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志勇
(1.西南政法大學 經濟法學院,重慶 401120;2.重慶市大渡口區(qū)人民法院,重慶 400080)
誰來保護法官的履職權益
——民事法官自由裁量權與案件責任的沖突與協(xié)調
向志勇1,2
(1.西南政法大學 經濟法學院,重慶 401120;2.重慶市大渡口區(qū)人民法院,重慶 400080)
民事法律規(guī)范及民事審判的特點給民事法官處理案件時留下了更多自由裁量的空間,民事審判自由裁量權的發(fā)揮能夠克服法律滯后并提升審判效率,但也容易造成民事法官濫用自由裁量權,導致司法腐敗。案件責任追究機制在規(guī)制民事法官濫用自由裁量權的行為方面發(fā)揮了一定作用,但在實踐操作中往往偏離正常的軌道,導致民事法官無端被追究案件責任,嚴重挫傷了民事法官的工作積極性。為了解決民事法官后顧之憂,保障民事審判自由裁量權功能的正常發(fā)揮,我們要在明確錯案標準及范圍的前提下,界定正當行使自由裁量權下案件責任豁免的情形,并以立法形式賦予法官自由裁量限度內的豁免權,嚴格限定法官案件責任追究啟動條件。
民事審判;自由裁量;責任豁免;法官
2001年9月,原廣東四會市人民法院審判員莫兆軍審理了一起借款糾紛案,莫法官根據(jù)原告所持借條判令被告償還原告借款及利息,判決生效后原告申請執(zhí)行,被告二人卻在四會市人民法院圍墻外服毒自殺。后四會市公安機關查明原告起訴所持的“借條”是原告伙同他人脅迫被告寫下的。肇慶市人民檢察院認為莫兆軍草率判決,未嚴格審查證據(jù),存在玩忽職守行為,將其推上被告席進行審判。2009年7月,河北撫寧縣人民法院馬瑞芝法官審理了一起民間借貸糾紛案件,馬法官根據(jù)當庭查明的事實和雙方認可的證據(jù),對案件依法作了調解處理。該案雙方當事人向法庭隱瞞了部分事實,使案件處理結果侵害了案外人的利益,引發(fā)了案外人的激烈上訪行為,并被當?shù)卣鳛橐粋€重大維穩(wěn)事件進行了處理。于是,馬瑞芝法官被指控“濫用職權”,于2013年4月3日被作為刑事被告人推上了法庭。
莫兆軍與馬瑞芝兩位法官是幸運的,他們經過一審、二審后并沒有被判承擔刑事責任。然而,浙江義烏的金林響、山東萊西的薛延等民事法官并沒有這么幸運,他們都受到刑事處罰。眾所周知,刑事審判要求法官在審判過程中百密無一疏,防止呼格吉勒圖等冤假錯案的出現(xiàn)。但相對于刑事案件,民事糾紛處理方式的多樣性以及優(yōu)勢證據(jù)裁判規(guī)則給民事法官留下了更多自由裁量的空間。在目前我國民事審判中,要求法官根據(jù)有限的證據(jù)完全洞察事實真相是有困難的。一旦出現(xiàn)所謂的“錯案”,動則追究法官的責任,對民事法官是不公平的。十八大之后新一輪司法改革提出讓審理者裁判、由裁判者負責的理念,落實案件責任追究機制固然有其正面作用,但是如何在案件責任追究機制下保障民事法官自由裁量權的行使則是急需我們思考和解決的問題。
所謂自由裁量權,即“法官根據(jù)正義、公平、正確和合理的原則,對案件酌情作出決定的權力。[1]民事審判中的自由裁量權具體指法官在民事審判活動中根據(jù)法律的規(guī)定對具體案件的程序問題和實體問題做出合理合法的自主選擇,并酌情進行處理的權力。自由裁量權的行使在民事案件審判中存在更多的必要性,且在民事審判中發(fā)揮著較大的功能。
(一)民事法律規(guī)范與民事審判的特點為法官自由裁量提供了空間
1.民事法律規(guī)范的特點賦予法官較多的自由裁量權
