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娟
(湖南城市學院 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湖南 益陽 413000)
?
論中國體育傳記文學的興盛
曾娟
(湖南城市學院 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湖南 益陽 413000)
新世紀以來,中國體育傳記文學創(chuàng)作蔚為壯觀,成果豐碩。新世紀傳記文學的多元化格局,我國體育事業(yè)的蓬勃發(fā)展,出版商對體育傳記出版市場的開拓,共同促進了體育傳記文學的興盛。體育傳記文學取得的成就,豐富了傳記文學的創(chuàng)作題材和人物畫廊,極大地提升了人們對個體價值的認同,弘揚了人文精神。當然,體育傳記創(chuàng)作也表現(xiàn)出一些不足,亟待改進。
新世紀;傳記文學;體育傳記
新時期的改革開放促進經濟文化繁榮的同時,也推動了體育與文學的發(fā)展。在體育盛事連連的當下,以體育為題材的小說、詩歌、報告文學、電影等作品共同見證了中國體育事業(yè)的騰飛,以體育人為傳主的各類他傳、自傳、回憶錄、畫傳相繼涌現(xiàn),體育傳記文學也成為體育文學與傳記文學中的一道亮麗風景。本文試圖通過梳理新世紀中國體育傳記創(chuàng)作情況,分析其興盛之因,探討體育傳記文學的成就及存在的問題,以期體育傳記文學朝著更好的方向發(fā)展。
體育傳記以體育人物為傳主,在遵循客觀事實的基礎上運用多元藝術手法再現(xiàn)傳主的人生經歷、不凡事跡,生動形象地塑造體育人物形象。它從多個側面勾勒了中國體育發(fā)展歷程,同時也展現(xiàn)了我國體育事業(yè)取得的不斐成就。早在20世紀90年代,就有關于前國際奧委會主席薩馬蘭奇的傳記作品《安東尼奧·薩馬蘭奇》(劉平安、劉京著,1997年),同年著名體育解說員宋世雄出版自述《我的體育世界與熒屏春秋》(1997年)。宋世雄的自傳從一個體育愛好者、體育迷、體育電視人的角度講述自己與體育的情緣,顯示出他對體育的廣見博聞,以及描繪體育運動時所傾注的極大熱情。1999年郎平出版自傳《激情歲月》,該書展現(xiàn)了郎平的成長歷程,描述了中國女排勇奪“五連冠”的諸多感人細節(jié),使“女排精神”深入人心?!芭啪瘛焙芎玫卦忈屃恕盀閲鵂幑?、無私奉獻、科學求實、遵紀遵法、團結友好、堅強拼搏”的中華體育精神,對讀者起到極大的激勵作用。如果說20世紀末出現(xiàn)的體育傳記作品還只是星星之火,那么新世紀10年涌現(xiàn)的體育傳記作品大有燎原之勢。至少數量可觀,而且傳主形象、傳記作者更為豐富,藝術手法也有明顯突破。
(一)體育運動員傳記
運動員是體育文學描寫的主要對象,也是大眾關注體育活動的集點。近些年出版的體育傳記作品中,以運動員為傳主的傳記作品數量最多,如李玲修與周銘共合著的《體育之子榮高棠》(2002年)、《中國奧運第一人——劉長春》(2008年)、《無臂蛙王——世界殘奧冠軍何軍權傳奇》(2008年)、《冠軍的尊嚴:容國團傳》(2009年)、《李娜自傳:獨自上場》(2012年)、《田亮自傳:最亮的十米》(2006年)、《林丹自傳:直到世界盡頭》(2012年)、《劉璇自傳:璇木》(2012年)、《姚明自傳:我的世界我的夢》(2004年)、《楊威自傳:楊我國威》(2012年)、《韓端:風雨玫瑰》(2007年)、潘曉婷自傳《我不是天后》(2011年)、《我是劉翔》(2004年)、《沉浮莊則棟》(2014年)、《天外有天:一代棋圣吳清源傳》(2007年)、李鐵自傳《鐵在燒》(2002年)、《落子無悔——常昊自傳》(2015年)、《楊三生:一個人的泳壇傳奇》(2014年)、《天才少女侯逸凡》(2012年)等等。
