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婷
唐代在中國歷史上是政治文化和經(jīng)濟的高度發(fā)展時期,唐代的服飾文化更是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周邊國家,特別是今天的日本和韓國,它們的傳統(tǒng)服飾無論是從款式色彩上,還是在圖案紋樣上都受到了唐代服飾的很大影響,尤其是在女性服飾的風格特征上。
唐代是中國歷史上最為強盛的時期,也是中外交流的鼎盛時期,許多國家都與唐朝的交往密切,尤其是東亞和西亞的一些國家。雍容華麗、兼容并蓄的唐代服飾對亞洲其他國家服飾的影響是十分大的,特別是今天的日本和韓國。日韓的傳統(tǒng)服飾無論是從款式色彩上,還是在圖案紋樣上都受到了唐代服飾的很大影響,尤其表現(xiàn)在在女性服飾的風格特征上。
唐代女性服飾對日本---傳統(tǒng)和服女服的影響
和服是日本的傳統(tǒng)服飾,也是日本的國服。在古代的日本,和服是日本人的平常穿著的服飾;在今天,重要的場合日本人還是穿和服,以示莊重。日本男性穿著的和服色彩較為單調(diào),圖案紋樣也較為簡單;而日本女性穿戴的和服,色彩鮮艷、圖案紋樣精美,腰間系的寬腰帶更是織染或刺繡著華美的紋樣,整件和服就像是一件精美的藝術(shù)品。根據(jù)歷史資料記錄,唐代的服飾對日本和服的形成具有的影響很大,日本江戶時代的《裝束要領(lǐng)抄》指出:“[和服]沿唐衣服而其制大同小異益;本邦通中華也始于漢,盛于唐世時;朝廷命賢臣因循于徃古之衣冠而折衷于漢唐之制,其好者沿焉不好者草焉而為;本邦之文物千歲不易之定式也?!?/p>
日本與中國的交往淵源已久,早在公元前三、四世紀的漢朝,日本就與中國有往來了,據(jù)《后漢書》的記載,漢武帝曾將漢代文化傳播到“倭國”,也就是今天的日本。至隋朝時,日本更是與中國頻繁往來,這樣的往來使日本傳統(tǒng)的和服受到了隋朝服飾的影響。公元603年,圣德太子模仿隋制,制定了“冠位十二階”,成為日本的第一個服飾制度?!端鍟べ羾鴤鳌酚涊d:“至隋,始制冠,以錦采為之,以金銀鏤花為之,婦人束發(fā)于后,亦衣裙襦,裳皆有?!钡搅颂瞥瘯r期,更是與大唐的文化交流達到了頂峰,日本曾多次派遣留學生來到唐朝學習,或者是邀請?zhí)瞥母黝惾瞬诺饺毡具M行傳授。通過對唐文化的學習,日本在服飾方面進行了很大的革新,《大日本史》卷三百四十《禮樂》七中就曾記載:“初孝德帝(645年—654年)始用唐服,至此(671年),大禮大祀,并著唐式禮服?!?/p>
日本的和服經(jīng)歷了漫長而復雜的演變過程,這個過程與唐代服飾文化是密不可分的。據(jù)《三國志·魏志·東夷傳》記錄,在原始時代(公元三世紀以前),日本男子穿橫幅衣,女人穿貫衣,衣飾簡陋,面料單調(diào)。在與唐往來的這近300年中,日本經(jīng)歷了飛鳥(600年-710年)、奈良(710年-790年)和平安(790年-1186年)這三個時期。前兩個時期,是日本大規(guī)模學習隋唐文化的時期,尤其是奈良時期。奈良時期是中國的盛唐時期,在當時的日本上層社會,模仿唐朝的服飾和穿戴方式成為時尚,人們的服裝是“唐風一色”。 當時和服的名稱,都與唐朝有關(guān),如“唐草”、“唐花”、“唐錦”等。這一時期日本的和服女服款式上和盛唐女服的襦裙裝很相像:身著短襦、披帛和長裙。傳世繪畫作品《日本光明皇后像》中皇后所穿著窄袖衫襦、長裙、半臂、披帛、高頭履,這與當時的唐朝女性穿著一模一樣。唐朝的女著男裝的服飾風格也給日本帶來了一定的影響,這種風氣在當時的日本也十分流行。在這一時期,也由于海上絲綢之路的暢通,唐朝大量精美、華麗的紡織品傳入日本,極大的豐富了日本女服的面料。所以說這個階段是日本和服尤其是女服發(fā)展的最重要的階段,它由原來簡單的服裝款式向華麗的女服做了一大步的跨越。
