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其榮(重慶市彭水縣保家中學)
淺談德育理論在農村初中英語教學中的實踐應用
代其榮
(重慶市彭水縣保家中學)
中學英語教學不僅要授業(yè)、解惑,而且還要傳道。英語教學中,教師既要教會學生如何學英語,又要結合教材內容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和情感教育,把智育和德育有機地融合起來。在學校教育中教師應將培養(yǎng)學生健全、高尚的人格貫穿到教學中。因此,英語教師在傳授知識的同時把德育滲透到英語課堂對學生有特殊的作用。落實英語課堂德育滲透是素質教育對教師的要求。
農村初中;英語教學;德育
當前農村中學普遍存在的問題:學生怕學、厭學、不學及英語學習認知、能力水平較低的現(xiàn)狀,與英語教學中缺失德育滲透不無關系。在學習中,農村孩子無法跟城市孩子相比:地域上的差異、學習環(huán)境和學習條件、學習英語的認識不足,再加上農村學生普遍比較膽小,羞于說英語,自信心不夠。他們只是為了考試而去死記硬背,機械學習,久而久之,農村學生就越來越厭學。要改變這一現(xiàn)象,英語教師在實施教學中應關注每個學生的情感,挖掘教學內容中潛在的情感因素,讓學生學習語言汲取情感素養(yǎng)的精華的同時,接受品德教育,形成良好的英語學習習慣,為他們的終身學習和發(fā)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課程標準要求我們要面向全體學生,注重德育。因此,我們必須有針對性地采取措施,使學生在學習英語中受到德育的熏陶。
1.樹立典范,以身作則
初中生正處于身心發(fā)展階段,教師是學生最直觀的榜樣。教師的知識水平、工作能力、思想道德、言行舉止等對學生有直接的影響。所以英語教師必須注重以高尚的道德品質、人格魅力去影響、引導學生形成嚴謹?shù)膶W習習慣,去激發(fā)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學習能力。只有學生“親其師,信其道”,德育滲透到英語教學才會得到充分實現(xiàn),才會有良好效果。
2.創(chuàng)設情境,多層啟發(fā)
在英語教學中,圍繞教材的主題,取其精華、精心設問,使學生在理解教材內容的同時思想上得到熏陶。如,教學仁愛版七(下)五單元的Last and Found時,通過小組活動指導學生積極與他人合作,相互學習討論問題來培養(yǎng)學生拾金不昧、健康向上的良好品德。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該充分發(fā)揚民主,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和個性差異,培養(yǎng)學生積極思考、主動交流或辯論,鼓勵學生在討論中考慮他人的觀點和意識、協(xié)調與他人的分歧,并多關注后進生,使他們看到自己的閃光點,不斷增強自信心、增強克服困難的勇氣。
3.巧設時機,習慣養(yǎng)成
(1)文明行為,公共道德的教育
仁愛版教科書以話題為綱:關于問候、感謝、建議等的話題都會用到Excuse me/Thanks/You're welcome/Would you like...交際用語,課文內容有關于“西方人際交往中的禮貌行為:排隊、守時”等等。這些德育素材對信息閉塞的農村學生來說很新穎,不但可以激發(fā)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并能教育學生摒棄日常生活中不文明的語言,提高自身的語言修養(yǎng)。通過語言美的教育,從而使學生的情操得以陶冶,心靈得以凈化,使學生的日常用語趨向規(guī)范和得體。
(2)學習態(tài)度,理想信念
理想是人生的精神支柱,是人生的奮斗目標。一個人有了遠大的理想和抱負,才能為之而奮斗。因此,作為教師要在自己的教學中給學生滲透健康向上的人生理想信念,積極向上的學習態(tài)度與人生目標。如,教七年級Unit 4 I want to be an actor,涉及了個人理想。那么,在講授這個話題的時候,教師就可以借助介紹霍金、姚明、鄧亞萍等名人的成功經歷,以及他們的拼搏精神,倡導學生學習他們,培養(yǎng)學生堅持不懈的精神,幫助學生確立自己的理想與目標。
《中學德育大綱》中指出:“學科教學是向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最經常、最基本的途徑,它對培養(yǎng)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具有重要的作用?!币虼?,我們就要教好書也要育好人,寓德育于各科教學的教學內容和教學過程的各個環(huán)節(jié)之中。國家教委頒布的《九年義務教育全日制初級中學英語教學大綱(試用)》明確提出英語教學必須“遵循語言教學規(guī)律,寓思想教育于語言教學之中”。在實施教學中,英語教師在傳授知識的同時把德育滲透到英語課堂對學生有特殊的作用,因為英語不僅是一門學科,更是一門語言,是信息文化的載體。落實英語課堂德育滲透是素質教育對教師的要求,是新時期教育思想的要求,是提升課堂教學質量的要求。赫爾巴特曾說過:“教學中如果沒有德育滲透,那它只是一種沒有目的的手段,德育如果沒有教學,就是一種失去手段的目的?!币虼?,讓學生在掌握知識、發(fā)展智力的同時,學會合作、學會做人、以切身的體驗去看待問題、關注社會、關注身邊的人和事。
總之,教師應該讓教學過程成為學生對高尚道德生活與豐富人生的體驗,使知識的增長過程同時也成為思想道德素養(yǎng)發(fā)展的過程,寓德育于無形之中,像春風化雨潤物細無聲,在潛移默化中對學生起到作用。
[1]王蓬賢.德育原理剛要[M].長春: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
[2]郝克明.跨世紀教育發(fā)展戰(zhàn)略的思考[N].中國教育報,1999.
·編輯謝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