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榕
摘 要: 屈原,這位偉大而堅定的孤獨者,以獨特的人格孤軍奮戰(zhàn)。當(dāng)他徘徊于汨羅江邊的時候,只能孤獨地與天地對話,對這個世界發(fā)出最后的質(zhì)問。他就是《國殤》中那些頭手分離的肉身,那些在荒野上飄飛找不到回家的路的魂魄。但正是因為這份“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的孤獨境界,這份“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的執(zhí)著堅持,讓詩仙李白大聲吟出“屈平詞賦懸日月”。
關(guān)鍵詞: 屈原 《國殤》 孤獨
屈原,這位偉大而堅定的孤獨者,以獨特的人格孤軍奮戰(zhàn),當(dāng)他徘徊于汨羅江邊的時候,只能孤獨地與天地對話,對這個世界發(fā)出最后的質(zhì)問:“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塵埃。”這仿佛是屈原的獨白,更是他留給后人的遺書,是他縱身一躍的唯一解釋。他就是《國殤》中那些頭手分離的肉身,那些在荒野上飄飛找不到回家的路的魂魄。但正是因為這份“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的孤獨境界,這份“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的執(zhí)著堅持,讓詩仙李白大聲吟出“屈平詞賦懸日月”,讓屈原清清白白地、孤獨地行走在污濁的世界。
《國殤》:“操吳戈兮被犀甲,車錯轂兮短兵接。旌蔽日兮敵若云,矢交墜兮士爭先。凌余陣兮躐余行,左驂殪兮右刃傷。霾兩輪兮縶四馬,援玉枹兮擊鳴鼓。天時懟兮威靈怒,嚴(yán)殺盡兮棄原野。出不入兮往不反,平原忽兮路超遠(yuǎn)。帶長劍兮挾秦弓,首身離兮心不懲。誠既勇兮又以武,終剛強(qiáng)兮不可凌。身既死兮神以靈,魂魄毅兮為鬼雄。”
屈原所處的時代,正是楚國由盛而衰的轉(zhuǎn)折點。由于楚懷王、頃襄王父子的昏庸,楚國接連大敗于強(qiáng)秦,喪城失地,犧牲慘重。楚國人民是富有光榮愛國主義傳統(tǒng)的人民?!俺m三戶,亡秦必楚”的口號之所以會產(chǎn)生,就有這樣一個重要因素。慘重的犧牲并沒有把他們嚇倒,反而激起了他們報仇雪恨的決心。這就是《國蕩》這一悲壯祭歌得以產(chǎn)生的土壤和條件。屈原是一個從不考慮個人的榮辱得失,一心只想到國家的利益、前途的人,因此《國殤》對那些犧牲了的將士才會是充滿了敬意的頌揚,而不是凄凄慘慘的哀悼和悲悲切切的同情。與號稱“燕許大手筆”的唐燕國公張說所寫的《吊國瘍文》相較“見馬血兮夜然,聞殤魂兮雨哭。君王按金鼓而氣憤,撫珠鈴而淚滋。橫萬里兮抽恨,吊群山而寫悲…殪原野兮奈何?違君親兮不見。于戲,何天命之奄忽,俾仁義之禮兵,為蠻夷之俘骨?!薄皣鴼憽笔悄贻p一一殉亡的身體,《九歌》從《東皇太一》到《山鬼》,九篇所祭奠的都是自然界中的神靈,表達(dá)了古代部族對大自然的敬畏。獨最后一篇《國殤》是在戰(zhàn)場上死去的無主的魂魄,年輕的身體,“首身離兮心不懲”是頭手分離的肉身,頭找不到身體,身體找不到頭,“出不入兮往不返”那是在荒野上飄飛找不到回家的路的魂魄,他們就是那遠(yuǎn)離故土、永遠(yuǎn)回不去的孤獨患者——屈原,《國殤》是召喚魂魄的歌聲。
