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小芳
(山西經濟管理干部學院 基礎部,山西 太原 030024)
?
《論語》修身思想對現代大學教育的啟示
霍小芳
(山西經濟管理干部學院基礎部,山西太原 030024)
摘 要:兩千多年來,大到治理國家,小到立身處世,中國人都以儒家思想為指針,而《論語》更是最精粹最可靠的儒書?!墩撜Z》是記錄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書,它用簡潔精煉的語言闡述了為人處世、為政惠民、修身養(yǎng)性、為學育人等多方面的內容。而其中關于修身方面的闡述,更讓人感覺受益匪淺。
關鍵詞:《論語》;修身;現代大學教育
儒家思想在中國流傳了幾千年,經久不衰,可謂根深葉茂。它就像長江水一樣,不僅在流淌著,在數千年的歷史中還滋潤著廣闊的中華大地,滋潤著中華民族,為中國乃至世界文明創(chuàng)造了許多精神財富。儒家思想源于中國,儒家修身為中國最早的教育,在古代培養(yǎng)出多少仁人志士,他們?yōu)閲鵀槊駫侇^顱、灑熱血,“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具有深深的民族責任感,而我們的現代大學教育,在中國振興之路上,更需要培養(yǎng)出新時代的“君子”,它能否為我們今天的大學教育點亮明燈,指引方向,從而培養(yǎng)出時代發(fā)展需要的人才,這是許多教育者、文化人所思考的問題。
現代大學教育從發(fā)展歷史來看,可以分為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計劃經濟時代的大學教育,這一時期的大學教育在計劃經濟體制的影響下,大學的專業(yè)過窄,教學內容偏舊、培養(yǎng)模式單一,且大學和社會并沒有太多的聯(lián)系,學生學習的專業(yè)知識并沒有多少機會可以實踐,所以存在的現象是“死讀書、讀死書”,當時學生們的主要任務就是學習、吸納,從而導致了本本主義。第二個階段是改革開放后的大學教育,一方面教學內容不斷更新,緊跟時代步伐,教學方法和手段也越來越多樣化,專業(yè)劃分的內容相比之前也較寬泛了;另一方面,“畢業(yè)分配”制度的取消,學生面臨了就業(yè)的挑戰(zhàn),之前被動的學習狀態(tài)改為了主動的學習,激發(fā)了他們學習的主動性和熱情。大學教育開始和社會聯(lián)系起來,但同時“各種社會思潮”也進入了校園,“一部分人先富起來”的示范效應也同樣影響著校園,學生們?yōu)橛幸粋€好的出路,紛紛學習一些熱門專業(yè),甚至有的在讀書期間就想富起來,開始逃課曠課做各種各樣的社會兼職。一些人文學科成為冷門,學生真正靜下心來搞研究的也鳳毛麟角了,中國的大學教育逐漸喪失了探索真理的熱情,而轉向了功利主義。所以提高大學生的素質和修養(yǎng),培養(yǎng)時代發(fā)展需要的人才,是當今大學教育的首要任務。
兩千多年來,大到治理國家,小到立身處世,所謂“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中國人都以儒家思想為指針,而《論語》更是最精粹的儒書。宋代宰相趙普提出“半部論語治天下”之說,以夸張的比喻確立了此書在古籍經典叢林中的頂峰位置?!墩撜Z》是記錄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書,其中孔子的教誨之言,或簡單應答,點到為止,或啟發(fā)辯論,侃侃而談,用簡潔精煉的語言闡述了為人處世、為政惠民、修身養(yǎng)性、為學育人等多方面的內容。而其中對于修身方面的闡述,更讓人感覺受益匪淺?!墩撜Z》的核心思想是什么?想起“半部論語治天下”,就會讓我們認為《論語》是講治國平天下的道理的,是一種政治哲學。實則不然,《論語》的核心不是治國平天下,而是做人的論理。孔子生活在禮崩樂壞的時代,他一心想恢復社會秩序,變天下無道為天下有道,這是孔子思想的出發(fā)點。但怎樣做到這一點呢,孔子認為,根本的問題是提高人的修養(yǎng)?!洞髮W》中有一句畫龍點睛之語:“自天子以至于庶人,一是皆以修身為本。”就是說齊家、治國、平天下,最終都要落到修身上。所以孔子提出了一整套做人的理論,把一生大部分精力都花費在教育上,教人如何做人上。
《論語》中關于修身的思想,可分為兩個部分,一是修身的根本態(tài)度。二是修身的方法和要求。
(一)修身態(tài)度
1.為己
