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課文新讀 特邀主持:李華平《荷塘月色》一文三讀朱自清為何“頗不寧靜”
——《荷塘月色》解讀

2016-03-13 08:02:45廣東熊芳芳
名作欣賞 2016年13期
關鍵詞:荷塘月色

廣東|熊芳芳

?

課文新讀 特邀主持:李華平
《荷塘月色》一文三讀
朱自清為何“頗不寧靜”
——《荷塘月色》解讀

廣東|熊芳芳

摘 要:朱自清“心里頗不寧靜”,大多數(shù)老師都解讀為時代的原因,或者說政治的原因。但從知人論世的角度來看,真正理解朱自清“這幾天”的“頗不寧靜”,還要與社會背景保持適當?shù)木嚯x,與朱自清的整個人格保持適當?shù)木嚯x。本文從時代、自由、江南情結(jié)三個角度,對朱自清“頗不寧靜”的原因進行分析,認為后兩者才是令其心情頗不寧靜更為重要的原因。

關鍵詞:《荷塘月色》“頗不寧靜” 時代自由江南情結(jié)

檢索1927年7月之大事記,我們會看到這樣一份日歷:3日,臺灣爆發(fā)了“第一次中壢事件”;13日,中共決定從國民政府中撤出;14日,宋慶齡聲明脫離武漢政府;15日,汪精衛(wèi)在武漢發(fā)動反共政變,朱自清在北京清華園寫下著名散文《荷塘月色》;25日,日本首相上奏日皇“田中奏折”,企圖征服滿蒙、中國和世界。

朱自清寫作《荷塘月色》,竟然是一個與國際國內(nèi)大事平起平坐的歷史事件。

語文教師在執(zhí)教《荷塘月色》時,自然是不敢忽略“1927”這個時代背景的。沒有人能逃離時代的漩渦,這是一定的,尤其是當時就生活在北平這一漩渦中心的人。于是乎,朱自清的“頗不寧靜”,“時代”就成了最好甚至是唯一的注腳。數(shù)十年來,語文教師幾乎不敢越雷池一步。

孫紹振先生在《超出平常的自己和倫理的自由》一文中討論過在這種社會學的政治視角之外,還應有倫理學的人性視角,認為朱自清獨自漫步月下荷塘,是為了感受“超出了平常的自己”,以及“離開了妻子和孩子時獲得的一種心靈的解脫”。孫先生的這一觀點,我很認同。不過,我們還需要在理論分析和邏輯推理之外,尋找更充分的證據(jù)。同時,在此之外,我還有另外的發(fā)現(xiàn)。

首先還是說說時代。

大多數(shù)語文教師對于朱自清既不選擇“革命”也不選擇“反革命”而是逃到國學的象牙塔里的這種“惶惶然”,一般都是用朱自清自己的這段話來進行詮釋的:“這幾天似乎有些異樣。像一葉扁舟在無邊的大海上,像一個獵人在無盡的森林里。走路,說話,都要費很大的力氣;還不能如意。心里是一團亂麻,也可說是一團火。似乎在掙扎著,要明白些什么,但似乎什么也沒有明白?!保ā兑环庑拧罚?/p>

多一些閱讀了解之后,你會發(fā)現(xiàn)朱自清的“什么也沒有明白”,其實是再“明白”不過。在《那里走》一文中,有這樣一些句子:

無論你是怎樣的小人物,這時代如閃電般,或如游絲般,總不時地讓你瞥著一下。它有這樣大的力量,決不從它巨靈般的手掌中放掉一個人;你不能不或多或少感著它的威脅……在舊時代正在崩壞,新局面尚未到來的時候,衰頹與騷動使得大家惶惶然。革命者是無意或有意造成這惶惶然的人,自然是例外。(原載1928年3月《一般》第四卷第3期)

看,這是一個“明明白白”的朱自清。他十分清楚各種利害關系,并十分清醒地做出了自己的選擇,就如同他在《抗議美國扶日政策并拒絕領取美援面粉宣言》上的簽名。朱自清固然難以逃離時代的漩渦,但在重大選擇面前,他從未優(yōu)柔寡斷、畏首畏尾;他心里“頗不寧靜”,絕非僅是時代的原因。

