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珮莙
6年前,華裔少年張舸從數(shù)百萬美國學生中脫穎而出,贏得了美國高中生的最高榮譽“美國總統(tǒng)獎”。今年,他開設的教育中心培養(yǎng)出了又一位華裔“美國總統(tǒng)獎”得主。從哈佛大學的“學霸”到致力于社會效益的創(chuàng)業(yè)者,這個23歲的男孩始終很“拼”。
做學霸要天賦,更要“拼”
從美國副總統(tǒng)拜登手中接過“美國總統(tǒng)獎”的證書時,時年17歲的華裔少年張舸很興奮,畢竟這是美國高中生所能獲得的最高榮譽。但面對同樣優(yōu)秀的數(shù)十位同齡人,他又暗暗提醒自己“戒驕戒躁”。
“我覺得自己很謙虛?!?年后,哈佛大學經(jīng)濟專業(yè)畢業(yè)的張舸在電話里用不太標準的普通話,一字一頓地向《青年參考》記者描述當時獲獎的感受。他在一旁忙碌的母親Linda趕緊幫忙“翻譯”:“他的意思是‘天外有天,人外有人。”
盡管兩歲就隨父母來到美國喬治亞州的亞特蘭大市定居,并就讀于美國公立學校,但張舸身上仍有著中國孩子的內(nèi)斂、謙遜。無論從哪方面看,他都稱得上“學霸”。
有51年歷史的“美國總統(tǒng)獎”用于表彰美國最杰出的應屆高中畢業(yè)生,每年每州最多選出一名男生和一名女生作為獲獎者。張舸告訴記者,申請者需要經(jīng)歷兩輪考驗,第一輪SAT或ACT成績通常需達到滿分,第二輪簡歷、文章則用于講述自己在體育、藝術(shù)、競賽、義工等領(lǐng)域的成績,需兼?zhèn)渫怀鲂院推胶庑浴?/p>
“美國總統(tǒng)獎”并非張舸獲得的唯一獎項。很多全美國范圍內(nèi)的優(yōu)秀學生學者獎,他都躋身其中。即使在喬治亞州最負盛名的公立學校華頓高中,這位幾乎在所有標準化考試中都獲滿分的華裔男孩,也是同學們公認的“最聰明的高中生”。
在張舸看來,“內(nèi)心很拼、追求上進”是自己取得驕人成績的主因。為了提高效率,他經(jīng)常抓緊課間幾分鐘和在路上的時間寫作業(yè)。這么“拼”是為了擠出晚上和周末的時間完成課外活動。
工夫不負有心人。除了成績好,張舸還拿到了喬治亞州乒乓球比賽第一名、知識競賽全國前十名、喬治亞理工大學編程比賽第一名、科學競賽全州第一、鋼琴英國皇家八級,此外他還有詩作在雜志上發(fā)表,并管理著學校的跑步隊和電腦俱樂部。
不僅如此,他還利用課余時間教小學生打乒乓球、為癌癥病人和受災地區(qū)募捐、領(lǐng)導亞特蘭大中國義工俱樂部,并獲得了美國總統(tǒng)社區(qū)服務金獎、普林斯頓社區(qū)服務獎和國際獅子俱樂部領(lǐng)袖服務金獎,并因此被州長接見。
“美國學生普遍沒中國學生用功,但最好的美國學生比最好的中國學生還要刻苦,”張舸認真地說,“要學會調(diào)整觀念,理性投資自己的時間,發(fā)揮最大潛能。”
無心插柳,但每一步都走得扎實
剛上高中時,張舸從沒想過常春藤大學和“美國總統(tǒng)獎”會落入自己囊中。事實上,這個從小奉行“水到渠成”的孩子并沒有樹立明確目標,只是“每一步都走得很扎實專心,結(jié)果反而比自己想象中要好”。
當時,張舸的父親臥病在床,家里經(jīng)濟條件堪憂。他沒想過上哈佛,因為“就算真考上也不知錢從哪里來”。
直到申請到3萬美元的獎學金時,他才對“美國總統(tǒng)獎”有了野心。不過,即使在高中最緊張的時刻,他也堅持每晚9點半準時洗漱就寢。這樣的淡定從容,大多來自母親Linda的言傳身教。
“我們從來不在孩子面前說‘爸爸媽媽給不了你什么這樣消極的話,”Linda說,“我們盡力而為,不覺得虧欠他什么。孩子自己也能看到,他是什么高度就到什么高度。”
1992年,Linda帶著張舸,跟隨在喬治亞理工大學做助教的丈夫來到美國時,未嘗沒考慮孩子的教育問題。但她當時對中美教育的區(qū)別仍然懵懂,“只是朦朧覺得美國科技更發(fā)達”。
剛到亞特蘭大時,Linda一家經(jīng)濟狀況困難,大人忙著讀書、工作,根本沒時間照顧孩子,只能讓他玩積木、打游戲、“讀一箱一箱書”。
“報班學東西得有錢有時間,我們沒條件,反而歪打正著,壞事變好事,小孩做了很多自己想做的事?!盠inda笑著回憶,張舸從小喜歡玩游戲,打通一個馬上排隊去買新的版本,6歲時跟媽媽去圖書館,可以精神抖擻地查一晚上代碼。
