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艷
情感教育在內地西藏班初中思想品德教學中的融入
◆朱艷
思想品德是初中的一門必修課程,其在初中教學中具有重要作用及地位,思想品德教學在塑造學生品格、使其樹立正確價值觀及道德觀方面作用重大。2014年印發(fā)的《教育部關于全面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意見》指出“研究提出各學段學生發(fā)展核心素養(yǎng)體系,明確學生應具備的適應終身發(fā)展和社會發(fā)展需要的必備品質和關鍵能力、突出強調個人修養(yǎng)、創(chuàng)新實踐?!彪S著新課程改革的推進,面對突出學生的個人修養(yǎng),提高學生的學科素養(yǎng)的要求,初中思想品德教師更應積極探索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方法,將初中思想品德教學與情感教育進行有機充分融合,以情感化教育學生,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
情感教育概念分析首先要闡述分析情感一詞,情感作為單獨定義在《心理學大辭典》中主要是指:“人對客觀事物是否滿足自己的需要而產生的態(tài)度體驗?!鼻楦械膮⑴c面較大而且是感性的,其具有豐富內涵。除此之外,情感還是態(tài)度的有機部分,是態(tài)度在感覺中的復雜但穩(wěn)定的體驗,道德及價值感兩個方面最能體現情感,情感與態(tài)度及價值觀緊密相關。情感教育,從根本的涵義上說,就是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充分考慮認知因素的同時,充分發(fā)揮情感因素的積極作用,以完善教學目標、增強教學效果的教學。在這樣的教學活動中,認知因素和情感因素才能得到和諧統(tǒng)一。教育者需要結合教學要求,選擇相應教育教學活動,促使學生情感領域向積極健康方向發(fā)展變化,提升其情感品質。
(一)了解初中生情感特點,重視培養(yǎng)其情感調控能力,是實施情感教育的前提
初中生年齡在12—16歲之間,他們還處于青春期,身心發(fā)展不平衡,內心充滿著比較復雜的情感,初中學生的情感特點主要是熱烈但不穩(wěn)定、不深刻,而且其情感很容易外露、容易動感情,這對情感教育實施是較有利的。但是另外一方面初中生情感具有脆弱性特點,當其遇到挫折或困難時,很容易陷入低沉情緒狀態(tài)中,并走向極端,再加上西藏的孩子這時候離開家鄉(xiāng),遠離父母,缺乏親情的呵護,他們更渴望情感的交流。對此教師應把握好情感教育的時機,重點對學生負面情緒進行排解與疏導。思想品德教師進行情感教育過程中,應注意引導學生形成積極樂觀的態(tài)度,教會學生正確地歸因及分析失敗原因,多考慮自身主觀原因,不要總是將失敗歸于客觀無法改變原因,促使其樹立自信心,從而進行情感教學。
(二)重視教師自身對本學科的情感及流露,是實施情感教育的基石
情感心理學指出,不管我們是否意識到這一點,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必然會流露出自己對所教科目和內容的情感,或是熱愛,或是冷漠,或是厭煩和反感,這必然會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學生對其所教科目和內容的情感,并由此影響學生學習的熱情和理智感的發(fā)展。而初中思想品德課教師尤其要注意這一點。初中思想品德教師不只是傳授給學生知識、技能乃至獲取知識技能的方法和能力,而且還將自己對學科深入探索和執(zhí)著追求的精神,熱忱和感受隨著教學內容一道帶給學生,以撥動、引發(fā)、激起學生情感上的漣漪和共鳴。這不僅有利于激發(fā)和培養(yǎng)學生對本學科的熱忱和興趣,而且能進一步陶冶學生的理智感。初中思想品德課教師自身對本學科的熱愛、對國家的認同感、對國家制度的理解、對社會現象的分析、對專業(yè)知識的探索的熱情,這些對學生所起的感染作用往往超過一般的言語說服教育的力量,并且有持久乃至終身的影響。
(三)創(chuàng)造情感教育所需要的教學氛圍,是實施情感教育的必要條件
思想品德課實際教學過程中,其教學氛圍是非常重要的,教師實施情感教育時應依據情感類型創(chuàng)造相應教學氛圍,不能盲目追求輕松和諧氛圍,思想品德情感教育不僅要進行正面教育,還要適當地采取反面教育給學生敲響警鐘。人們普遍認為思想教育與愛國密不可分,事實上也是如此,愛國教育是思想品德教育的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教師應創(chuàng)造嚴肅課堂氛圍,結合歷史課中的國家命運等進行愛國教育,以此激發(fā)其愛國熱情,這種課堂氛圍需要比較嚴肅。對于“朋友”之類內容的思想品德課程則可以創(chuàng)設和諧輕松的氛圍,教師可以分享給學生交朋友感受及朋友的相處之道等等。
(四)采取情感—體驗型模式進行教學,是實施情感教育的有效方法
教師可以結合初中思想道德學習內容,將情感教育中的道德價值學習分成三種:事實性知識,其主要是道德現象是什么、怎樣、原因等等相關知識,教師可以采取邏輯——認知學習法幫助學生掌握相關概念、范疇、規(guī)律及推導過程,還要訓練學生的思維判斷能力及語言應用能力,提升其對道德規(guī)律的認識、辨析等。例如教師在講解人教版八年級思想品德中的道德義務一課時,主要向學生講授道德義務內容、自覺履行道德義務的原因等一些知識。第二種是評價性知識,其主要是指本民族在社會歷史發(fā)展過程中沉積的價值經驗,主要包含社會道德準則、規(guī)范體系及習俗等等,教師應指導學生采取情感性或體驗性思維及態(tài)度學習把握知識,在學習過程中融合身心,由此獲得個人理解并使其成為個人內在需要,使其成為個人追求價值目標。第三種是與人相關的道德交往知識,它主要是人通過直接或間接參與道德交往關系獲得、領悟的道德經驗及體會,例如教師可以就“我與父母交朋友”一課,讓學生與父母多溝通,運用情感因素理解體會父母心情,在不同價值觀念相互碰撞過程中找到解決矛盾方法。
情感教育與思想品德教學關系密切,對此內地西藏班初中思想品德教師應積極將其教學與情感教育進行有機融合,改進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及方法,彌補傳統(tǒng)理性教育不足,促進學生身心發(fā)展,培養(yǎng)社會主義合格公民,提高中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
作者單位:江蘇省南通西藏民族中學
責任編輯:韓秀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