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 煒
(北京外國語大學 法語系,北京 100101)
?
基于PASS認知測量模型的無筆記口譯訓練
邵煒
(北京外國語大學 法語系,北京100101)
摘要:無筆記口譯的目的是引導學生關(guān)注信息,將信息轉(zhuǎn)化為意識??谧g過程和所有其他解決任務(wù)的過程一樣,在其各個階段都不同程度地采用上述基本認知工具。如何有針對性地訓練學生對認知工具的使用?基于PASS模式對計劃、注意力、同時性和繼時性信息處理等的測量,口譯的認知訓練分項依次是:1.聽力階段對信息輸入的選擇性注意,旨在關(guān)注語言所承載的事件;2.理解階段對信息進行同時性和繼時性加工,憑借視覺化過程加強記憶;3.再表達階段的規(guī)劃性,包括核心信息的確定、優(yōu)先策略、語言組織等,以保證信息表述的清晰有效。
關(guān)鍵詞:PASS;認知模型;選擇性注意;同時性-繼時性加工;計劃;口譯認知工具
0引言
無筆記翻譯是口譯的入門訓練,一直是專業(yè)口譯訓練的重中之重,也是后期帶筆記交傳和同傳訓練的先決條件,目的是訓練學生將主要精力集中于對信息的獲取和分析上,同時強化記憶,為再表達階段的信息重建打下基礎(chǔ)(Seleskovitch & Lederer,2002:5)。國內(nèi)口譯培訓也早已對此達成廣泛共識,比如,高校教員在訓練口譯的“專注聽力”時,已經(jīng)注意融入語篇分析理論的啟示(徐然,2010),也就是說,引導學生在聽力過程中專注于信息的連接,訓練學生合理串聯(lián)信息。
如果說口譯毫無疑問是認知的過程,非簡單的語言轉(zhuǎn)換過程的話,那么無筆記口譯訓練的聽力理解則囊括了認知的諸方面,特別是選擇性注意、意識畫面的形成和工作記憶等。因此,能否通過口譯練習進行分項認知訓練呢?如何通過認知功能測試所采用的參數(shù)來反觀無筆記口譯,從而更好地論證和推動口譯對思維訓練的全面作用呢?為回答上述問題,我們嘗試通過當代認知心理學通用的認知評估工具(智力測試的PASS模式)來反觀無筆記口譯訓練所啟動的認知要素,從而深度思考一種基于認知能力訓練的無筆記口譯教學法。
1PASS模型——認知測量手段
PASS模型是當代認知心理學視角下的智力評估工具,PASS中的四個字母分別代表Planning、Attention、Simultaneous and Successive Processing等四個信息加工過程,就是“計劃-注意-同時性加工-繼時性加工”四種認知功能的縮寫。其中“注意”是指排除干擾性刺激,有選擇地吸取輸入信息并做出反應(yīng);“同時性加工”和“繼時性加工”是平行的兩個認知過程,但在理解過程中構(gòu)成一個系統(tǒng);而“計劃”則涉及最高級和最復(fù)雜的認知過程:解決問題的策略,其中包括對優(yōu)先等級的評價、選擇和決策等。上述4種功能涵蓋三級認知功能系統(tǒng):注意系統(tǒng)是基礎(chǔ),同時性-繼時性加工位于中間層次,最高層次是計劃系統(tǒng)。
在認知心理學看來,PASS所代表的“這三個系統(tǒng)的協(xié)調(diào)合作保證了一切智能活動的運行”(戴斯,納格利爾里,柯爾比,1999:17)。準確地說,PASS模式針對智能活動中最普遍、最一般的信息加工過程,認知心理學家利用PASS模型編制相應(yīng)任務(wù)對個體進行測試,從而測量并評估個體的認知功能。該模式從思維的內(nèi)部過程探索信息加工的心理演算機制,而不再滿足于對智力做靜態(tài)劃分,PASS模型強調(diào)智能培養(yǎng)的動態(tài)特性和可控制性,因而認知心理學界冠之以“認知革命”的美譽(李其維,金瑜,1995)。在認知心理學界看來,PASS模型之所以成為很有價值的測試工具,恰恰在于它以機能聯(lián)合區(qū)為基礎(chǔ),“而機能聯(lián)合區(qū)又有其確實的生理和解剖基礎(chǔ),這就使得PASS模型的實證性和可靠性高于其他認知派智力理論一籌,至少可以說它并非只是純思辨的理論建構(gòu)?!?李其維,金瑜,1995)
PASS模型對口譯訓練具有很大的啟發(fā),因為長期以來譯者的心理演算無法被客觀觀察,口譯的認知機制無法通過科學實驗加以論證,而PASS模型恰恰從信息輸入、信息的意識畫面處理、信息的線性排列和任務(wù)規(guī)劃等四個方面考察被試的認知能力,這種劃分和順序完全對應(yīng)了口譯的基本程序:語音輸入、從語言符號到信息的轉(zhuǎn)換、基于邏輯和推理的工作記憶,以及以核心信息為優(yōu)先的表達策略。
