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炬,陳雄,宋巍
(新疆自治區(qū)人民醫(yī)院肝膽外科,新疆 烏魯木齊 830001)
原發(fā)性肝癌切除術后預防性經肝動脈化療栓塞術和化療灌注術效果比較
熊炬,陳雄,宋巍
(新疆自治區(qū)人民醫(yī)院肝膽外科,新疆 烏魯木齊 830001)
目的 比較經肝動脈化療栓塞術(TACE)與經肝動脈化療灌注術(TAI)在原發(fā)性肝癌切除術后預防性經肝動脈介入治療中的治療效果。方法收集2013年1~12月來我院肝膽外科就診的肝癌患者108例,按照患者就診編號將患者分為TACE組(n=58)和TAI組(n=50),分別采用不同的介入治療方法,比較兩組患者的復發(fā)率和無瘤生存期。結果TACE組患者術后9例復發(fā),復發(fā)率為15.5%,TAI組患者術后11例復發(fā),復發(fā)率為22.0%,兩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意義(P<0.05);TACE組患者的無瘤生存期為(20.41±2.31)個月,TAI組為(16.35±4.69)個月,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TACE和TAI均可降低患者復發(fā)率及提高患者無瘤生存時間,但TACE的效果較TAI更好,因此推薦臨床更多采用TACE方法對患者進行預防性介入治療。
原發(fā)性肝癌;介入治療;經肝動脈化療栓塞術;經肝動脈化療灌注術
原發(fā)性肝癌(primary liver cancer,PLC)目前在全球常見的惡性腫瘤中位列第五,在與腫瘤有關的死因中位列第二,占所有癌癥的5.6%[1]。在我國PLC每年新發(fā)病例超過35萬,每年因肝癌導致死亡的患者約32萬[2]。目前,肝癌切除術仍是治療PLC的首選方法,但肝癌切除術后復發(fā)率仍然較高,當前綜合治療研究的重點是延緩術后復發(fā)及提高肝癌治療療效。肝癌切除術后預防性經肝動脈介入治療是大多數患者的首選治療方法[3]。這一治療方法能抑制腫瘤生長,且對機體的整體損傷小。它在降低肝癌術后復發(fā)率,提高術后無瘤生存率等方面療效顯著[4]。臨床上為提高遠期療效,已廣泛應用這一方法抑制肝內不易發(fā)現的微小病灶,但仍需不斷改進治療方法[5]。目前最常用的方法主要有經肝動脈化療栓塞(transcatheter hepatic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和經肝動脈化療灌注(transcatheter hepatic arterial infusion,TAI)這兩類方法。本文將對這兩種方法在抑制腫瘤生長,降低腫瘤復發(fā)率,提高患者生存率方面的差異進行比較及評價。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3年1~12月來我院肝膽外科就診的肝癌患者108例。所有患者均行外科切除術且術后行預防性介入治療,均經臨床癥狀、體征,影像學檢查確診為肝癌。所有患者均術中完整切除腫瘤,未發(fā)現門靜脈及腫瘤遠處轉移。同時外科切除術后1~3個月行經肝動脈預防性介入治療。108例患者中男性64例,女性44例,年齡(50±12.3)歲,預計生存期大于4個月。本研究所有研究對象簽署知情同意書并經我院倫理委員會批準。按照患者就診編號對患者進行完全隨機分組,其中TACE組58例,TAI組 50例。
1.2 治療方法 兩組患者外科切除術后在我院介入中心接受肝動脈預防性介入治療,在DSA機(SIEMENS公司)上完成所有程序。介入操作由肝膽外科醫(yī)師完成,采用Seldinger技術建立股動脈插管通道。造影明確腫瘤部位,供血血管,有無動靜脈瘺等,然后將導管選擇性插入肝總動脈或肝固有動脈。兩組患者采用不同的注射物,TACE組將化療藥物與碘油2 mL混合制成化療栓塞乳劑經導管注入,而TAI組則僅行肝動脈灌注化療?;熕幬锇ū戆⒚顾?0~40 mg,奧沙利鉑50 mg,替加氟500 mg,表柔比星15 mg。
1.3 隨訪觀察 以2015年1月為回顧性隨訪截止時間。治療結束后密切觀察兩組患者有無復發(fā)轉移灶,每隔3個月復查相關指標。以肝動脈造影技術為工具發(fā)現肝臟點位性病變,若病變符合原發(fā)性肝癌特征,既定為復發(fā)診斷標準,并認為肝癌切除術后復發(fā),統(tǒng)計復發(fā)率。此外,若術后血清AFP上升高于200 g/L,而影像學檢查均未發(fā)現肝臟占位性病變,同時排除活動性肝病或妊娠,也認定為肝癌切除術后復發(fā)。終點事件包括隨訪期確定出現肝內病灶復發(fā),出現遠處轉移。記錄兩組患者的住院天數,無瘤生存期定義為肝癌切除術日期與腫瘤復發(fā)或轉移日期之間的間隔時間,以月為單位計算。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應用SPSS19.0統(tǒng)計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數資料比較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術前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 原發(fā)性肝癌切除術前,兩組患者的年齡、性別、腫瘤大小和肝功能評分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術前兩組患者的一般情況比較(±s)