子曰:“古之學者為己,今之學者為人。”(《憲問》)為己不是為自己謀名利,而是說學習修養(yǎng)都是為了充實自己、完善自己。為己是學習修身的最根本的態(tài)度。這在《論語》中多有反映?!爸卟蝗绾弥?,好之者不如樂之者?!保ā队阂病罚┢渲袑τ谀撤N學問或思想的道德要求,只是知道的不如喜歡它,喜歡它的不如以它為樂。喜歡它而去做了,也有不同的層次,“仁者安仁,知者利仁?!保ā独锶省罚┮环N是因為對自己好才做,即“利仁”,而一種是覺得從心底認為就應該這么做,即“安仁”,把它作為安身立命的根本。知之、好之、利之、安之、樂之是不同的境界,而真正道德的境界應該是安之、樂之,只是為了自己心安,沒有任何別的要求,完全是為己的行為。
為己的一個表現是有恥、知恥?!靶屑河袗u,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謂士矣?!保ā蹲勇贰罚┬邜u感是道德的一個底線,它是道德自覺的基礎,一個人有了羞恥之心,他才能在違反道德的一些事情前感到內心的愧疚與譴責,才能夠約束自己,如果一個人連羞恥感都沒有了的話,那他就會為所欲為,做起事情來肆無忌憚,那這樣的人就無藥可救了?!暗乐缘拢R之以禮,有恥且格?!保ā稙檎罚┛鬃诱J為以政治民和以法治民,治標不治本,要從根本上解決問題,需要加強人們的道德教育,培養(yǎng)起人們的恥辱感,如果每個人都能培養(yǎng)這樣的觀念,那將會成為激勵自己不斷前進的動力。君子的人格培養(yǎng),在孔子時代,沒有獎勵和懲罰的方式,靠的是這種恥感文化,而且恥感文化對我們中國人影響很深遠,成為我們中國文化的特色之一。
為己在修身上的另一個具體表現就是慎獨。慎獨,就是一個人在獨處的時候,更要謹慎小心,遵守道德規(guī)范的要求,這是非常重要的修身方法。如果說為己是一個原則的話,那怎么落實呢?就是要慎獨。只有做到慎獨,才是真正的為己。慎獨也是檢驗一個人是否為己的標準。一般人,別人看得見的時候,我就會做好,別人看不見的時候,就原形畢露,而真正做到為己的人,就不會在乎別人的看法,不會在乎別人在不在場,這是它真正內心的需求,所以慎獨是一種境界,可以看出你修身到什么程度,同時它也是一種修身的方法。
2.由己
“仁遠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保ā妒龆罚┤孰x我們遠嗎?只要我愿意,我就可以做到。“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我未見力不足者?!保ā独锶省罚┯腥四馨岩惶斓臅r間都用到行仁上嗎?我沒有見過能力不夠的人,只要你去做,你就能做到。所以我們在做任何事情時,完全靠你自己,只要你愿意,只要你肯付出、肯努力,就能做到。孟子曾經說過“人皆可以為堯舜”,就是它的延伸。我們所追求的東西,有兩種類型,一類是只要追求就可以得到,這種追求的東西是自身之內的;一類是追求要有正確的方法,要得到它還要取決于命運,但這種追求一般是自身之外的東西。前面這一類指的是道德修養(yǎng),后面是吃喝住行、權勢地位等物質生活方面的追求。如果說后者的獲得需要一定的外在條件的話,在道德修養(yǎng)上,則靠的是自己的不懈追求,只要想做,肯定能達到目標,認識到這一點很重要。
3.求諸己
“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保ā缎l(wèi)靈公》)君子一切求之于己,從自己的方面要求,而小人一般是要求別人?!安换紵o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為可知也?!保ā独锶省罚┮粋€人不怕沒有職位,而是擔心有沒有能擔任職位的才能,不怕別人不了解自己,而是要努力地設法使自己值得他人了解。“躬自厚而薄責于人,則遠怨矣?!保ā缎l(wèi)靈公》)多責備自己,少責備別人,就可以避免別人的怨恨了。無論做什么事情,我們要先從自身做起,從自己的方面找原因,對自己要求嚴格些,對別人要求寬松些。
一個“為己”,一個“由己”,一個“求諸己”,是修身的基本態(tài)度。它們體現了一個精神:立足于個人的自覺,依靠自己的努力,靠每個人從自己做起,從而提高全民的素質修養(yǎng)。
1.好學
《論語》第一篇即為《學而》篇,可見儒家對學習的重視。但同時強調知識的獲得,不是靠“生而知之”,而是靠“學而知之”??鬃釉f:“生而知之者,上也;學而知之者,次也。”(《季氏》)孔子也說過,“我非生而知之者?!边B孔子這樣的圣人都不是生而知之者,可見“生而知之者”是不存在的。此外,學習要“多聞,擇其善者而從之”,博聞才能廣識,這是真理?!岸嘁姡R之”。多見是指多多看書學習、多多參加社會實踐,從中獲得知識。同時反對“不知而作”,堅持知而后作。
2.反省
