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翠瓊
(富寧縣文化館,云南 富寧 663499)
漫議壯族倫理道德在富寧土戲傳承和保護中的具體表現(xiàn)
陳翠瓊
(富寧縣文化館,云南 富寧 663499)
壯族人民的傳統(tǒng)倫理道德規(guī)范主要表現(xiàn)在尚勤勞、重義輕利、敬老、愛幼、集體主義、平等觀念、追求自由婚姻、維護祖國統(tǒng)一和民族團結(jié)、愛祖國愛家鄉(xiāng)等方面,這些傳統(tǒng)道德對傳承和保護富寧土戲起著積極的作用。大量事實說明,壯族傳統(tǒng)倫理道德規(guī)范的形成和延續(xù)與富寧土戲的傳承和保護是互為促進的。
壯族倫理道德規(guī)范;富寧土戲;傳承和保護
壯族人民在漫長的歷史發(fā)展過程中,磨煉了優(yōu)秀的民族性格,形成了一系列傳統(tǒng)倫理道德,創(chuàng)造了燦爛的民族文化。
富寧縣位于云南省東南部,地處祖國的南疆邊陲?!斑@里是壯族最早孕育稻作文化的地區(qū)之一。長期的稻作農(nóng)耕,磨煉了這里壯族百姓溫和內(nèi)向、吃苦耐勞、勇敢頑強、團結(jié)互助、富于創(chuàng)造的民族性格,創(chuàng)造了豐富多彩的民族文化?!盵1]2正是這片土地,國家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保護名錄拓展項目——云南壯劇的一個重要分支富寧土戲在這里孕育并頑強地成長、傳承和發(fā)展。
壯族人民在漫長的歷史發(fā)展過程和長期實踐中形成的傳統(tǒng)倫理道德規(guī)范突出地表現(xiàn)在尚勤勞、重義輕利、敬老、愛幼、集體主義、平等觀念、追求自由婚姻、維護祖國統(tǒng)一和民族團結(jié)、愛祖國愛家鄉(xiāng)[2]291等方面,這些傳統(tǒng)倫理道德規(guī)范在富寧土戲的傳承和保護中起著積極的作用。
尚勤勞 壯族人民崇尚勤勞,鄙視懶惰。勤勞還是壯族青年擇偶的重要標準。
富寧土戲班都是民間藝人自愿組織起來的業(yè)余戲班,參加戲班的活動完全靠自覺自愿,排練和演出以及做與戲班相關(guān)的勞動都是無償?shù)模瑳]有報酬,全是義務(wù)。而且戲班的演員幾乎是家庭里的頂梁柱,還要掙錢養(yǎng)家、料理家務(wù)、照看老小,但他們都是勤勞善良的。每當遇到村里要趕隴端街和排練演出土戲時,崇尚勤勞的倫理道德規(guī)范就會體現(xiàn)出來:
1.主動參與。富寧縣歸朝、剝隘、那能、洞波等鄉(xiāng)鎮(zhèn)都是甘蔗種植區(qū),開春時都有趕隴端街的習俗。入冬至開春的季節(jié),都要進行排練和演出,而此時恰是繁忙的甘蔗榨季。演員們白天頂烈日冒風雨砍收甘蔗,工作時間都在12小時以上,勞動強度極大,天黑回到家吃完晚飯馬上參加排練到深夜才拖著疲憊的身體回家休息,第二天一大早又馬上到甘蔗地砍收甘蔗,日復一日,周而復始,一直到隴端街結(jié)束。
2.自己動手。壯族一年一度最隆重的民俗節(jié)日隴端街是傳承富寧土戲和壯族民歌的園地和平臺,每逢此時,村民們格外忙碌,很多準備工作都要自己動手:自己動手制作樂器、制作服裝道具、搭建戲臺等等。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有的戲班還劃出專用土地給戲班成員栽種棉花,自己紡紗織布、繪畫繡花制作戲服。
富寧土戲就是壯族人民用自己智慧和勤勞的雙手在隴端街的舞臺上一代又一代傳承和保護下來的。
