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財年
(四川省巴中市巴州區(qū)白廟鄉(xiāng)中心小學校 四川巴中 636028)
淺談教學實踐中不平凡的教學歷程
李財年
(四川省巴中市巴州區(qū)白廟鄉(xiāng)中心小學校 四川巴中 636028)
教師的一生都奉獻給了學生,而默默工作的同行們卻從不后悔,筆者從事教學工作多年,不求回報,默默地奉獻青春,將近老年而不悔,還工作在教學第一線。將自己的教學經驗和感受整理成下文。
經驗 奉獻 教學 實績
筆者從教三十一年,回顧教學歷程,許多往事,歷歷在目。
一九八七年,筆者高中畢業(yè),就來到白廟鄉(xiāng)甘溝村二小學校代課,校外三座大山聳立,前面兩條大河交匯,河水川流不息。夏季,時常山洪暴漲,筆者借來梯子搭在河面上,讓孩子們爬著梯子過河。山路崎嶇,懸崖陡峭,學生行走相當艱難。當時,該校一至四年級,筆者擔任了三個班級的教學任務,工作繁忙。白天,與孩子為伍,在操場上訓練籃球、打乒乓球。晚上,伴著煤油燈,聽著嘩嘩河水,在教室里批改作業(yè)。周末,走訪家長,了解失學兒童的原因。孩子不怕山高路遠,按時到校,課堂學生精力集中,學習積極性高漲,筆者所教的班級連續(xù)幾年參加全鄉(xiāng)期末檢測,學科成績名列前茅。在一九九二年春,相鄰三個村連片教研教學賽講中獲第一名,由此,獲得村社干群好評,筆者在白廟鄉(xiāng)教師隊伍中站穩(wěn)了講臺。
一九九五年,筆者又被調到該鄉(xiāng)茅埡村二校任教,當時校園只有一個土壩,土階沿,土墻教室、寢室,其中一間教室中梁也將掉落,長期屋漏,室內凹凸不平,濕漉漉的,看到如此情景,心中黯然,便馬上找到村支書,談及此事。老支書說:“你年輕,要熱愛教師這份職業(yè),不要講條件,要講奉獻,有什么不足,可以想辦法.?!彼囊环捝钌畹乩釉诠P者心里,青春獻給教育,值得。于是筆者走訪了相關的家長,并在開學初,召開了有關社長、家長、學生大會,會上通過了每位學生給學校送二十五匹瓦,家長抬一條一米長八寸厚的條石,共收條石六十四條,一千六百匹瓦。在中心校校長大力支持下,筆者請來幾位匠人,砌起三排石階沿,翻蓋了教室、寢室、廁所,粉刷了室內外墻壁,幫撐柱子,經過一個月整修,學校煥然一新。在繁雜瑣碎的工作之余,筆者努力擠出時間,自學了[小學教育學]、[教材與教法]、[簡筆畫]教師五種技能,充實自己。筆者利用假期報名參加巴州區(qū)教師進修校學習,獲得師范畢業(yè)證書,于該年冬季,獲取[教師資格證]。
二000年,筆者被調到白廟鄉(xiāng)柳林村,從家到校,要翻過一座大山再下河,再爬到對面山腰。開學后,筆者領取課本、作業(yè)本,到中心校開會,幾過家門,都沒回家。每周按時到校,當時帶著四名學生,晴天,頂著炎炎烈日,步行于山間小路;遇陰雨連綿,冒著風雨,踏著泥濘,顫顫驚驚扶欄過鐵索橋,回望嚴家山,高聳入云。心里只有一個念頭:我遲到一天,大山里孩子無人教,為了孩子們的成長,吃再多的苦也不怕。艱難地來到學校,換下沾滿稀泥的濕漉漉的衣服,然后,準備第二天的工作。獨自住守村校。晚上,批改作業(yè)后,進行教材案例分析,同課異構,分層式教學,兩級復式穿插教學等多種多樣的教學預案;利用課余時間自學中央廣播電視大學課程;同時,涉獵許多教育理論書籍和名師佳作,《葉圣陶教育文集》、《教育智慧從哪里來》、《四川教育》等成了必讀書目,讓筆者積累了許多讀書筆記。