而且,如孫紹振先生所說:“如果是指‘四一二’大屠殺以后的政治苦悶,則從四月到寫作時間,有三個月,應該說‘這幾個月心里頗不寧靜’。政治形勢,對于所有小資產(chǎn)階級知識分子來說是同樣的,朱自清的特點在哪里呢?還有,人的心靈是很豐富的,政治苦悶只是一個方面,如果斷定在所有的文章中都要做同樣的表達,那又如何解釋根本不涉及政治情懷的《背影》呢?”(孫紹振:《超出平常的自己和倫理的自由》)另外,孫紹振先生在一次訪談中所說的一段話,我以為是更深入的詮釋:“我們講文學是人學,然而卻往往忽略了人的豐富性。文本解讀關鍵是對人的理解,而我們的語文老師在講課文的時候往往把個性抽象化,把文章最生動、最深刻的地方遮蔽住了。一是用社會背景去遮蔽,二是用作者整個的人格去遮蔽。其實每一篇文章都有作者的創(chuàng)新,每一篇經(jīng)典的作品都有作者自我的一次提升。有的時候就是一天,有的時候甚至是半小時,在詩歌中,甚至就是一秒鐘,自我情緒的一個眨眼間的轉(zhuǎn)換……貼近自我不等于貼近這個人的一生、一輩子,不等于貼近他概括的人格,不是的,有時僅僅是貼近他瞬間變化的心靈?!?/p>

這“瞬間變化的心靈”,也就是朱自清所說的“剎那主義”。朱自清在1922年致俞平伯的信(原載于《我們的七月》)中說:“我第一要使生活的各個過程都有它獨立之意義和價值——每一剎那有每一剎那的意義和價值”,“我們只須‘鳥瞰’地認明每一剎那自己的價值,極力求這一剎那里充分的發(fā)展,便是有趣味的事,便是安定的生活”。

所以,要真正理解朱自清“這幾天”的“頗不寧靜”,還要警惕著,與社會背景保持適當?shù)木嚯x,與朱自清的整個人格保持適當?shù)木嚯x。

再說說自由。

朱自清心里“頗不寧靜”時為何要獨自漫步于月下荷塘?“自由”當然是最大的理由。

這種自由,就是退出一切角色,在獨處中邂逅自己的靈魂。

首先是退出社會的角色?!耙粋€人在這蒼茫的月下,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覺是個自由的人。白天里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說的話,現(xiàn)在都可不理。”可以不動手——白天里一切的案頭事務,此刻都可以不理;可以不動口——白天里一切需要敷衍應酬的話語,此刻也不必挖空心思應對;甚至可以不動腦——什么都可以不想(當然,也有“什么都可以想”的自由)。而白天,倘與生人相處,“你就得不時地讓他喝茶,抽煙,看畫片,讀報,聽話匣子,偶然也和他談談天氣,時局——只是復述報紙的記載,加上幾個不能解決的疑問——總以引他說話為度。于是你點點頭,哼哼鼻子,時而嘆嘆氣,聽著。他說完了,你再給起個頭,照樣的聽著”(《沉默》)。

其次是退出家庭的角色,即孫紹振先生所說的“離開了妻子和孩子時獲得了一種心靈的解脫”。朱自清擁有怎樣一個家庭呢?我們來看他在《兒女》一文中的描述和感慨:

十年前剛結(jié)婚的時候,在胡適之先生的《藏暉室札記》里,見過一條,說世界上有許多偉大的人物是不結(jié)婚的;文中并引培根的話,“有妻子者,其命定矣”。當時確吃了一驚,仿佛夢醒一般;但是家里已是不由分說給娶了媳婦,又有甚么可說?現(xiàn)在是一個媳婦,跟著來了五個孩子;兩個肩頭上,加上這么重一副擔子,真不知怎樣走才好?!懊ā笔遣挥谜f了;從孩子們那一面說,他們該怎樣長大,也正是可以憂慮的事。我是個徹頭徹尾自私的人,做丈夫已是勉強,做父親更是不成。

(原載1928年10月10日《小說月報》第19卷第10號)

