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論南朝至唐五代絕句體哀悼詩的語言風格

2016-03-15 08:44:52溫瑜
湖北經(jīng)濟學院學報 2016年6期
關鍵詞:死者詩人

溫瑜

(常熟理工學院人文學院,江蘇常熟215500)

論南朝至唐五代絕句體哀悼詩的語言風格

溫瑜

(常熟理工學院人文學院,江蘇常熟215500)

抓住南朝至唐五代絕句體哀悼詩的特點,選取遺物、遺屋、遺詩、遺孤、遺孀、墳墓、送葬、典型往事、醉、夢以及即興之景等哀悼典型,多用比喻、婉曲、襯托、借代、用典等表示含蓄委婉的辭格和第三、四句言已盡哀無窮的表達方式抒發(fā)死亡哀悼之情。往往依靠第三、四句的疑問代詞、時間名詞構成語意轉折,大體形成死-哀式、寫景-抒情式、生-死式三種章法形式,構成南朝至唐五代絕句體哀悼詩語言概括、凝煉含蓄、章法緊湊、言簡意豐、意味無窮的特點,呈現(xiàn)出含蓄蘊藉之風格。

南朝至唐五代;絕句體;哀悼詩

絕句又稱截句、斷句、絕詩,是唐朝流行起來的一種近體詩,以四句為一首,按每句的句式可分為五言、六言、七言三種形式,其中以五、七言絕句居多,六言絕句很少。按平仄可分為律絕和古絕,律絕是律詩興起之后才有的,與律詩一樣,限押平聲韻腳,依照律句的平仄,講究粘對;古絕唐代以前就有,據(jù)胡應麟所說:“五言絕起兩京”,[1]即起于漢代。它不受律詩格律限制,一般認為只要用仄韻或不用律詩的平仄、有時不粘不對就是古絕。不論是哪一種形式,較八言句律詩而言,絕句較少拘束,可對仗也可不對仗,因每首只有四句,故短小精萃。南朝至唐五代絕句體哀悼詩共有188首,其中,五絕41首,七絕147首,皆呈現(xiàn)含蓄蘊藉之風格。

一、選取哀悼典型

絕句篇幅短小,所以對選材有嚴格的限制,往往要選擇具有高度典型性、概括性的材料,以便達到以小見大、以少勝多的效果。南朝至唐五代絕句體哀悼詩選取的哀悼典型材料主要有遺物、遺屋、遺詩、遺孤、遺孀、墳墓、送葬、典型往事、醉、夢以及眼前即興之景。

(一)遺ⅹ

死者遺留下來的人和物主要有:遺物,如李煜《梅花》中與周后生前移植的梅花,《書靈筵手巾》中在周后葬禮上使用的手巾,《書琵琶背》中李璟曾送給周后的琵琶,宋之問《傷曹娘二首》中曹娘殘留的脂粉氣和舞衣,張說《傷妓人董氏四首》中董氏遺留的粉蕊、妝簏、金花、翠條、舞席、殘粉,劉長卿《家園瓜熟,是故蕭相公所遺瓜種,凄然感舊,因賦此詩》中蕭相公所遺瓜種,顧況《哭絢法師》中絢法師生前手種的殿前樹,元稹《六年春遣懷八首》中其妻所遺留的孤枕、殘弦、書信、箜篌、馀服、玉梳鈿朵、玳瑁箏,劉禹錫《傷桃源薛道士》中桃源薛道士生前手植的紅桃,《傷愚溪三首》中柳宗元當年居住過的愚溪,韋莊《悼楊氏妓琴弦》中楊氏遺留的裙帶;遺屋,如張說《傷妓人董氏四首》中的舊亭紅粉閣、劉商《代人村中悼亡二首》中死者生前居住過的家宅、崔涯《悼妓》中妓生前住過的赤板橋西小竹籬、溫庭筠《宿城南亡友別墅》中亡友生前居住過的別墅;遺詩,如李益《嘉禾寺見亡友王七題壁》中亡友王七的題壁詩、令狐楚《李相薨后題斷金集》中李相生前所著的斷金集、歐陽詹《睹亡友題詩處》中亡友的題壁詩、柳宗元《段九秀才處見亡友呂衡州書跡》中呂衡州生前的書跡、王建《哭孟東野二首》中孟東野生前所著的《杏殤》詩、李郢《小石上見亡友題處》中亡友的題詩;遺孤,如元稹《六年春遣懷八首》和《悼稚》中的稚女、《答友封見贈》中的小女、白居易《為薛臺悼亡》中的稚子、劉商《吊從甥》中的兒童;遺孀,如顧況《哭李別駕》中的孀妻、劉商《吊從甥》中的孀婦。這些人和物是死者生前所珍愛的對象,是死者曾經(jīng)存在的痕跡,對這些人和事的詳細描繪更容易讓存者睹物思人,從而產(chǎn)生人去物存、人(死者)去人(遺孤、遺孀)活的悲傷之情。例如元稹的《六年春遣懷八首》其四:

婢仆曬君馀服用,嬌癡稚女繞床行。玉梳鈿朵香膠解,盡日風吹玳瑁箏。①

此七絕是詩人為哀悼曾經(jīng)共同生活了七年的妻子韋叢而作,通篇用遺物、遺女抒發(fā)哀情。第一句寫婢仆曬著妻子的遺服,第三句寫妻子生前戴的首飾玉梳、鈿朵因香膠失效而散開,第四句寫風整天吹著妻子生前彈奏的飾有玳瑁的箏。其中,“香膠”典自晉張華《博物志》卷二,言漢武帝時西海國有人獻五兩膠,存外庫四兩半,西使隨帶余半兩,后武帝甘泉宮射箭,弓弦斷,西使用余香膠續(xù)斷弦兩頭,非常牢固,帝使力士各拉其一頭,終不相離。詩用此典實是暗喻曾經(jīng)患難與共的夫妻生離死別了,詩人目睹這些遺物自然想起曾經(jīng)恩愛的妻子,心中無比傷感,而小女兒年齡太小,不懂得思念母親,也不懂得父親思念母親的哀傷,只是繞著床行走、一味游玩,所以成人的哀與童稚的樂形成一個鮮明的對比,讓人倍感辛酸凄楚,作品的感染力由此得到強化。

