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 龍
(大連民族大學 東北少數(shù)民族研究院,遼寧 大連 116605)
?
索岳爾濟山人文地理考
黑龍
(大連民族大學 東北少數(shù)民族研究院,遼寧 大連 116605)
摘要:索岳爾濟山為大興安嶺主峰,哲里木盟、錫林郭勒盟、呼倫貝爾、喀爾喀蒙古之界山,戰(zhàn)略位置十分特殊。清代,索岳爾濟山的軍事功能尤為突出,在清軍與噶爾丹的戰(zhàn)爭中發(fā)揮了重要作用。戰(zhàn)后,清廷將索岳爾濟山設為圍場保護起來,其生態(tài)功能得到加強。乾隆晚年,廢除圍場,將山根地分給周圍蒙旗,并諭令祭祀該山,自此索岳爾濟山的文化功能日益顯現(xiàn)。首次比較系統(tǒng)地考述了索岳爾濟山的人文地理變遷。
關鍵詞:索岳爾濟山 ; 軍事功能 ; 生態(tài)功能 ; 文化功能
索岳爾濟山,地處大興安嶺西段,是大興安嶺主峰,海拔5000多米,周圍1300余里①,是哲里木盟科爾沁右翼前旗、錫林郭勒盟烏珠穆沁左旗、呼倫貝爾、喀爾喀蒙古之交界處。應該說,今天的阿爾山等周圍山區(qū)都屬于索岳爾濟山②。索岳爾濟(soyolji),即蒙古語,意為萌芽、源頭[1],有諸多河流源自索岳爾濟山③,故得名。洮兒河、歸流河、哈拉哈河、索岳爾濟河、烏爾會河等十幾條河流均發(fā)源于索岳爾濟山。
①《黑龍江志稿·地理志》云:“索岳爾濟山,洮兒河、桂勒河出其東南,墨爾根河出其西北,色野爾濟河出其西。東北起頂為哈瑪爾山,又北九十里起頂為阿魯塔爾奇嶺,喀爾喀河出其西,又東北起頂為興安嶺,索倫人呼為達巴庫,即《隋書》之貸勃山?!?/p>
②《清高宗實錄》,乾隆五十五年三月壬寅載:“臣于二月二十四日至索岳勒濟哈倫烏蘇地方”字樣。
③蘇日巴達拉哈著《蒙古族族源新考》一書載:“索岳爾濟山,蒙古語端坐而受群峰朝拜”,但沒有交代其文獻和其他依據(jù),似為作者的理解。
據(jù)文獻記載,索岳爾濟山的歷史,最早可以追溯至遼代?!逗魝愗悹栔韭浴份d:“索岳爾濟山,即遼之七金山,在城(今海拉爾——筆者注)西南六百七十余里,高三百余丈,周千余里”,為哲里木盟、錫林郭勒盟、呼倫貝爾、喀爾喀四個行政區(qū)之界山,內興安嶺山脈由此起點,戰(zhàn)略位置十分重要。迄今,有關索岳爾濟山人文地理變遷的研究尚不充分,也未見專文發(fā)表。筆者根據(jù)相關文獻資料,就清代以來索岳爾濟山的自然地理與人文風貌,作一初步探討,不妥之處,祈請方家批評指正。
一、索岳爾濟山的軍事功能
索岳爾濟山一向為交通要道和軍事要沖。清代以來其軍事功能尤為突出,特別是康熙年間,清軍與準噶爾軍的戰(zhàn)爭中,索岳爾濟山的戰(zhàn)略地位顯露出來?!队H征平定朔漠方略》康熙三十四年正月丙寅記載:
