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 迪
(廣西經(jīng)濟管理干部學院 南寧 530007)
?
【圖林·史志】
我國著名教育家舒新城的讀書歷程及對圖書館事業(yè)的貢獻
●羅迪
(廣西經(jīng)濟管理干部學院南寧530007)
[摘要]工具書《辭海》的編委之一舒新城是我國著名出版家、教育家,通過對他一生中各個不同歷史時期的讀書歷程和他在從事文化、出版、教育事業(yè)近半個世紀中各個時期出版的各種教育論著,展現(xiàn)出閱讀與書籍對他的影響及他對圖書館事業(yè)所作的貢獻。參考文獻11。
[關鍵詞]舒新城讀書圖書館事業(yè)
舒新城(1893~1960),原名玉山,學名維周,字心怡,號暢吾廬,曾用名舒建勛,湖南溆浦人[1]。舒新城是我國近代教育史上一度負有盛名的教育家,也是出版與辭書編纂領域功勛卓著的學者前輩。1917年畢業(yè)于湖南高等師范學校,1921年應張東蓀之邀至上海吳淞,主持中國公學中學部校務,改革學校制度和教學方法,推行道爾頓制。1923年任東南大學附中研究股主任,11月加入少年中國學會。1924年任國立成都高等師范學校教育系教授,1925年返回南京,專事著述。1928年應中華書局之邀,赴上海主編《辭海》。1930年舒新城任中華書局編輯所所長兼圖書館館長。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他先后當選為全國人大代表、政協(xié)上海市副主席。1957年秋,毛澤東倡議重新修訂舊版《辭?!?,并把這項任務交給上海,他則著手負責籌備。1958年春,成立中華書局辭海編輯所,舒新城任所長。1959年夏,成立辭海編輯委員會,他又擔任主編,主持《辭海》(1936版)的修訂工作。舒新城一生酷愛閱讀,甚至到了癡迷的程度。在其人生中,書籍對他的影響巨大,豐富了他的學識,奠定了他成為我國著名出版家、文化教育家的基礎。
1舒新城的讀書歷程
1.1舒新城初識四書五經(jīng)
對處于中國傳統(tǒng)教育之時的舒新城來說,他是被家庭送讀書,即是為登科入仕而讀書的,因此便與鄉(xiāng)村私塾中那些只是為了要求初識文墨,與能看賬寫信的孩子不同,他不是從讀《百家姓》、《千字文》開始,而是一入本鄉(xiāng)雜姓私塾起,就從四書五經(jīng)起步。在此后的兩年中,他讀了《大學》、《中庸》、《論語》、《孟子》,又緊接著誦讀《詩》、《書》、《禮記》、《易》、《春秋》。雖然1901年8月間八股取士就被明令廢止,但從1903年起,他仍在舒氏私塾中跟隨塾師學做八股文和應制詩、讀時文,及之后到張氏學塾,才被塾師告知八股是已被取消的無用之物,應制詩是無病呻吟的空話,以后均“不要做”,最終得以告別這種桎梏人性的不實之物[2]。
值得注意的是,在接受傳統(tǒng)知識教育的同時,他產(chǎn)生了一種對傳統(tǒng)教育的情感投入,以及由此而生的對私塾、書院抱有一種愉快的心理體驗與美好的追憶。初入私塾,也許是由于稍許識文斷字的父親在家教過并又經(jīng)常助讀,也許還由于天資聰穎、記憶過人,少年舒新城并不以讀經(jīng)為苦,他能讀善背,入學八九個月中,一本《論語》已倒背如流,每每讓先生反吃一驚,以為真了不得,于是腦門上常常被畫上膏火紅圈,文章得到贊賞,在書院更常常得到獎學金……如此等等,令他歡愉不已,從此他以讀書為樂。
1.2新式學堂涉足時代熱點刊物及各種古典小說、新小說
當然,新式學堂也使舒新城受益非淺,這除了使他知道了近代教育的基本模式,獲取了他從來不知曉的自然等學科知識外,最為重要的,就是學堂的圖書室在他面前展示了一個新的世界:這里既有可以補充他在課堂教學中得不到滿足的自然科學類書籍,也有涉及時代熱點的諸如《新民叢報》、《時報》等刊物。特別要提及的是后一類社科刊物給予他的影響。實際上早在私塾之中,他就接觸過梁啟超所辦的《新民叢報》,梁啟超那枝筆鋒“常帶感情”之筆,曾令多少混沌初開的學子為之嘆服,為之傾倒!舒新城自然也在其中[3]。