作為以理解和表達為主要智能活動的口譯,譯者在聽力階段對順時性的、具有線性特征的音素進行分割重組(順時加工),劃分詞語句子結(jié)構(gòu),但必須關(guān)注意義而非語言結(jié)構(gòu)(選擇性注意);在理解過程中,意義的建構(gòu)來自信息的組成(同時性-繼時性加工),直至重回線性言語的再表達過程(計劃)。其中,言語的計劃性在漢譯外訓練中尤為明顯,因為學生使用非母語重組信息時難免需要言語策劃,規(guī)避原文結(jié)構(gòu)的陷阱,關(guān)注核心信息,從而保證表達清晰有效。
由此可見,整個口譯程序全面啟動上述PASS模型中的所有元素,既有力地證明了翻譯的認知特性,也為翻譯過程研究提供極具針對性的認知視角。另外,基于PASS模式的可操作性和動態(tài)特性,也為翻譯訓練提供認知手段和依據(jù),比如,在翻譯聽力過程中,將選擇性注意設(shè)定為主要任務(wù),有計劃、有意識地培養(yǎng)和加強學生在這一方面的心理操作。我們將在下文中按照口譯程序的順序,介紹PASS模型的使用,闡釋為何無筆記口譯訓練可以提高學生的認知能力,以及怎樣通過該訓練提高認知能力。
2聽取信息——選擇性注意訓練
PASS模型中的選擇性注意要求個體“有選擇地注意一個兩維刺激的一個方面而忽視其另一個方面”,也就是說,個體需要對其中的一個刺激維度進行“察覺”和“檢驗”,并決定只對該刺激維度作反應(yīng)而不對另一個競爭的維度反應(yīng)?!斑@些任務(wù)總包含有一個與目標刺激同樣顯著甚至比目標刺激更顯著的競爭性刺激?!?戴斯,納格利爾里,柯爾比,1999:108)
初學口譯者在理解階段難免受到諸種困擾:局部聽取不清,生詞、語速過快,等等。最常見的現(xiàn)象是因為執(zhí)著于某一個詞義,而未能順利聽取下面的內(nèi)容。上述所有問題都可以通過選擇性注意的訓練加以改善。
口譯訓練聽力時所設(shè)定的目標刺激就是“關(guān)鍵信息”。比如,劉和平(2011)在《口譯技巧——思維科學與口譯推理教學法》中提到的“對于連貫性的話語,必須記住關(guān)鍵成分,才能領(lǐng)會后面話語的含義”,這當中的“連貫性話語”和“關(guān)鍵成分”就是目標刺激,而生詞、一時想不起來的某種表達或數(shù)字、沒有聽清的字詞等等都構(gòu)成了競爭刺激。正因為競爭刺激往往在心理上顯著于目標刺激,所以初學者往往過度專注于生詞,從而擾亂注意目標,無法攝取關(guān)鍵信息。在無筆記口譯階段,教員應(yīng)該刻意引導學生關(guān)注聽懂的內(nèi)容,關(guān)注關(guān)鍵性連詞對理解的定向作用。與此同時,教員還需引導學生刻意抑制對生詞或原文表達式所產(chǎn)生的過度關(guān)注。當學生復(fù)述原文內(nèi)容時,教員的評估也只能關(guān)注關(guān)鍵信息,忽略數(shù)字的精確與否、某一生僻詞的意思,甚至忽略列舉是否完全。教員需告誡學生,這些分心刺激所反映的大部分問題可以靠后期的筆記來解決,而理解過程聚焦的是信息和信息的組織。
從認知過程的角度看,上述選擇性注意本質(zhì)上就是將信息結(jié)構(gòu)設(shè)定為目標刺激,而將對關(guān)鍵信息不起作用的語音符號設(shè)定為競爭刺激(分心刺激),前者是學生追索的目標,后者是學生抑制的對象。
3信息的編碼——記憶
通過選擇性注意獲取信息之后,進入口譯的第二階段:記憶。其中短時記憶(工作記憶)和長時記憶是我們最熟知的,也是近年來翻譯理論研究討論最多的話題。最常見的口譯研究是長時記憶和工作記憶之間的互動(Gile,2011)。我們這里關(guān)注的是對工作記憶本身的加工,正因為短時記憶被看作是暫時儲存的“被感知和意識到的東西”,那么“在短時記憶中的信息如果不對之進行進一步加工,它就會消失”(戴斯,納格利爾里,柯爾比,1999:55)。如何加工短時記憶?既然同一時刻短時記憶的編碼數(shù)量有限(4—7個單詞),那么強記詞和句顯然不是口譯記憶的本質(zhì),因而我們依然需要參照認知過程來訓練和設(shè)計口譯背景下的記憶。
3.1同時性加工——意義的視覺化