二00四年筆者到白廟鄉(xiāng)寶珠村任教,擔任一、三年級和幼兒園教學任務,偏遠的地方,層層梯田,一行行柿樹,校園周圍柳樹環(huán)繞,左邊池塘碧波蕩漾。新課標改革的強勁的東風吹拂,筆者積極參與教研活動,探討小學語文、數(shù)學教材,深深地領悟到:語文課不是照本宣科,也不能平鋪直敘,要多次閱讀,在細讀中識文斷字,在精讀中通曉文章意義,在品讀中洞開學生心靈,點亮學生靈魂,及時頓悟,增長才智。數(shù)學課要巧設問題情景,讓學生身臨其境,讓數(shù)學融入學生生活,老師要將枯燥、乏味的教材內容設計成看得見,摸得著,聽得到的活動課。低段數(shù)學重在動手操作,學做結合,達到感性認識,才能搭建新概念。自己進行教學研究,緊扣課堂教學,知識點在學生心靈碰幢,濺起燦爛的點點光芒。他們善于提問了,善于延展了,許多知識點在課堂融化,學生成績迅速提升。同時加強安全管理,安全一刻也不放松。有一天,剛放過午學,天空烏云密布,瞬時,大雨傾盆,石星坪的六名學生已經走遠,筆者連忙交接好在校生,便去追趕他們,在大懸崖處相遇,單個單個地送過崖邊獨木橋,不遠處又是光石板山澗,流水飛奔而下幾十丈山崖,澗上無橋,正好來了兩位家長,我們手拉手站在溪水里護送過六名學生,大雨仍下個不停。不一會,“轟隆隆”的山洪群瀉而下,筆者來到社長家避雨,老社長感激地說:“李老師,這么大的雨,道路陡峭,你真沒考慮個人安危呀”。筆者激動地說:“作為一名教師,要把學生安全放在第一位,從事了教育,哪里考慮個人呀”。老社長連忙生起大火,讓筆者在火堆旁烘烤衣服,在熊熊大火旁,我們談及山里教育,失學兒童等情況。
二00五年春,全鄉(xiāng)首次舉辦一鄉(xiāng)一校,筆者被調到中心校,開學初,學校領導安排筆者和兩位老師打掃幼兒園教室、一至九年級寢室,搬鋼架床,旋螺絲釘,鋪棕墊,盡管把手弄破了皮,流血不止,還是滿頭灰垢,沾滿蜘蛛絲,也沒叫一聲痛,沒喊一聲累。同年,學校迎接浙江省義烏考察團前來參觀,筆者和另三位老師一道提灰桶,扎五米長的滾筒刷子,爬高架,刷白了二十幾間教室,兩座教學樓走道墻壁,頂板。石灰膠漿沾滿了衣服、手、臉,有時,濺到眼里,淚水長流,筆者從沒向人流露。心想:我是白廟鄉(xiāng)教師一員,要為學校爭光。
在教學的道路上,筆者從未停步,靠韌勁學習,靠闖勁實踐,在探索中自悟名師案例,迅速提升自己教學能力。工作之余,筆耕不輟,努力擠時間寫論文,參與教學教研。其中撰寫的《讓數(shù)學課充滿活力》、《課堂教學不是單一的》、《6---10的認識》均獲巴中市教育教學論文二等獎;《進位加法》、《研究性教學引入生物課試探》獲第二屆全國中青年教師論文一等獎,教學隨筆《雨》獲三等獎;《兩位數(shù)加減兩位數(shù)》獲第六屆中小學教師說課大賽一等獎;《賦予地理課思想情感》獲《讀者之友》雜志社教學成果一等獎;《勇于承擔責任——思想品德七年級下冊》獲《關愛明天》雜志學術部教學成果一等獎。收獲幾多,但筆者持續(xù)努力教學,全心教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