
人在徽州,最能夠感受到山水縈繞的美好?;罩莸貏莞呔谡憬罡叩奶炷可?,到了徽州境內(nèi),就僅與平地一般高了。而古稱黟山的黃山山麓,標高約1800米,自東北向西南逶迤而過全境,號稱“三十六峰,五百里黃山”。其實黃山又何止三十六峰?但天下名山勝境,無論峰巒多少,古人習稱三十六14
峰,或七十二峰?!短娇h志》上說,黃山群峰,“莫可數(shù)計”。登上黃山之后,只覺千峰競秀,萬壑崢嶸,風云變幻,大氣磅礴。明代著名地理學家徐霞客,在游歷了三山五岳之后來到黃山,一下子就被眼前的美景驚呆了。他感慨說自己走遍天下,也沒有看到過比黃山更美麗的地方啊!他因此慨嘆:“登黃山,天下無山,觀止矣!”這就是我們后來所說的“五岳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岳”。
“欲識金銀氣,須從黃白游。一生癡絕處,無夢到徽州。”這是明代大戲劇家湯顯祖的新安詩,這里“黃”是指黃山,而“白”指白岳,也就是齊云山。這不是一首贊美詩,但后人把它誤讀了。齊云山與黃山遙遙相望,與湖北武當山、江西龍虎山、四川鶴鳴山,并稱為中國四大道教名山。1998年初夏,一個天氣晴好的日子,我沿崎嶇險峻的山道攀緣而上,登上了煙火繚繞的齊云山。其時,陽光正好,站在山頂往下看,阡陌縱橫,田疇如展,一條不大的河流,蜿蜒著從其間穿過,將蔥蘢如染的田疇分作兩半。這就是傳說已久,由自然山川造就的太極圖。
太陽漸漸升高,小河波光粼粼,銀子般耀眼。這也不知是條什么河,也不知它最終會流到哪里去,在徽州,這樣叫不上名字的溪流遍地流淌,數(shù)不勝數(shù)。而且徽州的水也和徽州的山一樣,有高屋建瓴之勢,就像清代詩人黃仲則所描繪:“一灘復一灘,一灘高十丈。三百六十灘,新安在天上?!鄙礁咚?,是新安山水的特點。在徽州,不僅是最大的河流新安江,就是西接鄱陽一般人都不熟悉的閶江,也有八十四個險灘。新安江由率水、橫江和練江三水匯聚而成,而三水又各自縱橫流淌,將眾多的小水系融匯進來,僅在休寧境內(nèi),就有大小河流237條,真是無法想象啊,我感嘆。所以生活在徽州,總能感覺到天地之間,有訇訇的水流之聲,在你的前后左右環(huán)繞。在這些古老的河流邊上,至今還留有許多水碼頭,比如漁亭、溪口、臨溪、漁梁等等,在歷史上,它們都曾經(jīng)非常繁華和熱鬧。
“深潭與淺灘,萬轉出新安。”曾經(jīng)有一次,我從新安江邊的古鎮(zhèn)深渡上船,前往浙江境內(nèi)的千島湖。其時新安江水春來如染,將兩岸的村舍、塔橋、農(nóng)人和茶樹,都映照得美極了。更兼有山花爛漫,草木繁榮,兩岸不時閃過一團團鵝黃,一團團絳紫,一團團雪白……著名的三潭枇杷,這時都還青著,但再有個十幾二十天,也就成熟了。山上的茶園里,有女子在采茶,穿著杏紅衫子,因為遠,也看不清到底是少女還是媳婦。
村落·世外
在祥云瑞靄的下面,在柳暗花明的遠方,在一條條蜿蜒崎嶇的山間公路旁,在一片片豐饒秀麗的盆地之間,坐落著一些村莊。連綿的峰巒是它的院墻,它的鄰舍以及它自己,環(huán)彎的流水是它的籬笆,它的門窗以及它的妝臺。若是傍晚,它們的上空,會有一些久久不散的炊煙,這時,你心中會驀然浮上“人煙”二字來。這時,徽州所獨有的粉壁黛瓦馬頭墻,也會在青山和綠水之間,顯出分外的醒目和幽雅。對于平原上的我來說,它們美得仿佛不再是一些真實的村莊,而是一幅幅水墨洇染的山水畫。那往往是早上的八九點鐘,太陽暖暖地照著,給人一種懶洋洋的感受。而這樣的時候,周邊的茶樹總是綠得逼人,萬物都生機勃勃。我站在高處,夢一樣地看著山坳里的村子,心里會有一種不可思議的驚詫。村莊早起的炊煙,已經(jīng)差不多散盡了,但還有一層薄薄的半透明山嵐籠罩,太陽下能看見隱隱顫動的波光。這時的村子總是很安靜,孩子們上學去了,大人們?nèi)チ瞬鑸@,偶爾,會有一兩聲雞叫,響徹在村子的上空。
這時的雞啼,聽上去也總是十分遼闊。