表1 術前兩組患者的一般情況比較(±s)
組別 年齡(歲)男/女 術前腫瘤大小(cm)肝功能評分TACE組(n=58) TAI組(n=50) t/χ2值P值48±13.3 51±11.6 t=0.247 0.972 31/27 33/17 χ2=1.346 0.643 5.72±1.81 5.34±1.63 t=0.542 0.269 7.58±2.61 7.15±1.86 t=2.048 0.635
2.2 兩組患者的復發(fā)率比較 所有患者經外科切除術且術后行預防性介入治療后進行隨訪,兩組患者復發(fā)率結果顯示:TACE組術后有9例復發(fā),復發(fā)率為15.5%;TAI組術后11例復發(fā),復發(fā)率為22.0%。TACE組和TAI組術后復發(fā)率經χ2檢驗,差異有統(tǒng)計意義(χ2=6.896,P<0.05)。同時108例患者中20例復發(fā),其中12例為肝內復發(fā)并出現遠處轉移,另外,僅8例為肝內復發(fā),1年復發(fā)率為18.5%。
2.3 兩組患者的無瘤生存期比較 術后對兩組生存時間進行隨訪,結果顯示:TACE組的無瘤生存期為(20.41±2.31)個月,TAI組為(16.35±4.69)個月。利用Kaplan-Meier無瘤生存曲線對兩組生存期進行比較,結果顯示TACE組的無瘤生存期比TAI組長,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6),見圖1。
圖1 TACE組和TAI組患者術后生存曲線圖
原發(fā)性肝癌目前是臨床腫瘤學中非常具有挑戰(zhàn)性的難題,在全球仍有很高的發(fā)病率和死亡率,給患者帶來了極大痛苦。研究表明,我國原發(fā)性肝癌患者在全球肝癌死亡人數中超過半數,但僅有20%適合手術治療[6]。早前大量研究者開展了治療原發(fā)性肝癌的研究和探索,綜合化的治療仍是研究的主流方向。手術治療與其他治療方法如經肝動脈化療治療(栓塞化療和灌注化療)以及全身化療治療打開了治療原發(fā)性肝癌的新局面[7]。TACE與TAI作為原發(fā)性肝癌切除術后預防性經肝動脈介入治療的兩類主要方法,其治療方案在臨床治療中已得到廣泛應用。
術后預防性經肝動脈介入治療主要是通過抑制腫瘤生長和控制腫瘤轉移,來降低患者腫瘤復發(fā)率,同時減輕患者痛苦。有研究推測其工作原理是可增加化療藥物在肝組織中的濃度,同時腫瘤部位的藥物濃度也進一步增加,這樣就強化了化學藥物對腫瘤的抑制作用,將腫瘤細胞抑制于分裂中期阻止肝硬化結節(jié)細胞的增生和癌變[8-9]。另外還可以增強機體的免疫功能,提高機體抗腫瘤能力,明顯改善患者的肝功能損害的狀態(tài)。本研究將TACE與TAI對術后肝癌患者的介入治療效果進行比較,結果顯示TACE對肝癌患者的復發(fā)率以及無瘤生存期的影響都優(yōu)于TAI,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這可能與TACE抑制不易清除干凈的微小病灶的作用有關,起到了預防病灶復發(fā)和擴散作用[10]。有研究將不同階段實施TACE方案的效果進行比較,結果顯示術后輔助性TACE可明顯減少患者復發(fā)率和改善存活率[11-12]。原發(fā)性肝癌切除術后復發(fā)的原因一般認為與腫瘤的生物學特征、基礎性肝臟疾病以及解剖因素有關[13-15]。這些因素相互影響促進,可能導致腫瘤復發(fā)與轉移,導致患者預后效果較差。采用TACE可以降低這些因素的不良影響,預防腫瘤復發(fā)與轉移。
本研究對TACE與TAI在原發(fā)性肝癌切除術后預防性經肝動脈介入治療中的價值進行了比較和評價,結果顯示,兩種介入治療方法均可降低患者復發(fā)率及提高患者無瘤生存時間,但TACE較TAI更為優(yōu)越,因此推薦臨床更多使用TACE方法。本研究仍存在不足之處,由于隨防時間僅一年,時間不足可能對患者生存期結果造成影響。此外,本次研究因采用回顧性分析且所研究樣本例數較少,并未能對患者實施切除術前的危險因素進行分析。后續(xù)研究應擴大樣本量,延長隨訪時間,聯合不同治療方法制定個體化的綜合治療方案對肝癌患者的預后因素進一步探索。
[1]Bosch FX,Ribes J,Diaz M,et al.Primary liver cancer:world wide incidence and trends[J].Gastroenterology,2014,127(Supp1):5-16.