公元790年-1186年的平安時代,是和服民族化階段的開始。這一時期的唐朝由衰敗走向了滅亡,日本也廢除了遣唐使,與中國的往來也漸漸地少了,這時候日本,開始由對唐文化模仿變?yōu)榱讼臀找浦瞾淼奶莆幕碾A段。平安時代前期的女服風格與晚唐時期的女服風格相似,衣袖向?qū)挻蟀l(fā)展,在色彩方面也開始變的多樣化。平安時代的后期,和服的款式方面發(fā)生了較大的變化,由奈良時期上衣下裳的形式變成了上下連署的形式,形成了自己獨有的特色,這是現(xiàn)代和服的雛形。由此可見和服女服是在吸取了唐代服飾文化的基礎(chǔ)上,經(jīng)過了時間演變與融合才形成了自身的特點。
通過盛唐畫家周昉的《簪花仕女圖》中盛唐貴族女子服飾和日本傳統(tǒng)服飾表演中的傳統(tǒng)和服女服(圖1)(圖2)對比,我們可以看出,日本傳統(tǒng)和服女服的形制上和中國盛唐時期的女服非常相似,衣裙寬松,衣袖寬大、交領(lǐng)以及曳地的長裙等都受到了唐代服飾文化的影響。
從織染工藝和面料材質(zhì)方面上來看,唐女服對和服的影響也是很大的。和服在面料上運用的錦、綾、綢、紗等;織染工藝上運用的夾纈、絞纈、色織、還有刺繡等工藝手法都是和唐代服裝所運用的制作工藝是一樣的。
從圖案和色彩方面來講,和服中使用的圖案紋樣和色彩也是源自中國的。在隋唐之前日本人的服裝幾乎都是單色的,沒有圖案紋樣。而隨著隋唐文化傳入日本,和服的圖案紋樣和色彩也豐富起來。由于受中國傳統(tǒng)思想的影響,和服的紋樣以松、竹、梅以及動植物圖案為主,還有龍、麒麟、鳳凰等吉祥圖案?!抖Y記》中記載“天子服飾因季節(jié)而顏色不同,按季節(jié)、陰陽五行,分青赤黃白黑五色?!笔艽擞绊懀?05年,圣德太子制定的“冠位十二階”,按階位用冠,自上而下是德(紫)、仁(青)、禮(赤)、信(黃)、義(白)、智(黑),以色彩來區(qū)分官位等級。
除此之外,日本女性在穿著和服時梳的發(fā)型,用的發(fā)飾,還有畫的妝容都有濃郁唐風色彩,這在很多浮世繪作品中都有表現(xiàn)。
所以說日本的和服是以中國唐代服飾為基礎(chǔ), 經(jīng)過漫長時間的演變而形成的。和服從款式的產(chǎn)生、面料的形成、紋樣的演變及色彩的搭配都受到唐代服飾很深的影響,它代表了中日文化的交融。
唐代女性服飾對韓國、朝鮮---韓服的影響
韓服主要是受中國唐代服飾的影響而發(fā)展起來的。朝鮮半島位于亞洲大陸東緣,北以鴨綠江和豆?jié)M江與中、俄分界,西瀕黃海,東臨日本海,南隔朝鮮海峽與日本相望。唐初時,朝鮮半島上高麗、百濟、新羅三足鼎立,它們?yōu)榱藢W習中國先進的文化和技術(shù)來到強盛的唐朝,并對中國進行朝貢,促進了雙方的友好交往和貿(mào)易往來,同時文化和技術(shù)也得到了深入的發(fā)展與交融。新羅統(tǒng)一朝鮮半島后兩國的友好關(guān)系得到進一步的發(fā)展,新羅向唐朝派遣了大量的留學生和僧侶,他們將唐朝的文化傳播到朝鮮,這一時期韓服的風格受到了唐代服飾文化的很大影響,其服飾特點幾乎與唐朝無異,他們穿著的禮服被稱之為“唐衣”。