他讀報之后,便認定了男兒立志當如斯,即認定了必須為民族的繁榮昌盛去追求,所以進入縣立高等小學堂后,面對以往不曾見到的如此之多的新書新報,渴求新知的他便如魚得水。在大量閱讀各種古典小說及林抒所譯的新小說的同時,更注意《新民叢報》、《時報》、《安徽白話報》,以及《猛回頭》、《黃帝魂》等書籍,而且,對于《黃帝魂》、《猛回頭》,尤為醉心而嗜讀,以致于如《章太炎致康有為論革命書》及《猛回頭》之重要詞句,都能背誦。 1911 年,在黃花崗起義的影響下,舒新城有了傾向于革命的思想,要求學校當局在上體操課時發(fā)真槍,沒有得到允許,便組織同學罷課,一時成了縣城中的“風云人物”,但結果不僅罷課失敗,他自己也被學校開除。
時代熱點刊物和新小說的大量閱讀,讓舒新城有了不同于傳統(tǒng)教育的思想,為他以后進行教育學改革和研究奠基,閱讀讓他成長起來。
1.3新思潮影響及閱讀各種古書
新文化的春潮拍岸而來,席卷了整個學術界。這一切,不能不使學子們?yōu)橹剐?,更為之注目,為之感悟,通過看書閱報等各種方式,去貼近時代的潮流。湖南高師圖書館的藏書,自然遠非縣立高等小學乃至常德師范所能比,而此時讀書閱報之于舒新城來說,已不僅僅是一種消遣,一種興趣愛好,更是一種生活方式,一種不可或缺的文化生活。于是,只要是課余時間,他大多徜徉于圖書館中,從書籍報刊中搜尋出知識來充實自己。不僅如此,借助于當時的課堂教學,他還閱讀了杜威的《思維術》、賴德的《美學史》之類的英文原著。這樣,四年之中,他從新式學校中大受其益,新知大進,他的面前也有了另一番理想圖景。然而,這一切似乎并沒有給喜歡思索的他帶來太多的歡愉,因為視野愈是開闊,那理想與現(xiàn)實對照所呈現(xiàn)出來的反差,便愈是觸目驚心:衰敗的國勢,黑暗的政治凄苦的人民。一句話,理想映襯著的現(xiàn)實生活中的藏污納垢,令他充滿了憤懣。
對知識者個人而言,排遣憤懣的方式與途徑,不僅與時代潮流的漲落變幻相連,更與具體的環(huán)境氛圍及個人的經(jīng)歷、學識等有關。因而舒新城的一個排遣方式,就是閱讀古書,沉浸于傳統(tǒng)文化道德之中:湖南高師所在地即是舊時的岳麓書院,岳麓書院本是朱熹講學之地,又是湖南重要的傳統(tǒng)文化中心,故頗多文墨遺跡,而時任高師校長的吳某是前清翰林,教務長劉某亦是專治舊學之人,在國內(nèi)時起時落的復古思潮的觸動下,高師便極力重視、倡導性理之學,除去每月朔由校長率領祀孔講學外,還高懸《朱子教條》作為學生行為的準則?!吨熳咏虠l》是朱熹從四書中選編的,而四書對舒新城而言則又是如此之熟,于是乎他“思想苦悶無出路,驟睹此種性理之學的教條,內(nèi)心似有了安排”[4]。一切行動也就以此為依歸了;于是他便去重閱諸種他實際上早就讀過、背過的古書??梢哉f他數(shù)年之后,在中學德育改革中會有以《朱子教條》規(guī)化實施,除了早年所受的傳統(tǒng)道德的熏陶外,還來源于高師時的進一步認識與強化。
1.4系統(tǒng)研讀西方各種教育外文書