朱自清在1928年2月寫作的《那里走》中說:“近年來為家人的衣食,為自己的職務,日日地忙著,沒有坐下閑想的工夫;心里似乎什么都有,又似乎什么都沒有?!敝熳郧宸蛉岁愔耠[在《追憶朱自清》一文中回憶道:“我們家人口多,尤其困難。為了生活,佩弦(朱自清,字佩弦——作者注)不得不帶著一身重病,拼命多寫文章,經(jīng)常寫到深夜,甚至到天明。那時家里一天兩頓粗糧,有時為照顧他有胃病,給他做一點細糧,他都從不一個人吃,總要分給孩子們吃。”這樣繁瑣平庸的日常生活,銷蝕著他的精力、才情與生命,加上一幫年幼的孩子“成日的千軍萬馬”,一個人被世俗生活嚴重拖累,對于自己喜歡的事業(yè),無法投注全部的精力與超脫的靈魂,內(nèi)心自然會“頗不寧靜”。

再說說江南。

心里“頗不寧靜”,為什么一定要選擇在月下的荷塘漫步,而不是其他地方?為什么要在末尾連續(xù)引用兩首關于江南采蓮的詩詞?為什么“到底惦著江南”?江南,與他的“頗不寧靜”有無關系?有什么樣的關系?

簡單來說,朱自清離開江南,是出于稻粱謀,是生活的無奈。江南,才是他一輩子魂牽夢縈的地方,才是他靈魂最深處的歸宿。他的“頗不寧靜”,因江南而起,又因江南而息。

根據(jù)《朱自清年譜》記載,1920年8月,由北大校長蔣夢麟推薦,朱自清攜眷前往浙江第一師范學校任教。1921年就聘吳淞中國公學國文教員,不久,中國公學起風潮,朱自清轉(zhuǎn)到上海,中國公學風潮結(jié)束后,到浙江一師教書。1922年初春,前往臺州浙江省第六師范學校任教。1923年3月,由他的北大同學周予同介紹,到浙江省立第十中學(溫州中學的前身)任教“國文”,又在浙江省立第十師范學校兼教“公民”和“科學概論”。1924年2月,他迫于生計只身前往寧波的省立四中任教,但把家屬留在溫州,以省去一筆搬家費用。當時正值國內(nèi)軍閥戰(zhàn)亂,寧波的省立四中因戰(zhàn)爭暫時停課,朱自清面臨失業(yè)的威脅,正巧上虞白馬湖的春暉中學委托夏丏尊物色一名國文科教員,夏丏尊向他發(fā)出熱情的邀請,才使他有了一個謀生的機會。1924年3月,朱自清前往白馬湖春暉中學兼課;9月,被春暉中學正式聘用;10月,赴白馬湖春暉中學布置住家。朱自清本以為此番應該可以安定下來了,可是11月20日至年底,春暉中學起了風潮,學校提前放寒假,開除學生二十八人。由于風潮事件,匡互生、豐子愷、夏丏尊、朱光潛等人集體辭職離開春暉園。暫時沒有合適去處的朱自清雖然留在了春暉,然良朋散盡,他也已下定了離開的決心,他在日記中說:“此后事甚乏味,半年后仍須一走?!?/p>

1925年,朱自清給俞平伯寫了一封信,信中說:“我頗想脫離教育界,在商務覓事,不知如何?也想到北京去,因前在北京實在太苦了,直是住了那些年,很想再去領略一回。如有相當機會,當乞為我留意。”次月,他又給俞平伯去信說:“弟傾頗思入商務,圣陶兄于五六月間試為之。但弟亦未決。弟實覺教育事業(yè),徒受氣而不能受益,故頗倦之。兄謂入商務(若能)適否?”此時,清華大學正托胡適物色教授,胡適找到了俞平伯,但是俞平伯沒有去,他推薦了朱自清,得到了胡適的應允。在迷惘中彷徨的中學教師朱自清倏然間華麗轉(zhuǎn)身,成了清華大學的教授,實在始料不及。9月4日,他致信胡適表示感謝:“適之先生:承先生介紹我來清華任教,厚意極感!自維力薄,不知有以負先生之望否!……”就這樣,1925 年8月暑期過后,朱自清一個人匆匆趕往北京,結(jié)束了長達五年的輾轉(zhuǎn)。