韓女服受唐代女服的影響,在形制上為中國傳統(tǒng)的上衣下裳制,款式造型與唐代女服十分相似。唐初期的女服沿襲了隋朝服飾的特點,式樣主要是窄袖短襦(圖3),短襦的領(lǐng)型為開領(lǐng)和圓領(lǐng);下著的裙子為高腰長裙,裙擺拖地裙身較窄。穿時將衫子的下襟束在裙子的里面,裙子的上端系在胸部以上的位置。(圖4)到了盛唐之后袖子逐漸變寬,裙擺逐漸變大,尤其是在中晚唐時期盛行大袖衫,袖子和裙擺都越來越肥大。韓女服的基本款式深受唐代女服的影響,也是由短襦和高腰長裙構(gòu)成,領(lǐng)型為交領(lǐng),領(lǐng)子交錯并由長帶結(jié)成蝴蝶結(jié)系??;長裙高高的系于胸部,裙子的下擺較為寬大,胸以下的身體全部被裙子覆蓋,垂直下墜的線條體現(xiàn)出女性的端莊秀麗。(圖5)是現(xiàn)代韓女服韓服,款式上接近于初唐的襦裙裝。(圖6)是傳統(tǒng)韓女服,式樣上接近于中晚唐時的寬袖襦裙裝,如長安南里王村出土的中唐時期的壁畫墓---韋氏家族墓,其壁畫中侍女的服飾就為中晚唐時期的典型女服,圖中侍女身穿寬袖白衫,罩綠色坎肩,橘紅色的闊擺高腰長裙。
通過這四幅圖的對比,我們可以看出,唐代服飾對韓服的影響之巨大,韓服的寬袖短襦、交領(lǐng)、高腰裙和唐代的襦裙裝在款式造型上十分近似。
從面料上來說,唐代織造業(yè)非常的發(fā)達,各種織物種類繁多,織染技術(shù)在這一時期高度發(fā)展。唐代的女裝大多以絲質(zhì)面料為主,垂感很好,色彩也很鮮艷。早期的韓服,面料多以麻布、土布為主。到了唐代,由于兩國的貿(mào)易往來,通過海上絲綢之路,唐朝的紡織品和織染技術(shù)傳入朝鮮半島,韓服的面料品種豐富起來,綢緞被大量應(yīng)用于韓女服的制作中。
唐代刺繡的工藝技法以及圖案紋樣大量的傳入朝鮮,朝鮮的服飾開始采用較多的刺繡工藝,這一時期朝鮮的刺繡工藝得到了空前發(fā)展。受唐朝刺繡文化的影響,朝鮮的刺繡圖案內(nèi)容非常的豐富,不僅有花鳥、樹葉等來自于大自然的圖案,還大量的運用了吉祥紋樣,紋樣秀麗,圖案精美。
在色彩的運用上,韓服也深受中國古代服飾中的服色制度和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陰陽五行的影響,有青紅黑白黃五色之說,五色被視為正色,其余顏色則為間色;正色為上層階級所專用,表示高貴的地位;例如,國王穿的是同中國古代帝王相同的黃色服裝,皇親貴族穿的是特定色彩的服裝,而平民老百姓一般穿著白色服裝,所以韓國人被稱為“白衣民族”。
唐代女性的服飾風格對傳統(tǒng)及現(xiàn)代韓服的影響是巨大的,直至今天,在現(xiàn)代韓服中仍然有濃厚的唐風。
大唐服飾以其開放、包容、博大、兼容并蓄的時代精神,豐富多樣的款式、質(zhì)地精良的面料、艷麗多姿的色彩,獨特浪漫的風格及深厚的文化內(nèi)涵影響著周邊國家的人們和后人們,在中華民族服飾文化史及世界服飾史上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作者單位:西安美術(shù)學院服裝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