《民法通則》第六條規(guī)定“民事活動必須遵守法律,法律沒有規(guī)定的,應當遵守國家政策”。由此可見,我國民事審判活動中政策也可以作為裁判的理由,在這種情況下法官的自由裁量就有相當?shù)捏w現(xiàn)?!逗贤ā返谄邨l規(guī)定“當事人訂立、履行合同,應當遵守法律、行政法規(guī),尊重社會公德,不得擾亂社會經濟秩序,損害社會公共利益”。民事裁判的結果必須以平等、自愿、公平、誠實信用等正義原則來衡量,“正義具有一張普洛透斯似的臉,變幻無常,隨時可呈現(xiàn)不同形狀,并具有極不相同的面貌”,[2]遵循民事法律原則裁判,法官也就具備了自由裁量的空間。此外,民事法律規(guī)范中模糊性詞匯表達大量存在,如《物權法》中“可以”的表達有80處,“或者”有177處?!翱梢浴?、“或者”這類詞語具有模糊性,在案件裁量中必然要求法官存在一定的主觀選擇。民事法律規(guī)范較多的原則性條款和選擇性條款使得民事法官具有較多的自由裁量空間。
2.民事審判的特點要求法官具備更多的自由裁量權
刑事審判要求證據(jù)能夠完全再現(xiàn)案件全貌,在事實認定上能夠排除合理懷疑,在程序上嚴格遵循法定要求,在裁判結果上適用疑罪從無原則,故而刑事審判中自由裁量比較有限。與刑事審判不同,民事審判中雙方當事人是完全平等的主體,誰的證據(jù)更有優(yōu)勢,誰就可以得到法院的支持。民事審判的目的是定紛止爭,只要不違反法律的禁止性規(guī)定,允許民事主體通過各種方式解決彼此間的糾紛。因此,民事案件多樣化的處理形式要求法官在審理案件時具有較多的自由裁量權。此外,現(xiàn)代經濟社會的快速發(fā)展變化使得大量新型民事糾紛不斷出現(xiàn),正所謂“被調整的活動越具有流動性,它就越不可能完全為規(guī)則所控制?!保?]徒法不足以自行,民事審判需要法官創(chuàng)造性的進行司法審判活動。因此,民事審判的性質和大量民事糾紛的出現(xiàn)以及法官不得拒絕裁判的司法要求決定了民事審判比刑事審判和行政審判需要更多的自由裁量權。
(二)自由裁量權在民事審判中的功能
1.克服民事法律的滯后性
法律規(guī)范的相對穩(wěn)定性、語言本身的開放結構與社會生活的不斷變化決定了派生的新型民商事法律關系與既定法律規(guī)則之間的距離,在立法程序暫時沒有啟動的情況下,法官所要做的就是行使他的自由裁量權,以他的知識、經驗以及正義的理念來解釋規(guī)則,明晰其適用的范圍乃至在空白地帶創(chuàng)設規(guī)則,補充民事法律漏洞。只有這樣,才能使民事法律保持生動性和可塑性,與整個社會同步。在法律適用的模糊地帶,法官通過發(fā)揮自由裁量權,對于適用既定的程序法以及實體法時所作的合理解釋和推理,也能夠促使新的民事程序法和新的民事實體法的形成。
2.提升民事審判的公正性
法官在查明事實、適用法律、作出裁判的過程中,不可能作為法律的機械適用者。因為絕對的自由裁量主義會使人民失去安全,并破壞法制的統(tǒng)一,但絕對的嚴格規(guī)則主義必然使法律陷入僵化并犧牲個別正義。法官自由裁量權行使的目的是將法律原則和法律精神運用到具體的案件中,追求個案的公平正義,從而達到社會公眾的認同的普遍正義。以四川瀘州“二奶繼承案”為例,法官在法律出現(xiàn)明顯的漏洞時,運用其自由裁量權,依據(jù)公序良俗原則和法律的整體精神,較好地平衡了個人的遺囑自由和合法婚姻家庭的保護兩種利益,最終判決駁回“二奶”的繼承請求。如果每一位法官都能正確行使自由裁量權,法院的公正司法水平將會有很大提高,司法的公信力會大大提升,申訴人的上訪率也會大幅度下降。[4]
3.提升民事審判效率
