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芳
【摘要】 目的 探討火針配合艾灸治療褥瘡的護理體會。方法 26例褥瘡患者(37處瘡面)常規(guī)換藥基礎上選取火針燒至局部通紅點刺、艾灸, 輔以增強營養(yǎng), 心理撫慰。結(jié)果 火針加艾灸結(jié)合護理綜合治療后, 其中痊愈30處, 顯效4處, 有效2處, 無效1處, 總有效率為97.3%。結(jié)論 火針配合艾灸臨床效果明顯、方便、經(jīng)濟, 值得臨床推廣。
【關(guān)鍵詞】 火針;艾灸;褥瘡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04.162
褥瘡也叫席瘡、壓力瘡、壓力性潰瘍, 是由于長期臥床, 導致局部組織受壓缺氧及供血循環(huán)不良而導致的局部組織破損, 潰爛壞死。中醫(yī)則認為該病多因久臥于榻、氣血虛衰、血行不暢所致。本病常見于截癱、昏迷及半身不遂的肢體活動受限患者, 瘡面多發(fā)于枕、肘、腰骶、肩胛、股骨大轉(zhuǎn)子和足跟等易受壓和摩擦的骨骼突起處。皮損一般早期表現(xiàn)為紫色片狀斑痕, 進而潰爛、壞死、潰瘍, 不易愈合。作者于2013~2015年采用火針配合艾灸治療Ⅱ~Ⅳ度褥瘡患者26例, 取得滿意療效, 現(xiàn)總結(jié)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2013~2015年收治的26例褥瘡患者, 男15例, 女11例, 其中Ⅱ度褥瘡21例, Ⅲ度褥瘡3例, Ⅳ度褥瘡2例;分布于腰骶處30處, 雙足跟處4處, 股骨大轉(zhuǎn)子處2處, 肩胛處1處。最大瘡面15 cm×7 cm, 最小瘡面5 cm×4 cm。
1. 2 褥瘡分度標準[1] ①Ⅱ度:病變表皮見紅腫水皰, 淺層真皮組織壞死, 皮膚受損。②Ⅲ度:病變處進一步破損、潰爛, 皮膚損傷筋膜剝離可達深層病變。③Ⅳ度:病變涉及深筋膜與肌肉, 組織破壞至骨質(zhì), 開口小, 狀如燒瓶。
1. 3 治療與護理方法
1. 3. 1 火針治療 Ⅱ~Ⅲ度患者先局部使用0.9%生理鹽水沖洗破潰創(chuàng)面, 擦掉炎性分泌物, 然后用0.5%碘伏消毒患處, 手持火針在酒精燈上燒至針尖通紅, 疾速點刺病灶, 深度約4~7 mm, 均勻點刺局部創(chuàng)面數(shù)針。Ⅳ度褥瘡在無菌操作下, 刮拭掉表面壞死腐肉, 用3%雙氧水清洗, 繼而再用0.9%生理鹽水沖洗, 局部0.5%碘伏消毒患處后進行火針焠刺。一般每3天治療1次, 5次為1個療程, 1個療程后進行療效觀察。
1. 3. 2 艾灸治療 將艾條一端點燃, 對準瘡面部位, 灸條與皮膚的距離2~3 cm左右, 因患者局部知覺遲鈍, 切記保持距離, 防止燙傷。艾灸治療可以1次/d, 30 min/次, 7次為1個療程。