“同時性加工任務(wù)的主要特點是需要觀察到項目所有各個成分之間的關(guān)系。因此,為了成功地完成同時性任務(wù),整個刺激排列必須結(jié)合成某種完整的模式或觀念?!?戴斯,納格利爾里,柯爾比,1999:110)當學生聽到單詞和句子并分別產(chǎn)生詞義和語義時,還必須“觀察到”各成分之間的關(guān)系,以及語義和現(xiàn)實之間的關(guān)系,并形成某種完整的模式或觀念。比如,“從品種改良的角度看,雜交水稻可以被看作是類似轉(zhuǎn)基因作物”,此句在“品種改良”“雜交水稻”和“轉(zhuǎn)基因作物”之間建立聯(lián)系(無論該聯(lián)系是真是偽),而理解這句話的標志就是“看到”三者之間的關(guān)系。上述過程中,信息“必須經(jīng)由某種內(nèi)部表征或編碼才能得到加工處理。輸入信息的表征以及對它們進行的操作,是個體所知的(以前的知識基礎(chǔ))和個體正努力去做的(當前的計劃)兩者共同作用的結(jié)果”(戴斯,納格利爾里,柯爾比,1999:53)。在以上例子中,理解信息的前提是具備“品種改良”“雜交水稻”和“轉(zhuǎn)基因作物”等知識基礎(chǔ),而在理解信息時,個體需要努力做到的是在三者之間建立聯(lián)系。
我們驚喜地發(fā)現(xiàn),PASS模型的同時性加工測試包括言語內(nèi)容測試,所設(shè)定的任務(wù)(同時性言語加工任務(wù))很能啟發(fā)口譯教學。該測試旨在評估被試的語言理解能力,要求被試根據(jù)一行文字確定該表述中各個部分的相互關(guān)系,然后指認出與說明文字一致的圖畫,如“在桌子上的籃子里的球”或“用鉛筆指著尺的女人”(戴斯,納格利爾里,柯爾比,1999:111)。這一測試表明,對意義的理解可以通過畫面來核準,此時,理解的實現(xiàn)就是完成從線性表述到整體意義結(jié)構(gòu)的過渡,而其中的畫面對應(yīng)的是意識畫面,這就是言語理解的結(jié)果??梢娨饬x的編碼呈現(xiàn)出“視覺化”的特點,而不是語言符號的編碼。
由此類推,口譯中言語理解結(jié)果也應(yīng)該具有視覺化特征,無論該畫面是具體的還是抽象的,都應(yīng)該反映各信息要素之間的關(guān)系,并且將所有刺激排列(詞句、語義)“結(jié)合成某種完整的模式或觀念”;只有當輸入的信息被加工成為整體的意識畫面,語言符號才生成意義,理解才真正產(chǎn)生。此時,符號隱身于畫面之后,畫面成為短期記憶的成果被留存,因而即便描述該畫面的字詞數(shù)遠遠大于強記極限,意識畫面卻依然完整清晰,是不需要巨大的記憶載荷的。因此,在無筆記口譯當中,所謂理解就是生成意識畫面,而非追求詞義或句義的總和。教員在設(shè)計無筆記口譯階段的課程時,應(yīng)該選取易于生成意識畫面的發(fā)言稿。在輔導過程中,如果學生出現(xiàn)理解障礙,教員切忌忙于解決語言問題,而應(yīng)該著重協(xié)助學生“觀察”到言語所呈現(xiàn)的畫面。這也是一種“模式識別”,當信息編碼被合成為完整的模式或觀念時(concept, idea),當學生不斷從言語表述中識別到畫面時,意義的形成就變得快捷,記憶也變得簡單。
3.2繼時性加工——邏輯和記憶
PASS模型中的繼時性加工要求“個體在完成任務(wù)時要察覺刺激的系列特征”;“所有的繼時性任務(wù)都要求個體或者復(fù)制出事件的一個特定序列,或者回答某種要求對事件的線性特征加以正確解釋的問題?!?戴斯,納格利爾里,柯爾比,1999:112)
能夠識別和解釋事件發(fā)生的“特定系列”,這和無筆記交傳中的記憶訓練不謀而合。在聽取長達3—5分鐘的連續(xù)表述時,學生必須抑制強記詞句的沖動,通過梳理作者的論證思路(文脈),達到卸載記憶負荷的目的。換言之,發(fā)言人的思路軌跡就是口譯譯員的記憶軌跡,而識別該思路軌跡的過程雖然難免含有同時性加工的內(nèi)容,但更多的是繼時性加工的努力:第一個信息如何引出第二個信息;作者如何提出論點?如何論證?如何得出結(jié)論?這一切構(gòu)成了多個信息的排列特征。
具體來說,繼時性加工的基礎(chǔ)是同時性加工所產(chǎn)生的單個意識畫面,學生需要察覺并能夠解釋各個意識畫面出現(xiàn)的特定序列,以便隨后再現(xiàn)事件的線性特征。無筆記交傳采用的段落往往刻意拉長,旨在訓練學生關(guān)注和記取事件出現(xiàn)的特定序列并給予內(nèi)在邏輯解釋,這個過程意味著每一個信息的產(chǎn)生背景來自于先前已知信息,而若干信息的排列有著內(nèi)在的邏輯必然,這是一個不斷輸入新信息、梳理既有信息、調(diào)整或重組整體信息的過程,如此直至整段講話結(jié)束。在輔導過程中,當學生出現(xiàn)記憶缺口,教員切忌直接說出該缺省記憶,教員的任務(wù)是引導學生重回原文的思路軌跡,從文脈中找到記憶的路徑。