先是,上巡行口外,諭薩卜素曰,近有厄魯特蠢動聲息,爾可即回,整兵預備。設有事進剿,盛京、烏喇及爾處官兵,可會于形勢地,相機前進,科爾沁兵,亦令隨行。至是,薩卜素奏言,臣前遵上諭,曾遍歷陰山前后,惟索岳爾濟山高大,頗得形勢。臣擬派官兵,自盛京、烏喇、墨爾根三處至索岳爾濟山,一一按地丈量,分記緩急行程,無水之處掘井,以待更請部院官各一員分路丈量。嗣后,若索岳爾濟山之東北枯倫貝爾等處有警,則與臣駐軍之地相近,即先進兵,烏喇、盛京兵繼之。若索岳爾濟山之西,烏爾惠等處有警,則與盛京相近,即先進兵,烏喇及臣處兵繼之,總期會于索岳爾濟山以進。奏至,從之。尋遣兵部員外郎常岱、理藩院員外郎忒古特、鐵圖,往同丈量。鐵圖自盛京丈至索岳爾濟山,共計一千四百五里,置急程二十五站,緩程三十九站。常岱自墨爾根丈至索岳爾濟山,共計一千一百七十七里,置急程二十站,緩程三十一站。忒古特自吉林烏喇丈至索岳爾濟山,共計一千六百五十里,置急程二十九站,緩程四十八站。
可見,康熙皇帝鑒于準噶爾蒙古首領噶爾丹有可能進入內蒙古,命令黑龍江將軍薩卜素“會于形勢之地,相機前進”。隨后,薩卜素經(jīng)過詳查后認為索岳爾濟山為高大,是各路大軍會齊之地,奏請皇上“會于索岳爾濟山以進”,康熙皇帝批準了薩卜素的建議。
康熙三十五年(1696)春,康熙統(tǒng)率三路大軍北征噶爾丹,其中東路軍包括盛京兵、吉林兵、黑龍江兵,共六千人,加廝役約達一萬以上[2],由抗俄名將黑龍江將軍薩卜素統(tǒng)率,從當年三月出發(fā),會師于索岳爾濟山后,向克魯倫河下游挺進,以防噶爾丹東竄*《清圣祖實錄》,康熙三十五年四月己亥記載:“夏四月己亥,上駐蹕瑚魯蘇臺察罕諾爾。諭議政大臣等,噶爾丹由克魯倫河順流已至伊渣爾額爾濟納克地方,我西來西路兵及中路兵俱近克魯倫河矣。噶爾丹勢蹙,或向東竄入,亦未可知。著盛京、寧古塔兵前往索岳爾濟山屯扎,黑龍江兵亦赴彼會齊,可速檄行?!?。清廷命令錫林郭勒、昭烏達、哲里木三盟騎兵集結于索岳爾濟山之西烏爾會河源頭,以便策應東路軍。
由于康熙親率的中路大軍于四月十五日提前到達克魯倫河,并遏制了噶爾丹東竄之路,所以東路大軍已失去作戰(zhàn)意義而很快退出了戰(zhàn)場??滴跸铝睿骸皩④娝_卜素之兵,來已無及,兵馬徒然勞頓。著薩卜素于喀爾喀河相近好水草處,喂養(yǎng)馬匹?!?溫達.親征平定朔漠方略.康熙四十七年殿本.康熙三十五年四月甲午。可以看出,如果中路大軍行軍緩慢,未能按時到達克魯倫河,那么薩卜素率領的東路大軍就必須率先到達克魯倫河攔截噶爾丹東竄之路,其作用是不言而喻的。由于薩卜素先期集結于索岳爾濟山,所以從此地至克魯倫河的距離比中路大軍要近得多,行速也快得多。
在康熙首次親征噶爾丹期間,索岳爾濟山不僅是會兵之地,也是屯兵之地??滴趸实勖詈邶埥瓕④娝_卜素帶領黑龍江、盛京兵二千人屯扎于索岳爾濟山。據(jù)《清實錄》記載:“諭議政大臣等,盛京、烏喇、黑龍江兵共六千名,內留黑龍江兵一千名、盛京兵一千名,著將軍薩卜素、副都統(tǒng)穆泰帶領駐扎索岳爾濟山,直至七月。其余兵丁令各回本處,酌量其可至彼處之糧給發(fā),其余米糧盡撥給索岳爾濟山駐扎兵丁。”[3]目的是再有戰(zhàn)事,以便應急。
二、索岳爾濟山的生態(tài)功能
康熙三十五年(1696)五月十三日,清軍在昭莫多之戰(zhàn)中殲滅了噶爾丹的主力,隨后,康熙又連續(xù)兩次親征噶爾丹。在清軍的圍剿和封鎖下,噶爾丹走投無路,于康熙三十六年(1697)三月十三日病逝于阿察阿木塔臺地方。自此,廣闊的喀爾喀蒙古地區(qū)被正式納入清朝版圖。在很長的歷史時期內,準噶爾蒙古勢力無力染指喀爾喀蒙古東部地區(qū)及其接壤的內蒙古地區(qū),所以索岳爾濟山的軍事地位逐漸減弱。