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志雄
(福建省漳州市詔安縣橋東中學 福建漳州 363500)
高中歷史教學中人文思辨能力的培養(yǎng)探討
沈志雄
(福建省漳州市詔安縣橋東中學 福建漳州 363500)
培養(yǎng)學生的人文思辨能力,不僅符合《普通高中課程方案 (實驗)》的要求,也符合高中歷史教學是“集智與啟智教育(學習與創(chuàng)新意識教育)、國家民族意識教育、健全人格情感教育、高尚的倫理道德教育、正確價值取向教育”于一體的教育的新理念的要求。本文試從高中歷史課堂教學的角度探討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人文思辨能力。
思辨能力 培養(yǎng) 史鑒功能
所謂“思辯”,顧名思義即思考辨析辨別,是一種理性思考的過程。歷史思辯能力就是能夠用辯證的方法去認識歷史問題,從歷史的角度去認識現(xiàn)實問題,做到歷史聯(lián)系現(xiàn)實,并服務于現(xiàn)實,從而解決現(xiàn)實問題。我就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就學生歷史思辨能力的培養(yǎng),有以下體會:
英國歷史教學法專家湯普森曾經這樣講到:“學校的歷史學習,不是把焦點集中在歷史本身發(fā)生了什么上,而是要集中在我們如何具有對歷史的認識。”這句話的意思是說,我們學習歷史的目的,不僅僅是為了知道教材的幾個段落,了解哪幾個事件、幾個人物;而是要以此為載體來認識時代與社會。所以我們老師應該更多地創(chuàng)設歷史情境,使學生在體驗中學習歷史、反思歷史,思考未來,培養(yǎng)學生的歷史思辨能力。[1]
比如說:我在講解《“自由放任”的美國》一課影響內容時,就給學生創(chuàng)設了這樣一個角色體驗:假如你是當時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的工人、農民、資本家、法西斯分子、政府及其代表,在遭受這場危機時,你分別會有怎樣的想法和行動?問題提出后,讓學生從五個角色中自主選擇,同學們躍躍欲試,積極思考。然后,他們站在所選角色的立場上,運用角色語言,談體會,說看法。這樣,本課的教學重點自然就輕松掌握了。通過角色扮演,來“重現(xiàn)”歷史,不僅能增強教學的生動性和趣味性,而且還進一步激發(fā)了他們的參與意識,主動去分析和把握歷史人物的處境、立場、態(tài)度,加深對人生的感悟,對社會的認識;還有利于學生合作學習,培養(yǎng)團隊精神,增強他們的集體觀念和集體榮譽感;有利于挖掘學生的潛質,培養(yǎng)創(chuàng)新精神。角色扮演給了學生一個展示自我的寬廣平臺,思考、分析、歸納、表達,學生的各種潛質被挖掘出來,培養(yǎng)了學生的學習能力。[2]
針對歷史學科而言,開展教學的目的就是讓人們更加明智,通過對歷史知識的學習,了解一些處事原則。同時,學習歷史知識的意義也就在于“以今證古,以古論今”,進而更好地為現(xiàn)實生活服務,但是,在傳統(tǒng)教學過程中,一直存在著一個誤區(qū),也就是太過重視知識教育,進而造成歷史知識與現(xiàn)實生活的脫節(jié),讓學生感覺到學習歷史知識是一種負擔,完全沒有實用性,所以,也就導致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比較低,至于思辨能力的培養(yǎng)也就無從談起。通過教學實踐表明,學生最為感興趣的就是與生活實際有著密切聯(lián)系的知識內容。所以,在開展課堂教學的時候,一定要將教材內容與生活實際進行有效的結合,讓學生可以真實感受到知識的存在。比如,一定要積極引導學生認識:明清時期的重農輕商政策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我國商品經濟的發(fā)展,進而也就致使我國經濟發(fā)展落后于世界發(fā)展潮流。在建國以來,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之前的階段,對商品經濟的發(fā)展也是比較輕視的,導致我國與西方國家拉開了距離。一直到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之后,改革開放以來,才開始重視商品經濟的發(fā)展,隨著社會的不斷發(fā)展,也逐漸提出了市場經濟的概念,才促使我國經濟得到了高效、健康、可持續(xù)的發(fā)展。
1.培養(yǎng)學生的人文精神要著手與學生對人文精神的了解,在學習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與發(fā)展時加深學生的學習,列舉希臘哲學家的主張或作品,提高學生對人文精神的理解,例如普羅泰戈拉的“人是萬物的尺度”、蘇格拉底的“認識你自己”、彼特拉克的《歌集》等等,都體現(xiàn)了人是萬物的主宰,強調了人的自我價值,通過學習他們的主張?zhí)岣邔W生對人文精神的理解,在理解的同時也慢慢的培養(yǎng)了人文精神。
2.在高中歷史的教學中,學生人文精神的培養(yǎng)有許多的途徑以及方法。老師需要積極的備課,認真的鉆研教材,發(fā)掘歷史中的人文精神體現(xiàn),更加完善的完成學生教學??梢宰寣W生們將所學的歷史知識貫穿起來學習,比如說將中國近代史的重大事件串起來,像虎門銷煙、鴉片戰(zhàn)爭、不平等條約的簽訂等事件按著時間順序記憶。
3.在歷史教學中,可以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讓學生參與歷史人物角色的扮演,例如扮演林則徐,學習他“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的愛國情操,不僅加深了學生對林則徐的學習,還有效的培養(yǎng)了自身的愛國情操。也可以組織講座,例如以“文藝復興”為主題,講述希臘著名學者的主張,了解啟蒙運動,讓學生們感受西方文明,熏陶人文精神。
4.老師在教學中,除了課堂上的教學,也可以將學生人文精神的培養(yǎng)引到課外,可以組織學生成立討論小組,例如以“儒家思想與中國現(xiàn)代文化”為話題,展開討論,學生們可以去圖書館等場所查閱相關資料,然后將資料整合編制成文章,組與組之間再互相競爭,選出最優(yōu)秀的作品,這樣既能突顯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又能調動學生積極性,讓學生更好的掌握歷史知識培養(yǎng)人文精神。另外,也可以采用辯論的方式,先讓學生分成兩組,一組是正方,支持儒家文化在現(xiàn)代文化中的傳承;另一組是反方,反對儒家文化在現(xiàn)代文化中的傳承。通過辯論的方式來加深學生對儒家思想的認知,從而更加深刻的了解到儒家“仁愛”思想對現(xiàn)代人的影響,增強學生的自我提高意識,學會團結友愛、共同進步。[3]
學校是教書育人的場所,學生是學習的主體,作為老師應當擔負起引導學生健康成長的責任,人文精神的培養(yǎng)正是學生健康成長的關鍵。當然,人文精神的培養(yǎng)不僅有利于個人人文素養(yǎng)的提高,更能體現(xiàn)一個國家的精神風貌,可以用來衡量民族、國家文明程度。重視人文精神的培養(yǎng)在高中歷史的教學目標中已明確提出,加強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是不僅對學生本身的素質有所體高,更重要的提高學生認知社會、認知世界的能力,為將來走向社會打下基礎。
[1]陳少華.應用心理咨詢模式及理念推動高中歷史新課程改革[J].教育與教學研究,2009年10期
[2]唐永宏.基于新課程背景下的高中歷史教學探究[J].文學教育(中),2010年09期
[3]賀立珍.中職語文教學中人文精神培養(yǎng)的途徑[J].當代教育論壇(學科教育研究),2007年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