又如溫庭筠的《宿城南亡友別墅》:

水流花落嘆浮生,又伴游人宿杜城。還似昔年殘夢里,透簾斜月獨聞鶯。

此七絕為詩人夜宿亡友遺屋別墅時觸景生情的哀悼之作,第一句以水流花落暗喻朋友的去世,還讓詩人產(chǎn)生人生短促、世事無常的消極之感;第二句寫詩人與友人來到亡友的城南別墅,舊地重游;第三、四句寫詩人由眼前透簾斜月聞鶯的美景想起曾經(jīng)與友人一起在此欣賞同樣美景的情景,但一個“獨”卻赫然表明此物、此景、此情仍在而昔人不在的悲哀,“殘夢”更是描繪出了夜色似明似暗、人似睡非醒、情似喜實悲的情狀,給人一種無限的感傷和意猶未盡之感,實謂含蓄。

(二)墳墓

南朝至唐五代絕句體哀悼詩中描寫墳墓的詩有:宋之問《楊將軍挽歌》、耿湋《哭苗垂》、裴夷直《唁人喪侍兒》、杜牧《哭李給事中敏》、李涉《重到襄陽哭亡友韋壽朋》、《送殷四葬》、包佶《朝拜元陵》、盧綸《哭司農(nóng)苗主簿》、劉禹錫《元相公挽歌詞三首》、杜牧《傷友人悼吹簫妓》、喻鳧《經(jīng)劉校書墓》、譚銖《真娘墓》、賈島《過京索先生墳》、②杜荀鶴《哭陳陶》、徐夤《傷進士謝庭皓》。墳墓是人類死亡之后的葬身之處,是死者安息的場所,是生死陰陽分割之處,也是生者寄托哀思、祭奠死者的地方,對墳墓的描寫更能觸動存者對死者的哀思和對生死存亡之哲理的普遍感慨,具有較強的感染力。例如賈島《過京索先生墳》:

京索先生三尺墳,秋風漠漠吐寒云。從來有恨君多哭,今日何人更哭君。

此七絕是詩人為哀悼好友唐衢而作,唐衢為唐穆宗時人,應進士久而不第,能作歌詩,意多感發(fā),常感傷善哭,五十寒且饑。第一句寫唐衢去世,僅留墳三尺,此亦說明其生前地位不高;第二句描寫墳墓周圍的景色,秋風蕭瑟,寒云流散,烘托出一片蕭條冷落的景象;第三句轉折,寫其生前喜歡懷恨善哭,白居易《寄唐生》云其“所悲忠與義,悲甚則哭之?!逼涫菫橹伊x即身外之事而哭;第四句為全詩重點,說他現(xiàn)在去世了,無人為他而哭泣,點出其死后的冷落、凄涼和世態(tài)的炎涼,疑問句更強調(diào)了這種死亡的普遍悲劇色彩和詩人對世情的深刻體會,給人帶來更多的思索。

(三)送葬

南朝至唐五代絕句體哀悼詩描寫送葬的詩有:白居易《元相公挽歌詞三首》和《哭微之二首》、戎昱《哭黔中薛大夫》、趙嘏《哭李進士》和《哭李暹》、陳羽《觀朱舍人歸葬吳中》、劉禹錫《傷循州渾尚書》、杜牧《哭韓綽》。送葬是生者把死者送到埋葬或火化的地點,就是生者把死者從人間送往陰間的過程,這個過程是生者情感最為悲痛的時刻,對這個過程的描寫和渲染也較能展示生者對死者的哀悼之情。例如杜牧《哭韓綽》:

平明送葬上都門,紼翣交橫逐去魂。歸來冷笑悲身事,喚婦呼兒索酒盆。

此七絕是詩人為哀悼他的好友及同僚而作,第一、二句描寫自己天正要亮的時候為友人送葬,送出了京城的城門,一副棺材就拉走了朋友的魂靈;第三、四句以“歸來”轉折,描寫回家之后由為友送葬而想起自己的身后之事,不禁悲從中起,叫妻子、兒子拿酒盆來狂飲一番,“冷笑”表示含有不滿、諷刺、輕蔑、無可奈何等心情的笑,飲酒不用杯而用盆,表示狂飲,看似詩人已經(jīng)悟透了生死之事,人生苦短,不如盡歡,是詩人達觀生活態(tài)度的體現(xiàn),實則是詩人對死者的情深思切,是其極度哀傷之后的超常表現(xiàn)。

(四)典型往事

南朝至唐五代絕句體哀悼詩描寫典型往事的詩有:韋應物《話舊》、耿湋《哭麹象》、③李益《惜春傷同幕故人孟郎中兼呈去年看花友》、李商隱《悼傷后赴東蜀辟至散關遇雪》、段成式《哭李群玉》和《哭房處士》、柳宗元《韓漳州書報徹上人亡因寄二絕》、張籍《哭孟寂》、白居易《感月悲逝者》、劉言史《傷清江上人》、長孫佐輔《傷故人歌妓》、李群玉《傷柘枝妓》和《傷溫德彝》、裴澈《吊孟昌圖》、韋莊《憶小女銀娘》、李白《哭宣城善釀紀叟》、宋之問《傷曹娘二首》、徐凝《傷畫松道芬上人》、張祜《孟才人嘆》。這里的典型往事往往是死者生前最快樂或最得意或最有特征的事,也是留給存者印象最深刻的事,將它描繪出來,與現(xiàn)在死者死亡的悲傷或凄慘形成鮮明對比,一生一死,一歡一悲,一榮一慘,更增添了死亡的悲劇色彩及存者對死者的哀傷之情。例如白居易《感月悲逝者》:

存亡感月一潸然,月色今宵似往年。何處曾經(jīng)同望月,櫻桃樹下后堂前。

此七絕是詩人約于貞元十六年(800)哀悼已故親人所作,第一、二句描寫詩人由今晚美麗的夜色聯(lián)想到多年前同樣美麗的夜色,可惜物是人非,月色還在但伊人已去,一生一死讓人感慨悲傷,因而淚流滿面;第三句由“何處”轉折,回憶起曾經(jīng)與死者在后堂前面的櫻桃樹下共同賞月的美好情景,但是這種美好情景再也不會出現(xiàn)了,一生一死,一美一悲,形成鮮明的對比,死亡的悲劇意義和存者的哀悼之情得以強化,“何處”提起的疑問句發(fā)人深思,讓人感覺余哀未盡。

(五)眼前即興之景

描寫眼前即興之景的詩歌有:竇鞏《悼妓東東》,元稹《哭小女降真》、《和哭女樊》、《哭子十首(翰林學士時作)》、《六年春遣懷八首》和《旅眠》,李群玉《傷小女癡兒》,皮日休《傷小女》,劉夷道《傷死奴》,宋之問《傷曹娘二首》,韋應物《子規(guī)啼》。因為存者一直處在對死者的哀傷情緒中不能自撥,所以只要眼前之景與死者的某些方面相似或相關,便會立即勾起詩人對死者的思念之情,這種愛屋及烏的情感很能激起讀者的共鳴。例如元稹的《哭女樊》:

秋天凈綠月分明,何事巴猿不賸鳴。應是一聲腸斷去,不容啼到第三聲。

此七絕是詩人于元和十四年(819)秋為安氏所生的女兒夭折所作,第一句寫夜的美景,天空凈綠、明月皎潔;第二句寫詩人聽到巴猿只叫了一聲,不連續(xù)鳴叫,引起作者的疑問;第三、四句寫詩人由自己喪女之哀推及巴猿,大概是巴猿也和自己一樣傷心,只叫一聲就難過得像斷腸,叫不到第三聲吧。所以,由猿叫之哀引起喪女之悲,中間的相似點正是讓人感動的地方。

又如宋之問的《傷曹娘二首》其一:

可憐冥漠去何之,獨立豐茸無見期。君看水上芙蓉色,恰似生前歌舞時。

此七絕是詩人悼念初唐時河陽著名歌妓曹娘之作,第一、二句婉言曹娘已經(jīng)去世,在草木茂密的地方再也看不到她的身影,這里用反襯的手法,將草木生長之旺盛反襯可愛無比的曹娘在黑暗的陰間找不到去處的悲哀;第三、四句用比喻的手法描寫詩人由水上裊娜多姿的荷花聯(lián)想起曹娘生前歌舞時同樣裊娜多姿的身影,生前這樣美麗的人物竟然落到如此可憐的光景,不禁讓人心生憐惜和哀嘆,從中也可以感受到詩人對她的哀思之切。

(六)夢、醉

南朝至唐五代絕句體哀悼詩描寫夢的詩有:元稹《和樂天夢亡友劉太白同游二首》和《夢成之》,白居易《夢亡友劉太白同游彰敬寺》;描寫醉的詩有:元稹《醉醒》、《六年春遣懷八首》其五。夢和醉都有個相似點,就是意識都很朦朧,不甚清醒。我們常說日有所思、夜有所夢,白天思念之切夢里就會有所體現(xiàn),清醒時思念之深,醉時亦會有所流露。然而,正是這種下意識的真情流露才讓人更加感動。例如元稹《六年春遣懷八首》其五:

伴客銷愁長日飲,偶然乘興便醺醺。怪來醒后傍人泣,醉里時時錯問君。

此七絕是元稹于元和六年(811)為悼念亡妻而作,第一、二句描寫自己因思念亡妻而哀愁難釋,朋友置酒為自己消愁,自己乘興之后便喝醉了;第三、四句寫自己醒來時看到在場的人都涕零泣下,覺得很奇怪,原來是自己在沉醉中呼喚亡妻使大家為之感動??梢姡磷砗蟮陌榱髀陡屓烁械饺诵灾械纳婆c美,更讓人為之產(chǎn)生共鳴。

總之,哀悼典型的選擇更有利于作者在最有限的文字中集中筆墨運句謀篇,表達最深摯的哀情,從而起到以小見大、以少勝多的審美效果。

二、含蓄的句法和修辭

胡應麟認為絕句:“語半于近體,而意味深長過之;節(jié)促于歌行,而詠嘆悠永倍之。遂為百代不易之體?!盵1]清人劉熙載說:“絕句于六義多取風、興,故視他體尤以委曲、含蓄、自然為尚?!盵2]體現(xiàn)在南朝至唐五代絕句體哀悼詩的句法和修辭上,就是多用含蓄委婉的辭格和第三、四句言已盡哀無窮的方式表達死亡哀悼之情,給人一種含而不露、語絕而意不絕的感覺。例如宋之問的《鄧國太夫人挽歌》:

鸞死鉛妝歇,人亡錦字空。悲端若能減,渭水亦應窮。

此五絕第一句中的“鸞死”典源《太平御覽》卷九一六引南朝宋范泰的《鸞鳥詩》序,言昔罽賓王獲一只鸞鳥,甚愛,然三年不鳴,夫人建議用鏡映之,鸞睹形后悲鳴沖霄,一奮而絕。后用“鏡中鸞”喻夫妻生死離別、孤獨悲哀?!端囄念惥邸肪砭攀嘤休d。第二句的“錦字”典源自《晉書》卷九十六《列女列傳·竇滔妻蘇氏》,《太平御覽》卷五百二十《宗親部十·夫妻》亦有載,言竇滔妻蘇若蘭思念被徙流沙的丈夫竇滔,織錦為回文旋圖詩以贈之,詞甚凄惋,宛轉循環(huán)以讀之。后人以織錦回文喻妻子之書信或情書。此運用兩個典故含蓄表達鄧國太夫人的去世。第三、四句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婉說對死者的哀悼之情,其以渭水之形源源不斷喻哀傷之情綿長不斷,給人一種言已盡而哀無窮的美感。

南朝至唐五代絕句體哀悼詩的含蓄委婉的辭格主要有比喻、婉曲、襯托、借代、用典,均用于婉言死亡、哀悼,例如:

(1)鳳飛樓伎絕,鸞死鏡臺空?!沃畣枴秱苣锒住菲湟?/p>

(2)月斜鄰笛盡,車馬出山陽。——耿湋《哭苗垂》

(3)嶧陽桐半死,延津劍一沈?!脐选顿浲銎迯埵稀?/p>

(4)小于潘岳頭先白,學取莊周淚莫多。——元稹《六年春遣懷八首》

(5)失卻煙花主,東君自不知?!铎稀睹坊ā?/p>

(6)君看水上芙蓉色,恰似生前歌舞時?!沃畣枴秱苣锒住菲湟?/p>

(7)荷葉生時春恨生,荷葉枯時秋恨成?!钌屉[《暮秋獨游曲江》

(8)哭爾春日短,支頤長嘆嗟?!钊河瘛秱∨V兒》

(9)曾話黃陵事,今為白日催?!纬墒健犊蘩钊河瘛?/p>

(10)河伯憐嬌態(tài),馮夷要姝妓。寄言游戲人,莫弄黃河水?!沃畣枴秱苣锒住菲涠?/p>

(11)不如半死樹,猶吐一枝花?!钊河瘛秱∨V兒》

(12)手植紅桃千樹發(fā),滿山無主任春風。——劉禹錫《傷桃源薛道士》

(13)象物行周禮,衣冠集漢都。誰憐事虞舜,下里泣蒼梧?!沃畣枴秳t天皇后挽歌》

在上述詩句中,(1)用秦穆公女兒弄玉跨鳳成仙、鸞睹鏡影悲鳴而絕之典婉喻曹娘去世;(2)運用向秀聽到鄰居的笛聲而悼念亡友呂安、嵇康的典故抒寫自己哀悼亡友苗垂;(3)運用半死桐和延津劍化之典婉喻妻張氏去世;(4)運用潘岳悼亡、莊周哭妻之典表達詩人對亡妻的哀悼之情;(5)“煙花主”喻指美麗的大周后,“東君”喻指自己,此句含蓄地表明自己喪妻;(6)用水上芙蓉比喻生前唱歌跳舞美麗的曹娘;(7)、(8)、(9)、(10)均用婉曲的手法含蓄表達了哀悼對象的死亡和詩人對其的哀悼;(11)、(12)均用反襯的手法表達了植物可以死而再生、美麗茂盛,但人卻是一去不復返,以此表現(xiàn)對死者的哀傷、悼念之情;(13)中的“衣冠”代指文武百官,“虞舜”指五帝之一,葬于蒼梧之野,此處借指武后,“蒼梧”亦借指武后,“下里”借指宋之問自己,均用借代的手法。

南朝至唐五代絕句體哀悼詩第三、四句言已盡哀無窮的表達方式主要有:

一是以在形、聲、氣、味上具有綿長特點的事物或具有持續(xù)性特征的情感來表達哀情。此類甚多,例如:

天香留鳳尾,馀暖在檀槽?!铎稀稌帽场?/p>

“馀暖”以死者遺留的感覺的慢慢消失來表達存者對死者的纏綿哀情,給人一種綿而不斷之感。

獨憐脂粉氣,猶著舞衣中。——宋之問《傷曹娘二首》其一

死者“脂粉氣”的殘留和存者對死者的哀思都具有持久性特征,很適合抒發(fā)哀情,其味覺的慢慢消失給人一種言而不盡的意味。

燕子樓中霜月夜,秋來只為一人長?!拙右住堆嘧訕侨撞⑿颉菲湟?/p>

此句以霜的綿綿不盡來描寫秋天的漫長,實際上也是暗喻存者對死者哀思的綿綿不盡,因而覺得時間特別的漫長,在語言表達上則給人一種意猶不盡之感。

人隨秋月落,韻入搗衣聲?!獜堈f《傷妓人董氏四首》其一

從此蜀江煙月夜,杜鵑應作兩般聲。——裴澈《吊孟昌圖》

還似昔年殘夢里,透簾斜月獨聞鶯?!獪赝ン蕖端蕹悄贤鲇褎e墅》

覺來不語到明坐,一夜洞庭湖水聲?! 秹舫芍?/p>

獨在中庭倚閑樹,亂蟬嘶噪欲黃昏?! 犊拮邮住?/p>

消遣又來緣爾母,夜深和淚有經(jīng)聲?! 犊拮邮住?/p>

鞭撲校多憐校少,又緣遺恨哭三聲?! 犊拮邮住?/p>

惟有側輪車上鐸,耳邊長似叫東東?!]鞏《悼妓東東》

不見露盤迎曉日,唯聞木斧扣寒松。——包佶《朝拜元陵》

莫言道者無悲事,曾聽巴猿向月啼?!櫅r《悼稚》

若是愁腸終不斷,一年添得一聲啼。——元稹《哭子十首》

深知身在情長在,悵望江頭江水聲?!钌屉[《暮秋獨游曲江》

重到笙歌分散地,隔江吹笛月明中?!钌妗吨氐较尻柨尥鲇秧f壽朋》

上述詩句均以聲音的綿長不斷抒寫存者對死者的哀情,因為存者沉浸在對死者的哀傷之中,心里覺得異常孤獨寂寞,非常細微的聲音不僅烘托出周圍凄涼、冷清的氣氛,更是存者孤寂心理的反映,綿綿不斷的聲音正如存者綿綿不斷的哀思,留給讀者的也是延綿不斷的情愫。