多年以前,曾聽人說陶淵明筆下的“桃花源”就在黟縣的某處,對此我一直不敢相信,但是深入黟縣之后,觀山水形勝,聽鄉(xiāng)間風謠,卻對“世外桃源”即古黟的說法,有了相當?shù)恼J同。黟縣舊時有“桃源洞”,懸于山崖之上,下臨百尺深淵,為南向進入黟縣的必經(jīng)道口。從漁亭逆流而上的漁舟,因河道亂石嶙峋,至此則難以上行,須舍舟登岸,穿過桃源洞,再經(jīng)“潯陽臺”,取崎嶇山道進黟縣城。緣溪而上,兩岸懸崖陡峭,古木森森,行數(shù)里峰回路轉,眼前豁然開闊,一大片村落奇跡般出現(xiàn),而這就是“桃源”了。舊時,黟縣人家的門上,有這樣的聯(lián)語:“以八千歲為春,之九萬里而南”,取上古《莊子》之意,可以看出徽州民俗的古老和馴雅。
深巷·墻
徽州村落的街巷多為石板路,色澤青純,古樸沉重,兩側溝渠長年流水淙淙。在溝渠的后面,才是一些磚木結構的古民居,這樣門前流水的局面,只有徽州才能看到。這些建筑看上去是那樣樸素端莊,都是樓房,但格局比較小。這是因為徽州地少人多,田價高昂,加以子孫綿延,家族繁衍,為了擴充居住空間,解決人口和土地的矛盾,就只好建樓了。是傳統(tǒng)的雙披屋頂,半掩半露,隱在層層疊疊的山墻之后。山墻是為了防火而設置的防火墻,徽州的村落動輒上千人家,更有所謂“煙火萬家”者,一旦著火,后果不堪設想。所以徽州人家,房屋與房屋之間都有防火墻,以緊急時割斷火路,防止火勢蔓延。這些防火墻都很高,并且有一個極富詩意的名字,叫做馬頭墻。登高眺望,高高低低的馬頭墻在一片屋宇間參差錯落,與眾多的蝴蝶青瓦小山脊交相輝映,顯示出特有的韻律美與和諧美。
也因此進入徽州民居的院落,或是走在它的街巷之中,會有迷失其間的錯覺。大一點的村落,往往有近百條小巷縱橫勾連,迷宮一樣。小巷幽深且幽靜,兩邊的巷壁上長滿了斑駁的綠苔。抬頭看看,藍天一線,有白云飄過。偶爾在某一巷道的墻上,你會發(fā)現(xiàn)一扇雕刻成樹葉形的石窗,當年曾有美麗的少婦站在窗下,幽怨地等待著她外出經(jīng)商的丈夫。
葉落歸根,這是舊時代徽州婦女最大的念想。
徽文化·商
徽州的男人,大都外出經(jīng)商。徽州山多地少,人口稠密,素有“七山一水一分田,一分道路加田園”的說法,由此造成徽州人深刻的危機意識。為了生存,人們蜂擁而出,求食于四方,徽諺所謂“前世不修,生在徽州,十三四歲,往外一丟”,由此形成了一支與晉商相抗衡的強大的商業(yè)力量,史稱徽商。明中葉之后,新安商人崛起于東南地區(qū),而徽商中的巨商大賈,又多是鹽商。明清之際,江浙有大鹽商35名,其中28名是徽商。明中葉是中國社會發(fā)生劇變的時期,風俗由純樸趨向奢侈,城市中彌漫著濃重的享樂主義氣氛。而這一變化,與徽商在淮揚一帶揮金如土的生活方式有直接關系?;丈探柚谧鍎萘妥x書入仕的途徑,雄霸中國商業(yè)舞臺幾百年,以它雄厚的財力物力,滋育出燦爛的徽州文化?;罩萘兀陟舯椴?,并且是當?shù)刈詈陚トA嚴的建筑。而和祠堂一起蔚為壯觀的,是高大而造型獨特的牌坊。它們并不是我們通常所認為的,都是些貞節(jié)牌坊,而是包括一些功名坊、仁義坊、科第坊、百歲坊等等,幾乎表達了徽州人全部的倫理觀、價值觀和人生理想。中國沒有任何一個地區(qū),擁有徽州這樣數(shù)量眾多的牌坊,它們和祠堂、書院、古民居一起,構成徽州獨具一格的建筑風貌,并上升為具有象征意義的徽州文化表征。
如果沒有眾多的富商大賈提供的豐厚的物質(zhì)基礎,徽州不可能建造起這么多宏偉的宗祠、書院和牌坊。從廣義的文化范疇來看,徽州地區(qū)在徽商鼎盛的那一歷史階段,一切文化領域里的成就,都達到了當時我國、甚至是當時世界的先進水平,比如徽州教育、徽州刻書、徽派經(jīng)學、新安理學、徽派建筑、徽州園林、新安畫派、徽派篆刻、新安醫(yī)學、徽派版畫、徽州三雕、徽州水口等等。而這一時期,徽州的自然科學、數(shù)學、譜牒學、方志學,也都有了很大的發(fā)展,且富有特色。徽劇和徽州菜系的誕育與形成,更是與徽商奢侈的生活方式有關?;丈汤麧櫽绕涫躯}商巨額利潤所形成的豐厚經(jīng)濟基礎,將古老的徽州文化一步步推向了輝煌。
堂·井·雕
