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揚州市江都區(qū)丁伙中心小學(225266)吳成香
?
量身打造:讓閱讀教學契合學生內(nèi)在需求
江蘇揚州市江都區(qū)丁伙中心小學(225266)吳成香
[摘要]閱讀教學中,不管是教學目標的確定、教學內(nèi)容的選擇,還是教學策略的遴選,都必須從兒童的視角出發(fā),針對個體兒童,量身打造出最佳的教學設計。教師要依循困惑點,在量身打造中辨析文本;捕捉好奇點,在量身打造中深化文本;開掘興奮點,在量身打造中拓展文本。
[關鍵詞]閱讀教學量身打造內(nèi)在需求
閱讀教學呼喚以人為本,倡導適合兒童個性發(fā)展的課堂教學理念。只有真正地站在兒童本位上,才能實現(xiàn)為每一個兒童提供有效教學的目標。因此,閱讀教學應逐步轉變傳統(tǒng)教學中以群體性為統(tǒng)一步伐的模式,實現(xiàn)以私人訂制為主要策略的課堂節(jié)奏。
良好的疑問意識是學生閱讀推進的寶貴財富,不但能夠使學生的閱讀狀態(tài)由被動轉向主動,在預設與生成過程中幻化出新的高度,更能使整個閱讀教學的開展都圍繞著學生的疑惑進行,從而有效地體現(xiàn)課堂教學的本真要義,實現(xiàn)課堂教學效益的最大、最優(yōu)化。
以《愛因斯坦和小女孩》一文的教學為例,學生面對著教師出示的關于愛因斯坦取得的眾多科學成就,再結合具體的課文內(nèi)容,會提出這樣一個問題:如此邋遢而不修邊幅的人,為什么能夠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他真的是一個“偉大的人”嗎?鑒于此,教學可以從兩個維度展開:一方面羅列課文中對愛因斯坦衣著、外形的描寫,感受其不修邊幅的特點;另一方面則緊扣其取得的偉大成就以及對小女孩的平易近人,將其完全兩面的人格呈現(xiàn)在學生面前,形成對愛因斯塔人物的多層次把握。這樣,學生就會明白,看待人物應該整體把握、綜合評判,而不能局限在某一個方面,否則就容易顧此失彼,把人看歪了。
在這一案例中,教師充分尊重學生的認知疑惑點,為學生量身打造了契合他們認知疑惑的教學板塊,有效地解決了學生的內(nèi)在困惑,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有人說過,沒有求知的欲望,也就不存在真正主動的學習。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中,要十分珍視學生表現(xiàn)出來的好奇心,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感受到學習其實就是一件富有感情色彩的事情。
如在教學《黃山奇松》時,教師緊扣課題,引導學生在多讀之后思考:課文究竟是寫黃山,還是寫黃山的奇松?在明確了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是寫“奇松”之后,學生受好奇心驅使,提出了這樣的問題:黃山的松樹究竟“奇”在哪里呢?于是,教師整節(jié)課的教學都在探尋黃山松樹之“奇”。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深入閱讀文本語句,感受到黃山松樹的奇特在于它的形態(tài)酷似熱情好客的主人,始終以迎客、陪客、送客的狀態(tài)呈現(xiàn)在每一個游客眼前,而其他松樹的姿勢也各不相同,形成了一個千姿百態(tài)的黃山松樹群體,為整個黃山增添了無窮的魅力。
在這一案例中,教師將教學的重心放置在黃山松樹的奇特上,緊扣了文本的核心,又契合了學生內(nèi)在的認知需求,起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學生是課堂教學的對象,更是課堂教學的主體。不管教師對文本的解讀有多精彩、有多高深,也不管教師的教學是否獨到新穎,評判一節(jié)課優(yōu)劣的標準,就在于學生是否學有所得。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努力開掘、捕捉學生的興奮點,并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認知積極性,使學生能夠盡情地釋放自我,參與到實踐中。
例如,在教學《嫦娥奔月》一文的高潮部分,面對逢蒙的威逼利誘,課文運用了一個“周旋”展現(xiàn)了嫦娥的機智冷靜?!爸苄币辉~是什么意思?嫦娥究竟是如何與逢蒙周旋的呢?這正是學生注意力最為關注、最為興奮的地方。在教學中,教師創(chuàng)設了真實可感的情境,引導學生想象嫦娥與逢蒙進行周旋的過程,并根據(jù)“周旋”一詞的意思,要求學生想象兩人之間至少兩個回合的較量。在這個過程中,很多學生邀請同桌進行表演,將每個人物在每一回合中的動作、神態(tài)以及語言都呈現(xiàn)出來。學生的想象豐富多彩,表演更是惟妙惟肖,嫦娥的機智冷靜、逢蒙的奸詐貪婪都活靈活現(xiàn)地表現(xiàn)了出來,起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王榮生教授曾經(jīng)說過:“閱讀教學如果沒有適切的教學內(nèi)容,不管玩什么花招,樹什么大旗,都無濟于事?!苯虒W內(nèi)容的選擇絕不是教師一廂情愿地解讀,而是要在充分關注學生興奮點的基礎上,遴選契合學生認知需要的教學內(nèi)容。在這一案例中,教師緊扣文本表達的留白處,利用學生對文本內(nèi)容的興奮意識,進行想象的引導,在歷練學生想象力的同時,對文本的內(nèi)容進行了有效的補充,起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總而言之,閱讀教學應基于兒童本位。不管是教學目標的確定、教學內(nèi)容的選擇,還是教學策略的遴選,都必須從兒童的視角出發(fā),為學生量身打造出最佳的教學設計,從而推動每個學生生命的不斷成長。
(責編劉宇帆)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9068(2016)13-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