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春紅
摘 要: 在大多數(shù)學生不怎么讀書的班級里,要中考出成績,最關鍵的是做好學困生的轉化工作,抓好及格率。行之有效的學困生轉化法包括:激發(fā)學生學習動力;正確運用形成性評價;培養(yǎng)良好的學習習慣。教師觸動了學生的心靈,激發(fā)了學生的斗志,學困生也有明媚的春天。
關鍵詞: 學困生 轉化動力 良好習慣
去年接手一個年段最差的畢業(yè)班,八年級下期該班的英語期末成績:全班46人,及格人數(shù)12人,及格率26.1%;優(yōu)秀人數(shù)7人,優(yōu)秀率15.2%。一年后就要參加中考,在這個大多數(shù)學生不怎么讀書的班級里,要中考出成績,壓力很大。那么怎么能讓更多學生愿意學英語?讓自己的課更好上?最關鍵就是要做好學困生轉化,抓好及格率。
在這一年的教學實踐中,筆者探索出一種行之有效的學困生轉化法。下面我就談談具體的做法及感受。
一、激發(fā)學生學習動力
我看過這樣一個比喻:學生好比一個漂在大海上的瓶子,英語學習好比大海,如果教師能打開這個瓶蓋,瓶子就會裝滿海水,否則,即使海水再多,壓力再大,這只瓶子只能是空的。這個比喻告訴我們,教師的任務就是要打開學生學習英語的“瓶蓋”。即教師要重視情感因素對語言學習的影響,培養(yǎng)學生積極的情感態(tài)度。
九年級的學生已經(jīng)歷過七、八年級兩年的學習,現(xiàn)在英語這么差,也就不存在對英語感興趣這一情感了,只能從學生學習動機方面入手,重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力。
具體做法就是與學生一對一溝通,了解他們的理想是什么?短期目標是什么?要想去心儀的學校就讀,英語的差距是多少?英語必須達到什么層次?讓學生非常清晰自己要走的路。有了清晰的目標,就能理性對待英語,從而重新激發(fā)學生學習英語的動力,因為是理性看待,所以學習動力更持久了。
二、正確運用形成性評價,使學困生時刻體會到成功感
在教學中,教師應設計一些學困生能回答的問題或能完成的任務,培養(yǎng)他們的成就感。在學生參與的課堂活動中,要根據(jù)學生實際能力給予恰如其分的評價。多項研究表明,在師生課堂交往中,學困生對教師的反饋,尤其是負面反饋(糾錯)非常敏感,教師應采用正確的糾錯方式,多用期待性評價,如教師可以通過加重語氣,啟發(fā)學生自己發(fā)現(xiàn)問題并糾錯,也可以請其他學生示范給予幫助。教師盡量給予積極反饋,充分肯定其能力,使他們盡快獲得初步成功,這樣做保護了學困生的自尊,保護了他們的學習積極性,也能幫助他們形成積極向上,肯定的自我意識。
三、培養(yǎng)良好的學習習慣
大多數(shù)英語學困生都缺乏良好的學習習慣。具體表現(xiàn)在,從不預習,較少背書,很少自覺復習單詞筆記,作業(yè)抄襲,錯題很少及時鞏固。
九年級畢業(yè)班各科學習任務繁重,再要求他們預習,學生沒時間,他們本身底子薄,也沒能力,不現(xiàn)實。只能從單詞筆記鞏固(即復習)、作業(yè)獨立完成、錯題鞏固這三方面抓,促成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1.單詞筆記過關卡。當天學的單詞、筆記、重點句必須當天掌握。每周進行一次本周所學話題的單詞筆記過關。第一次未過關的,這類學生把發(fā)回去的單詞過關卡訂正,兩天后再到老師處補關,第二次不過關,則用“戒尺警戒”,錯一個單詞敲一下手,錯幾個單詞筆記敲幾下手,以此警戒學生,并到學優(yōu)生處補關,讓學生逐漸把背誦當成一種習慣。因為敲在手上會疼,而學生也有正確的學習目標,學生也明白老師此番舉動的用意,他們也就自然會合理安排業(yè)余時間?!敖涑呔洹边@一古老的舉措還是很有效果的,學困生被敲一兩次后,早晚讀更能自覺背誦,不要老師在旁邊盯著,業(yè)余空擋時間也能積極主動利用起來。單詞筆記關過了,也就為聽課、作業(yè)效率打下了扎實基礎。
2.英語錯題集。每個學生準備一本錯題集,把每次考試、作業(yè)做錯的題目,過到錯題集上,分析考點及思維漏洞,使他們成為自己獨有的復習資料。要求學生經(jīng)常性拿出來復習,做到考后100分,教師也可以把一些典型錯題納入一周一次的單詞筆記過關卡驗收,也可以抽查個別學生的錯題集,提問背誦,檢查是否有補關鞏固,這樣就能幫助他們建立完善的知識體系,養(yǎng)成及時訂正補救的良好習慣。
3.解題技巧輔導。讓學生體驗成就感,最關鍵的就是讓他們在測試中體驗到進步與成功,逐漸消除焦慮感,逐漸建立自信心,因為他們最在意的就是一年后就要面對的英語中考能否順利通過,這就需要解題技巧訓練。
解題技巧訓練主要有兩種方式:
(1)在課堂教學中灌輸培訓,這是主要方式。在設計課堂教學時,有意識地穿插其中。如在課文教學中,可把課文設計成聽短文完成幾道選擇題,或聽短文填詞;也可設計成閱讀課文,完成五道選擇題,或判斷正誤,或回答問題,或把課文改成綜合填空;課文的圖片,可設計幾個詞,要求學生進行看圖說話或寫話。一周五節(jié)課,教師可根據(jù)課文特點,靈活設置各類題型,讓學生不陌生,掌握解題方法。只是學困生反應較遲鈍,上課容易分神,教師可用學困生最關注的事引起學生注意,“這是中考題型”,“我們結合中考題型來上,看看要注意什么?”以此提高學困生的上課效率。在課堂教學中,反復滲透解題技巧,在不知不覺中,學困生的解題能力提高了。
(2)每周盡量有一節(jié)課進行中考題型訓練(即考試訓練)。讓學困生對英語試卷不陌生,知道中考英語的考試題型是什么?做題技巧是什么?各類題型該注意什么?“知己知彼,百戰(zhàn)不殆”。課堂模式采用半節(jié)課做半節(jié)課講評的模式,題目為聽力與筆試綜合題,筆試綜合題每次選一到兩種,不在于多,而在于分析透徹。老師或學優(yōu)生講解示范在先,學困生學著講解分析在后。“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學困生學會了方法,單詞筆記關又過了,學習成績自然提高。
經(jīng)過一學年的教學實踐,教學成果比較顯著,請看以下成績對照表:
部分學生個人成績對比(2014屆)
學生經(jīng)過一年的努力,英語成績有了質的變化,進入了他們心儀的學校。他們體驗到了成功的喜悅,也明白了:暫時的失利,沒有關系,只要肯努力,方法對了,夢想就能實現(xiàn)。這段經(jīng)歷對他們以后的學習生涯都有積極正面的影響,可以受益終生。作為教師,我感觸頗深:不要用有色眼鏡看學生,你觸動了學生的心靈,激發(fā)了學生斗志,學困生也有春天。
參考文獻:
[1]徐芝斌.“差生”情感態(tài)度培養(yǎng)與提高英語成績的關系[J].中小學英語教學與研究,20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