“有堂皆設井,無宅不雕花”,這是對徽派建筑最準確的形容?!疤谩敝鸽A前,所謂“四水歸堂”,即是將住宅屋面的雨水集于天井之中,它表達了一種“暗室生財”的風水觀念?;罩萑顺Uf,家有天井一方,子子孫孫興旺。而我從審美的角度,則以為天井的設置把天宇與人心連接起來,此即中國古代生命觀所謂的“天人合一”的體現(xiàn)。曾有一次,站在西遞著名的“敬愛堂”天井前躲雨,看那雨淅瀝淅瀝淅瀝淅瀝一刻不停地下?!熬磹厶谩痹侨膳珊鲜氖雷媸撕喙淖≌?,后因子孫繁衍,日趨昌盛,遂成為族祠。這是一座面積為1800平方米的建筑,天井十分闊大?;张山ㄖ氂械镊[鱗鴛瓦,在雨中漸漸變成墨黑。那一刻我想,李約瑟于他的皇皇巨制《中國科技史》中所贊美的中國舊宅的雨,就是從這樣的屋檐下滴落的吧。
徽州民居的各個部分,主要是門樓、門罩、柱礎、梁架、窗欞、欄桿等部位,都飾以各類雕刻,它們分別是石雕、木雕與磚雕。這是與漢畫像磚同樣偉大的藝術品,是民間手工藝人的杰作?!叭瘛彼囆g有別于繪畫藝術處,在于以“刀”代筆,所以從雕刻手法上看,“三雕”都有淺浮雕、高浮雕、透雕、圓雕以及鏤空雕等等類型,一般都有七八個層次,最多達九層,非常華美與繁復。由于徽商的財力越來越雄厚,他們在本土的生活也日趨浮靡,加上新安畫派和徽派版畫藝術旨趣的浸染,徽州民居的建造遂成為徽商資本消耗的一個重要途徑。曾在胡適和江冬秀結婚的新房里,看到12扇落地隔扇門,上面雕滿了陰刻的蘭草,氣韻生動,格調(diào)清雅,據(jù)說是徽州墨模高手胡國賓的作品。后來,胡適對這些蘭草的歌唱,曾風靡整個臺灣的校園。
有一天,是個春日融融的下午,我從大山深處的宏潭回來,路過一個不知名的小村子,看見路邊的草叢中,隨意地堆放著很多木雕。主人正大興土木,建造現(xiàn)代材質(zhì)的鋼筋水泥樓,這些古老而破舊的東西,沒用了。看見我過來,他上前來搭訕,希望能夠把這一堂家伙賣掉。他開價4000元。那些隔扇、門楣、窗欞上的雕刻無不精美異常,巨大的雀替有半人多高。光那一對雀替,就值4000塊。雀替是我國傳統(tǒng)建筑中枋與柱相交處的托座,有加固構架和裝飾作用,而徽州老屋的雀替,更是精美得無法描述。但這樣的山重水復,如何運得出去呢?我猶豫了很久,還是放棄了。后來,在屯溪的老街上,我又無數(shù)次地看見過無數(shù)雕刻精美的木雕,它們來自那些不知名的民間老屋,而那些老房子,如今都已經(jīng)倒塌了,所以街市上才會出現(xiàn)這么多的木雕。
在徽州,每天每天,都有許多許多這樣的老房子,于我們不知道的僻野荒村,倒塌。
宗族·祠堂
在徽州,你會發(fā)現(xiàn),徽州的各個村落聳然高出民居的最恢宏富麗的建筑,是宗祠。宗祠是全宗族或宗族某部分成員共同擁有的建筑,具有重要的社會意義;同時,它又是敬奉祖先牌位的地方,是祖先魂魄的依歸之所,具有宗教性和神圣性。所以,與一般的民居相比較,宗祠建造得高大氣派,它既要符合宗族全體成員敬神祭祖的需要,又要使宗族成員在它面前產(chǎn)生肅穆感和敬畏感。
在徽州,祠堂最多的村落是黟縣西南的南屏村,那里聚居著葉、李、程三大宗族,各有“家祠”“支祠”和“宗祠”,因此保留下一個完整的祠堂群。最大的葉姓支祠“葉奎光堂”,目前是南屏小學校舍,門前有一個小操場。葉奎光是葉氏四世祖,號南屏,曾當過山西太原府嵐縣知縣,是家族中值得驕傲的人物。葉氏支祠門樓高大,氣勢嵯峨,大門兩側配有一對抱鼓石,雕刻精致。張藝謀拍攝《菊豆》,將這里略加粉飾,改造成劇中的染坊。后來,南屏村的旅游業(yè)即以《菊豆》和它美麗的女演員鞏俐為號召。
祠堂的肅穆和尊嚴,已經(jīng)在徽州的鄉(xiāng)村中消失了。
有一回,我路過一個村莊,人們告訴我,他們的祠堂,在不久前的一個雨夜,轟然倒塌。繞過牛槽、草垛和成群的雞鴨,我走進這座祠堂的深處,站在它空闊寥落裸露出天空的大殿里,黯然神傷。幾只老鴉“呱呱”叫著,從依然精美的雀替上飛起,大約是受驚了。據(jù)唐力行教授在《徽商與宗族社會的歷史考察》中提供的數(shù)字,解放后徽州仍存有大小祠堂6000多座,不知今天,它們還剩下多少。
寂寞·風雨·牌坊
走進徽州,最使人感到突兀且受到強烈震撼的,是藍天下寂寞站立的牌坊。
在徽州,牌坊是與民居、祠堂并存的古建筑,共同構成徽州獨具一格的人文景觀?;罩莠F(xiàn)存最大的牌坊群,在東距歙縣十多里的棠樾村,它由明清時代的七座牌坊所組成,屬于居住于當?shù)氐孽U氏。鮑氏在科舉方面并不成功,但家族中的鮑志道、鮑漱芳父子,卻是名著一時的大鹽商。《歙縣志》中所載鮑氏父子的義行很多,比如洪澤湖決堤,鮑漱芳捐米六萬石;淮河、黃河大水成災,他又“公捐四萬石”;改六壙河從開山歸海,又“輸銀三百萬兩”;疏浚芒稻河,又“捐銀六萬兩”等等。屢次捐輸,深得皇上的歡心,皇上于是賜建了一座“樂善好施”的“義”字坊。而“義”字坊是棠樾牌坊群中,最重要的一座牌坊。