然而,在清朝皇帝的心目中,索岳爾濟山仍是一座神圣的大山,始終聳立于清統(tǒng)治者的腦海中,時常引起他們無限的遐想。正是因為如此,康熙四十年,康熙皇帝從京城出發(fā)赴索岳爾濟山*據(jù)《清圣祖實錄》記載,康熙四十年(1701)五月丙辰(7月5日),康熙皇帝攜皇子九人及隨從多人,從京城出發(fā),沿途考察烏蘭布通戰(zhàn)場,駐蹕噶爾達斯臺湯泉。八月乙丑(9月12日)到達索岳爾濟山??滴跹残醒芈?,先后喀爾喀和碩親王車妄扎卜、和碩達爾漢親王諾內、烏朱穆秦和碩車臣親王色登敦多卜,科爾沁和碩卓禮克圖親王巴特瑪、多羅冰圖郡王達達布等內外札薩克蒙古王公來朝??滴踅o他們賜袍褂、緞匹、白金等物。在此期間,巴林和碩榮憲公主、科爾沁和碩端敏公主進宴。哲布尊丹巴呼圖克圖遣使來朝進貢。,宣布禁止在索岳爾濟山行圍,把此山的生態(tài)環(huán)境保護起來,索岳爾濟山由原來的軍事要塞轉變?yōu)樽匀簧鷳B(tài)保護區(qū)。對此《清圣祖實錄》康熙四十年中作了明確記載:
五月乙卯,諭大學士等,朕聞索岳爾濟山,系名勝之山,最為高大。今巡幸塞外,朕欲乘便,一往視之。
丙辰,上巡幸塞外,命皇太子允礽、皇長子多羅郡王允禔、皇三子多羅貝勒允祉、皇四子多羅貝勒胤禛、皇八子多羅貝勒允祀、皇十三子胤祥、皇十四子允禵、皇十五子允禑、皇十六子允祿隨駕,自暢春圍啟行。是日,駐蹕昌平州丈頭村。
八月乙丑,上幸索岳爾濟山,諭大學士等,此山形勢崇隆,久稱名勝。嗣后,此山禁止行圍??柨嚦己箙悄盏冗M宴。
從上述記載中看出,康熙在出巡的前一天,即講到此次出巡的目的:“朕聞索岳爾濟山,系名勝之山,最為高大。今巡幸塞外,朕欲乘便,一往視之?!北娝苤滴蹼m然多次出塞巡行,但是多在承德木蘭圍場行獵,并且接見蒙古王公,如此遠來,實屬罕見,說明索岳爾濟山在康熙的心目中何等重要??滴踔I令禁止索岳爾濟山行圍*有學者認為在索岳爾濟山設立“木蘭圍場”,似不確。圍場和木蘭圍場,應是兩個概念,木蘭圍場只有一個,即承德木蘭圍場,清朝在其他各地設立的大小圍場,不稱作木蘭圍場。見額德《三個地名考——蜈蚣壩、寶格達山、西口三地名的由來》,《內蒙古史志》,2014年第5期;白德林《歷史上的寶格達山木蘭圍場》,蒙元文化研究會網(wǎng)頁《蒙古族文化》,2014年11月12日。,派兵守護此山,禁止民人入內,并嚴禁砍伐、狩獵、采集、放牧,違者嚴加懲罰[4]。索岳爾濟山從此成為清朝皇室的圍場*《黑龍江志稿》載:“江省大圍場有二,一在東荒,一在索岳爾濟山。東荒圍場北逾通肯河、綏楞額山,東逾青、黑二山,周圍數(shù)千百里。索岳爾濟山為內興安嶺正脈,周圍約一千三百余里??滴跛氖暧H征噶爾丹,功成回鑾,巡幸此山,即定為御圍場”。,只有皇室在此行圍。據(jù)史料記載,康熙皇帝此行,與諸皇子在索岳爾濟山行獵,諸皇子奏報行獵情形曰:“欽惟皇父初幸此新圍場,獸禽豐足,圣躬必心曠神怡。今獵威拉虎山一日,獸禽豐足,共獲三百余?!盵5]可以肯定的是,從康熙四十年(1701)至乾隆五十五年(1790)廢除索岳爾濟山圍場,長達九十年的時間里,索岳爾濟山的野生動植物資源得到了很好的保護。這里的主要野生動物有馬鹿、駝鹿、狍子、野豬、雪兔、松雞、金雕、黑熊、狼以及各種魚類;主要植物有落葉松、樟子松、白樺、蒙古櫟、山楊、靈芝、蘑菇、木耳,山丁子、藍莓、興安杜鵑等物種。