空馀暗塵字,讀罷淚仍垂?!钜妗都魏趟乱娡鲇淹跗哳}壁》

牙弦千古絕,珠淚萬行新?!詈独钕噢昂箢}斷金集》

秋風滿衫淚,泉下故人多。——白居易《微之敦詩晦叔相次長逝,巋然自傷,因成二絕》

不惜沾衣淚,并話一宵中?!f應物《話舊》

幾年才子淚,并寫五言中。——王魯復《吊韓侍郎》

桂江日夜流千里,揮淚何時到甬東?!谠俄n漳州書報徹上人亡因寄二絕》其二

四府舊聞多故吏,幾人垂淚拜碑前。——劉禹錫《王思道碑堂下作》

上述詩句均以淚的不斷下流抒寫存者對死者纏綿不斷的哀傷、思念之情,給讀者一種纏綿不斷的哀傷之感。

從此不歸成萬古,空留賤妾怨黃昏?!嵊鹣伞犊薹蚨住菲涠?/p>

今日天涯夜深坐,斷腸偏憶阿銀犁?!f莊《憶小女銀娘》

霜情月思今何在,零落人間策子中?!鼬D《經(jīng)劉校書墓》

一杯酒向青春晚,寂寞書窗恨獨眠?!f檢《附:檢悼亡姬詩》

狂風落盡莫惆悵,猶勝因花壓折枝。——元稹《妻滿月日相唁》

此身豈得多時住,更著塵心起外愁。——劉言史《傷清江上人》

苔侵雨打依稀在,惆悵涼風樹樹蟬。——李郢《小石上見亡友題處》

雖知不得公然淚,時泣闌干恨更多?!w嘏《悼亡二首》其一

上述詩句中的怨、斷腸偏憶、思、寂寞、惆悵、愁、恨均是表達哀傷、凄苦的、帶有持續(xù)性特征的消極心理情緒,表達的是存者對死者綿綿不斷的哀思之情,也給讀者帶來一種意猶未盡的哀感。

悲端若能減,渭水亦應窮?!沃畣枴多噰蛉送旄琛?/p>

自言并食尋高事,唯念山深驛路長?! 读甏呵矐寻耸住?/p>

埋骨白云長已矣,空馀流水向人間?!蹙S《送殷四葬》

李陵一戰(zhàn)無歸日,望斷胡天哭塞云。——裴羽仙《哭夫二首》其一

相思一夜情多少,地角天涯不是長。——張仲素《燕子樓三首》

昨來聞道嚴陵死,畫到青山第幾重。——徐凝《傷畫松道芬上人》

不知月夜魂歸處,鸚鵡洲頭第幾家?!拙右住逗蛣⒗芍袀跫А?/p>

上述詩句中的驛路、渭水、流水、胡天、地角天涯、青山、鸚鵡洲頭這些景物都帶有綿長性的特征,尤其是綿綿不斷的流水更像綿綿不斷的哀思,均是存者對死者哀傷情緒的載體,亦給讀者一種從視覺到心理的言之不盡的哀感。

二是以再也找不到死者表達哀悼之情。此方式又分為二種:

第一種是直接表達再也見不到死者,例如:

今年看花伴,已少去年人?!钜妗断Т簜还嗜嗣侠芍屑娉嗜ツ昕椿ㄓ选?/p>

春日雙飛去,秋風獨不還?!獜堈f《傷妓人董氏四首》其三

獨傷窗里月,不見帳中人?!獜堈f《傷妓人董氏四首》其四

借問襄陽老,江山空蔡州。——王維《哭孟浩然》

手攜稚子夜歸院,月冷空房不見人?!拙右住稙檠ε_悼亡》

螢聚帳中人已去,鶴離臺上月空圓?!嵙⒅犊蘖纸堋?/p>

唯當掩泣云臺上,空對余形無復人。——李世民《魏征葬日登凌煙閣賦七言詩》

以上各例均以否定的形式強調(diào)了物同、景同唯獨人不同,景存人沒,物是人非,給人一種空蕩蕩的、孤獨寂寞的悲劇感,偏偏是這種悲劇感讓人產(chǎn)生一種想探其原因的沖動,即它形成了一種具有空框效應的召喚結構,使作品產(chǎn)生了更大的容量,從而給人無限的韻味。

第二種是以疑問句的形式表達找不到死者,例如:

夜臺無戲伴,魂影向誰嬌?!獜堈f《傷妓人董氏四首》其二

今日山門樹,何處有將軍?!沃畣枴稐顚④娡旄琛?/p>

夜臺無曉日,沽酒與何人?!畎住犊扌巧漆劶o叟》

新聲何處唱,腸斷李延年?!獜堨铩秾m詞二首》其二

日夕誰來哭,唯應猿鳥吟。——姚合《哭費拾遺征君》

可是當時少知已,不知知己是何人?!獜埾櫋秱Z島》

自食自眠猶未得,九重泉路托何人?!犊拮邮住菲涠?/p>

誰能更向青門外,秋草茫茫覓故侯?!獎㈤L卿《家園瓜熟,是故蕭相公所遺瓜種,凄然感舊,因賦此詩》

夜郎城外誰人哭,昨日空馀旌節(jié)還?!株拧犊耷醒Υ蠓颉?/p>

夫君歿去何人葬,合取夷齊隱處埋?!焘埂堵勊究帐汤捎囈簟?/p>

以上各例均以疑問句的形式強調(diào)動作的施事或受事或地點不明,借以表明人已死去、再也找不到的悲哀,疑問句引人思考、發(fā)人深省,給人一種言已盡而哀無窮的審美效果。

三是以植物生長茂盛反襯人已死亡之悲。例如:

清香更何用,猶發(fā)去年枝?!铎稀睹坊ā?/p>

不及江陵樹,千秋長作林。——劉夷道《傷死奴》

生公手種殿前樹,唯有花開鶗鴂悲?!櫅r《哭絢法師》

邇來庭柳無人折,長得垂枝一萬條。——劉商《代人村中悼亡二首》其一

庭前唯有薔薇在,花似殘妝葉似衣。——劉商《代人村中悼亡二首》其二

隔簾惟見中庭草,一樹榴依舊開?!獎⒂礤a《傷愚溪三首》其一

以上各例均以梅花、江陵樹、殿前樹、庭柳、薔薇、中庭草、山榴依然存在,繼續(xù)發(fā)芽、抽枝、開花、結果的茂盛景象來反襯人一旦死亡便蕩然無存、不可再生的悲哀,人去物新、死生殊路,形成一種鮮明的對比,給人無限的遐想和哀情韻味。

四是用出乎意料的死亡表達哀情,往往用疑問句的形式體現(xiàn)。例如:

何言芳草日,自作九泉人?!憽犊撄L象》

何言馬蹄下,一旦是佳城?!獎⒂礤a《傷段右丞》

豈同叔夜終無分,空向人間著養(yǎng)生?!纬墒健犊薹刻幨俊?/p>

以上三例疑問句均表達了詩人對死亡突如其來的意外之情,它讓人們?nèi)滩蛔“l(fā)揮聯(lián)想和想象的空間:是什么原因造成了他們的死亡呢?是他們自己的原因呢還是別人的原因?這樣,詩句就有了超越文體的諸多內(nèi)涵,言盡而旨遠,哀情無限。