市場經濟追求的是資源的優(yōu)化配置,實現(xiàn)社會資源最經濟最有效地利用。從經濟學的角度來看,民事審判和民事訴訟也必須滿足效益原則?!斑t延訴訟或積案實際上等于拒絕審判”,正是根據(jù)這一理念,我國民事訴訟法確立了許多滿足高效審判要求的具體制度,例如,簡易程序、小額訴訟程序、督促程序等等。提高民商事審判效率是現(xiàn)代民商事審判的需要,賦予法官自由裁量權,可使其在處理復雜疑難問題時審時度勢,權衡利弊輕重,及時公正解決糾紛。[5]民事訴訟的目的就在于及時處理民事糾紛,受這一理念支配,在充分尊重當事人訴權的前提下,法官發(fā)揮自由裁量權,對于訴訟進程積極主動地把控,適時行使釋明權并根據(jù)證據(jù)規(guī)則及時行使判斷權,從而快速解決民事糾紛,早日實現(xiàn)正義。
(一)民事法官不當行使自由裁量權的危害
在民事案件審理中自由裁量權發(fā)揮了重要功能,但民事法官擁有較大空間的自由裁量權,也容易造成自由裁量權的不當行使,危害司法公正。
1.容易導致司法腐敗
在民事審判實踐中,故意不當或違法行使自由裁量權的現(xiàn)象時有出現(xiàn),法官打著自由裁量的幌子,接受請托后該立案不立案,爭奪管轄權,隨意委托鑒定、延期審理、中止審理,不該調取的證據(jù)反而調取,不該認定的證據(jù)反而認定,超出法律規(guī)定進行裁量,偏袒一方損害另一方的利益,更惡劣的情形是幫助當事人進行虛假訴訟,導致“人情案”、“關系案”、“金錢案”等裁判不公情況的出現(xiàn)。民事審判的性質決定了法官擁有較多的自由裁量權,行為者往往以法律的規(guī)定或者對法律的理解不同作為理由來回應各種濫用自由裁量權的質疑,使因濫用自由裁量權造成的腐敗具有隱蔽性,造成民事審判領域成為濫用自由裁量權以權謀私的沃土。
2.破壞司法裁判的統(tǒng)一性
個別法官故意濫用自由裁量權,導致不同地區(qū)、甚至同一地區(qū)法院對同類案件的裁判結果各不相同,由此引來社會非議。由于視角等差異,不同的人對同樣一件事的看法經常各異?!胺ā北仨氁馈叭恕倍校吮仨氁馈靶摹倍鴦?。盡管他們主觀上并非出于惡意,但是由于他們道德情操、知識構成、人品個性各不相同,再加上立法不完善、政治形勢、外部壓力等原因,或由于錯誤認識或理解上的偏差,超越了自由裁量的條件,也會影響甚至決定自由裁量權的結果,客觀上同樣會導致裁判尺度不一。這種情況雖不像法官惡意濫用民事自由裁量權那么可恨,但是它客觀上造成的司法裁判不統(tǒng)一同樣是令人無法忍受的。
(二)民事法官自由裁量權行使的限度
孟德斯鳩曾經說過,“一切有權力的人都容易濫用權力,這是萬古不變的一條經驗。有權力的人們使用權力一直到遇到界限的地方才休止。”[6]因此,界定民事法官自由裁量權的邊界,使其在相應的限度內發(fā)揮作用是解決問題的關鍵。為了更好地發(fā)揮自由裁量權的功能,我們有必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對其進行限制:
1.自由裁量權必須在法律授權范圍內行使
法官行使審判權活動必須在法律規(guī)范的框架內進行,自由裁量權是審判權的具體表現(xiàn)形式,也必須在法律規(guī)定的界限之內行使。只有存在法律明文規(guī)定由法院根據(jù)案件事實具體情況進行裁量,由法院從幾種法定情形中選擇其一裁量,由法院在法定的范圍或限度內裁量,或根據(jù)案件具體情況需要對法律條文進行闡釋、補充等情形時,才能行使自由裁量權。[7]在民事審判中,事實認定、法律適用和程序處理三個環(huán)節(jié)都存在著自由裁量的空間,現(xiàn)實中民事法官存在較大自由裁量權的地方往往在于達到何種程度、責任比例如何劃分、損失額如何計算等方面,但是這種裁量只能在授權范圍之內,超出法律范圍之內的自由裁量應當是不合法的。