不過在徽州,說到底最多的還是貞節(jié)牌坊。山縈水聚的徽州是個高移民輸出地區(qū),根據(jù)徽州俗例,男子最遲到十六歲,就要出門做生意,因此當?shù)赜小办咸奶?,十三爹來十四娘”的俗諺。因為要出去學生意,徽州人往往早婚,十二三歲完婚的比比皆是,此后外出學徒、經(jīng)商,有時幾年十幾年,甚至幾十年才能還鄉(xiāng)。據(jù)胡適先生說,徽州當?shù)赜小耙皇婪蚱奕臧?,十年夫妻九年空”的說法。一些婦女新婚別后,“夜夜孤身睡空床”,最后等到的只是一紙唁文,而剛烈的,就作了烈女節(jié)婦。舊時徽州的許多家庭,都是或婆媳或母女或妯娌或姐妹同為節(jié)婦,相互依存,共守清貧。所以在徽州爛漫的山野中,總會有那么一座兩座不知名的牌坊站立,它們被風雨侵成了灰黑的石頭構架,在藍天的映照下,給人一種寥落的美感。
歙縣最晚大約也是徽州最晚的牌坊,是位于縣城新南街的貞烈磚坊,它建于清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距今不過一百多年的時間。一方面,它的簡陋表明了曾經(jīng)喧赫一時的徽商開始走向衰落;另一方面,它旌表的人數(shù)之多,也讓人驚駭,它一共旌表了節(jié)烈婦女65078人。那天,我好不容易翻過某政府機關高大的院墻,來到這座磚坊前,仔細辨認額枋上的字,發(fā)現(xiàn)寫的是“徽州府屬孝貞烈節(jié)六萬五千零七十八名”。
也不知這65078名婦女,有過怎樣的生活,有過怎樣的青春和愛情,都不知道了,只剩下這座牌坊。任何一種文明,都是以無數(shù)人的生命為代價;而歷史,卻毫不猶豫地抹殺了這些活生生的個體,甚至她們的姓名。就連貞烈磚坊,這座徽州婦女整體的節(jié)烈紀念碑,也隱藏在了重重疊疊的院落之后,一道僅容一人的窄巷之中,如同隱藏在歷史深處。
雄村·書院
清朝的文壇盟主,大詩人王世貞感嘆,徽州“雖十戶村落,亦有諷誦之聲”。明代中葉以后,由于徽商財力的大量投入,徽州的教育非常興盛。據(jù)統(tǒng)計,徽屬六邑明代中進士者392名,清代226名。隨著進士的大批涌現(xiàn),徽州人逐漸進入政治和權力高層。最有名的如歙西雄村的曹文埴、曹振鏞父子,都做到官居一品的尚書,民間所謂“父子宰相”。曹振鏞做了首輔之后,自恃是道光皇帝做太子時的老師,氣焰熏天,成為兩淮鹽務中官商勾結的典型。后來的史家,把他與道光朝另一個權相穆彰阿相提并論,而在歷史上,穆彰阿很是臭名昭著。但有趣的是,在民間,尤其是在曹振鏞的家鄉(xiāng),他卻成了一個生活中的楷模,一個人們言必稱頌的鄉(xiāng)前賢。從這里我們也可以看出,中國老百姓對官,尤其是對大官的迷信。
幾年前一個晴朗的日子,我曾專門去了一趟雄村。幾經(jīng)兵燹和動蕩,雄村也已經(jīng)很破敗了,不復有“宰相故里”的氣象。但“四世一品坊”還在村頭聳立,顯示著它厚重的歷史。雄村原名“洪村”,曹姓遷入后,據(jù)曹全碑名句“枝分葉布,所在為雄”而易名。這里曾是徽州封建科舉的搖籃,僅明清兩代,雄村曹姓子弟中科舉成功者就達52人,其中狀元一人。在清代,又出現(xiàn)了“同科五進士,一朝三學政”的科舉奇跡。這是青山連綿中的一個小村落,清麗的漸江從村前繚繞而過。依岸而筑的“桃花壩”,有一些新栽的桃樹,還遠沒成氣候。據(jù)說,曹氏家族繁盛之際,這里就曾建有桃花壩,沿江構筑長堤,堤上遍植桃花。所以在過去的時代,每當春天,這里都是紅云燦爛,為當?shù)赜忻摹笆锛t云”勝景。面對漸江的,是有名的竹山書院,為雄村目前保存得最為完好的古建筑。在清代,這個坐落在深山里的村落,因科舉負一時之盛而傲居江南,有著無與倫比的尊貴和繁榮。一條石基小路,從高高的書院門前,一直通到江邊。站在石階上,看著一瀉千里的江水,我曾不由自主地想,當年這所小小書院,有多少人布履長衫,從這里走上開往杭州的渡船?