據(jù)清朝的規(guī)定,即使清朝官方在這里進行圍獵,也是有計劃的,而且每次圍獵都是局部的,對整個山區(qū)的動植物資源,不會造成大的損害*據(jù)史書記載,承德木蘭圍場劃分為72圍,每次秋狝,只擇其中的十余圍,進行狩獵,其余眾多圍,則是休養(yǎng)生息,令野生動植物得以繁衍恢復。在每次木蘭秋狝時,都嚴令隨行軍騎“遇母鹿幼獸,一律放生”。設圍時,留有一缺口,令年輕力壯之獸,得以逃生。每次圍末“執(zhí)事為未獲獸物請命,允其留生繁衍,收兵罷圍”。每次圍獵,一般要進行二十幾天,圍獵結束以后,舉行盛大的慶功宴會,飲酒歌舞,摔跤比武,并宴請蒙古等王公,按軍功大小,予以獎賞。。應該說,索岳爾濟山經(jīng)過清朝近一個世紀的保護,成為樹木叢生,禽獸繁多,水草豐美,氣候涼爽之地,也是清代北方久負盛名的自然保護區(qū)。
三、索岳爾濟山的文化功能
設立圍場,行獵悠閑,雖然也是一種文化,但是從史書記載上看,在索岳爾濟山并沒有進行更多的行圍,因此自然資源受到特殊保護是主要方面。然而,隨著時代的變遷和局勢的變化,索岳爾濟山圍場經(jīng)過九十年的保護,到乾隆五十五年(1790),乾隆皇帝下令廢除了索岳爾濟山圍場,派欽差大臣喀爾喀札薩克和碩親王固倫額駙拉旺多爾濟,將索岳爾濟山劃分給周邊各旗作為游牧處所,由此索岳爾濟山由國有轉變?yōu)槠斓??!肚甯咦趯嶄洝非∥迨迥耆录壮接涊d:
欽差御前大臣領侍衛(wèi)內大臣喀爾喀扎薩克和碩親王固倫額駙拉旺多爾濟奏,臣于二月二十四日、至索約勒濟哈倫烏蘇地方。傳集哲里木、錫林郭勒盟長、喀爾喀車臣汗部落扎薩克及索倫、巴爾虎等,宣示皇上賞給伊等圍場之旨,均各感激叩謝。臣因帶領伊等至索約勒濟山頂,瞭望圍場,約計周圍一千三百余里。對照舊存檔案,各計有水草之處,分別勘定,由黑龍江昂阿齊老臺至索約勒濟山根東北,為黑龍江所屬。由喀爾喀郭勒臺至索約納濟山根西北,為喀爾喀所屬。由烏珠穆沁哈布齊勒臺至索約勒濟山根西南,為烏珠穆沁所屬。由科爾沁博羅和濟爾臺至黑龍江陀羅河南岸烏珠穆沁界,為哲里木所屬。各行分給。查本年索約勒濟山前,積雪甚深,暫砍樹為記。俟立夏雪融,再立鄂博,報院存案。并嚴飭伊等派人留心巡察防護。得旨:嘉獎。
上述記載表明,從索岳爾濟山根東北、西北、西南、東南作為界線,分別劃給呼倫貝爾、喀爾喀、錫林郭勒、哲里木所屬,并立鄂博作為界標。實際上,索岳爾濟山的主峰還是被保留下來,并允許山周圍之哲里木、錫林郭勒、呼倫貝爾和喀爾喀車臣汗部蒙古人,輪班祭祀這一圣山。*圍場周圍劃歸于黑龍江、喀爾喀、烏珠穆沁、哲里木四處境界?!傲羯巾敒楣驳?,裁撤卡倫,并令哲里木、錫林郭勒、克魯倫虎城(位今蒙古國東境)三盟和呼倫貝爾副都統(tǒng),輪年致祭,著為例”。見額德《三個地名考——蜈蚣壩、寶格達山、西口三地名的由來》,《內蒙古史志》,2014年第5期。祭山文化是蒙古族重要的祭祀文化之一,而且在各地十分普遍。蒙古各地特別是每個旗或盟里最大或最高的山,往往被人們祭拜,也往往被稱為寶格達山,意為圣山或神山。寶格達山祭祀活動,遵循嚴格的儀禮,在規(guī)定的時間和地點舉行祭祀活動,并有語言優(yōu)美、寓意深刻的祭辭,祭祀場面也十分隆重和莊嚴。通過對寶格達山的祭拜、祈禱和贊頌,人們求得山神的保佑,召喚風調雨順,水草豐美,牛羊肥壯,人丁興旺的美好生活。