1. 3. 3 護理措施 因為患者局部血運較差, 抵抗力弱, 極易因摩擦肌膚導致局部破潰, 瘡面經(jīng)久不愈, 故在日常護理工作中應注重保持床褥平整、整潔、干燥、房間通風良好, 紫外線可消毒1次/d, 為了減少皮膚與床褥間摩擦, 可給予氣褥、海綿褥、氣圈等墊入盡量保護骨突關(guān)節(jié)部位, 減輕局部組織壓力[2]。每日勤給予護理翻身, 定時變換體位。長期臥床患者一般心理上都有悲觀情緒, 加之褥瘡經(jīng)久不愈往往會致使患者心理負擔沉重, 情緒抑郁, 作為醫(yī)護工作者應積極主動給予患者關(guān)愛, 增加良好醫(yī)患溝通, 精神上的撫慰、開導、鼓勵, 會使患者消除思想顧慮, 增加自信心, 更好地與病邪做斗爭。同時應向患者家屬講解翻身和活動關(guān)節(jié)的技巧與方法、皮膚護理方法等[3], 飲食上則應加強營養(yǎng)指導, 以高蛋白、清淡營養(yǎng)維生素豐富的易消化食物為首選, 例如瘦肉、新鮮蔬果、豆類等盡可能做好患者營養(yǎng)支持, 以增強患者抵抗力, 促進褥瘡愈合。
1. 4 療效判定標準[4] 痊愈:瘡面消失, 潰瘍結(jié)痂、脫落, 表皮愈合;顯效:潰瘍結(jié)痂, 瘡面縮小≥70%;有效:潰瘍變淺, 滲出減少, 30%≤瘡面縮小<70%;無效:瘡面縮小<30%。總有效率=痊愈率+顯效率+有效率。
2 結(jié)果
本組共26例患者, 37處瘡面, 痊愈30處, 顯效4處, 有效2處, 無效1處, 總有效率為97.3%。
3 討論
火針屬于傳統(tǒng)中醫(yī)治療方法, 具有溫通陽氣、促進血氣運行、去腐生新、活血化瘀之效。古書《針灸大成·火針》記載:“火針即焠刺, ……燈上燒, 令通紅, 用方有功。若不紅, 不能去病, 反損于人”。即是指針尖一定要燒紅透, 才具備治療效果。針尖燒的紅透會在焠刺過程中減輕患者痛苦, 確保激發(fā)經(jīng)氣, 祛腐生新, 溫通活絡之效?;疳樋煞€(wěn)準快刺到瘡底, 靶向性強, 刺激量大, 有即時療效[5]。明代針灸學家高武, 曾這樣說過:“火針惟假借活力, 無補瀉虛實之害”, 由此可見火針臨床治療廣泛, 借助火的外力加熱針體, 能極好發(fā)揮軟堅散結(jié), 消癰祛腐, 活血逐瘀, 溫壯臟腑之效。而配合艾灸治療則更起到了消腫散結(jié), 行氣活血之功, 激發(fā)患者自身調(diào)節(jié)機制, 清代吳儀洛在《本草從新》中曾記載:“艾葉苦辛, 生溫熟熱, 純陽之性, 能回垂絕之亡陽, 通十二經(jīng), 走三陰, 理氣血, 逐寒濕, 暖子宮, 止諸血, 溫中開郁, 調(diào)經(jīng)安胎……以之艾火, 能透諸經(jīng)而除百病?!?可見艾灸治療范疇廣泛, 早受古代醫(yī)家認可。
總之, 在中醫(yī)治療過程中加之護理給予的一般護理、心理護理、飲食營養(yǎng)護理、可較大程度的提高患者褥瘡中的痊愈速度, 盡早解決患者痛苦, 而該操作方法簡便易學, 值得臨床推廣使用。
參考文獻
[1] 陸岸英.毫火針治療褥瘡41例.中國民族民間醫(yī)藥, 2011, 20(20):76.
[2] 韓炎艷, 田兵兵, 崔洪泉.淺談褥瘡的形成原因及護理對策. 中國現(xiàn)代醫(yī)生, 2013, 51(1):86.
[3] 李雪, 王玉梅.火針治療褥瘡效果觀察及護理體會.臨床醫(yī)藥文獻雜志, 2014, 1(9):816.
[4] 閻翠蘭, 劉清軍, 楊鵬, 等.火針治療褥瘡療效觀察.中國針灸, 2010, 30(10):820.
[5] 張麗蕊, 閆翠蘭.火針與常規(guī)外科無菌換藥治療褥瘡的對比觀察. 河北中醫(yī)藥學報, 2013, 28(1):39.
[收稿日期:2015-0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