重義輕利 “壯族全社會普遍以忠誠、正直、信義為處世之道,……”[2]293鄙視自私自利貪得無厭的人。壯人“在社交中以誠為本、以禮為榮,信守諾言。”[3]168富寧土戲班的民間藝人們當遇到重大節(jié)日或排練演出壯劇時,會自覺地用約定俗成的村規(guī)民約規(guī)范自己,自覺遵守、自我約束,會按照戲班的分工各行其是,各負其責,不計報酬不為己,不怕吃虧不為利,以忠誠、正直、信義的傳統(tǒng)倫理道德規(guī)范來凝聚人心,共同演好壯劇,共同做好全村的事。
敬老 “在壯族社會中,年長者普遍受到尊敬”[1]294。有尊老敬老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和以敬老為美好,以不孝為丑惡的倫理道德,對富寧土戲的傳承和保護具有積極的推動作用。
1.“都老制”遺存使富寧土戲的傳承得以不斷延續(xù)?!岸祭现啤笔菈炎迳鐣跉v史長河中形成的村民自我管理的制度,是由村里年紀較大、作風正派、辦事公道、有較高聲譽、熱心為群眾服務(wù)并有一定工作能力的1至3名寨老組成,主要職責是:領(lǐng)導村民制定村規(guī)民約、維護村中社會秩序、商議和確定村中大事、掌管全村的公共財產(chǎn)、主持集體祭祀、領(lǐng)導公共建設(shè)、負責涉外事務(wù)、主持各種會議等。[2]233盡管現(xiàn)在已經(jīng)由村民民主選舉村小組長、副組長、村會計組成村民小組這一最基層的行政管理機構(gòu)來代替都老制,但村民小組在實施以上具體職責時,都會召集寨老們共同議事,然后再根據(jù)寨老們的議事結(jié)果來組織實施。
寨老們對富寧土戲情有獨鐘,與富寧土戲和隴端街有難以割舍的情結(jié),他們見證了富寧土戲以及隴端街代代傳承的歷史足跡,因此,他們的精神世界里需要富寧土戲,需要壯族隴端街。村小組依照他們的意愿,逐項組織實施,于是一年一度的隴端街開街了,富寧土戲在這個平臺上常演不衰。
2.演出土戲為老人祝壽。壯族有為長輩祝壽的風俗習慣,把祝壽當作子女報答父母養(yǎng)育之恩和孝順父母的天職和優(yōu)良品德。祝壽儀式有49歲福壽、61歲壽壽、73歲康壽、85歲寧壽等,尤以61歲壽壽最為隆重。[4]1
祝壽儀式中,除布摩“念壽經(jīng)”“行香禮”“搭壽橋”“運壽米”和兒孫晚輩親朋好友“賀壽酒”“唱壽歌”以外,還請來土戲班演出賀壽劇目,如《八仙賀壽》(祝壽儀式常演劇目)《郭子儀上壽》《玉皇壽誕》《王母壽誕》等。[4]1這種為老人舉辦賀壽的民俗活動在壯族村寨中還一直延續(xù)至今,富寧土戲就在“賀壽”這種民俗活動中得到傳承和保護。
3.核心成員維護土戲班正常開展活動。每個戲班都會有幾個老人成為戲班的核心成員,這些核心成員都會受到演員們的尊重和愛戴。這些成員就是維護戲班正常開展排練和演出的核心力量。他們自覺地承擔起傳承和保護土戲班的責任:確定土戲班的傳承和保護方式;配合和協(xié)助班主、戲師傅、摩公做好戲班內(nèi)各項事務(wù);制作和保管戲班的古劇本、戲服、樂器、道具等財產(chǎn);耐心細致地做好演員們的思想工作以保障戲班正常排練和演出等等。例如富寧縣歸朝鎮(zhèn)歸朝街土戲班就有一個老人小組,由7位老大媽組成,最大的已經(jīng)將近80歲。她們都能自覺地承擔很多工作,特別是當演員中有思想情緒或受家庭干擾而不能參加排練和演出時,她們就會自覺地去做好思想工作,解除演員和家屬的思想顧慮而積極參加排練和演出。戲班的很多事務(wù),班主不能處理的,交到她們手里就會迎刃而解,成為了名副其實的核心成員和核心力量,因此,歸朝土戲班能連續(xù)近20年于每年春節(jié)初三至初五在武廟舉行廟會演出土戲,完全得益于七個老大媽形成的核心力量。像這樣的案例在富寧土戲班中比比皆是。