2.自由裁量權必須在正當程序性下行使
即使有完善的實體法,若沒有嚴密的程序保障,法官仍可能自如地濫用自由裁量權。[8]如果我們堅持正當程序,使當事人通過程序保障的對話方式求得心理認同,這樣雖然不能徹底消除權力的主觀性,卻可以最大限度地減少法官恣意,從而達到通過程序使結果正當化。[9]基于此,對于法官自由裁量權而言,應當從程序上對其行使進行一定的控制。從案件的受理、開庭、舉證、質證、辯論、認證、裁判、上訴以及審判監(jiān)督等程序,都應當嚴格遵循既有的程序規(guī)范,做到嚴格執(zhí)行回避制度,公開審判過程,公開案件事實和法律依據(jù),公開案件結果。讓當事人參與到自由裁量權行使的整個過程中,使其信賴法官自由裁量權行使符合法律程序,避免不規(guī)范的程序讓當事人及社會公眾對法官自由裁量權的行使產生懷疑。
3.自由裁量的心證過程必須公開
詳盡說理是規(guī)范法官恣意的利器,說理過少或不說理會使社會公眾對裁量難以捉摸,進而不認同裁判結果。換言之,民事審判的結果及其對案件事實的認定以及法律適用必須獲得民事糾紛當事人乃至社會公眾的一般認可與信賴。而要獲得這種認可與信賴,基本的前提是他們能了解或者基本上了解裁判者認定事實與作出裁判的一般邏輯。[10]對判決理由的說明,不但應成為法官的權利,更應是其義務和職責,離開了充分的說理及論證,司法判決的合法性和合理性就會受到質疑。[11]因此,法官在判決書中必須清楚地說明判決理由,對認定事實、適用法律所考量的因素進行表述,將自由裁量的整個思維過程置于眾目之下,這樣才有利于加強外界對裁判的合法性及妥當性進行評價。
(三)案件責任追究機制對民事法官不當行使自由裁量權的規(guī)制
民事法官自由裁量權在一定限度內的行使能夠發(fā)揮重要的作用,而它一旦突破應有的限度,就會偏離公平與正義,使國家法制受到阻滯或破壞。因此,為了充分有效地發(fā)揮民事法官自由裁量的作用,必須建立一套合理的制約機制。早在1998年最高人民法院就相繼發(fā)布了《人民法院審判人員違法審判責任追究辦法(試行)》和《人民法院審判紀律處分辦法(試行)》,最高人民法院此舉建立了全國范圍的錯案追究制度。根據(jù)兩個辦法,民事審判活動中故意或過失違反與審判工作有關的法律、法規(guī)造成嚴重后果的,應當承擔違法審判責任。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中提出了“實行辦案質量終身負責制和錯案責任倒查問責制”的頂層設計,它客觀上對于防止民事法官自由裁量權的濫用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案件責任追究機制的出現(xiàn)有助于強化法院自身的監(jiān)督管理,將法官辦案質量納入辦案考核機制,對做出錯案判決的法官,輕則采取通報批評、扣發(fā)獎金或工資、限制評優(yōu)或晉升晉級資格等辦法追究責任,重則對法官給予調離審判崗位的處理,嚴重的還要追究刑事責任。在案件責任追究機制下,民事法官會考慮其濫用自由裁量權或過失造成越權自由裁量的后果,慎重使用手中的自由裁量權。從已經實行錯案責任追究制度的法院的實踐來看,這一制度在克服民事法官不當行使裁量權方面發(fā)揮了以下積極作用:一是提高了民事法官鉆研審判業(yè)務的自覺性和辦案責任心,因為手中自由裁量權能否發(fā)揮、如何發(fā)揮需要法官依法正確運用;二是超審限的案件、上訴案件、發(fā)回重審以及改判的案件少了,由于法官自由裁量的隨意性減少,案件質量就會相應提高;三是司法腐敗案件減少,由于案件辦錯了就要受到責任追究,這促使法官嚴格依法自由裁量,客觀上起到約束法官辦“人情案”、“關系案”的作用。