按理說,在江南這幾年的顛沛流離,應當是痛苦的記憶,然而朱自清在《一封信》中說:“在北京住了兩年多了,一切平平常常地過去。要說福氣,這也是福氣了。因為平平常常,正像‘糊涂’一樣‘難得’,特別是在‘這年頭’。但不知怎的,總不時想著在那兒過了五六年轉(zhuǎn)徙無常的生活的南方。轉(zhuǎn)徙無常,誠然算不得好日子;但要說到人生味,怕倒比平平常常時候容易深切地感著?!庇幸惶?,他實在悶得慌,乃決意進城去,在海淀下了汽車,找了一個小飯館,“揀了臨街一張四方桌,坐在長凳上,要一碟苜蓿肉,兩張家常餅,二兩白玫瑰”,酒入愁腸,情動于中,就在那桌上寫了一首《我的南方》:“我的南方,我的南方,那兒是山鄉(xiāng)水鄉(xiāng)!那兒是醉鄉(xiāng)夢鄉(xiāng)!五年來的彷徨,羽毛般的飛揚!”

為什么江南的記憶在朱自清心中揮之不去?僅僅因為那是他的故鄉(xiāng)?

在更多了解之后,我們會發(fā)現(xiàn),離開江南去往北平,對朱自清來說,變化的不只是自然環(huán)境,更有人文環(huán)境和生活方式。再具體一點說,令朱自清魂牽夢縈揮之不去的,也許不是整個江南,而是白馬湖,是他在春暉中學做中學教員的那段短暫的最美時光。到底是一種什么樣的美,使得朱自清魂牽夢縈呢?

首先是自然美。他寫于1924年4月12日夜的《春暉的一月》中,有這樣的句子:

①走向春暉,有一條狹狹的煤屑路。那黑黑的細小的顆粒,腳踏上去,便發(fā)出一種摩擦的噪音,給我多少輕新的趣味。

②我是常住城市的人,到了這種空曠的地方,有莫名的喜悅!

《荷塘月色》中,沿著荷塘,也是“一條曲折的小煤屑路”,“白天也少人走,夜晚更加寂寞”,朱自清卻偏偏選了這條“幽僻”的路,去月下漫步。是懷舊么?還是希望能夠沿著熟悉的小路,在想象中重回往昔的白馬湖?又或者,荷塘本非荷塘,白馬湖亦非白馬湖,它們都只是人類回歸自然的原始欲望?

海德格爾說:“孤獨有某種特別的原始的魔力,不是孤立我們,而是將我們整個存在拋入所有到場事物本質(zhì)而確鑿的近處?!蔽蚁?,這就是朱自清需要獨處的更深層的原因,不只是要逃離社會角色,也不只是要逃離家庭角色,而是人類在靈魂深處的一種需要:超脫肉體和物質(zhì)的沉重負荷,進入詩與思,進入自然的本真和存在的本質(zhì)。也就是朱自清所說的“超出了平常的自己,到了另一世界里”。

同時,深入《荷塘月色》的文字,我們會發(fā)現(xiàn),江南情結(jié),成了朱自清的精神印記。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寫了五種意象:柳、蓮、水、月、夜。

三處柳?!昂商了拿?,長著許多樹,蓊蓊郁郁的。路的一旁,是些楊柳,和一些不知道名字的樹?!蔽蚁嘈胖熳郧褰^不至于只認識楊柳一種,但除楊柳以外,其他樹的名字,全都被朱自清忽略?!霸鹿馐歉袅藰湔者^來的,高處叢生的灌木,落下參差的斑駁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彎彎的楊柳的稀疏的倩影,卻又像是畫在荷葉上?!边@一處簡直是率真可愛的孩子氣——將自己不喜歡的灌木妖魔化、丑化;楊柳的倩影卻像是一幅畫,用詞的審美情感迥乎不同?!皹渖焕顷庩幍?,乍看像一團煙霧;但楊柳的豐姿,便在煙霧里也辨得出?!痹俅魏雎云渌麡?,而且,即便是在煙霧中,朱自清也能辨出楊柳的豐姿。柳,即“留”,語文教師都知道它意味著什么。對江南的深深依戀,大約一開篇即在這楊柳的意象中彌漫開了。