當時,家里還買不起“高大上的紅木家具”,只能用十幾美元一盒的組裝家具,八九歲的張舸就自己看圖動手,享受拼裝家具的過程。上學后,每讀10本書就能從學校得到一張麥當勞的卡作為小獎品,他“隔幾天就去吃,吃了好多麥當勞”。直到現(xiàn)在,張舸仍有“走到哪里都帶著一本書”的好習慣。
天時、地利、人和“碰到一起”,讓Linda無心插柳地培養(yǎng)了兒子的動手能力、思維能力、想象力和對學習的熱情。有了強大的閱讀理解能力,張舸學習“又快又準,把最基礎的東西學透再往前走”,學校功課也做得很快。
美國的書很貴,懂事的張舸常在考前最后一天借同學的書復習,依舊能考出好成績?!拔蚁牍膭钣欣щy的家庭,我們這樣的家庭能做到,你們也能做到?!盠inda這樣說。
與人相處的能力比學習更重要
高中畢業(yè)后,張舸同時拿到了斯坦福大學和哈佛大學的錄取通知書。Linda希望兒子上斯坦福,因為“理工學校更適合他”,但張舸堅持選了“培養(yǎng)未來領(lǐng)袖”的哈佛。
在這所“人人都有輝煌史”的大學,沒人把自己的成功掛在嘴邊,而是比“做人”的能力。因為在美國,管理人員不需要從事任何技術(shù)工作,而是得“跟人相處”。
從技術(shù)到文化,張舸一如既往地“拼”,只不過換了個方向。體育、藝術(shù)、玩耍、創(chuàng)造力,樣樣都不能差,就連是否開朗、愛笑、謙讓、樂于助人等小細節(jié)都是致勝關(guān)鍵。
“高中打好了硬件基礎,大學學到更多軟的東西。”張舸說,“學習不是最重要的,關(guān)系才是,要投資時間去經(jīng)營。無論創(chuàng)業(yè)還是找工作,人際關(guān)系都會發(fā)揮至關(guān)重要的作用?!?/p>
依靠大學時建立的人脈,2013年底畢業(yè)后,對創(chuàng)業(yè)很感興趣的張舸開了家教育中心,輔導中學生提高成績、申請大學,老師都是來自常春藤大學的高材生。
如今正在申請哈佛研究生的張舸打算把教育中心長期做下去。2015年5月,在他手把手的幫助下,班上的華裔孩子Austin也獲得了“美國總統(tǒng)獎”?!皠?chuàng)業(yè)可以改變社會的很多東西,讓生活變得更好?!彼f。
一開始,Linda對兒子的選擇頗有些“想不通”,就連身邊的朋友都覺得,這個本該是華爾街“白骨精”的精英去“和小孩子摸爬滾打”,可惜了。但眼看著在兒子幫助下,很多成績不理想的孩子都“多考了好幾百分”,她轉(zhuǎn)而堅定支持。
“如果做別的生意,以他的年齡不一定有優(yōu)勢,但對SAT他絕對有獨到之處,可以說身經(jīng)百戰(zhàn),不是其他年齡的老師能比的,”說起兒子的事業(yè),Linda頗為驕傲,“掙錢不掙錢、別人怎么看都無所謂,他自己能提高服務能力和與人相處的能力就行,而且還有很強的社會意義?!?/p>
做個幸福的人是“一生的功課”
張舸開教育中心后,Linda接觸了不少華裔家庭的父母和被送到美國讀中學的中國孩子。截然不同的教育理念讓張舸母親反復琢磨,到底什么叫成功,是不是人們印象中的上好大學、賺大錢。
“父母不需要孩子上什么大學來證明自己有多棒,問心無愧就好,期望過高是種雙向折磨,”她解釋道,“孩子成長過程中,父母不要太急躁,別功利心、虛榮心太強,要學會調(diào)整自己,給孩子空間。種子發(fā)芽有快有慢,時間是檢驗一切的唯一標準。”
在Linda看來,中國父母為了孩子奉獻時間、金錢,什么都愿犧牲,這很“有愛”,但不顧孩子的天賦千篇一律地讓孩子沖奧數(shù),不僅泯滅個性,也可能釀成悲劇。而美國人比較理解孩子,將失敗挫折看作生活中不可避免的小插曲,懂得贊美孩子,培養(yǎng)他們將掌聲獻給競爭對手的寬廣胸懷和向他人伸出援手的愛心。
但Linda也指出,美國家長對孩子的具體表現(xiàn)觀察不夠細,像領(lǐng)導一樣大手一揮說好聽的話,是美式教育中常見的不足。中美兩國家長各有利弊,得揚長避短地結(jié)合起來。
從哈佛畢業(yè)后,張舸的氣質(zhì)和心胸開闊了許多。他主動提出讓弟弟上收費昂貴的私立學校,“不嫉妒,不會覺得不公平”,幫他一起寫申請材料,而且無論多忙多累都輔導他學習。這讓Linda又高興又欣慰。她希望兒子更懂得感恩、贊美和幫助別人,做個“幸福指數(shù)高的人”。
“這是個浮躁的社會,誰都希望孩子向上走,但人算不如天算,按部就班就好?!盠inda總結(jié)道,“教育的宗旨是學做一個幸福的人,這是我們一生都要學習的功課?!?/p>
(摘自《青年參考》2015年7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