愛幼 在壯族村寨流傳著一系列祈求神靈保佑小孩的風俗和禮儀。壯族人民對小孩的愛護都會反映在日常生活中,也反映在土戲的傳承上。富寧縣歸朝鎮(zhèn)孟村三合班第五代班主班富雄,面對戲班即將失傳和消亡的困境,毅然決定從娃娃抓起,利用晚上和課余時間教會學生們表演土戲。通過幾年的努力,2008年成立了一個有29個學生組成的“孟村三合班少年隊”,年齡最大的13歲,最小的才7歲,當年的隴端街就由少年班演出了傳統(tǒng)土戲《買花郎》和壯族歌舞節(jié)目。時至今日,原來的少年已長大成人,原來的少年班變成了青年班。為了使戲班的演員后繼有人,第六代班主班艷春(班富雄的女兒)也繼承父輩的傳統(tǒng),從娃娃抓起,又培養(yǎng)出第二個少年班,在孟村隴端街上,由新的少年班演出了傳統(tǒng)壯劇《奪親記》和《打刀救母》。戲班的傳承人們就是用這種方式來表達對本村小孩的愛。這種愛小孩的方式是民間藝人對“愛幼”的嶄新詮釋;這種對小孩的愛又為富寧土戲的傳承和保護探索出一種新的模式。
集體主義 “壯族人民服從群體,依靠集體,崇尚集體,這首先表現(xiàn)在集體勞動、相互關(guān)心和相互幫助的行為上。壯族人民把集體勞動和互助協(xié)作看做是義務(wù)和權(quán)力,……”[2]297村民們把村里決定要辦的事,比如隴端街、排練和演出土戲等都視為集體活動而積極主動、認真負責地共同完成好。當集體活動和家庭的私事發(fā)生沖突時,都會以集體活動為主,先做好集體的活動再去做自己的事。在參加集體活動過程中遇到哪家有困難都會主動去幫忙。若有誰只顧自己而不參加集體活動,就會被村民恥笑和看不起。壯族人民在長期生產(chǎn)生活中形成的集體主義倫理道德規(guī)范使富寧土戲的傳承和保護得到保障。
平等觀念 “壯族的平等觀念特別強烈,這表現(xiàn)在集體進行勞動和收獲物的平均分配上?!盵2]300在有土戲班的壯族村寨,村民們都一致認為本村趕隴端街和在隴端街上排練演出土戲?qū)儆诩w勞動,戶戶自覺參加,人人主動參與。涉及到為活動捐款捐物時,每戶都踴躍捐助。捐錢時,不在乎多少,意思在就行;捐物時一塊臘肉幾斤米幾個粽粑都可以;要自建舞臺,每戶幾塊木板幾根木頭,各戶踴躍捐獻,只要寨老打個招呼,立馬就能把舞臺搭起來。壯族人民平等觀念使村民自覺地參加本村的隴端街活動、主動地支持和參加土戲的排練和演出,可以說,壯族的平等觀念確保富寧土戲的傳承和保護能夠代代延續(xù)。
追求自由婚姻 “壯族人民熱切追求婚姻自由?!盵2]300咋一看,追求自由婚姻與富寧土戲的傳承沒有任何關(guān)聯(lián),其實不然。“婚姻自由的觀念在壯族是深入人心的。”[2]301這種觀念反映在壯族人民生活的各個方面,也反映在不同的藝術(shù)形態(tài)上。例如反映在壯族民歌上,壯族男女青年會用對唱山歌的方式來表達對對方的愛慕和思戀,如坡芽歌書就是描寫一對壯族青年男女從相知相識相戀到白頭偕老的心路歷程,在壯劇上也多有反映婚姻自由的劇目,同時,“追求自由婚姻”的倫理道德規(guī)范在富寧土戲的傳承中也表現(xiàn)得十分突出:
1.共同參與。壯族善歌,是歌伴人生的民族。壯族男女青年以歌傳情、以歌擇偶。每當一年一度的隴端街開街時,就是男女青年用對山歌的形式選擇意中人的機會和場合,直至終成眷屬;有些青年男女則是通過參加土戲的排練和演出成為戀人最終組成家庭。不少戲班都有夫婦同臺演出土戲、共擔男女主角的佳話。因此,每當隴端街舉辦之時,相戀的男女青年就會踴躍的共同參與隴端街的活動,共同參加土戲的排練和演出。這本身就是壯族男女青年共同參與傳承和保護富寧土戲的一種表現(xiàn)方式。
2.互相支持。通過以歌擇偶和在土戲班共同演出中自由戀愛而組成家庭的壯族青年與隴端街有深厚的情結(jié),與富寧土戲又情有獨鐘,他們期待著一年一度的隴端街和土戲演出,共同參與活動,不能參與的年輕夫婦則能互相理解互相支持。參加隴端街和土戲排練演出或多或少都會影響家庭生活。夫婦雙方若有一方參加演出,另一方就會理解和支持對方,主動承擔料理家務(wù)、照顧老小的責任,讓對方安心盡責地參加活動和演出。
維護祖國統(tǒng)一、民族團結(jié) “壯族人民對維護祖國統(tǒng)一和民族團結(jié)具有強烈的責任感?!盵2]301壯族人民希望和各兄弟民族平等相處,親如一家。據(jù)《云南壯劇史》載:富寧土戲和廣南沙戲所分布的地域是滇桂黔泛珠三角地帶的云南一邊,正處于滇池文化和兩粵文化的中間位置,大量漢族移民的進入,無疑又把中原文化帶了進來。從而使這一地帶的文化,具有了漢族文化和壯族等少數(shù)民族文化相結(jié)合的特征。[5]69云南壯族由于處于特殊的地理位置,能有更多的條件和機會接觸各民族文化而形成了善于包容吸納和學習借鑒其他民族文化的傳統(tǒng)。壯族人民溫和內(nèi)向、謙和寬容、團結(jié)互助、與人為善、富于創(chuàng)造的民族性格,使自己能和其他民族和睦相處、和諧共存,在文化形態(tài)上學習借鑒、同生共融。使民俗活動、民歌演唱、富寧土戲既具有其他民族文化的因素,又有壯族自身文化的色彩。在云南壯劇的傳承和保護過程中,由于與其他民族戲曲的廣泛接觸和交流而形成了多聲腔少數(shù)民族劇種,具有鮮明的壯民族文化特點和突出的壯族戲曲風格,和其他民族劇種一起,在祖國戲曲大花園中競相開放,光彩照人。
愛祖國 愛家鄉(xiāng) 在中國,壯族人民和全國各族人民攜手并肩反抗外敵入侵,為捍衛(wèi)祖國的尊嚴赴湯蹈火,拋頭顱灑熱血的英雄事跡,史不絕書,屢見不鮮。[2]303宋朝時期抵抗交趾入侵;明萬歷年間痛擊安南入侵;明朝嘉靖年間瓦氏夫人奮起抵抗倭寇;19世紀七八十年代反擊法帝國主義的入侵,都表現(xiàn)出了高度的愛國熱情。
“壯族整個社會都具有熱愛家鄉(xiāng)的崇高道德風尚?!盵2]304家鄉(xiāng)的大事大家會踴躍參與,家鄉(xiāng)的利益大家會堅決維護。富寧土戲的演員絕大多數(shù)都是年輕演員。在打工經(jīng)濟的社會環(huán)境下,廣大青年演員走出家門學技術(shù)見世面增長才干,很少能夠顧家,但當他們得知家鄉(xiāng)要舉辦隴端街演出土戲時,便不顧蒙受重大經(jīng)濟損失,互相邀約,義無反顧地從各地返回家鄉(xiāng)參加籌備舉辦隴端街、排練和演出壯劇。例如富寧縣那能鄉(xiāng)那瓜土戲班要趕隴端街,一批在廣東深圳打工的年輕人毅然辭工返回家鄉(xiāng)參加活動。一對在土戲中扮演男女主角的演員就是一起到廣東打工一起返家趕隴端街的梁氏兄妹二人,他們說:錢損失了還可以重新再去掙,土戲失傳了我們就對不起祖宗和后代了。同樣,富寧縣阿用鄉(xiāng)平兌土戲班在2012年迎接黨的十八大勝利召開時要演出一場土戲,當聽說家鄉(xiāng)有大事要演出土戲,分別在內(nèi)蒙古、浙江、安徽、江蘇、廣州打工的十多位打工者同時返家參加演出,這些不顧經(jīng)濟損失毅然回家參加演出的打工者們的舉動令人動容。有些戲班的女演員嫁到外地已身為人母,聽說家鄉(xiāng)要趕隴端街演出土戲,背著兒女返回家鄉(xiāng)參加排練和演出。類似熱愛家鄉(xiāng)的感人事例比比皆是,數(shù)不勝數(shù)。