總之,多用比喻、婉曲、襯托、借代、用典的修辭手法,用疑問句婉言死亡、哀悼,用第三、四句言已盡哀無窮的表達方式,使南朝至唐五代絕句體哀悼詩的語言更加含蓄、概括,給人一種以一當十、韻味無窮的哀傷之美。

三、強調(diào)哀情的詞匯和章法

絕句的章法往往是一二句鋪墊、三四句轉折,尤其第三句是詩人著重強調(diào)的地方。正如元楊載所說:“絕句之法,要婉曲回環(huán),刪蕪就簡,句絕而意不絕,多以第三句為主,而第四句發(fā)之。”[3]清施補華亦說:“故第三句是轉舵處。”[4]南朝至唐五代絕句體哀悼詩章法以第三句為轉折點,一、二句為一意,三、四句轉折,往往是依靠第三、四句的副詞、疑問代詞、連詞、時間名詞等來構成語意轉折,著重強調(diào)哀悼之情,大體有三種形式:死—哀式、寫景—抒情式、生—死式。

(一)死—哀式

此章法形式在南朝至唐五代絕句體哀悼詩中是最多的,往往是詩的第一、二句含蓄表明死者的去世,第三、四句抒發(fā)存者對死者的思念、哀傷、痛苦,如李白的《哭宣城善釀紀叟》:

紀叟黃泉里,還應釀老春。夜臺無曉日,沽酒與何人。

此五絕為詩人哀悼一位安徽宣城的釀酒老師傅紀叟而作,全詩用浪漫主義手法,第一、二句想象紀叟去世之后還在陰間重操舊業(yè)釀酒,含蓄表明他的去世,第三句用否定副詞“無”轉折,第四句用問句作結,重點在第四句,想象陰間一團漆黑,即使釀了酒又能賣給誰?以一種自相矛盾的不合理表達了對善釀酒的紀叟的那種強烈的思念、哀悼之情。

又如劉禹錫的《傷循州渾尚書》:

貴人淪落路人哀,碧海連天丹旐回。遙想長安此時節(jié),朱門深巷百花開。

此五絕為詩人約于元和十三年(818)春在連州追念中唐時期重臣渾瑊之子、義武軍節(jié)度副使渾鎬而作,“丹旐”指祭祀或喪禮中用的銘旌。第一、二句寫渾鎬死于循州,由家人扶靈歸葬中原;第三句用“遙想”轉折,想象渾鎬在長安大寧坊的住宅中,高門大戶內(nèi)滿巷百花齊放,以美景、樂景反襯渾鎬去世的悲哀,使存者對死者的哀傷之情達到極致。

(二)寫景—抒情式

此章法形式在南朝至唐五代絕句體哀悼詩中是次多的,往往是第一、二句描寫死者去世后墓地、遺屋、遺址等景色或送葬、返葬等的情境,第三、四句抒發(fā)存者對死者的思念、哀傷、痛苦之情。例如宋之問的《楊將軍挽歌》:

亭寒照苦月,隴暗積愁云。今日山門樹,何處有將軍。

此五絕第一、二句描寫楊將軍墓地的景色,天氣寒冷,天色灰暗,孤苦的月光照著寒冷的墓亭,愁云堆積,使隴頭顯得那樣黯淡,寒亭、苦月、愁云用移情手法襯托了人的寒冷、凄苦、煩悶;第三句用時間名詞“今日”轉折,第四句用問句作結,在這墓門旁邊的樹中哪里還有楊將軍的身影?寫出了對楊將軍的思念。

又如元稹的《六年春遣懷八首》其七:

童稚癡狂撩亂走,繡球花仗滿堂前。病身一到繐帷下,還向臨階背日眠。

此七絕為詩人于元和六年(811)在江陵貶所悼念亡妻之作,第一、二句寫自己的小孩很小,不懂得喪母之悲,滿屋子玩繡球花仗,到處亂走,描寫出一個很普通的日常生活情景;第三、四句以“一到”、“還向”轉折,抒寫自己的亡妻之痛,一、二句為反襯,三、四句為重點,其中第四句用副詞“還”強調(diào)突出了自己對亡妻的哀傷、思念之情。

(三)生—死式

此章法形式在南朝至唐五代絕句體哀悼詩中往往是第一、二句描寫死者生前的情景,如美貌、歌舞、交誼、日常生活等;第三、四句抒寫死者的死亡,如死后的慘狀、死后存者對死者的思念、哀傷、痛苦等,例如劉禹錫的《傷段右丞》:

江海多豪氣,朝廷有直聲。何言馬蹄下,一旦是佳城。

此五絕為詩友哀悼好友段平仲之作,兩人皆從事淮南,先后為屯田員外郎,有深厚的感情。第一、二句寫段平仲生前的情景,“多豪氣”指段平仲磊落尚氣節(jié),嗜酒傲言,“有直聲”指段平仲敢于論奏朝廷得失,時人推其狷直;第三句以“何言”轉折,三、四句以滕公立馬葬佳城為典,寫出了對段平仲突然去世的不可預料和哀傷惋惜之情。

又如柳宗元的《段九秀才處見亡友呂衡州書跡》:

交侶平生意最親,衡陽往事似分身。袖中忽見三行字,拭淚相看是故人。

此七絕是詩人為表兄弟兼志同道合的摯友呂溫而作。永貞元年(805)他們共同參加了王叔文、王伾主持的政治革新,事敗后呂溫因出使吐蕃得以躲災,元和三年(808)因不滿宰相李吉甫,一再被貶,元和六年(811)死于衡州任所。詩第一、二句寫呂溫生前的情況,與詩人交情很深,在任衡州刺史期間治理政事又多又快又好,好像能分身一樣神奇;第三句用“忽”字轉折寫呂溫的去世,詩人忽然看到段秀才從袖中取出的書信為老友呂溫的手跡,因而悲傷拭淚。詩人對呂溫的懷念不僅在于他們之間深摯的友情,更因為呂溫作刺史時的卓越政績,這種把國家大事置于個人利益之上的崇高感情讓人更加感動。