從這些傳記來看,運動員自傳占多數,而且以球類明星傳記最吸人眼球,占居熱銷榜首。像網球冠軍李娜、NBA球星姚明、羽毛球冠軍林丹、乒乓球皇后鄧亞萍、足球運動員李鐵和孫繼海、臺球天后潘曉婷等運動員的傳記成為當下體育傳記中的熱門。除此之外,亦有數量可觀的體操、游泳、跳水、田徑、擊劍等項目運動員傳記作品。相比而言,傳統(tǒng)體育項目的運動員傳記數量較少,武術類的有《陳正雷傳》(2008年)、燕子杰自傳《我的傳奇人生》(2011年)、劉素娥撰寫的《奧運情緣——一代武宗溫敬銘的奧運傳奇》(2008年)等,這些作品展示了不同武術宗派的博大精深。其中不乏優(yōu)秀之作,如《奧運情緣——一代武宗溫敬銘的奧運傳奇》,全書以溫敬銘為中國武術事業(yè)的發(fā)展而拼搏奉獻的一生為主線,用多條線索描寫了他的家族和家庭,使我們全面而又深刻地了解了一代武學宗師的全貌。圍棋類傳記作品有陳祖德自傳《超越自我:我的黑白世界》(2004年)、聶衛(wèi)平自傳《圍棋人生》(2011年)、《吳清源自傳》(2010年)等。如此多的傳記作品在信息化時代迅速地走進千家萬戶,為讀者樹立了愛我中華、奮力拼搏的榜樣,起到了很好的啟示教育意義。
(二)體育教練傳記
運動員的成功離不開教練的培訓與指導,體育團隊的成長更是離不開教練的引導與付出。當體育運動員獲得驕人成績、受到萬眾矚目時,關于教練的傳記自然備受關注,同時,那些體育名人教練的傳記也成為大眾深入了解體育名人的另一條重要途徑。當然,體育教練傳記的價值遠不在此,教練的體育理念、體育貢獻為體育研究提供了文獻價值。這一類傳記的數量無法與運動員傳記相提并論,它們的存在卻豐富了傳記人物畫廊,如跳水教練于芬自傳《真實人生:我的跳水往事》(2010年)、乒乓球教練莊家富自傳《國家乒乓球隊:世界冠軍教練的乒乓球情緣》(2012年)、女排教練陳忠和傳記《笑對人生:陳忠和自述》(2004年)等。
這類傳記的傳主大都經歷過從運動員到教練這一轉型過程,如中國男子花劍隊金牌主帥王海濱首部個人自傳《劍之舞——王海濱自述》(2013年)回顧了自己學劍、擊劍、教劍的經歷。他與葉沖、董兆致并稱中國男子花劍“三劍客”,叱咤劍壇多年,退役后擔任男子花劍隊主教練,帶領弟子雷聲在2012年倫敦奧運會上斬獲中國花劍隊歷史上第一枚金牌。這既是他個人成長、奮斗史,也是中國擊劍運動發(fā)展史。著名作家柯云路撰寫的傳記《溫情馬俊仁》(2004年),以圓熟的文學技巧和敘述功力,結合心理學、運動訓練學,立體多元地揭示了中國田徑運動的“傳奇教練”馬俊仁的人格形成史,全面披露了馬俊仁令人驚嘆的訓練奧秘,重新詮釋了震驚中國體壇的1994年“馬家軍兵變”事件,顯示了作家解析人生的獨特視角和方法。我們也從中感受到了作家式敘述與運動員自述的不同風采。作為三大球類之一的足球,世界范圍內的關注度遠超其他球類,中國足球運動更是牽動億萬球迷和老百姓的心,因而人們對于執(zhí)掌國足的主帥亦是格外關注。足壇神奇教練米盧曾帶領中國男子足球隊打進2002年日韓世界杯決賽圈,改寫了國足的歷史。體育記者李響在與米盧的多次接觸中寫就傳記《零距離:與米盧的心靈對話》(2001年),傳記以米盧為主線,披露了從米盧登陸中國到中國隊打進世界杯這兩年來中國足球激動人心的滄桑巨變,展現(xiàn)了米盧比賽場上排兵布陣的神奇之處和人格魅力。
(三)體育官員傳記
在諸多體育傳記中,還有一部分體育領導(官員)傳記,如《中國奧運先驅張伯苓》(2007年)、《李夢華體育之路》(2011年)、《中國奧運之父——王正廷傳》(2012年)、《李元偉籃壇風云路》(2010年)、《袁偉民與體壇風云》(2009年)、《何振梁與奧林匹克》(2000年)、《忠誠無悔:我與中國足球》(2006年)等。這些傳記的傳主有些曾是運動員、教練員,后來轉型出任體育領導。這類傳記重點突出傳主在中國體育事業(yè)發(fā)展歷程中的杰出貢獻,像張伯苓就是作為我國奧林匹克運動的最早倡導者和奧林匹克精神的最早傳播人,他是力促劉長春首個參賽奧運的主導人物,被譽為“中國奧運第一人”。