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向文
摘 要: 本文旨在針對教師工作壓力大、積極性普遍下降的現狀,分析激發(fā)教育內驅力、促進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的做法。
關鍵詞: 青年化學教師 職業(yè)倦怠 內驅力 專業(yè)發(fā)展
當今社會,對教師的職業(yè)要求越來越高,教師承擔的社會責任越來越重,面對的壓力越來越大,導致教師的職業(yè)倦怠感不斷增強,給教師的專業(yè)發(fā)展和教書育人工作帶來不利的影響。
1.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的關鍵在內驅力
1918年伍德沃思提出“內驅力”的概念,內驅力是在需要的基礎上產生的一種內部喚醒狀態(tài)或緊張狀態(tài),是指驅使有機體產生一定行為的內部力量,是激起行為機制的原動力。
在化學動力學中,化學反應的內驅力是反應物本身的性質,即內因。外界條件不能決定反應速率,一個反應本身無法進行,無論如何改變外界條件,都不能得到應得的產物,只有在反應可以進行的情況下,才能通過改變外界條件即外因促進反應的進行。
教師的專業(yè)發(fā)展取決于內驅力。美國著名作家弗格森說:“每個人心中都有一扇由內向外開啟的門,無論別人如何動之以情或曉之以理,都無法打開,這扇門,只有自己才能開啟?!?/p>
所以,要真正促使青年教師自我發(fā)展,必須調動其根本動力因素——內驅力,內驅力是教師提升的真動力,是真正能促進青年教師專業(yè)成長并為未來教育發(fā)展服務的根本。
2.如何激活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的內驅力
2.1樹立目標
教學生活的特性是重復而又繁忙,在這樣的生活中很容易滋生出惰性,使教師形成職業(yè)倦怠。一方面職業(yè)倦怠使教學失去應有的新意和情趣,另一方面消磨教師的生命感受和生命活力。
因此,要激活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的內驅力,教師就必須為自己的人生不斷設立一個目標,一個成功的教師必定是有目標的教師,必定會用自己的目標引領自身不斷成長。
在化學史上,從空氣中獲取含氮化合物的研究經歷了上百年,德國化學家哈伯第一次投入生產時,合成氨的轉化率才6%,無數科學家耗盡畢生精力,他們堅信,只要沿著既定的目標,自己的工作無論多么細小,對人類的發(fā)展必將作出巨大的貢獻。
所以,對于個體教師而言,在教學生涯,應樹立人生目標,做好人生規(guī)劃,從入門、勝任、成教學骨干、成學科帶頭人,一步一個腳印地前進,朝著目標發(fā)展,自我期望、自我暗示,最終升華為自我進取,教師的發(fā)展內驅力就會不斷增強。
2.2學習培訓
在化學平衡中,如果轉化率過低,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適當增加反應物的濃度,可以使化學平衡向著正反應方向移動,提高反應物的轉化率。
同理,也要激活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的內驅力,必須對教師進行充電,即學習培訓。教師最重要的任務是學習,因為精神的貧瘠比物質的貧瘠更可怕,每位教師不但有物質的需要,更要有精神的追求。
第一類學習是讀書,一位優(yōu)秀的教師,既需要擁有豐富的教學實踐經驗,又需要具備深刻的教育理論觀點?!案褂性姇鴼庾匀A”,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真正的老師必須是讀書的愛好者?!弊x過的每一本書,都好比在自己的教育車間里增添一件新的精致的工具。
第二類學習是日常實踐,“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IBM公司在員工培訓時提出:“一個人的學習80%是在工作中完成的?!苯處熣n前認真?zhèn)浜谜n,了解每一位學生的特點,上好每一節(jié)課,認真聽課,參與課題研究,當我們浸潤在日常教學實踐中時,就會真正提高。
2.3任務驅動
可是,應該怎樣逐步實現目標呢?很多時候,往往是教師自身的惰性,造成事先規(guī)劃的目標不能實現,現在很多學校都實行教師三年規(guī)劃,老師們往往是交上來,但不能及時完成者卻居多。雖然幾乎所有人都知道堅持是成功的必由之路,但真正經由此路走向成功者并不多見。因為人的意志很容易松弛,一旦松弛就很難再做到專心苦練。
這就需要使用“任務驅動”給自身加壓,在實現目標的不同階段,給自己設置一個任務,將三年規(guī)劃落實到實處,每年要求自己讀多少本書?聽多少課?參加多少次繼續(xù)教育?開多少節(jié)公開課?撰寫幾篇論文?參與幾項教研課題?等等,列出每月、每周的任務,一項一項進行完成,在完成的過程中,逐步實現目標。
人類在探索世界的過程中,材料是一個很重要的因素,從最初的石頭(天然材料),到陶瓷(無機非金屬材料),再發(fā)展到金屬和有機合成材料,一直到現在的復合材料,一項一項任務的完成,成就了人類探索世界的夢想。
美國行為科學家赫茨伯格認為,使人們感到滿意的能帶來積極態(tài)度、滿意和激勵作用的都是屬于工作本身或工作內容方面的。當我們完成了每一項任務時,就實現工作任務以內的滿足——“直接滿足”,既調動自身的積極性,培養(yǎng)自信心和能力,又增強自身專業(yè)發(fā)展的內驅力。
2.4積極反思
在化學反應中,同樣一個可逆反應,反應物和其他條件均相同,但是第一種情況使用催化劑,第二種情況沒有,則產率相差巨大。在教師的教學過程中,無法改變個人原有素質的情況下,積極反思則是教師成長的催化劑。
很多老師認為,只要自己投入教學實踐,就會有收獲,只要工夫深,鐵杵磨成針??墒菍嵺`并不一定產生智慧,只是一味地實踐,不去思考,最終會變成“磨道效應”的驢,看起來路走了很多,卻是一直在圍著原地打轉,只是變熟練一些,自身的素質沒有得到長足的提高。
所以如果缺少積極的反思,實踐僅僅是一種行動。葉瀾教授對教學反思與名師成長的那段著名的話,其實在成長過程中,每個人都會有閃光的地方和遺憾的不足,及時進行教學反思,揚長避短,教師的教育教學能力只有在積極反思的引導下才能真正取得進步。
在從事教學行為時,如果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最好的態(tài)度和方法是不在外面找原因,而是反躬自省,檢查自己哪些地方做得不足。哪怕是參與過程中產生的負面經驗,對教師進行反思性實踐,也有很大的幫助。
3.結語
教育是一項長期的藝術,經過8至12年的教學生涯后,很容易產生職業(yè)倦怠感,對教育的熱情逐漸衰退。很多老師尋求外力的幫助,如學校的物質激勵、制度激勵等。外力固然重要,內驅力才是根本,當別的老師寄希望于社會、學校對自己的關心、幫助時,你扎扎實實地學習、充實自己,激發(fā)自己的教育內驅力,擁有積極的思維、積極的情感、積極的態(tài)度和積極的措施,成功的道路也就不遠了。
參考文獻:
[1]李英.管理者如何激活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的內驅力[J].基礎教育論壇,2015(1-2).
[2]熊偉榮.回歸主體性實踐:激發(fā)教師成長的內驅力[J].教師發(fā)展論壇,2014(11).
本文系福建省教育科學“十二五”規(guī)劃2014年度常規(guī)課題立項課題“基于認知負荷理論的化學作業(yè)設計研究”(課題編號:FJJK14-474)階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