南朝至唐五代絕句體哀悼詩語意的轉折往往是靠第三、第四句中的轉折詞匯來表達的,大體有副詞、疑問代詞、連詞、時間名詞,均用以強調(diào)存者對死者的哀悼、哀傷之情。

副詞:

(1)魂歸寥廓魄歸煙,只住人間十八年。昨日施僧裙帶上,斷腸猶系琵琶弦?!f莊《悼楊氏妓琴弦》

(2)失卻煙花主,東君自不知。清香更何用,猶發(fā)去年枝?!铎稀睹坊ā?/p>

(3)水流花落嘆浮生,又伴游人宿杜城。還似昔年殘夢里,透簾斜月獨聞鶯?!獪赝ン蕖端蕹悄贤鲇褎e墅》

(4)鳳飛樓伎絕,鸞死鏡臺空。獨憐脂粉氣,猶著舞衣中。——宋之問《傷曹娘二首》

(5)哭爾春日短,支頤長嘆嗟。不如半死樹,猶吐一枝花。——李群玉《傷小女癡兒》

(6)曲江院里題名處,十九人中最少年。今日春光君不見,杏花零落寺門前?!獜埣犊廾霞拧?/p>

(7)東越高僧還姓湯,幾時瓊佩觸鳴珰??栈ㄒ簧⒉恢?,誰采金英與侍郎?!谠堵剰厣先送黾氖汤蓷钫伞?/p>

(8)十月辛勤一月悲,今朝相見淚淋漓??耧L落盡莫惆悵,猶勝因花壓折枝。——元稹《妻滿月日相唁》

(9)夜情河耿耿,春恨草綿綿。唯有嫦娥月,從今照墓田?!嵋闹薄堆淙藛适虄骸?/p>

(10)失侶度山覓,投林舍北啼。今將獨夜意,偏知對影棲。——韋應物《夜聞獨鳥啼》

上述詩句(1)、(2)中的副詞“猶”表還、仍然之意,表示行為、動作、心理與先前無異,其中(1)中的“猶”表示韋莊雖然將楊氏的遺物施予了和尚,但他對楊氏去世的哀悼之情沒有變,還是像系在琵琶弦上一樣;(2)中的“猶”表示后主與周后共種的梅花還與去年一樣抽枝發(fā)芽,而周后卻已香銷玉殞,用此反襯物新人亡之悲。(3)中的“還”表示行為動作或狀況不變,即“仍舊、依然”,表示盡管亡友已逝,但是詩人依然想著他和生前一樣生氣盎然。(4)中的副詞“獨”指唯獨、僅僅,曹娘已死,只在舞衣中留下一點脂粉氣,強調(diào)了詩人對她的思念之情。“不”用在動詞、形容詞或個別副詞前,表示否定,此副詞在南朝至唐五代絕句體哀悼詩中用得最多。(5)、(6)、(7)中的“不如”、“不見”、“不知”均反襯了人死物新、人不如物的悲哀。(8)中的“莫”表示勸戒,不要、不可、不能,是詩人對妻子的勸慰,說她十月懷胎很辛苦,嬰兒夭折更可悲,但是不要因此而過度悲傷損害了身體。(9)中的“唯”表只有、只是之意,強調(diào)了人死月空照墳墓之悲。(10)中的“偏”表示出乎意料或與意愿相反之意,強調(diào)了喪妻獨自夜宿時自己不堪面對同樣失侶哀鳴的夜鳥之悲。

疑問代詞:

(11)送葬萬人皆慘澹,反虞駟馬亦悲鳴。琴書劍珮誰收拾,三歲遺孤新學行。——白居易《元相公挽歌詞三首》

(12)憶昨秋風起,君曾嘆逐臣。何言芳草日,自作九泉人。——耿湋《哭麹象》

(13)自倚能歌日,先皇掌上憐。新聲何處唱,腸斷李延年?!獜堨铩秾m詞二首》

(14)獨上黃壇幾度盟,印開龍渥喜丹成。豈同叔夜終無分,空向人間著養(yǎng)生?!纬墒健犊薹刻幨俊?/p>

(15)今春有客洛陽回,曾到尚書墓上來。見說白楊堪作柱,爭教紅粉不成灰?!拙右住堆嘧訕侨撞⑿颉?/p>

上述詩句(11)中的“誰”提起問句作為轉折,強調(diào)了元相公去世以后琴書劍珮無人收拾、三歲遺孤失去父親的悲哀;(12)中的“何”與“言”搭配,構成“何言”,意為誰知道之意,在第三句起轉折語意的作用,強調(diào)了對麹象死亡之不可預料的悲哀;(13)中的“何”與“處”搭配,構成“何處”而形成轉折語意,疑問句強調(diào)了孟才人去世以后,新聲無人演唱、無人賞聽的悲哀;(14)中的“豈”構成的疑問句形成了語意轉折,強調(diào)了死神突如其來、所著養(yǎng)生亦無濟于事的悲哀;(15)中的“爭”為“怎”的意思,運用反問句作出議論,意為關盼盼既然那么鐘情于亡夫,應該以身殉情才對。

連詞:

(16)鸞死鉛妝歇,人亡錦字空。悲端若能減,渭水亦應窮?!沃畣枴多噰蛉送旄琛?/p>

(17)柳門竹巷依依在,野草青苔日日多??v有鄰人解吹笛,山陽舊侶更誰過?!獎⒂礤a《傷愚溪三首》

(18)偶因歌態(tài)詠嬌嚬,傳唱宮中十二春。卻為一聲河滿子,下泉須吊舊才人。——張祜《孟才人嘆》

(19)明月蕭蕭海上風,君歸泉路我飄蓬。門前雖有如花貌,爭奈如花心不同?!w嘏《悼亡二首》

上述詩句中的“若”為假如、如果之意;“縱”為即使之意,用于連接分句,表示假設的讓步,即在偏句提出某種情況;“卻”表示轉折,相當于“但”、“但是”、“可是”,用在偏正復句的正句中,提出跟偏句相反或不一致的動作、行為或狀況;“雖”意為把意思推開一層,表示“即使”或是“縱然”的意思,后面多有“可是”、“但是”相應,這些轉折連詞用于第三句起到語意轉折和強調(diào)的作用。具體而言,(16)強調(diào)渭水不能窮盡,所以悲哀不能減少;(17)運用山陽笛的哀悼典故,突出了即使有鄰人解吹笛,也不能減少詩人對亡友思念的悲哀;(18)句中的“卻”是對前兩句生的否定,突出了對孟才人殉情而死的悲哀;(19)句中的“雖”強調(diào)了妻子和自己的知心知情之意。