民國時期體育外交家王正廷,熱心體育事業(yè),并致力奧林匹克運動在中國的開展,被譽為“中國奧運之父”。原國家體委主任李夢華,率領中國體育代表團參加第二十三屆洛杉磯奧運會,實現(xiàn)了我國參加奧運會金牌“零”的突破,取得了具有歷史性的重大成就。賀龍元帥后人撰寫的傳記《共和國體育的奠基人:賀龍》(2014年),從賀龍武術世家的出身與體育的淵源談起,以時間為序,圖文并茂地講述了賀龍與共和國第一代體育人之間的故事,詮釋了賀龍的體育思想,也從多個側面反映了新中國體育事業(yè)發(fā)展軌跡。
(四)體育評論員傳記
這是其中最為獨特的一類。傳主身份既非運動員、也不是教練,更不是體育界領導,而是與體育密切相關的體育解說員或體育評論員。出于工作或個人愛好的原因,他們與體育結下不解之緣。正因為這種拉開的距離,對體育的感知、評價顯得冷靜、老練。雖然數量很少,但為我們了解體育活動、體育運動員和教練提供了很好的文本材料。如宋世雄的自述《我的體育世界與熒屏春秋》(1997年)、足球評論員胡濱的傳記《我的世界杯·我的三十年》(2012年)、體育解說員孫正平自傳《聲涯》(2007年)等。在這些評論員中,黃健翔曾以他富有激情、充滿個性色彩的足球解說備受爭議,其傳記《不是一個人在戰(zhàn)斗——我就是黃健翔》(2007年)以漫畫繪本形式,闡釋他生活與工作中的點點滴滴。他們見證了中國體育事業(yè)的輝煌,以獨有的視角為我們傳播體育精神,宏揚體育文化。
為什么新世紀體育傳記文學會如此興盛?筆者以為有三方面的因素在其中起了推動作用。
第一,新時期以來傳記文學的多元化發(fā)展。傳記文學在新時期文壇獲得新的發(fā)展機遇,數量和質量都得到了全面提升,朝著多元的方向發(fā)展。有學者認為“走下神壇的領袖人物和將帥傳記,文化名人傳記,功勛卓著的科學家傳記,各類明星傳記,歷史人物的新傳記,優(yōu)秀企業(yè)家和成功人士傳記,海外風云人物傳記,平民傳記”八種類型是新時期傳記文學的成就之一[1],傳主形象呈現(xiàn)多樣化特點,題材更為豐富。各行各業(yè)的杰出人物被推至時代前沿,成為人們的楷模,發(fā)揮榜樣作用。隨著中國體育強國夢的實現(xiàn),體育的本質屬性愈發(fā)突顯。在國家大力提倡全民健身運動的當下,“體育已經成為人們戰(zhàn)勝‘都市病’、‘文明病’,克服‘亞健康狀態(tài)’的積極的、文明的生活方式,成為衡量社會進步的一項重要標志”[2]。大眾在關注、參與體育的過程中深切感受到體育運動精神對人自身的影響,激勵著普通人朝著人生的正確方向前行。所以,相比于娛樂圈的歌星、影視明星傳記,體育明星傳記導向更正確,鼓舞作用更大。體育傳記將體壇風云人物的正面影響提升到新的高度,為社會傳播了滿滿的正能量。
第二,我國體育事業(yè)的迅猛發(fā)展。文學是社會發(fā)展的產物。中國從近代被列強視為“東亞病夫”到新世紀崛起成為體育強國,這其中的曲折歷程和幾代人的艱辛都在文學作品中可窺一斑。體育與文學的結合,既弘揚了體育文化、傳播了體育精神,同時又為文學提供了豐富的素材,有力地推動了體育文學的發(fā)展。體育小說、體育散文、體育報告文學、體育詩歌、體育電影等文學樣式都在新時期獲得長足發(fā)展,奧運小說《八月狂想曲》、詩歌《中國女排之歌》、報告文學《揚眉劍出鞘》、電影《一個人的奧林匹克》等成為體育文學的代表作品。與此同時,各類體育運動、體育賽事如火如荼地開展,民眾對體育的熱情和對體壇風云人物的關注進一步推動了體育傳記創(chuàng)作。如前所述,新世紀涌現(xiàn)出運動員傳記、教練傳記、體育官員傳記和體育評論員傳記等自傳或他傳作品無數,并形成傳記寫作中的明星現(xiàn)象。
