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煒
“紅臉出汗、聲淚俱下、邊哭邊批評”……這些是近兩年來一些地方的民主生活會上出現(xiàn)的高頻詞。表情包是豐富了,卻并不能說明會就開得成功。
河北省委原書記周本順主持的那兩場河北省委民主生活會看起來火藥味很濃,發(fā)明了“三堂會診”、“四面鏡子”等新詞,一度被稱為是“真刀真槍”,參會且“紅臉出汗”的已有3個常委落馬。這是不是民主生活會的效果呢?顯然不是,看看中央紀委對他們違紀內容的通報吧,在民主生活會上可是一點都沒提及。
大部分內容都屬于有佐料,少猛料。如河北省委原秘書長景春華涉嫌受賄,在干部任用和企業(yè)經營上為他人謀利,在會上批自己把角色定位在服從服務省委和書記省長上,小節(jié)細節(jié)把得不嚴,多了“官氣”;受到的“批評”則是“身為秘書長,對文山會海負有責任”。
臺上說的都不是要害問題,臺下談的才是問題關鍵。有“辣味”的民主生活會是一面鏡子,少數(shù)干部和單位存在“過關”思想,“演”的成份多,提出觸及靈魂的問題少。
周本順得到的“批評”是決策更應民主化、保持干部政策的連續(xù)性等。這些批評也可以說有針對性,但說虛吧,也虛。想想濟南市委原書記王敏看紅色影片每每淚流滿面,但“第二天想做啥還做啥”。南京市委原書記楊衛(wèi)澤曾在民主生活會中3次打回時任市長季建業(yè)的自我批評,看似很嚴格了,但不管是故作姿態(tài)還是“雙簧”,都已經把生活和演戲融為一體了。僅在會上演一演,那還不簡單?
所謂預演,重點在演,所以有排練,少實彈。某市商務局召開專題民主生活會前,先定調——“征集意見設‘禁區(qū),接受批評設‘防區(qū)?!苯酉聛韱挝话嘧映蓡T一起演練,發(fā)言順序、內容和時長“走幾遍”。第二天,大家嚴格按“腳本”進行,結果“圓滿成功”。會后,參會人員一起在食堂吃飯“壓驚”。
這并非孤例。筆者了解到某縣在會前就反復準備、溝通和預演,如排練春晚一般。其中一名參會縣領導振振有詞的理由竟然是“為求得一個高質量的民主生活會”。 其實這大可不必,民主生活會應該是常態(tài)化的,而常態(tài)化的民主生活會不能總是“流眼淚”,而是解決問題,不能只是有表情,而少內涵。
民主生活會貴在一個“真”字,不能為吸引“眼球”、迎合“形勢”、對付“檢查”,而無原則的添加“佐料”,若“辣味”變成“怪味”,不僅達不到解決問題的效果,還會對有訴求群眾的造成“二次傷害”。
“不對自己放‘空炮,不對上級放‘禮炮,不對同級放‘啞炮,防止不痛不癢,這是我們那個年代對民主生活會的要求,放在今天,仍然實用?!币幻x休干部對筆者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