保障法官能夠依法獨立履職,就應當使他們不至于因為抵制外來干擾而承擔風險,也不至于因為獨立思考判斷案件而受到懲罰;即便是由于自身認識而導致判斷失誤造成錯案,也不能動輒追究法官的刑事責任。在自身利益得不到充分保障的情況下,為公正司法而獻身的號召只能是一句空話。對民事法官自由裁量權的行使予以一定限度內的案件責任豁免,這樣的司法環(huán)境才是健康的、有益的。
(一)民事審判建立責任豁免制度的必要性
1.克服案件責任追究制度弊端的需要
邊際效應理論認為:一件事物總有其效用的邊界,如果超出了這個邊界,其效用就會不斷降低,甚至產生相反的效果。錯案追究制度可以說是為了遏制司法不公、司法腐敗而創(chuàng)建的一項制度,其初衷是良好的,但是這一制度在建立與實施的過程中產生了許多弊端:一是錯案標準不明確導致衡量錯案的標準不一,一些法院簡單地把改判、發(fā)回重審案件都列為錯案;二是責任被擴大化導致追究過嚴,有的法院把裁判的社會效果不好也歸為錯案的范疇;三是追究方式過于行政化,法官辦錯案,本人及所在業(yè)務庭乃至全院都受到追究。[12]這些弊端的存在嚴重挫傷了法官的工作積極性。為了避免承擔案件責任,法官在遇到復雜案件時往往不敢輕易下判,要么強迫調解,要么將案件提交審判委員會討論決定或者向上級人民法院請示,從而使得審級制度形同虛設,同時也嚴重地影響了當事人的程序利益。法官責任豁免制度的缺位很容易導致法官不敢獨立審判、不愿獨立審判乃至不能獨立審判,最終使得保障法官依法獨立公正行使審判權的目標落空。
2.保護正當?shù)淖杂刹昧繖嗟男枰?/p>
在司法審判中,事實認定是用證據(jù)片段“拼合”出來的思想產品,達不到絕對的準確性。由于可獲得的證據(jù)有限或真?zhèn)坞y辨,而法官又不是神,事實認定的錯誤有時不可避免。[13]受認識能力的限制和不可避免的偏見的影響,法官在證據(jù)審查、事實認定和法律適用的過程中,不可能得出絕對正確的結論。在案件責任追究機制下,認定事實錯誤、適用法律錯誤、裁判結果錯誤都可能被追責。如果最能保全自己的辦法就是嚴格適用法律,那么當新的情況出現(xiàn)可能導致嚴格適用法律會產生明顯不公時,民事法官們可能不愿也不敢發(fā)揮主動性去通過目的解釋、體系解釋、客觀解釋或者類推適用等法律方法尋求正義的結果,因為這可能會偏離法律的明確規(guī)定,而被認定為錯案,最終給自己帶來不利的后果。因此,建立民事審判案件責任豁免制度不僅是解除法官審判案件后顧之憂的需要,更是發(fā)揮自由裁量權功能、保護當事人權益的需要。
(二)民事審判案件責任豁免條件的認定
為了使法官的自由裁量權不受影響,應嚴格限定錯案的認定標準和范圍,并對豁免的情形予以明確地規(guī)定。
1.明確錯案的認定標準和范圍
錯案標準應界定為辦案法官對其承辦案件主觀上有故意違法或存在重大過失的過錯,客觀上有違反事實、法律(實體法和程序法)或明顯違反邏輯規(guī)則的行為,主客觀兩方面缺一不可。具體來講,錯案應從以下三個方面來界定。一是審判行為違法,即審判行為違反實體法或者程序法,違法性是錯案的第一要點。二是審判人員存在過錯,應受責任追究的錯案必須是因審判人員主觀過錯所造成,既包括故意也包括重大過失。如審判人員無過錯或一般過失,則不應認定錯案。三是審判行為造成了嚴重后果,即違法的過錯行為必須造成較嚴重的后果,如后果輕微,則不應認定錯案。而違反一般道德規(guī)范、政策、某些法學觀點或對法律的理解偏差等不宜作為錯案要件。因此,錯案應是指審判人員故意或存在重大過失違反法律規(guī)定進行審判,從而認定事實錯誤或適用法律錯誤造成嚴重后果的案件。
2.正當自由裁量下案件責任豁免情形的認定