不過,當時舒新城所急的,不是進一步從理論上判別赫爾巴特理論的優(yōu)劣,而是在并無深究地超越了這種理論后,求得一種新的可以改進時下中國教育現(xiàn)狀的教育理論。偶然之中,他靠熟悉的美國牧師饒師伯借到了美國教育家、心理學家桑代克的《教育學》、《教育心理學》,以及美國教育家杜威的《民本主義與教育》的英文本,借助于自己的外文根底,舒新城第一次較系統(tǒng)地接觸了西方的實驗教育與進步教育的新鮮空氣,仿佛一個終日悟道而不得其義的僧徒突然被點破而領悟一般,茅塞頓開,大喜過望:自己最為推崇的自由學習,不是為西方哲人所稱贊么,自己十分不滿的洋學堂的官氣及與社會的隔絕、形式主義,不正為西方的教育大家所針貶么,自己平日的所思所想,所喜所憂,竟都能從這里找到根據(jù),不難想象他當時是何等的激動。多年后他仍追憶說:“他(指饒伯師引者)為我借得出版不久的一本桑代克的《教育學》及《教育心理學》節(jié)本,我讀之如獲至寶,始知教育要社會化、生活化等論據(jù),及刺激與反應之原則,及其在教育上應用等等;再由他代借杜威的《民治與教育》,更知教育學之外,尚有教育哲學,于是從事教育著述之志愿益堅?!盵5]
在福湘女學任教的一年多,舒新城無論是教育理論,還是社會思想均獲得長足進步。當然,這種提高不是教會的促進,而是他利用條件刻苦研讀,以及時代思潮的席卷與沖擊。福湘女學雖然只是一所中等學校,但由于設有師范科,故圖書館中頗多歐美教育理論書籍,令他大為興奮的是,那時赫然立于世界教育理論之巔的杜威、桑代克、詹姆士、孟祿、霍爾等人的著作均有陳列,此外,還收有不少西方社會科學書籍。他有如哥倫布之發(fā)現(xiàn)新大陸,當時精神上愉快自不可言,而求知的欲望則發(fā)展至于極點,只恨不能將所有時間都放在圖書室里。正所謂饑不擇食、囫圇吞棗,他竟在較短的時間里涉獵了詹氏的《小心理學》,桑氏的《教育學》、《教育心理學》,霍爾的《青年心理學》、孟祿的《中等教育》等,就是桑氏的《大教育心理學》,孟氏的《教育辭典》等,也常為翻閱[6]。教育學書籍的大量閱讀,使得他的教育理論素養(yǎng)大進。
不僅如此,他到福湘不到半年,中國大地上就滾過了“五四”運動的春雷,“五四”以后,國內(nèi)思想界為之一變,各種刊物如雨后春筍般地出現(xiàn),各種新思想如潮水般地涌入了中國,讀了不少西方社會科學和教育科學書籍的他,已是清醒卻迷茫。不論是何種刊物報紙,只要是白紙黑字,就無不閱讀,特別時值杜威來華講演,報章逐日發(fā)表杜氏的演講詞,他更看得仔細,對教育理論書籍的研讀,打下了他認識理解新的時代潮流的根底,而當他卷入并同化于“五四”之后的思想解放的時代之潮后,又反過來加深了他對西方教育理論的體認,蘊育出了他改革現(xiàn)行教育的路徑與決心。
1.5舒新城各時期主要教育論著和散文
從幼年時期的初涉書籍,到成長后的大量閱讀,舒新城的思想觀念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對于中國傳統(tǒng)的教育方式,他深知存在弊病,卻又深感個人能力的弱小,于是他決定通過撰寫教育論著來警示世人。1919年舒新城曾編過一部《心理原理實用教育學》,即是他教育著作中的處女作[7]。
舒新城所授之課都要自編講義,不僅是因為他所擔任的課程,在當時無太多教材可供選擇的情況下,自編的講義可以用來補充,同時也是為未來生活的準備,還可以作為鞭策他自己的工具[8]。因此自1922年秋至1927年5年間,共發(fā)表教育及其他論文數(shù)10篇,編譯了《教育心理綱要》、《心理學初步》、《公民課本》、《人生哲學》、《道爾頓制概觀》、《道爾頓制研究集》、《道爾頓制討論集》、《道爾頓制淺說》、《個性論》、《現(xiàn)代心理學之趨勢》及由教育論文集成之《教育叢稿》與去川所寫之書信《蜀游心影》十二部書,字數(shù)總計當在百萬以上[9]。之后還陸續(xù)出版了《中華百科辭典》(1930年版)、《近代中國教育思想史》(1932年版)、《近代中國教育史料》(1933年版);散文《蜀游心影》、《漫游日記》、《故鄉(xiāng)》、《狂顧錄》,通信集《十年書》,另外他還是中國攝影史上的一位先行者,著有《攝影初步》、《晨曦》、《習作集》和《美的西湖》等。
2舒新城對圖書館事業(yè)的貢獻