暮色蒼茫時分,我走進這所占地1130平方米的古老書院。書院為二進三楹的學舍建筑,正壁懸有一副藍底金字的板聯(lián):“竹解心虛,學然后知不足;山由簣進,為則必要其成。”曹文埴字“竹虛”,不知這是不是對他的吹捧。沿著曲徑回廊,幾經(jīng)周折,可以到達書院后面的桂花廳。天近黃昏時候,桂花廳里暗沉沉一片。曹氏宗族規(guī)定,凡中舉的士子,可在廳中種植桂花一株,寓意蟾宮折桂,所以當年,這里曾遍植桂樹。
出來的時候,走在新筑的桃花壩上,遇見一位50來歲的男人,據(jù)說是宰相曹家的直系后裔。這是一個單身漢,沒結過婚。他的兩個哥哥,也沒結過婚。他們恰當婚齡的時候,正是“文化大革命”。就這么一耽誤,一生都耽誤了,所以他看上去很潦倒,有些心灰意懶的樣子。他的祖上,真是那個名著一時、權傾天下的曹振鏞嗎?我在心里疑問。
坦·俗·亭
至今在徽州的一些大山里走,仍能夠感受到它古樸的風俗。這當然是指深山,第一次體會到這一點,是在績溪城東25華里,登源水濱的龍須村。登源水是績溪境內(nèi)最有名的河流,古稱登水,全長55公里,上游多跌水,水勢峻湍。前面我就說過,稱“水”的河流都比較古老,比如河、漢、淮、洛,最早都是稱“水”,所以這里的“河”是指黃河。登源水的下游,水勢漸緩,兩岸密集著古老的村落。從河上望去,不少村子依山面水,或沿溪筑街,地勢卻都高低錯落,宅基相差有時高達百十級臺階。有一些木橋或石橋,連接著村莊與田疇。如果你走進去,會發(fā)現(xiàn)一般的村落中,都有一塊或幾塊較大的平地,供村民們聚會或娛樂。這塊平地叫做“坦”,山區(qū)的“坦”難得。過去,祠堂前有祠坦,寺廟前有寺坦,萬年臺前有戲坦,都是公共場所。萬年臺是指戲臺,在別處似乎沒聽說過這么個稱呼。
當我在戲坦前站著的時候,恰有一隊迎親的隊伍經(jīng)過。大紅大綠的陪嫁,一擔一擔,一抬一抬,由送親的人們抬著,或是挑著。山區(qū)不比平原,可以用拖拉機或者“小江淮”送親,崎嶇的山道,只能這樣抬或挑。也因此,古老的送親儀式,在徽州得以完整地保留。一身大紅的新娘,由她的娘家兄弟背著,走在隊伍的最前面。邊上,她的姊妹為她打著一把大紅傘,亦步亦趨。再后頭,才是同樣穿得大紅大綠的送親隊伍。那打傘的姊妹未必是她的親姊妹,卻一定是一起玩大的好姊妹,這時候送她出嫁,心里臉上,都有些戀戀不舍。沒有看見新郎,這也沿于古老的習俗。在過去,男方的代表,僅只媒人和四個男丁,而這些習俗,在深山里還保留著。
曾在一些深山里的人家,看到幾份“鴛鴦禮書”,大紅或是玫紅紙印制,民間木版雕刻。書為兩折,封面是豎排“鴛鴦禮書”四字,周圍飾以孩童和魚龍麒麟等吉祥圖案;打開來,是一副類似聯(lián)語的話,上句是:乾造癸丑十月十三亥時;下句是:坤造甲寅辛未庚時丁亥。橫批為:親允大吉。這兩句話,是男女雙方的生辰八字,所以每一份“鴛鴦禮書”上的文字都不一樣。比如我看到的另一份,就是這樣寫:乾造壬戌壬子丙申丁丑;坤造壬戌辛亥壬午已酉。這兩個人生于同一年,一般大。
這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天作好合”,“合”是合的什么?合八字。只有當八字“合”上了,所謂經(jīng)男方“批書”以后,才能談得上其他。而“批”過的禮書,要和彩禮一起送到女家。
徽州因為雕版和印刷都比較發(fā)達,民間印制的這類小玩意很多。舊時除夕,平原上的人給晚輩壓歲錢,給就給了,頂多用一小塊紅紙包著,但徽州卻要印制專門的錢袋,俗稱“紅紙包”。從這些小事上,可以看出徽州人的商業(yè)頭腦?;罩菁t紙包,后來已經(jīng)不單單是長輩給晚輩的壓歲錢,商人們相互應酬,或是官商間的交易,也送紅紙包,上面印著這樣的字句:“相遇諸途,相揖而起;其言惟何,恭喜恭喜?!?/p>
這樣即便是行賄,彼此也不會太尷尬了。不知我們今天的“紅紙包”,和這個有無聯(lián)系。
因為我要尋訪與“徽州”名稱相關的徽山、徽水和大徽村,因此去了績溪的深山。據(jù)嘉慶《績溪縣志》稱:徽山在縣城西北十多里處,有徽水出其陽。緊傍著徽水,是一條直通旌德的官道,如果是清晨路過這里,會有云氣繚繞?;罩莸墓俚蓝际乔嗍伨停幌衿皆?,都是土路。這條官道古稱翚嶺驛道,南起縣城西門,過大徽村而后一路逶迤越翚嶺,全長36公里,是著名的徽、宣、池通道。走在寂寂無人的古驛道上,你會深切感受到徽州歷史的古老。偶爾的,能看見古道旁坍塌的亭子,那是茶亭,或是路亭。舊時山路迢迢,行旅艱難,民間視建路亭茶亭為善舉,所以古徽州的主要道路上都是“三里一路亭,五里一茶亭”。由鄰近的村落挨戶輪年當值。多數(shù)茶亭,還贈借給夜行的客人火把和燈燭。在漫長而黑暗的山道上,亮起一星兩點的火把,想一想,那該是多么溫暖而美麗的意象啊。