兩種蓮:實景、虛境。朱自清用大量筆墨,運用各種手法,描繪了清華園里蓮的實景,文末又連續(xù)引用兩首關于蓮的古詩詞,營造了婉約清新、明艷輕快的虛境?!安缮徥墙系呐f俗”,朱自清的江南情結(jié)和浩渺鄉(xiāng)愁,只有清華園的荷塘略能撫慰了。身不能至,心向往之。正如他所說的,“心的旅行又不以表面的物質(zhì)世界為限”,“心的旅行也不以存在的世界為限”(《“海闊天空”與“古今中外”》)?;昀飰衾锬軌驎簳r回到江南,也是好的。

略有遺憾的水?!叭~子底下是脈脈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見一些顏色”,“今晚若有采蓮人,這兒的蓮花也算得‘過人頭’了;只不見一些流水的影子,是不行的。這令我到底惦著江南了”。無水不江南,這是清華園荷塘的小遺憾,也是令朱自清最終還是免不了要惦著江南的重要原因。不過,好在有“流水一般”的月光加以彌補。

恰到好處的月?!半m然是滿月,天上卻有一層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為這恰是到了好處——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別有風味的。”酣眠與小睡,是類比的手法,意思是,月光朗照如同酣眠,固不可少;淡云輕籠的朦朧月光如同小睡,也別有風味?!疤林械脑律⒉痪鶆?;但光與影有著和諧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著的名曲”,妙用通感,讓月更具藝術(shù)的美感,如畫,如詩,如曲。而“蒼茫的月”,又讓朱自清的心有一種水融于水的歸屬與契合。

翻轉(zhuǎn)世界的夜。夜,對于朱自清而言,是“另有一番樣子的世界”。朱自清在夜里,收獲了一個屬于自己的、完整的世界。雖然“這時候最熱鬧的,要數(shù)樹上的蟬聲與水里的蛙聲”,雖然“熱鬧是它們的,我什么也沒有”,但朱自清所要的世界,本也不是蟬蛙的世界。在這樣的夜里,他回到了回不去的故鄉(xiāng),也看見了看不見的遠方。

其次是人情美。

使得朱自清魂牽夢縈的,并不只是江南的自然美,在白馬湖,那種志同道合的醇厚友情才是他覺得這是“一生中難得的愜意時光”的根本原因。夏丏尊、豐子愷、朱光潛、匡互生等都是朱自清在春暉結(jié)成的莫逆之交,他們之間的友情比白馬湖水更深、更廣、更純凈。

在朱自清答應到春暉中學來之后,夏丏尊遂將此消息刊于《春暉》半月刊:“本校于寒假前聘定朱自清先生為國文教員,分授一組,朱先生兼任第四中學國文課,聞不久即可來校?!?月2日,一個“微風飄蕭的春日”,朱自清來到春暉中學執(zhí)教。當時《春暉》半月刊記載了這條消息:“本校本學期添聘的國文教員朱佩弦先生,自本月二日起到校就職?!敝熳郧宓谝惶烊ド险n,夏丏尊帶他進教室,向初中二年級的學生介紹說:“朱先生年齡比我輕,但學問比我好。上學期我已介紹幾篇他所寫的文章給你們看,不是都覺得很好嗎?現(xiàn)在請他教你們這一年級,我仍教一年級?!币环捠箤W生對新來的先生肅然起敬,朱自清心里頓時涌起一股暖流。

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朱自清初到清華時遭遇的淡漠。他幾經(jīng)輾轉(zhuǎn)趕到當時的教務長張仲述先生家里:“張先生出來了。他比我高得多,臉也比我長得多。一眼看出是個頂能干的人。我向他道歉來得太晚,他也向我道歉,說剛好有個約會,不能留我吃飯。談了不大工夫,十二點過了,我告辭。到門口,原車還在,坐著回北平吃飯去?!保ā冻醯角迦A記》)字里行間,能夠清楚地感覺到一種隔膜與淡漠。