PASS認知測試設(shè)計提出:“同時性加工任務(wù)典型地是視覺型的,而繼時性加工任務(wù)典型地是聽覺型的?!睂W者們甚至提出其邏輯依據(jù)在于“同時性加工與枕葉(視覺)和頂葉(體覺)區(qū)域相聯(lián)系”,“而繼時性加工則與顳葉(聽覺)區(qū)域相聯(lián)系?!?戴斯,納格利爾里,柯爾比,1999:114)口譯實踐中,繼時性加工依然明顯帶有視覺效果,比如,事件的串聯(lián)如同電影鏡頭的時空轉(zhuǎn)移,意識畫面的線性鏈接本身也是一種內(nèi)在視覺化的反應(yīng),所以口譯聽力理解更多呈現(xiàn)了一種綜合加工特征,一開始是繼時性聽覺刺激,當信息編碼開始,次第產(chǎn)生意識畫面及其內(nèi)在邏輯組織時,同時性加工和繼時性加工是難分彼此、相互依存的。認知學者也承認,在第二級認知系統(tǒng)(同時性-繼時性加工)和第三級認知系統(tǒng)(計劃)的水平上,感覺通道與認知過程的關(guān)聯(lián)程度明顯減少。口譯聽力理解過程中,順序完成的聽取努力和信息的內(nèi)在視覺化是難分先后的,兩者共存于同時性-繼時性加工過程,這也解釋了認知心理學家為何認為同時性加工和繼時性加工在理解過程中構(gòu)成一個系統(tǒng)。
我們雖然僅僅關(guān)注短期記憶加工,但這并不意味著否定長期記憶(既有知識)的關(guān)鍵作用。相反,作為信息編碼的同時性-繼時性加工,理解和記憶的成敗與否大大取決于既有知識的介入程度,因為既有知識越完備,信息編碼越迅速準確,意識畫面和思路軌跡越清楚。
4計劃的作用
PASS計劃測驗要求“個人形成一種能以高效、有力的方式去解決任務(wù)的方法”。認知學家認為,正是解決任務(wù)所必須的一些有效手段導致了個體的差異(戴斯,納格利爾里,柯爾比,1999:105)。
所謂解決任務(wù),認知心理學也稱之為解決問題。在《認知心理學新進展》一書中,北美學者指出:解決任務(wù)包含提出問題的初始狀態(tài)(initial state)和解決問題后的目標狀態(tài)(gaol state),解決問題的過程(problem-solving process)可以被看做是尋求從初始狀態(tài)到目標狀態(tài)的路徑(path)。兩端狀態(tài)之間的差距、問題的解決者及其所受局限等要素構(gòu)成問題空間(problem space)。備選路徑越多,問題空間就越大。如果選擇有力的方式,也就是選擇既定的、必然的方案,那么備選路徑相對單一穩(wěn)定,則搜索路徑的努力就少,解決問題便會快速有效,但這要求決策者能準確界定問題的初始狀態(tài)和目標狀態(tài),對主題十分熟悉。以技術(shù)翻譯中的術(shù)語為例,一般沒有太多備選方案,但需要譯者精通相關(guān)概念及其表述。當決策者對問題并不了解,這時候往往依靠力度稍弱的辦法(weak methods),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類比法(analogy),比如,通過既有知識類推出一種解決方案,翻譯中的解釋法和隱喻法就是這一類方法,但這樣的路徑未必能準確達到目標狀態(tài),而且過程相對繁復(fù),對問題的解決帶有不確定性(Klahr & Simon,2007:116)。
無筆記交傳訓練強調(diào)時效,所以應(yīng)該力圖減少從原文到譯文的備選方案。但減少備選方案不是指規(guī)定標準答案,而是簡化學生從初始狀態(tài)到目標狀態(tài)的路徑選擇。具體說來,就是要求表達(尤其是漢譯外表達)立足核心信息,根據(jù)既有的語言工具和能夠駕馭的言語水平策劃表達(邵煒,2012:67)。換言之,在口譯表達中,學生沒有時間分心于諸種表達的可能性和豐富性,他們必須迅速確定和瞄準核心信息,毅然選擇最有效、最不易出錯的表達式,這一點同樣涉及前文提到的“選擇性注意”,但此時是對表達目標的選擇。
至此,通過無筆記交傳,我們依次完成了PASS理論所要求的全部4項認知能力訓練:選擇性注意、信息的同時性加工、信息的繼時性加工、(表達策略的)計劃??梢?,無筆記交傳確實可以全方位地加強認知能力,反過來,作為認知程序的分項評估測試,PASS也確實為無筆記交傳的訓練規(guī)劃提供了有力的科學依據(jù)和靈感。
參考文獻:
Gile,D. 2011.BasicConceptsandModelsforInterpreterandTranslatorTraining[M]. 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Klahr,D.& Simon,H.A.2007.What Have Psychologists (and Others)Discovered About the Process of ScientificDiscovery[G]∥Spellman,B.& D.T. Willingham.CurrentDirectionsinCognitiveScience.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Seleskovitch,D. & M.Lederer. 1993.InterpréterpourTraduire[M].Paris:Didier Erudition, 1984, 3eédition revue et corrigée.
Seleskovitch,D. & M. Lederer. 2002.LaPédagogieraisonnéedel’interprétation[M]. Paris.
戴斯,納格利爾里,柯爾比. 1999.認知過程的評估——智力的PASS 理論[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
李其維,金瑜.1995.簡評一種新的智力理論:PASS模型[J]. 華東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4):41-50.
劉和平.2011.口譯技巧——思維科學與口譯推理教學法[M].北京:中國對外翻譯出版有限公司.
邵煒. 2012.漢法口譯教程——教你從容地表達[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
徐然.2010. “專注聽力”——口譯聽力培訓方法之我見[J]. 中國翻譯(3):43-47.
責任編校:路小明
Interpretation Without Notes Based on Pass Cognitive Model
SHAOWei
Abstract:Interpretation without notes as introducing training aims to concentrate students’ focus on idea (mental image) instead of words. Planning, attention, simultaneous, and successive processing (PASS) are such basic cognitive tools that should accomplish interpretation process: selective attention aims concept and meaning during the listening; simultaneous and successive processing facilitate visualization of message and memory; planning aims expression strategy which evolves key message assessment, language organization in order to make communication clear and efficient.
Key words:PASS; selective attention; simultaneous and successive processing; planning; cognitive tools in interpretation training
作者簡介:邵煒,女,北京外國語大學法語系副教授,博士,主要從事口譯理論與實踐研究。
基金項目:北京外國語大學校級項目“‘意·言’關(guān)聯(lián)與互動——基于言語交際的翻譯教學法研究”(2011XJ012)
收稿日期:2015-12-28
中圖分類號:H315.9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6414(2016)02-012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