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靜
(靚湖中學二部 黑龍江大慶 163311)
“學案導學”模式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研究
陳 靜
(靚湖中學二部 黑龍江大慶 163311)
對課堂教學模式進行深入的研究分析是改進教學方法的途徑之一。數學是學生學習最主要的學科之一,長期以來提高數學教學效率都是各級數學教育工作者研究的重點問題。本文主要就“學案導學”模式在中學數學教學中的具體應用進行簡單的討論分析。
學案導學 教學模式 初中數學
學案就是教師為了指導學生更好的進行數學學習而編制的學習方案,學案編制時教師需要認真分析學生的認知水平、數學學習能力等相關因素,可以說學案是教師引導和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重要媒介,對于中學生數學學習十分有利。下文重點分析“學案導學”的教學模式在中學數學教學中的實踐應用。
隨著教育體制改革的推進,當前中小學在實際的教育過程中開始重視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以及學習策略的培養(yǎng),不少學校已經開始積極改進教育教學方法,優(yōu)化教學設計希望能夠更好的指導學生的學習活動,“導學”的概念由此進入教育教學之中[1],部分學校從教學目標設置以及教學設計等方面開始改造教學的過程,但這種改造效果比較有限,學生學習中存在的一些問題并沒有得到完美的解決,基于此學案導學開始進入教師的視野,學案導學模式之下,學案的編制是重要內容,教師在編制學案時首先應明確數學學習的目標,然后詳細的梳理中學數學知識結構體系,讓學生能夠清晰的了解到所有知識點之間的聯系,為了讓學生能夠全面的構建知識體系結構,了解到數學知識的實用價值,教師還應該對數學知識的實踐應用情況進行具體的介紹,此外,創(chuàng)設數學學習及問題情境,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也能夠認識到數學知識的價值;為了更好的激發(fā)學生對于數學學科的自主學習意識及能力,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能夠自主的進行探究思考,學案中還應該包括一些比較科學的學習方案及學習策略;為了方便學生學習活動的評價與反饋,學習效果檢測的材料必不可少;學案與講義、學習輔導用書等等相關材料并不是同等概念,編制時需要將它們區(qū)分開來。為了提高學案編制的質量,教師必須明確教材以及課程標準要求,具備豐富的教育及心理學知識,能夠將其應用到學案編制的過程中[2]。
學科不同,學案的特點有著明顯的差別,總體來說,學案應按照課時進行編制,要始終與教師的教學保持同步,編制時需要根據數學學科的特點及知識類型設計及編寫學案。
1.設置合理的教學情境,導入新課
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下,教師一味地使用灌輸式的教學方法,但中學數學知識已經開始抽象起來,許多內容采用這樣的教學模式實際上對于學生的學習十分不利,只會消磨學生學習的熱情,長期下來,學生對于數學學習存在抵觸,自然難以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因此教師可以通過學案導學的方式進行數學教學,實際的教學過程中,為學生創(chuàng)設一定的教學情境,活躍課堂教學氛圍,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讓他們愿意主動的參與到數學課堂的學習過程中,積極的調動自身的想象力及學習自主性,從而培養(yǎng)其數學學習能力,也為后期的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
比如在學習全等三角形相關的知識內容時,首先需要明確這部分內容學習的主要目的是讓學生能夠學會識別全等三角形,并能夠應用教材中的判別方法判斷三角形是否全等。教師在課堂教學之前可以根據學生的自學能力的差異,將“學案”在課前分發(fā)給學生,讓學生首先自學,新課伊始,創(chuàng)設一定的問題情境引導學生進入課堂學習之中,比如,首先日常的學習及生活中經常會看到許多完全相同的圖形,同一面值的人民幣、窗花、同一版面的郵票等等物品,帶動學生進行思考,活躍課堂氛圍,然后由這些完全相同的圖形引出全等三角形這一概念,然后由學生探討分析,三角形中分別有一組、兩組及三組對應相等的元素時,三角形是否全等,進而分析出當兩個三角形的哪三組因素相同時,可以判斷這兩個三角形全等[1]。
2.通過小組合作探究,解決疑問
學案導學教學模式下重視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及合作探究能力的培養(yǎng)。小組討論是培養(yǎng)學生合作能力、提高課堂參與程度的重要方法,教師應根據學生實際的學習能力及知識基礎,對學生進行分組,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帶動能力相對較弱的學生進行學習,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主動發(fā)現問題,展開探究討論。教師利用學案設計教學問題,注意設計問題時應以引導學生的思維走向為主,緊緊圍繞課堂教學內容層層遞進,逐漸深入。學生根據學案內容進行自主探究,通過小組討論能夠調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主動參與到學習活動中來。同時,小組討論的過程中,產生思維碰撞,有利于拓寬學生的思維,加深學生對于知識點的理解與掌握。小組討論應注意方式方法,教師應充當好組織者與引導者的角色,及時發(fā)現學生討論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并進行糾正,防止學生的討論偏離課堂知識內容[3]。
3.教師引導學生歸納總結
中學學生的認知比較有限,學習過程必然會存在許多問題,僅僅依靠自身的能力難以解決,此時教師就需要做好引導工作[2]。因此教師應具備良好的能力素質,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能夠靈活應變,積極采用各種方法幫助學生解決數學問題,潛移默化的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鍛煉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此外,教師還應該引導學生積極的進行知識點的歸納總結,從而促進學生數學學習能力的提升。依然以全等三角形相關知識內容的講解為例,學生小組討論的結果難免會有許多不夠全面的地方,此時教師就需要針對學生反饋的問題進行精講點撥,讓學生更深入系統(tǒng)的掌握本節(jié)課的知識,最好能夠結合一些典型的例題進行講解,可以加深學生的印象。
學案導學是中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比較有效的教學方法,通過學案導學教學模式,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探究能力以及自主學習能力,但當前我國大多數中學都沒有將這一教學模式應用到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因此相關一線教師可以對該種模式進行深入的研究分析,不斷優(yōu)化教學流程,為學生提供更加生動、豐富的數學課堂,從而實現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目標。
[1]徐麗波.學案式教學模式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南昌教育學院學報 中小學教育.2010(04)
[2]曹少梅,趙院娥,袁清秀.學案導學教學模式在中學數學課堂中的應用[J].才智.2014(26)
[3]袁碧.學案導學教學模式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實踐與研究[J].創(chuàng)新教育.201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