太史公在《屈原列傳》里這樣說道:“屈平疾王聽之不聰也,讒諂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憂愁幽思而作離騷?!狈秸蝗荩鼻?dāng)?shù)?,屈原孤立無援,這一撥又一撥的艱難與險阻阻擋了屈原的去路,遭受流放的他肯定是孤獨寂寞的,從一個“入則與王商議國事,出則接遇賓客”的三閭大夫落到一個形容枯槁,披發(fā)行吟澤畔的普通民眾,又豈止是地位上的降落?流放的屈原在重重矛盾中做著最后的垂死掙扎,他畢竟不能像伍子胥那樣投奔別的君王,“屈原,名平,楚之同姓也”。這一血脈上的牽連就決定了他只能“冀幸君之一悟,俗之一改也”,只能從心底呼喚執(zhí)迷不悟的懷王,可當(dāng)懷王死于秦時,屈原心中的那一盞希望之燈被摔得粉碎,此時的寂寞應(yīng)該是無奈、痛苦和絕望的一種糅合,那種抱石沉江前的凄涼又是何等的讓人心寒?!笆兰饶嶂?,人心不可謂兮。懷情抱質(zhì)兮,獨無匹兮。伯樂既歿兮,驥將焉程兮?”伯樂已死,我這匹孤獨的千里馬又何苦要在康莊大道上作一些無謂的奔跑呢?“知死不可讓兮,愿勿愛兮”。
一代哲人馮友蘭這樣說過,中國文化中有一種西方?jīng)]有的精神,這就是當(dāng)一個人拯救不了他的國家時,為了不在內(nèi)疚中偷生,便選擇赴死。作為一個愛國詩人,屈原對楚國已經(jīng)仁至義盡,楚國的滅亡完全是國君的咎由自取,他不必承擔(dān)任何責(zé)任。他完全可以選擇醉生夢死:茍活在汨羅江畔,閑云野鶴,以此消解一名知識分子面對國家滅亡的無力、無奈和痛苦。然而,屈原就是屈原,他是不屈的化身,他是中華文化精神的真正傳承者,他怎會甘心看著敵國的鐵騎踏平自己深愛的祖國呢?無力、無奈、痛苦的他只能選擇一種最簡單、最直接卻也是最壯烈的報國方式——殉國。
他就是《國殤》中的戰(zhàn)士,手里拿著戈矛武器,身上披著堅硬犀皮鎧甲。戰(zhàn)車輪軸交錯,雙方短兵相接。軍旗遮蔽了太陽,敵人如云涌來,箭矢紛紛墜落,他爭先向前。他如同那些戰(zhàn)士,那些沒有頭的身體,或者沒有身體的頭,丟棄在黃沙漫漫的原野上的戰(zhàn)士?;昶秋h飛著,頭尋找著身體,身體尋找著頭,他們最大的怨恨好像就是再也回不去了。我不清楚,這些沒有頭的身體要回去哪里?我也不清楚,這些沒有身體的頭要回哪里去?他們只能孤獨地飄蕩,荒原上的無主的魂魄,許多斷裂的身體的殘塊,互相尋找著彼此,然而再也無法完整了。在那樣的年代里,屈原永遠(yuǎn)沒有同伴,他就是那個年代的孤獨患者,孤獨地行走,孤獨地吟唱。
《鮮花到哪里去了》:“鮮花都到哪里去了/鮮花都被姑娘們采去了/姑娘們都到哪里去了/姑娘們都嫁給小伙子了/小伙子們都到哪里去了/小伙子們都當(dāng)士兵去了/士兵們都到哪里去了/士兵們都進(jìn)墳?zāi)估锶チ?墳?zāi)苟嫉侥睦锶チ?墳?zāi)苟急货r花覆蓋了”屈原的墳?zāi)挂驯货r花掩埋,但他孤獨的倔強(qiáng)的潔凈的靈魂永遠(yuǎn)感動著我們,讓我們能真正感受這位孤獨患者的孤獨之美。
參考文獻(xiàn):
[1]蔣勛.孤獨六講[M].廣西師范大學(xué)出版社,2009.
[2]司馬遷.史記·屈原賈生列傳.
[3]馮友蘭.中國哲學(xué)史[M].商務(wù)印書館,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