需要指明的是,索岳爾濟山常被冠名寶格達山,受到人們的祭拜,久而久之,索岳爾濟山之名逐漸淡出人們的視野。到民國年間,似乎被寶格達山所替代。額德先生認為:“寶格達之名,逐漸興起,導致一個時期,索岳爾吉、寶格達雙名齊行。索岳爾吉山之名,最后見于史料是,宣統(tǒng)三年(1911)八月三日,科右前旗郡王烏泰叛亂,事敗后其旗眾由索岳爾吉山逃入蒙古國;最后出現(xiàn)就是《多桑蒙古史》譯者馮承鈞的注釋所言了。嗣后,均以寶格山之名見于史籍和群眾的口傳中了?!盵6]然而,今天人們所知的寶格達山,只是歷史上索岳爾濟山的主峰而已,遠遠沒有延伸至周圍1300余里的范圍。據(jù)科右前旗籍學者寶音礎古拉教授介紹,寶格達山之西,至今亦有索岳爾濟山,與寶格達山是不同的另一座山。據(jù)此,我們可以理解為索岳爾濟山的主峰逐漸被稱為寶格達山,而寶格達山周圍的其他一些山脈,仍在民間被稱為索岳爾濟山。至今被人稱呼的“色也勒欽高勒”和“索岳爾濟山歌”,即證明索岳爾濟這個名稱在民間依然流傳。
蒙古人不僅祭祀神山圣水,而且往往用歌詠形式贊美神山圣水,由此形成了很多悠揚的歌謠。索岳爾濟山,作為蒙古人心目中的圣山,亦不例外,被蒙古民間廣為傳頌。有一首《索岳爾濟山歌》至今廣泛流行于蒙古國和我國蒙古民間,表達了蒙古人對這一圣山的無限敬仰。據(jù)傳,清朝乾隆皇帝對索岳爾濟山情有獨鐘*《黑龍江志稿》記載:“索岳爾濟山,為內興安嶺正脈,周圍約一千三百余里。康熙四十年親征噶爾丹,功成回鑾,巡幸此山,即定為御圍場。乾隆五十五年,駕臨此山,將圍場賞還蒙古扎薩克,作為游牧處所”。有學者據(jù)此認為乾隆五十五年(1790),乾隆皇帝曾到過索岳爾濟山,并作賦贊其風景,揚其祖父康熙之功績。然而,在《清實錄》等清代官方文獻中,并沒有乾隆至索岳爾濟山的記載。據(jù)筆者詳查,乾隆最后出巡是乾隆四十九年(1784),而乾隆五十五年(1790),乾隆皇帝年高八十,也不大可能巡行至遙遠的索岳爾濟山?!逗邶埥靖濉份d:“乾隆五十五年,駕臨此山”,恐有誤。但是乾隆賦詩贊美索岳爾濟山,史書有明確記載。,欣然作《御制登興安大嶺歌》,贊曰:“杭愛阿爾臺舒右臂,索岳爾濟憑左肩!”又曰:“皇祖昔年曾一至,即今圣跡蒼巖間。經(jīng)兩朝潤色,荒徼之山,遂與岱華爭耀矣!”[7]這一切,今天已成為索岳爾濟山寶貴的歷史文化遺產(chǎn),應得到充分挖掘、開發(fā)和利用。
參考文獻:
[1] 內蒙古自治區(qū)地名委員會.內蒙古自治區(qū)地名志·錫林郭勒盟分冊[Z].呼和浩特,1987:138.
[2] 袁森坡.康熙與昭莫多之戰(zhàn)[J].故宮博物院院刊,1990(1):41-49.
[3] 齊木德道爾吉,黑龍,寶山.清圣祖朝實錄蒙古史史料抄[M].呼和浩特:內蒙古大學出版社,2003:707.
[4] 張雙喜.科爾沁右翼前旗地名文化研究[D].呼和浩特:內蒙古民族大學,2014:7.
[5] 康熙朝滿文朱批奏折全譯[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6:462.
[6] 額德.三個地名考——蜈蚣壩、寶格達山、西口三地名的由來[J].內蒙古史志,2014(5).