練·廊橋·漁梁
歙縣城內(nèi),有河流自北往南穿境而過,這就是練江。練江由富資、布射、豐樂、揚之四水于歙城之北匯聚以后,經(jīng)西門南下至浦口,再與漸江匯合,就是新安江,所以說練江也是新安江的上游。古人說“靜江如練”,所以除了每年的六七月份,正當汛期的時候,練江始終波平如鏡,無比清澈。練江也是一條短暫的江,僅6.5公里長。但就是在這樣局促的流程中,練江卻負載了九座橋梁,其中著名的有太平橋、萬年橋、紫陽橋,合稱古歙三橋。都是中國傳統(tǒng)的石拱橋,遠遠的,就能看見特有的長虹一般的造型,優(yōu)美地跨越在練水之上。
整個徽州都布滿了河流,也因此徽州人建造了很多橋梁。據(jù)民國《歙縣志》記載,清末僅歙縣一縣,就存有各式橋梁441座,占徽州古橋總數(shù)的四成以上。在橋上建亭,或是建廊,歙人稱之為橋屋,現(xiàn)代劉敦楨先生命名為“廊橋”。是的,廊橋,美國“廊橋遺夢”的那個廊橋。歙縣古廊橋尚遺存有十多處,著名的如北岸的北溪橋、許村的高陽橋等等,都是非常非常美麗的橋。流連在西溪的高陽橋上,是從許村返回縣城的時候,在下午的三四點鐘。之前,天就有些想下雨的意思,所以剛上了村子中間跨溪而建的橋屋,雨就下來了。廊有七間,通面闊21米,進深5.3米,走進去后,有很寬敞的感覺,并不覺得是在橋上。兩側都置有坐凳,也許是經(jīng)了不知多少代,坐了多少人吧,這些木質(zhì)的坐具,都一副飽經(jīng)滄桑的樣子。因為下雨,廊兩邊的坐凳上坐滿了人,有些是做田回來的農(nóng)民,將農(nóng)具靠在廊上吸煙;更多的,是雨前就來此閑坐的老人和孩子。
有小販在賣糖,慢慢悠悠晃著。在過去,廊橋?qū)儆谒?,是村民們歇息娛樂的地方。廊上的龍鳳彩繪,在雨天里有些暗淡,廊橋兩端的階梯式三山封火墻,也有些雨意潸潸。我站著看遠處煙雨蒙蒙,青山、綠樹和山里人家,還有雨中茫然的牛,都因綿綿細雨而有了一種不真實的朦朧感。橋下的流水聲,這時也由潺潺一變而為宏大,一種山區(qū)才有的聲響,充斥于天地之間。
在平原,即使是在雨季,也不會有這樣澎湃的水聲。在我走過的徽州所有的橋中,我最愛的還是紫陽橋,位于歙縣城南漁梁壩下,初名壽民橋。橋西即是紫陽山麓,因“每將曉日未出,紫氣照耀,山光顯燦,類似城霞,故曰紫陽”,是一個吉祥華燦的地方。橋有九孔,高14米,所用石料為紅砂巖,往來船只可以不落風帆,從橋下暢蕩而過。橋北端因為是建在山崖之上,站在橋上,東觀高眉,西望紫陽,兩峰對峙,江陷如谷,看上去就有些氣勢赫然。而不遠處,水聲訇訇,江流漸湍,那是著名的漁梁壩,正以它浩大的聲勢,在古歙的天地間轟響。
徽州的流水,總是給人以一天一地的感覺。
漁梁壩是新安江上最大的石質(zhì)滾水壩,整座水壩固為一體,在漲水的夏季,足以抵御突如其來的山洪暴發(fā)。出西門沿新安古道逶迤而行,也不過三五百步,就可以到達梁下。最好是黃昏,當薄暮的天空中,出現(xiàn)丁香一般的顏色,古壩漁梁的黃昏就來了。這是古老練水一天中最為恬靜的時刻,先是魚鷹們忽閃著翅膀棲息下來,接著,天光開始一點一點黯淡,將碎金一般的效果,撒落在波光粼粼的水面上。這時的漁梁,真如水墨畫一般的淡雅簡凈。魚鷹在水邊冥思,而邊上,是被中國詩人們不絕如縷地詠嘆了上千年的一葉扁舟。
這是梁下風光,緩流平水,白沙淺灘,在有月亮的晚上,杵衣聲此起彼伏。但這也只是梁下風光,上溯百步,那情景就有些驚心動魄了:練江翻越漁梁呼嘯而下,湍急的水流在嶙峋的亂石間卷起如雪的浪花。先前隱隱的水流聲也開始訇然響徹于天地,給人以無比的驚詫。