壯民族傳統(tǒng)的倫理道德規(guī)范使富寧土戲的傳承和保護有了堅實的群眾基礎(chǔ)和強有力的精神保障。實踐證明,壯族傳統(tǒng)的倫理道德規(guī)范與富寧土戲的傳承和保護是互為促進的。由此我們相信,富寧土戲這枝少數(shù)民族戲曲之花在祖國戲曲大花園中將會開放得更加鮮艷奪目,絢麗多姿。
[1] 梁庭望.中國富寧壯族坡芽歌書-序[M].北京:民族出版社,2011.
[2] 李富強,潘汁.壯學初論[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9.
[3] 梁庭望.中國壯族[M].銀川:寧夏出版社,2012.
[4] 許六軍.云南壯劇的舞臺類型[J].文山學院學報,2015(5):1-5.
[5] 黎方,何樸清.云南壯劇史[M].北京:文化藝術(shù)出版社,2008.
(責任編輯 王光斌)
The Embodiment of Zhuang Ethics and Morals in the Inheritance and Pretection of Funing Local Dramas
CHEN Cuiqiong
(Culture Bureau, Funing County, Funing Yunnan 663499, China)
Zhuang ethical and moral codes are mainly characterized with respecting labor and morals, loving children, collectivism, primitive equality ideas, seeking free marriage, keeping country’s unification and nation’s unity, and loving homeland and hometown, which are expressed in the inheritance and pretection of Fuing local dramas and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it. Many facts indicate that the process of the formation and inhertance of Zhuang ethical and moral codes, and the inheritance and pretection of Fuing local dramas help mutually and develop convergently.
Zhuang ethical and moral codes; Funing local dramas; inheritance and pretection
J825
A
1674 - 9200(2016)05 - 0030 - 04
2016 - 07 -20
陳翠瓊,女,壯族,云南富寧人,富寧縣文化館群眾文化館員,主要從事少數(shù)民族文化輔導和傳承保護云南壯劇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