第三,出版商對體育傳記出版市場的開拓。隨著人們對體育認識、關注度的日趨上升,體育圖書迎來新的發(fā)展機遇,尤其是體育名人傳記頗受出版商青睞?!斑@是一塊前景廣闊迷人的市場”,“當體育越來越成為全球化娛樂的重頭戲,這個行業(yè)就越發(fā)擁有了出版的市場價值”[3]。西方國家?guī)缀趺磕甓家瞥錾习俜N體育明星傳記,有些傳記甚至一直占據暢銷書排行榜,如《球王貝利自傳》《一生只有那顆星》(法國隊主教練艾梅·雅凱)等。受國外體育名星傳記影響,中國出版界開始挖掘本土體育明星。一開始是足球運動員傳記,如李鐵的自傳《鐵在燒》,孫繼海的自傳《我的太陽》,之后籃球、乒乓球、羽毛球、網球、游泳等領域的體育名人都相繼推出各類傳記。出版社看到明星效應帶來的利潤,紛紛主動邀請名人寫傳記,講述他們人生中的故事。于明星一方既可拿到高額稿酬又提高了自己的知名度,對于這種互贏互利之事,何樂而不為?北京2008年奧運會前后,出版商配合體育賽事,對體育明星傳記加大廣告攻勢和包裝意識,推出《乒壇皇后鄧亞萍》《中國奧運第一人——劉長春》《奧運情緣——一代武宗溫敬銘的奧運傳奇》《中國奧運先驅張伯苓》《中國軍團》《何振梁——五環(huán)之路》等一批奧運名人傳記。出版商的這種營銷手段一定程度上促進了體育傳記文學的繁榮。
中國體育事業(yè)的蓬勃發(fā)展,使得體育文學進入“傳記時代”。體育傳記文學是繼新時期體育報告文學之后出現(xiàn)的又一個文學創(chuàng)作熱潮,為新世紀體育文學注入了新鮮血液。它的成就體現(xiàn)在:首先,傳記作家以人為本,弘揚人文精神。新時期以來的體育報告文學注重對體育賽事、競技的描寫,歌頌金牌,塑造高大全的人物形象,但概念化的表現(xiàn)手法導致文學形象干癟,趨于模式化。而傳記中個性鮮明的人物形象、生動的細節(jié)、豐富靈動的語言吸引越來越多的讀者開始關注運動員奪冠背后的人生軌跡與心路歷程。人們關注的焦點不全然集中在運動員身上,那些教練、領導、解說員的傳記也讓人們從一個側面看到了體育精神、體育文化在這群體育人身上的詮釋。更多讀者關注的重點不再是體育賽事中的奪冠目標,而是由欣賞體育上升到對個體價值的認同,與當下人們體育理念的轉變相吻合。這些體育傳記擺脫了集體主義敘事方式,正視個人思想,尊重個人價值,體現(xiàn)出鮮明的人本意識。其次,傳主藝術形象的突破,豐富了傳記文學的創(chuàng)作題材以及人物畫廊。體育傳記的傳主形象突破了以往臉譜化的完美無缺的形象特征,更加立體多元、血肉豐滿。以往的傳記寫作未能擺脫樹碑立傳的傳統(tǒng)心態(tài),寫作過程中往往有所避諱,以記錄生平事跡、描述歷史狀況為基本形態(tài);而體育傳記在尊重史實的基礎上力求多維度審視傳主的人格魅力,好與不好都真實地呈現(xiàn)在讀者面前。比如魯光在《沉浮莊則棟》中贊揚了莊則棟高超的乒乓球技術,肯定了他在中國“乒乓外交”重要關口所做出的較大貢獻,但也指出了他在“文革”期間犯下的錯誤。魯光在傳記中為我們描述了一位并不完美卻真實的莊則棟。李娜在其自傳《獨自上場》中為我們展現(xiàn)更多的是每一次網球賽前后的心理狀況,她的暴躁脾氣、拿到大滿貫后的自滿心緒,還有她的喜悅、無奈、幽默等。我們看到的不止是賽場上的李娜,也有生活中的多面李娜。這樣的文學形象充滿了人性的光輝和文化的張力。如果說,我們的傳記作家都能做到以人為本,將歷史性與文學性很好地融合,優(yōu)秀的體育文學作品會越來越多,而人文精神的弘揚、藝術手法的多元、正能量的傳播亦可為當下紀實文學的發(fā)展提供某些啟示。
