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昊
中共余干縣委黨校
如何做好新形勢下意識形態(tài)領域工作和新聞輿論工作
李 昊
中共余干縣委黨校
2016年2月19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新聞輿論工作座談會,用48個字提出了新時期黨的新聞輿論工作職責使命。歷史和現實告訴我們,輿論與政權密不可分,任何政權要實現長治久安,都必須守好新聞輿論整個陣地。如何做好新形勢下意識形態(tài)領域工作和新聞輿論工作,以正壓負、正面占據主流,把正能量宣傳得滿滿的,負能量壓降的小小的,是各級黨委政府必須思考的問題。
新形勢;意識形態(tài)領域;新聞輿論工作
1956年世界杯足球場上因比分的得失,在媒體的宣傳渲染下,引發(fā)了兩國戰(zhàn)爭的較量。希臘騷亂中,因網絡媒體的推波助瀾,事后造成整個歐洲國家社會不穩(wěn)定局勢的發(fā)生。伊朗選舉中,因政府對以Web2.0為技術的博客、播客、網絡視聽等后互聯網時代的新媒體形態(tài)掌控不到位,被人利用、制造輿論,造成伊朗國家騷亂事件的發(fā)生。當今輿論事件正不斷轉化為現實騷亂事件,影響著各國的政治、經濟、社會的發(fā)展。
如何利用網上、網下,虛擬社會和現實社會的載體,開展意識形態(tài)領域和新聞輿論工作,以正壓負、正面占據主流,把正能量宣傳得滿滿的,負能量壓降的小小的,實現保障國家長治久安,成為各級黨委政府必須思考問題和應對難題。
(一)輿論傳播的影響力越來越大
2009年湖北石首事件,因為網絡的流言、傳言、謠言,最終演變成群體性事件的發(fā)生。湖北鄧玉嬌事件,經過網絡輿情的廣泛傳播,在現實社會中出現了趕赴巴東聲援鄧玉嬌的“律師援助團”、“網友援助團”。輿論已擴展到對政府官員風氣的質疑。因網絡在國界、地域、身份、年齡、交流時段、方式的不設限,使得輿情事件經過網絡廣泛宣傳。
(二)輿論主體的參與性越來越高
網絡、媒介時代,參與輿論的主體既可以是同一地方、同一地域的人。也可以是不同地方、不同地域的人。既可以是國內的網民,也可以是國外的網民。由于網絡輿論主體不受限制,參與性高,自主性強,在危機事件上,當事人因受限于自身知識、社會環(huán)境,不可避免出現虛假信息情況以及輿論被用心不良的人進行炒作、輿論的情況。
(三)輿論客體的針對性越來越強
從近年發(fā)生的百余起輿情事件來看,輿論關注的熱點、炒作的范圍大部分都集中在政府部門工作人員工作不規(guī)范、不作為、徇私枉法、執(zhí)法不公,以及違法犯罪,包括與職務行為無關的個人違法犯罪上。杭州“欺實碼”事件,云南“躲貓貓”事件,云南民警連開三槍致人死亡案件等涉警事件。之所以引發(fā)社會的輿論,在于當前中國社會正處于黃金發(fā)展期、矛盾凸顯期,利益沖突劇烈,利益調整尚未達到良好的平衡狀態(tài),“官民對立”“仇官”“仇富”“仇腐”“仇警”的情緒越來越突出。
(一)為實現兩個百年夢想打下思想根基
歷史反復告訴我們:一個政權的瓦解往往是從思想領域開始的,政治動蕩、政權更迭可能在一夜之間發(fā)生,但思想演化是個長期過程。思想防線被攻破了,其他防線就很難守得住。我們必須充分認識意識形態(tài)工作的極端重要性,把意識形態(tài)工作的領導權、管理權、話語權牢牢掌握在手中,通過宣傳引導輿論、喚起民眾、爭取民心,肩負起黨和歷史賦予我們的重要任務。
(二)激發(fā)全國各族人民共同奮斗的思想基礎