[2]Lai EC,Lau WY.The continuing challenge of hepatic cancer in Asia [J].Surgeon,2015,3(3):210-215.
[3]王捷,徐均耀.肝癌術后復發(fā)防治的近期進展[J].外科理論與實踐, 2013,15(3):227-231.
[4]李波.復發(fā)肝癌診治現狀及策略[J].中國普外基礎與臨床雜志, 2013,5:469-473.
[5]楊浩,楊連粵.肝癌術后復發(fā)轉移相關因素研究進展[J].中國實用外科雜志,2012,32(10):868-870.
[6]于淼,李家開,尹浩,等.肝動脈化療栓塞聯合射頻消融或放射性粒子組織間放療對原發(fā)性肝癌的療效比較研究[J].介入放射學雜志, 2009,18(5):328-330.
[7]Schwartz JD,Schwartz M,Mandeli J,et al.Neoadjuvant and adjuvant therapy for resectable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review of the randomised clinical trials[J].The Lancet Oncology,2012,3(10): 593-603.
[8]Du Y,Su T,Ding Y,et al.Effects of antiviral therapy on the recurrence of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after curative resection orlivertransplantation[J].Hepat Mon,2012,12(10 HCC):e6031.
[9]Martin J,Bhanot K,Athreya S.Complications and interventions in uterine artery embolization for symptomatic uterine fibroids:a literature review and meta analysis[J].Cardiovasc Intervent Radiol,2013, 36(2):395-402.
[10]Xu C,Lv PH,Huang XE,et al.Safety and efficacy of sequential 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 and portal veinembolization prior major hepatectomy for patients with HCC[J].Asian Pac J Cancer Prev,2014,15(2):703-706.
[11]徐國斌,易廣新,熊斌,等.原發(fā)性肝癌術后早期肝內復發(fā)轉移36例的介入治療[J].介入放射學雜志,2013,22(4):325-328.
[12]Chen X,Zhang B,Yin X,et al.Lipiodolized trans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 in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patients after curativere section[J].J Cancer Res Clin Oncol,2013,139(5):773-781.
[13]Kaibori M,Tanigawa N,Kariya S,et al.A prospective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of prospective whole-liver chemolipiodolization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J].Dig Dis Sci,2012,57(5):1404-1412.
[14]Wang J,He XD,Yao N,et al.A meta-analysis of adjuvant therapy after potential lycurative treatment for heap to cellular carcinoma[J]. Can J Gastroentero1,2013,27(6):351-363.
[15]馮超,趙劍波,陳勇,等.原發(fā)性肝癌切除術后預防性經肝動脈介入治療:肝動脈化療栓塞術和化療灌注術比較[J].介入放射學雜志, 2014,23(8):679-682.
R735.7
B
1003—6350(2016)19—3218—03
10.3969/j.issn.1003-6350.2016.19.042
2016-08-12)
熊炬。E-mail:38308604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