盡管如此,體育傳記創(chuàng)作中的一些缺失也不容忽視。第一,缺乏以普通運動員為傳主的作品。翻閱體育傳記作品,不難發(fā)現(xiàn)傳主或是冠軍,或是冠軍教練,或是體育界領導,或是體育界著名評論員,他們都是這一行業(yè)的名人。雖然通過閱讀這些傳記,人們可以深入了解這些體壇風云人物,了解中國體育事業(yè)發(fā)展的曲折歷程和取得的輝煌成就,但是,中國體育事業(yè)的重要組成中還有那些吃苦耐勞、奮斗在體壇的無以數計的普通運動員和相關工作人員,一部完整的體育史不應該遺漏他們?!斑^去我們閱讀的歷史都是重大人物或者重大事件的歷史,實際上普通老百姓的歷史更有意思。”[4]錢理群先生認為在正規(guī)歷史敘述之外的個人眼中的歷史具有許多真切的東西,對歷史研究有很大意義[4]。過去文壇多的是各行業(yè)杰出人物傳記,鮮見普通人物傳記,進入新時期后,人們對個體生命價值越來越關注,平民傳記受到大家喜愛,如《李方舟傳》(朱東潤)、《上海的紅顏遺事》(陳丹燕)、《一個平民百姓的回憶錄》(喻明達)、《哈佛女孩劉亦婷》(劉衛(wèi)華、張欣武)等,成為傳記文學中的亮麗風景。曾有學者預言平民傳記將是21世紀新的熱點,遺憾的是,目前體育界普通運動員傳記未曾出現(xiàn)。作為對宏大歷史敘述的補充,為普通運動員立傳或一名普通運動員用傳記形式來敘述他眼中的體育和體育史,應該受到關注和鼓勵。
第二,傳主形象理想化或絕對化。無論是自傳還是他傳,作者在寫作過程中不可避免地會受到主觀情緒的影響,從而使傳主形象過于完美或絕對化。以個人喜惡去評價或描述事件中的人或事,往往會導致真實性的偏差。傳記作者應當處理好傳記寫作過程中文學性與歷史性問題,在尊重客觀事實的基礎上,形象地塑造傳主形象,使其具有真實性與感人之處。
第三,紀實有余而文學性不足。真實性和文學性是傳記文學的本質屬性,好的傳記作品應當是二者的完美結合。體育傳記不乏優(yōu)秀之作,如著名作家李玲修與中國體育報業(yè)總社編輯周銘共合著的傳記作品《體育之子榮高棠》,真實客觀地描述了榮高棠的人生命運和體育事跡。兩位作者經過數十年調查、采訪寫就這部作品,傳主的曲折經歷和拼博精神借由生動感人的細節(jié)和心理活動傳達出來,具有較強的藝術感染力。然而,某些作者或書商為了搶占市場,往往采用“短平快”手法拼湊作品,很少使用李玲修那樣認真、細致、嚴謹的做法,他們有的很少采訪傳主,只是依據報刊雜志的報道和網絡上的資料進行拼湊,導致作品整體粗糙,更別提文學感染力。比如姚明通過選秀進入NBA之后,憑借其卓越的表現(xiàn)成為全球頗具影響的籃球明星,市面上出現(xiàn)許多與他相關的書籍。除個別作品(《姚明之路》)是在采訪姚明的教練或家人、朋友之后寫成,其他通常是拼湊而成。還有的體育
傳記作品過多堆積材料致使作品更像是紀實報道,人物缺乏個性特色,直接影響到作品的文學性。以上這些都是體育傳記寫作中存在的問題,亟待修正。
作為一種常見的文學樣式,傳記歷來頗受讀者喜愛。透過傳記文本人們不僅可以了解傳主的生平事跡,還能感受到傳記作者對傳主的情感態(tài)度、思想觀念、藝術追求。在多元發(fā)展的新時期傳記文學中,體育傳記的興盛,拓展了傳記文學的題材領域,更為重要的是,隨著我國體育事業(yè)的蒸蒸日上,體育傳記文學必將成為當代體育文學發(fā)展的新動力。盡管其中仍有一些問題存在,只要傳記文學研究者、寫作者認真對待,努力改進,我們有理由相信,新世紀傳記文學和體育文學都會朝著更好的方向發(fā)展。
[1]李健.中國新時期傳記文學研究[D].蘭州:蘭州大學,2007.
[2]彭松喬.共和國體育騰飛的文學見證[N].文藝報,2008-08-19.
[3]于敏.體育明星在出書[J].出版廣角,2006(8):14-15.
[4]陳曉梅.《一個平民百姓的回憶錄》引人關注 [N].中華讀書報,1999-03-31(1).
(責任編輯:田皓)
作者介紹:曾娟,女,湖南邵陽人,湖南城市學院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為中國現(xiàn)當代文學。
I207.5
A
1674-9014(2016)03-0107-04
2016-0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