當?shù)亓鱾?,先有漁梁壩,后有漁梁街,漁梁壩的興建,帶動了漁梁街區(qū)的形成與繁榮。如今,這座水埠小鎮(zhèn)依然保持著舊時風貌,濱江而立的青石屋基上布滿了水漬和蒼苔,越發(fā)顯出它作為徽州名鎮(zhèn)的古老。沿著江邊那些年代久遠的石階走上去,幾轉幾回,可以直接進入古風猶存的漁梁老街。街面上鋪的是鵝卵石,其狀如鱗,所以老街又叫魚鱗街。走遍徽州后我發(fā)現(xiàn),在現(xiàn)存的所有徽州老街中,最有味道的老街還是漁梁。雖然說是“屯溪美,一半街巷一半水”,但那是過去,如今的屯溪老街人氣太旺,建筑太新,車輛太多,人聲太嘈雜,而萬安老街又過于寥落了。只有漁梁老街,寧靜、古樸、悠長,有一種懷舊的色彩。舊式的木板街面上,古店號、古莊號字跡依稀可辨,店面上飄拂著的,還是百年老店布質(zhì)的市招。街兩旁的徽式木樓,也保存完好,灰墻青瓦,本色的木門,古色古香。我們到的時候,正好是黃昏,孩子在卵石路上玩耍,老人倚在門上,享受著最后一縷陽光。雞和狗們,滿街巷走走停停,尋尋覓覓,不知想干什么。這時有人家搬出小桌,準備吃晚飯——又一個溫情而安詳?shù)男℃?zhèn)黃昏,如期而至了。
我站在漁梁高高的石階上,等候暮色的降臨。徽州民居鮮明的白墻黑瓦,漸漸染上了懷舊的暖紅,街下的練水如同潑下萬斛胭脂,美得無以訴說。這是一個充滿寓意的時刻,富有徽派建筑風格的紫陽橋,靜靜跨越在練水之上,白色的馬頭墻在夕陽下展開它獨特的造型,而夕陽,此刻正向著古老的練水墜落。
桐城·書
在安慶的北部,古“桐國”的桐城,接江趨淮,河埠陸驛自古車水馬龍,素有“七省通衢”之稱,這便是皖江。皖江文化以桐城為中心,而在清代,這是一個令人神往的地方。桐城自古文風昌盛,早在明代中葉,就已形成結社講學之風,有力地推動了皖江一帶文化的繁榮。后來,中國文學史上時間最長,參與人數(shù)最多,清代中葉一個很有影響的散文流派桐城派,其代表人物戴名世、方苞、劉大魁、姚鼐等等,都是桐城人。戴名世是以大逆不道的罪名被清廷誅殺的,他的死轟動一時。明清易代之際,民間修史風起云涌,戴名世希望能在混亂雜蕪中,保存亡明的史實,在這一點上,他的勇氣和識見,都和司馬遷有相似之處。
戴名世為桐城文人,建立了入世的學術。他后來以《南山集》蒙難,一同蒙難的還有他家族的老少幾百口。傳說他們是被淹死在他老家紅廟清水村的水塘中的,所以當?shù)氐睦习傩?,把這口塘叫做鬼塘,據(jù)說在陰霾的傍晚,這里會傳出婦女的哭泣聲。
1998年的早春,我冒著霏霏細雨,曾去尋找戴名世的墓地。在無邊的菜花中間,這個一代史才的墓園,顯得格外冷清。與戴名世交往密切的方苞,因為給《南山集》作序,也被打入刑部大牢,他因此寫出了他的傳世之作《獄中雜記》,而牢獄之災使他的文字洗練蒼勁,風骨凜凜。這以后他才能對在東廠監(jiān)獄受盡酷刑的左光斗,有了深切的理解,也才能寫出在中國散文史上著名的篇章《左忠毅公逸事》。
桐城從這時起,便注定要成為一座名城;中國文學史上,也注定要有一個新的古文派別產(chǎn)生。
貴池·儺
在皖西南的山地,屬于貴池的廣大山區(qū),至今流行著一種被稱為“儺”的儀式戲劇,是一種極為古老的文化遺存。
中國自有歷史以來,就是以農(nóng)為本,不僅僅是處于最底層的農(nóng)民,對土地保持著久遠的眷戀和依賴,就是上層統(tǒng)治者,也把土地作為邦國之所系,春秋四時,均有隆重的祭祀。儺的起源,與祭祀、崇拜、繁衍、土地、豐收等等概念有關,幾乎涵蓋了整個中華民族的發(fā)展史。春秋時,就是孔子看見鄉(xiāng)人儺祀的隊伍,也一定畢恭畢敬地肅立于一邊。
面具是儺祀活動的中心,儺的全過程,都是圍繞著面具進行。面具有種種禁忌,婦女是不能觸摸的。給面具點光,一般是在金雞報曉的時刻,巫師畫符燒紙,取雄雞鮮血,兌以朱砂金粉,點面具七竅,方可將面具分發(fā)給男丁。一般家族的面具,都是24尊,稱為24尊號啕神。號啕為大哭,也可解釋為歌哭,是一種與鬼神相通的巫語,《周禮》上就有“凡邦有大災,(女巫)歌哭以請神”的記載。古人深信,歌與哭都能感動鬼神,使鬼神有憐憫之心。貴池古為吳楚之地,吳楚都崇信巫術。因為孟姜女的哭感天動地,曾將萬里長城哭倒,所以貴池儺普遍上演孟姜女的故事。
舊年將盡,新春即至,貴池大山里的儺事正紅火,如果現(xiàn)在過去,正可看見鄉(xiāng)人們戴著面具,歌哭以祀神。
李鴻章·淮軍
在中國歷史的綿綿長河中,變革最激烈、色彩最斑斕的,是19世紀的下半葉。內(nèi)憂外患蜂擁而至,各種矛盾交錯而來,而合肥李氏,則是這段特殊歷史時期崛起的特殊人物。李鴻章以一介書生投筆從戎,在列強環(huán)伺、國家積弱的之際,強烈地感受到了西方先進科學技術和軍事裝備對古老中國的威脅。他因此鼓吹“窮則變,變則通”,因此他的“變局觀”比康有為、梁啟超都早。他后來投身于清政府幾乎所有新興的、冒險的事業(yè),諸如工業(yè)、交通、礦產(chǎn)、教育、軍事、外交等等,辦了很多實事。這場被后來的史學界稱為“洋務運動”的新政,給中國近代社會帶來巨大的沖擊,而西方則將它視為“中國近代化”的起點。