錯案責任強調主客觀統(tǒng)一,即客觀上存在錯案,主觀上是因法官故意或者重大過失所致,才構成錯案責任。因此,錯案責任并非完全的“結果論”,只要是非故意或者重大過失,即便是造成錯案也不應構成錯案責任。換言之,法官是否承擔錯案責任,在于錯案結果是否因法官故意或者重大過失違反實體法律和程序法律規(guī)定導致,考察重點在于法官行為。就此而言,發(fā)生錯案只是責任追究的必要前提,而不是充分條件。在我國,由于一些相關人員認識的局限性,認為只要發(fā)生錯案就要追究法官責任,這顯然有損公允。綜上所述,在民事審判中法官因自由裁量權行使不當造成錯案的,如果沒有證據(jù)證明法官故意或重大過失濫用自由裁量權,均應予以免除追究錯案責任。
(三)民事法官正當自由裁量下案件責任豁免權的實現(xiàn)
1.以法律形式賦予法官自由裁量限度內的豁免權
我國《法官法》并未明確規(guī)定法官享有案件責任豁免權,只是模糊地規(guī)定法官“非因法定事由、非經法定程序,不被免職、降職、辭退或處分”。2015年9月21日,最高人民法院公布了《關于完善人民法院司法責任制的若干意見》,該《意見》明確了違法審判必須追責的7種情形以及不得作為錯案進行責任追究的幾種情形。最高人民法院的規(guī)范性文件雖然也賦予法官一定范圍內的案件責任豁免權,但是我們應當看到,案件責任豁免權是法官應當擁有的一項十分重要的權利,這也是許多國家在憲法層面上對法官案件責任豁免權做出規(guī)定的原因。我國憲法并沒有對之做出規(guī)定,僅靠最高人民法院的一個規(guī)范性文件來確認我國法官享有案件責任豁免權,其法律依據(jù)與效力明顯不足?,F(xiàn)階段當務之急是要明確法官的權利和責任,只有權利明確,才能責任明確。長期使法官處于責權不明確的狀態(tài),實際上是對法官履職的最大損害,也是法官時刻面臨的最大風險。我們應把法官的案件責任豁免權寫進《法官法》,在新修訂的《法官法》中明確不同主體、不同類型過錯的甄別標準和免責事由,確保法官依法履職行為不受追究。
2.嚴格限定法官案件責任追究啟動條件
《法官法》明確規(guī)定法官“非因法定事由,非經法定程序不被免職、降職、辭退或處分”,實踐中莫兆軍、馬瑞芝、金林響等民事法官被追究刑事責任的案件不斷出現(xiàn),這說明任意解釋《法官法》、甚至超越《法官法》對法官進行責任追究情況較為普遍。而追究法官責任更缺乏嚴格的啟動程序,造成“群眾有冤找法官,法官有冤無人管”的尷尬局面。保護當事人的訴訟權益天經地義,但保護法官的履職權益,使法官在正當自由裁量條件下不被追究案件責任也是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我們應嚴格限定法官案件責任追究啟動條件,不能僅憑個別領導或公安、檢察機關一方之言,便隨意啟動追究機制。法官由人大任免,追究法官案件責任應當有人大常委會委員參與。建議在國家和省一級分別設立由法官代表和檢察官、法學專家、仲裁員、立法工作者、律師等社會有關人員參與的法官懲戒委員會,制定公開、公正的法官懲戒程序,既確保法官的違紀違法行為及時得到應有懲戒,又保障其辯解、舉證、申請復議和申訴的權利,做到非因法定事由,未經法官懲戒委員會認定,一律不得追究法官的案件責任。
英國著名法學家丹寧勛爵曾說過:“只要法官真誠地相信他所做的事情是在自己的司法權限之內,他就不應承擔法律責任?!痹诜ㄖ蔚牡缆飞?,法官身帶枷鎖必然影響其前進步伐,賦予法官自由裁量限度內的案件責任豁免權,既是為了保障法官獨立、無所畏懼地行使他們的自由裁量權,更是為了保障公平與正義在每一案件中能夠得到落實。
[1]孫國華.中華法學大辭典(法理學卷)[M].北京:中國檢察出版社,1997.542.