2.1營建個人教育專業(yè)圖書館
舒新城在湖南高等師范畢業(yè)后,就在多地相繼任教,例如,長沙、南京和上海等地。在長期的教育教學活動中,他也慢慢開始對當時的教育制度有自己不同的看法。在上海時,他覺得除了東方圖書館的圖書還值得普通人閱讀外,其他圖書館就顯得很不專業(yè),也不像樣,沒有當時他想要讀的圖書種類。到了南京后,他利用空閑時間跑遍了大大小小的圖書館,僅有金陵圖書館是他最滿意的圖書館。金陵圖書館比東南大學圖書館、省立圖書館等館的館藏期刊都豐富,還有不少近期出版發(fā)行的各地地方志。舒新城在金陵大學圖書館還得到特別優(yōu)待,讓他自由查閱各個庫室的館藏報刊資料及抄錄自己所需要的資料。他一呆就是幾個月時間,把金陵大學圖書館的圖書大部分查閱了一遍,發(fā)現(xiàn)像《約章成案匯覽》、《學部奏資輯要》、《欽定學堂章程》等普通的近代中國教育史的教育資料都找不到,圖書館連歷年發(fā)行量較大的教科書也沒有進入館藏,令他比較失落。后來,他在一處不起眼的舊書攤上發(fā)現(xiàn)了一部分晚清相關的官方文書如:《學部奏資輯要》、《欽定學堂章程》等。舊書攤老板是專門從事收購舊書的商販,收購的舊圖書大都是按斤算錢,全部都是捆扎好,堆成小山放置在地上。于是舒新城經(jīng)常去這個舊書攤上,淘到自己感興趣的教育史相關的書籍,舊書攤老板還有一個小暗室,堆積有他個人認為品相稍好的圖書,但他從不會給客人進去淘書。舒新城為了與書攤老板拉近關系,打聽知道他比較愛喝酒,盡管自己不喝,但他卻花錢買酒到老板那與他歡飲,終于贏得友情,獲準進入暗室淘書,他后來也淘得當時各圖書館都沒館藏的許多晚清學校教科書。
經(jīng)過十多年的努力,舒新城終于有了屬于自己的圖書館,他積累了約7 000多冊有關教育的書籍刊物。而這個圖書館在當時已算是比較專業(yè)的教育圖書館,沒有其他圖書館能夠做得這么專業(yè)。舒新城也是通過大量查閱這些圖書,出版編輯了《近代中國教育思想史》和《近代中國教育史料》等多部著作。舒新城當時很喜歡自己的這個小圖書館,直到后來進入中華書局工作后,在應陸費逵要求下,他同意出讓將自己所收藏的7 000多冊書籍充實到中華書局圖書館館藏,為使這批書能發(fā)揮更大作用和不流失。因為這批書籍,他還花了幾天時間,給陸費逵寫了一封很長的信件,敘說與這些史料的過往,表達對這些史料的“依戀”[10]。
2.2建設中華書局圖書館
舒新城自1930年起任中華書局編輯所所長兼圖書館館長,此時的中華書局藏書量少,規(guī)模不大,約為五、六萬冊,館藏結構也不夠完整。舒新城為了豐富中華書局圖書館藏書,除了出讓7 000多冊教育書籍外,還將自己一部分的教學器材捐贈給圖書館。在圖書館管理方面,他還能根據(jù)當時圖書館的實際情況,調(diào)整館藏結構與收藏量,授權給圖書館,盡可能多地購買各大書局出版的質(zhì)量高的圖書。他主張重視對工具書與古籍的收藏,凡是工具書都要求采購2本以上復本。中華書局圖書館的館藏在舒新城的管理之下,館藏量與日俱增,結構更完善。不僅如此,他對我國的地方志、宋元善本、考古叢書等的搜集工作也相當重視,像采購各縣志、省志和銅活字版《古今圖書集成》等,使得中華書局圖書館僅用幾年時間,就擁有10多萬的藏書量,書庫面積也相應地增大數(shù)倍之多。舒新城不僅注重增加圖書館的館藏量,而且也注重圖書館的科學管理工作。他率先在中華書局圖書館推行了圖書的卡片目錄分類方法,可提供多人同時使用,可依照讀者的需要靈活組織,及時更新,而且整個目錄不受影響,極大地提高了工作人員的工作效率。舒新城還增加10多個館員,專門負責對史料的整理工作,對于當時書刊上好的文章則及時制作摘卡,方便讀者檢索與利用。