新聞輿論工作是黨和人民事業(yè)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治國理政、定國安邦的大事,在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zhàn)略布局、豐富人們精神世界、促進社會共同奮斗等方面發(fā)揮著重要作用。當前新聞輿論對政府評判、評價上,媒介、群眾所體現出的監(jiān)督多、理解少、質疑多、肯定少的現象。必須按照“高舉旗幟、引領導向,圍繞中心、服務大局,團結人民、鼓舞士氣,成風化人、凝心聚力,澄清謬誤、明辨是非,聯接中外、溝通世界”的職責使命,通過宣傳凝聚人心、匯聚人心,激發(fā)全黨全國各族人民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團結奮斗的強大力量。
(一)切實增強工作的責任感使命感,轉變觀念創(chuàng)新思路。
意識形態(tài)領域工作一刻也不能耽擱,正面報道不占據主流,負面報道就可能涌上心頭、毒害心靈。要切實增強工作的責任感使命感,堅持團結、穩(wěn)定、鼓勁和正面宣傳為主的方針,把服務群眾同教育引導群眾聯系起來,把滿足需求同提高素養(yǎng)結合起來,把體現黨的主張和反映人民心聲統一起來,在推出重大舉措前,注重風險評估、講究宣傳章法、注意把握火候,“知道什么時候發(fā)稿好、怎么發(fā)稿、發(fā)到什么程度”,堅持準確巧妙宣傳報道,著力把好事“說好”、說到位,避免在主動宣傳中造成負面影響。
(二)加強正面宣傳,強勢主動宣傳,凝聚強大正能量。
首先抓重點。在主題上,要深入宣傳改革開放巨大成就以及重要領域改革取得的進展和成效,為經濟社會營造良好的輿論環(huán)境。在宣傳渠道方面,綜合運用主流宣傳平臺,對中心工作開展立體化、大范圍、集中式的宣傳報道。其次重質量。創(chuàng)新宣傳工作的方法和內容,進一步提高宣傳的針對性、主動性,努力推出一批高質量、有深度、群眾喜聞樂見的宣傳作品,力爭“上大報、上頭條、上專版、上黃金時段”,努力實現宣傳效果最大化。最后求實效。突出地域特色,立足江西、走向全國,加大原創(chuàng)微博、微信比例,不斷改進雙微發(fā)布形式、創(chuàng)新文風、豐富內容,品牌理念植入到每一次宣傳中,在正面宣傳樹立品牌意識,在輿論引導增強敏銳度,做個有態(tài)度、講溫度的雙微平臺,努力打造獨具特色的本地新媒體,實現正能量的最大化。
(三)變攻為守、加強引導,全力維護我省良好形象。
做好輿情引導工作,事關黨和政府的形象和社會安定穩(wěn)定。堅持將輿論引導和突發(fā)性事件處同步部署、同步推進,抓住現有法律、法規(guī)為宣傳工作創(chuàng)造的硬條件,主動與媒體接觸開展弘揚主旋律的輿論宣傳,及時主動發(fā)布信息,搶占先機。對于已發(fā)生的重大突發(fā)性事件、敏感事件和負面事件,要堅持及時準確、公開透明、有序開放、有效管理、正確引導的方針,做到不缺席、不失言,不妄語。輿情發(fā)生后續(xù),要不斷強化危機后續(xù)策劃宣傳工作,將危機輿論時機作為塑造政府形象的時刻,依靠媒體在事件報道、評論、議題設置上的優(yōu)勢特點,后續(xù)報道危機事件后的行動及舉措,全力維護我省良好形象。
[1]侯東陽,《輿論傳播學教程》,暨南大學出版社,2009年3月
[2]張艷梅、安平,西方發(fā)達國家政府有效掌控輿論宣傳的啟示,《云南社會科學》,2009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