時間名詞:

(20)積善坊中前度飲,謝家諸婢笑扶行。今宵還似當時醉,半夜覺來聞哭聲?! 蹲硇选?/p>

(21)三千里外臥江州,十五年前哭老劉。昨夜夢中彰敬寺,死生魂魄暫同游?!拙右住秹敉鲇褎⑻淄握镁此隆?/p>

(22)饑烏翻樹晚雞啼,泣過秋原沒馬泥。二紀征南恩與舊,此時丹旐玉山西?!钌屉[《故驛迎吊故桂府常侍有感》

上述詩句中(20)句中的“今宵”、(21)句中的“昨夜”和(22)中的“此時”均為時間名詞,在詩的第三句中起到語意轉折的作用,使第三、四句與第一、二句形成現(xiàn)在與過去兩個不同的時間層面,突出了過去的歡樂、風光和現(xiàn)在的死亡、痛苦或者過去現(xiàn)實中的死亡痛苦和現(xiàn)在夢中相遇的歡樂、幸福,鮮明對比之下更突顯了死亡留給存者的悲哀、痛苦及思念。

總之,無論是哪一種章法,第三、四句中的表示轉折的副詞、疑問代詞、連詞、時間名詞都起到強調(diào)第三、四句哀情的作用,從而給讀者帶來更深刻的印象。

綜上所述,南朝至唐五代絕句體哀悼詩選取遺物、遺屋、遺詩、遺孤、遺孀、墳墓、送葬、典型往事、醉、夢以及即興之景等哀悼典型,多用比喻、婉曲、襯托、借代、用典等表示含蓄委婉的辭格和第三、四句言已盡哀無窮的方式表達對死亡的哀悼之情,往往依靠第三、四句的“猶”、“還”、“獨”、“不”、“莫”、“唯”、“偏”等副詞,“誰”、“何”、“豈”、“爭”等疑問代詞,“若”、“縱”、“卻”、“雖”等連詞,“今宵”、“昨夜”、“此時”等時間名詞構成語意轉折,大體形成死—哀式、寫景—抒情式、生—死式三種章法形式,構成南朝至唐五代絕句體哀悼詩語言概括、凝煉含蓄、章法緊湊、言簡意豐、意味無窮的特點,其目的是著力于強調(diào)哀悼情感的抒發(fā)。

注釋:

①文中所引唐五代哀悼詩作品均出自中華書局2011年出版的全唐詩增補本(全十五冊)。

②此篇《全唐詩》七八六卷為無名氏作《唐衢墓》。

③一作司空曙詩。

[1][明]胡應麟.詩藪[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105.

[2][清]劉熙載.藝概[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74.

[3][元]楊載.詩法家教[M].北京:中華書局,1981.732.

[4]中華書局上海編輯所.清詩話(上、下冊)[M].北京:中華書局,1963.997.

(責任編輯:彭晶晶)

Language Style of Quatrains of M ourning Poetry of the Southern Dynasties to the Tang Dynasty and the Five Dynasties

WEN Yu
(School of Humanities Changshu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215500,Changshu Jiangsu 215500,China)

The authors held the characteristic lines of quatrains of Mourning Poetry of the Southern Dynasties to the Tang Dynasty and the Five Dynasties.He selected the typical mourning things of the relics,left the house and left poems,orphans, widows,grave,funeral,typical of the past,drunk,dream and improve scene,etc.They often used euphemistic speech such as metaphor,metonymy,euphemism,background,allusions etc.And they often use third or fourth sentences to express their feelings of death and mourning.It tended to rely on interrogative pronouns and nouns of time in the third and fourth sentences to constitute a semantic turning and roughly formed three kind of composition forms of die-Lam,scenery,lyrical,death type.It summarizes the language conciseness and implication,composition compact,rich meanings and meaningful features, which presented the implication of style.

the Southern Dynasties to the Tang Dynasty and the Five Dynasties;quatrains;Mourning Poetry

I207.227

A

1672-626X(2016)06-0119-10

10.3969/j.issn.1672-626x.2016.06.017

2016-10-16

江蘇省哲學社科規(guī)劃項目(2016SJB750012)

溫瑜(1976-),女,廣西陸川人,常熟理工學院大學副教授,文學博士,主要從事古代文學詩詞學研究。

猜你喜歡
死者詩人
新銳詩人
椰城(2023年8期)2023-08-24 08:53:14
遇見一名詩人
ORGANIZED GIVING
曬娃還要看詩人
我理解的好詩人
中華詩詞(2018年6期)2018-11-12 05:28:18
詩人貓
走近“死者之臉”
奧秘(2016年2期)2016-03-23 21:47:01
李昌鈺:替死者講話
海峽姐妹(2016年4期)2016-02-27 15:18:24
HCN4、Cx43在電擊死者竇房結組織中的表達變化
露出破綻的真兇
庆城县| 讷河市| 永吉县| 准格尔旗| 富蕴县| 信阳市| 靖边县| 盘锦市| 青神县| 娄烦县| 瓦房店市| 昌邑市| 娄底市| 溆浦县| 绥德县| 霍城县| 合水县| 大竹县| 邵武市| 民县| 驻马店市| 鹤壁市| 德庆县| 临清市| 商都县| 韩城市| 广饶县| 二手房| 彭山县| 武乡县| 揭西县| 乌拉特前旗| 乌拉特中旗| 台北县| 寿宁县| 利川市| 绿春县| 南川市| 广水市| 阳城县| 姚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