[7] 張穆.蒙古游牧記[M].張正明,宋舉成,點校.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91:224.
(責任編輯王莉)
Humanistic and Geographic Features of Mount Soyolji
HEI Long
(Research Institute of Northeastern Minorities, Dalian Minzu University,
Dalian Liaoning 116605, China)
Abstract:Mount Soyolji, as the peak of Great Khingan Mountains and the boundary among Jirem League,Xilingol League, Hulun Buir and Mongolia Khalkha, occupies an important strategic position. In Qing Dynasty, the military function of Mount Soyolji was prominent which can be proved by the war between the Qing and Galdan. After the war, the Qing government protected Mount Soyolji as a paddock which has helped enhance its ecological function. In his later years, Emperor Qianlong abolished the paddock, distributed it to the Mongolian Banners in the surrounding areas and issued a decree that people should worship the mountain. From then on, the cultural function of Mount Soyolji was increasingly apparent. This paper systematically investigates the humanistic and geographic features of Mount Soyolji.
Key words:Mount Soyolji; military function; ecological function; cultural function
中圖分類號:C9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2096-1383(2016)02-0097-04
作者簡介:黑龍(1964-),男,蒙古族,內蒙古扎賚特人,教授,博士,主要從事清史、蒙古史研究。
基金項目:國家社科基金重點項目(14AZD091);新疆社科基金重大項目(12AZS00103)。
收稿日期:2015-09-18;最后修回日期:2015-0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