[2][美]博登海默.法理學——法律哲學及其方法[M].北京:華夏出版社,1987.240.
[3][美]波斯納.法理學問題[M].蘇力,譯.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94.59.
[4]江必新.論司法自由裁量權[J].法律適用,2006,(11):17-22. [5]鄭青義.對民商事審判法官自由裁量權的規(guī)制——以司法公信力為視角[J].山東審判,2011,(1):71-76.
[6][法]孟德斯鳩.論法的精神[M].北京:商務印書館,1961.154.
[7]李后龍.民事法官自由裁量權的認知及其規(guī)范[J].人民司法,2012,(9):37-41.
[8]王偉國.從不確定中追求確定——論法官自由裁量權及其治理[J].山東審判,2006,(2):99-102.
[9]相慶梅.民事訴訟中的法官自由裁量權及其制約[J].理論探索,2005,(4):141-144.
[10]程春華.論法官的自由心證與法官對證據(jù)自由裁量——以民事訴訟為考察范圍[J].比較法研究,2009,(1):69-81.
[11]孫海龍,高偉.裁判文書及其公信力現(xiàn)狀調查和改革路徑研究[J].法學論壇,2007,(5):35-40.
[12]廣東省高級人民法院研究室理論研究小組.法官辦案責任制的健全和落實[J].人民司法,2014,(13):61-66.
[13]張保生.司法改革應遵循證據(jù)裁判規(guī)律[J].法制與社會發(fā)展,2014,(6):38-40.
(責任編輯:許桃芳)
Who Will Protect the Judge and Interests——Civil Judges Discretion and Responsibility of Conflict and Coordination
XIANG Zhi-yong1,2
(1.School of Economic Law,Southwest University of Political Science and Law,Chongqing 401120,China;2.The People's Court of Dadukou District in Chongqing,Chongqing 400080,China)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ivil law and the civil trial for civil judges handle cases left more room for discretion,the play of civil judicial discretion can overcome legal lag and improve judicial efficiency,but also easy to cause the civil judges abuse of discretion,judicial corruption.In the regulation of civil case responsibility mechanism the abuse of discretion by the judge has played a certain role,but in practice often deviate from normal orbit,subject to a civil case responsibility gratuitous were investigated,a judge seriously impaired the work enthusiasm of the civil judge.Civil judges in order to solve the trouble back at home,the protection of the normal play of the function of civil judicial discretion,we are clearly wrong case scope and standards under the premise of defining the legitimate exercise of discretion under the case of liability exemption,and in the form of legislation to give judges discretion within the limit of immunity,strictly limit the judge case responsibility start conditions.
civil trial;discretion;liability waiver;judge
D916.2
A
1672-626X(2016)02-0112-06
10.3969/j.issn.1672-626x.2016.02.018
2016-02-24
國家社科基金項目(12CFX001)
向志勇(1984-),男,湖北鐘祥人,西南政法大學經濟法學院博士研究生,重慶市大渡口區(qū)人民法院法官,主要從事經濟法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