在白馬湖,朱自清一有空就和豐子愷、朱光潛等到夏丏尊的“平屋”去聊天、賞花,好客的主人又常常留客人吃飯,朱自清不禁產(chǎn)生“如歸”之感。在《白馬湖》一文中,他深情地回憶當時的情景:“我們幾家接連著;丏翁的家最講究。屋里有名人字畫,有古瓷,有銅佛,院子里滿種著花。屋子里的陳設又常常變換,給人新鮮的受用。他有這樣好的屋子,又是好客如命,我們便不時地上他家里喝老酒。丏翁夫人的烹調(diào)也極好,每回總是滿滿的盤碗拿出來,空空的收回去。”(《白馬湖》,原載1929年11月1日《清華周刊》第32卷第3期)

豐子愷的漫畫《人散后——一鉤新月天如水》就取材于白馬湖畔的友人聚會,一邊飲酒一邊閑聊,直到新月如鉤,友人散盡。美學家朱光潛在回憶文章中曾說:“大家朝夕相處,宛如一家人,佩弦、丏尊、子愷諸人都愛好文藝,常以所作相傳視,我于無形中受了他們的影響,開始學習寫作,我的第一篇處女作《無言之美》就是在丏尊、佩弦兩位先生鼓勵下寫成的?!弊怨盼娜讼噍p,他們卻是文人相敬、相惜、相助、相促,當時的春暉中學,可謂群星璀璨,人文薈萃,一時無兩。這樣的人情美,才是朱自清留戀江南,留戀白馬湖的重要原因。不僅僅是同事朋友之間,師生之間亦如是。朱自清在《春暉的一月》中說:

這里的教師與學生,也沒有什么界限。在一般學校里,師生之間往往隔開一無形界限,這是最足減少教育效力的事!學生對于教師,“敬鬼神而遠之”;教師對于學生,爾為爾,我為我,休戚不關,理亂不聞!這樣兩橛的形勢,如何說得到人格感化?如何說得到“造成健全人格”?這里的師生卻沒有這樣情形。無論何時,都可自由說話;一切事務,常常通力合作。

最后,還有生活美。

朱自清一到春暉,便“上下午各有課二小時”,以其豐富的中學國文教學經(jīng)驗,自編教材,駕輕就熟,將課上得生動活潑,情趣盎然,很受學生歡迎。俞平伯1924年3月10日應邀到白馬湖春暉中學時聽他上課后,在當天的日記中這樣評價說:“學生頗有自動意味,勝一師(浙江第一師范學校)及上大(上海大學)也。”

為使學生擴大視野,春暉中學于春秋兩季均安排旅游。朱自清熱心此舉,認為學生有必要接觸更廣闊的社會。1924年10月下旬,他和匡互生等先生率領第二團由學校動身,乘民船過紹興到杭州進行為期一周的秋游。出發(fā)前,朱自清布置學生寫“途中見聞”的作文,要大家留意身邊的事情;途中,朱自清和學生吃住在一起,給學生講述沿途景點、傳說故事、風土人情,如數(shù)家珍,學生被深深吸引。到了杭州,旅游中,他又與學生一起漫游景點,登山游湖,解釋景點的詩文。杭城之游結(jié)束,學生增長了許多見識,回校后寫出了一批好文章。

為了培養(yǎng)、激勵學生的寫作熱情,朱自清在作文的批改上很肯花工夫。雖然他在春暉、寧波兩地兼課,課程排得滿滿的,但批改作文從不草草了事。如上面提到的學生文章里的好句子,他都用圓圈圈出來,特別欣賞的打上雙排紅圈圈。好的文章親自掛到教室里介紹給學生,讓他們“觀摩”,并制作“寫作成績升降表”,鼓勵學生投稿給刊物。

學生們常去他住處求教,他每問必答,絕不敷衍。因為來訪的人多,朱自清索性在屋中放一張桌子,讓學生們環(huán)桌而坐,不厭其煩地解答他們提出的問題,往往長達數(shù)小時之久,深得學生的歡迎。

朱自清在白馬湖的教書生涯,雖然清苦,但課堂對他和學生來說,是一種幸福生活。然而到了清華之后,他的課堂是什么樣子呢?