但李鴻章在后來的歷史中,卻是一個臭名昭著的人物。這是因為19世紀下半葉以來,幾乎所有的不平等條約,我們后來稱之為賣國條約的,都是由他出面簽訂。甲午慘敗以后,李鴻章以特命全權大臣身份赴日談判,雖然挨了一槍,還是在《馬關條約》上簽了字。消息傳來,舉國震怒,康有為發(fā)動公車上書,在國人皆曰可殺的輿論譴責下,李鴻章被解除了位居25年之久的直隸總督、北洋大臣的職務。但更大的恥辱還在后頭,庚子年八國聯(lián)軍攻入北京,慈禧太后攜光緒皇帝倉皇西逃,局勢由是大亂。朝廷于是再次讓當時任兩廣總督的李鴻章,千里迢迢從廣州趕來收拾殘局,簽訂了更加臭名昭著的《辛丑條約》。簽過這個賠銀四億五千兩、空前屈辱的條約后兩個月,李鴻章就吐血而亡,死前雙目炯炯不瞑。
而此時的大清王朝,也已是日薄西山,氣息奄奄。后來,毛澤東說到李鴻章,如此評價說:“吾觀合肥李氏,水淺而舟大?!边@是說他生不逢時,清政府的這汪淺水,載不動李合肥這艘大舟。同曹操、朱元璋一樣,李鴻章也是戰(zhàn)爭不斷的江淮大地上陶冶出來的梟雄。這里后來又出了一個段祺瑞、一個倪嗣沖,在他們的身上,都有著皖派政治人物嫻熟于權力場生死博弈的非凡政治手腕和組織才能。站在合肥步行街修繕一新的李氏故居前,不由得感慨萬千。李鴻章和他的淮系集團,就是從這里起步,從地方走向全國,從內(nèi)地走向沿海,由軍事走向政治,由地緣性集團成為全國性集團,改變著中國近代政治的格局,并影響到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
而李氏自己,也權傾一時,謗滿天下,成為一個蓋棺百年,仍然不能論定的人物。
五四·陳與胡
“五四”前后的中國,是一個風雨如晦、思想激蕩的時代,而發(fā)起并領導了最能代表那一時代精神的新文化運動的,是兩個皖籍人物:陳獨秀與胡適。
多年前的5月,陽光明媚的5月,我曾奔走于安慶市的大街小巷,尋找陳獨秀的誕生地。但是后來當我終于找到安慶北門后營時,才發(fā)現(xiàn)百多年風雨,已經(jīng)將過往的一切,都吹打得無影無蹤。那樹著“陳延年、陳喬年故居”牌子的地方,可以肯定曾是陳獨秀的故居,但現(xiàn)在,它們以他兒子的名字命名。雖然,延年和喬年都先后為革命獻身,但他們的歷史功績,卻無論如何不能與陳獨秀相提并論。縱觀陳獨秀的一生,充滿了驚險和坎坷,并且變幻莫測。在中國共產(chǎn)黨成立之前,清政府及北洋軍閥時期,陳獨秀就曾兩次被捕,八次遭通緝,四次流亡日本。而這以后更是大起大落,讓人不忍評說。他一生的經(jīng)歷,為中國近代史所罕見,也是中國共產(chǎn)黨的歷史上,一個最為光怪陸離的人物。
但是《新青年》時期的陳獨秀,是多么光彩奪目,咄咄逼人啊。這本雜志的創(chuàng)辦,實際上是在中國發(fā)起一場思想運動。李大釗、魯迅、胡適、蔡元培、錢玄同等等,都先后聚集在《新青年》的旗幟之下,向傳統(tǒng)的腐朽的舊文化發(fā)起猛烈進攻。被譽為吹響白話文運動號角的胡適的《文學改良芻議》,即是發(fā)表于1917年1月的《新青年》上,陳獨秀隨之發(fā)表了《文學革命論》,是對胡適的聲援。這兩篇文章,被史學界認為是中國尋文學運動的開端。陳獨秀和胡適,都不是文學家,之所以提倡文學革命,是想從這里打開一個缺口,為新思想鑿開一條傳播的渠道。這場思想運動,為后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掃清了思想障礙,此后才有中國共產(chǎn)黨,才有毛澤東。
所以陳獨秀、胡適二人,對20世紀的中國文化,影響極大。在中華五千年文明史上,安徽共創(chuàng)造過兩次大的輝煌,一次是先秦,老莊將深邃曠達的哲思,融進我們民族的思維;一次是“五四”,以陳獨秀和胡適為首的知識分子,將青春的血質(zhì),注入我們民族的血液,使這個古老國度,煥發(fā)出青春。而有了他們的努力,中國才有可能打破單一的文化傳承格局,將20世紀的中國文化,融入世界文化的大格局之中。
責任編輯 張 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