在20多年的圖書館館長任期里,舒新城一直堅持圖書資源共享的理念,直至1953年退休后,他還依舊熱愛與關心祖國的圖書館事業(yè),并利用合適的場合與機會為中國的圖書館事業(yè)作宣傳。他后來還為上海圖書館、兒童圖書館等各類圖書提出了很多寶貴的管理意見,舒新城的圖書館生涯,為各行各業(yè)讀者提供了大量的圖書資源,為中國的圖書館事業(yè)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作為我國著名教育家、教育史家、編輯家、辭書編纂家,舒新城是我國近代教育改革運動的主要參與者和積極推動者[11]。學術界大多停留在關注他在教育史學科研究和道爾頓制試驗的基礎之上,而對于他在中國近代圖書館事業(yè)上扮演過重要角色的史實,后人卻知之甚少,舒新城在文化事業(yè)、讀書方面的研究也只是零星的,研究很少。筆者認為,關于舒新城在鐘愛讀書與書籍的研究,在當前我國大力推進全民閱讀工作如火如荼的今天,仍然具有積極的現(xiàn)實意義。
參考文獻
[1]吳永貴.舒新城:治事深入社會,修己超脫社會[N].中華讀書報,2011-11-16.
[2][4][5]舒新城.我和教育[M].北京:中華書局出版社,1945:100.
[3][6]崔運武.舒新城教育思想研究[M].沈陽:遼寧教育出版社,1994:5-8.
[7]舒新城.舒新城自述[M].合肥:安徽文藝出版社,2013:287-289.
[8]李華.舒新城對圖書館事業(yè)的貢獻[J].蘭臺世界,2013(2):63-64.
[9]于述勝.學術與人生——解讀舒新城和他的道爾頓制研究[J].北京大學教育評論,2007(4):108-117.
[10]舒新城.狂顧錄[M].上海:中華書局出版社,1936:96-102.
[11]舒紹祥.舒新城傳略[J].懷化學院學報,1990(5):48-50.
(劉平編發(fā))
Reading Course of Chinese Famous Educationist Shu Xincheng and his Contribution to Library Cause
Luo Di
(Guangxi Economic Management Cadre College, Nanning, Guangxi 530007, China)
AbstractAs one of the editorial board members of reference book "Cihai", Shu Xincheng is China's famous publisher and educationist, the reading process in different historical periods of his life and the educational treatises published by him when he was engaged in culture, publication and education for nearly half a century showed the influence of reading and books to him and his contribution to library cause. 11 refs.
KeywordsShu Xincheng. Reading. Library cause.
[中圖法分類號]G250.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7845(2016)03-0069-04
[作者簡介]羅迪,館員,現(xiàn)在廣西經(jīng)濟管理干部學院工作。
[收稿日期]2015-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