他的學生吳組緗在《佩弦先生》中說:“我現(xiàn)在想到朱先生講書,就看見他一手拿著講稿,一手拿著塊疊起的白手帕,一面講,一面看講稿,一面用手帕擦鼻子上的汗珠。他的神色總是不很鎮(zhèn)定,面上總是泛著紅。他講的大多援引別人的意見,或是詳細地敘述一個新作家的思想與風格。他極少說他自己的意見;偶爾說及,也是囁囁嚅嚅的,顯得要再三斟酌詞句,唯恐說溜了一個字,但說不上幾句,他就好像覺得自己已經(jīng)越出了范圍,極不妥當,趕快打住。于是連連用他那疊起的白手帕抹汗珠?!?/p>

朱自清的嫡孫朱小濤在《“匆匆”而去,“背影”長留》一文(《人民日報》2013年4月8日第24版)中寫道:

①1931年到1936年的日記里,有三則都是寫他夜里做夢的,奇怪的是,這三則日記所記的三個夢竟然是同一個內(nèi)容:

1931年12月5日:“夢里,我被清華大學解聘,并取消了教授資格,因為我的學識不足……”

1932年1月11日:“夢見我因研究精神不夠而被解聘……”

1936年3月19日:“昨夜得夢,大學內(nèi)起騷動。我們躲進一座大鐘寺的寺廟,在廁所偶一露面,即為沖入的學生發(fā)現(xiàn)。他們縛住我的手,譴責我從不讀書,并且研究毫無系統(tǒng)。我承認這兩點并愿一旦獲釋即提出辭職?!?/p>

②到清華大學后,心理壓力就更大了。一來教非所學。他是學哲學的,但教的卻是國學。二來他只是個本科生,而清華大學卻是名流薈萃、大師云集之地。三是清華大學嚴格的用人機制和學術(shù)競爭環(huán)境,再加上他自己由中學教師升格為教授,由教授又任系主任,他自覺“盛名之下,其實難副”,因而壓力越來越大。

如此看來,離開江南進入北平,朱自清雖然結(jié)束了肉體的輾轉(zhuǎn),卻從未結(jié)束心靈的輾轉(zhuǎn),他后半生一直活在自己的鞭影之下,這讓他身心俱乏。

于是,那個縹緲的江南,那個遙遠的白馬湖,便成了他心中一個唯美的夢境,一個浪漫的天國。在北方清冷的園子里,他到底惦著江南了,而江南,到底只能在魂里夢里方能抵達了。

他的“頗不寧靜”,除了時代的因素,除了家庭的因素,也許更多是因江南而起,又因江南而息吧。

朱自清是個知足的人,魂里夢里能再見一見江南,園子里有這方荷塘能時時讓自己見些江南的影兒,也是一種安慰吧。

作 者: 熊芳芳,“生命語文”首倡者,廣東省作家協(xié)會會員。出版有《生命語文》《語文:生命的、文學的、美學的》《語文不過如此》《高考微作文》等專著。

猜你喜歡
荷塘月色
荷塘月色
荷塘月色
作品:荷塘月色
文化縱橫(2022年5期)2022-12-17 02:24:46
荷塘月色
寶藏(2022年2期)2022-07-30 07:40:12
荷塘月色
風景寫生作品
荷塘月色
江南詩(2020年3期)2020-06-08 10:20:40
荷塘月色
荷塘月色
《荷塘月色》解讀的時代文藝特色及啟示
汝城县| 万载县| 枝江市| 扎囊县| 南召县| 古蔺县| 勐海县| 定安县| 南昌县| 禄劝| 页游| 满洲里市| 维西| 丰县| 延津县| 怀仁县| 柏乡县| 揭阳市| 青神县| 新营市| 辽宁省| 高邑县| 磐安县| 锡林郭勒盟| 永修县| 桐庐县| 芷江| 股票| 馆陶县| 阿坝县| 安福县| 新绛县| 治县。| 安新县| 天门市| 邢台县| 遂昌县| 纳雍县| 阜新| 包头市| 莱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