反省自己,這也是修身的一個基本的方法。“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學而》)每個人要時常反省自己,反省的過程也是自我成長的過程,但反省自己,不是說閉門思過,它不是指純粹的內心活動,而是要和實踐相結合?!耙娰t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保ā独锶省罚┧赃@里的自省體現在我們與別人交往的過程中,見到好的地方學習,見到別人不好的地方引以為戒,這就是一種自省?!耙岩雍?!吾未見能見其過而內自訟者也?!保ā豆遍L》)孔子說:“罷了,我沒有見到有人能夠看見自己不對的地方而自責的”。所以自省,這有三層意思:一是“見賢思齊”;二是“見不賢而內自省”;三是“見其過而內自訟”。
3.改過
“有顏回者好學,不遷怒,不貳過”。(《雍也》)孔子對學生好學的評價,不是說學生有多聰明,多用功,而是說顏回不遷怒,不貳過?!安贿w怒”指不遷怒于別人,有什么不順心的事,他不會從別人身上找原因,找別人發(fā)泄,而是從自己身上找原因,自己來反省?!安毁E過”是指同樣的錯誤,他不會出現第二次。孔子認為這就是好學的表現。在這里,需要注意的是,孔子并沒有說他不犯錯誤,而是說他不會犯同樣的錯誤?!墩撜Z》中其他地方也提及到,如“過,則勿憚改”,有了錯誤,就不怕改正。所以孔子不是要求人不犯錯誤,重要的是從錯誤中去學習,這是對錯誤的一種正確態(tài)度?!熬又^也,如日月之食焉。過也,人皆見之;更也,人皆仰之。”“小人之過也必文?!保ā蹲訌垺罚┻@里舉出君子和小人在面對錯誤時不同的態(tài)度,君子犯了錯誤,大家都能看得見,改過了,大家會更加仰慕他。而小人犯了錯,總是想辦法去修飾、掩蓋,這就是君子和小人對待錯誤的不同態(tài)度。另一方面,我們也可以看出孔子對學習的深刻見解。學習不僅可以學習正面的經驗、思想,而且可以從反面教訓中學習,這對于我們的修身有著重要的意義。
4.力行
孔子注重“學”的重要性,把學作為自立的根本,認為只有學,才能真正具備“仁智信直勇剛”的德行,還提出了一些學習的要求和方法,如“博學于文”;“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敏而好學,不恥下問”。同時還注重用“思”來提升內修的境界,“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經過思考,將知識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的高度。此外,孔子更注重言行一致,表里如一?!熬訍u其言而過其行”。(《憲問》)君子以言過其行為恥。“君子欲訥于言而敏于行”。(《里仁》)因為怕說出來做不到,所以說話很謹慎。這都是強調力行,即說到就要做到。所以孔子的所講的那些思想并不是“純務虛”學問,而是一門實踐的學問,注重將所學的知識、禮儀、德行在現實中得以運用,達到知行合一。
道德修養(yǎng)和職業(yè)素質的缺失,已成為現代大學生的主要問題所在。我們培養(yǎng)的學生不僅僅只是掌握一門技術或技能的“機器”。為此,我們需以傳統(tǒng)文化為支點,對大學生進行道德教育。那些經典尤其是儒家經典曾經給多少人帶來心靈的震撼和滋養(yǎng),它曾是我們民族文化和精神的載體?!墩撜Z》所體現的修身思想代代相傳,它已長久地滲透在我中國兩千多年來的政治體制、社會風俗、心理習慣中,潛移默化地影響著我們每一個人,是我們中華文化的“心魂”所在。所以在大學教育中,應該讓學生汲取它的精華,更好地去閱讀它們、了解他們,掌握修身的原則和方法,學習做人的道理,并運用到生活當中。讓學生懂得提高自己的修養(yǎng),需立足于個人的自覺,依靠自己的努力,從自己做起,運用好學、反省、改過、力行等方法,從書本學習到以身實踐,從修身到齊家到治國、平天下。它不僅可以給我們提供知識、啟迪智慧,更能幫助我們豐富人格、滋養(yǎng)人生。只有這樣大學教育才能在中華民族振興之路上,培養(yǎng)出新時代需要的合格人才。
參考文獻:
[1]李蕉.儒家修身思想與現代大學教育[J].清華大學教育研究,2006(6).
[2]于建福.半部《論語》治天下[J].高校教育管理,2008(4).
[3]杜景川.儒家修身理論及其當代價值[J].齊魯文化研究,2003(2).
[4]馬永慶.儒家傳統(tǒng)修身觀與現代人格完善[J].山東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1996(3).
[5]錢遜.孔子的活法[M].沈陽:遼寧人民出版社,2010.
[6]龍昭雄.論語與現代生活[M].南寧:廣西人民出版社,2013.
責任編輯何志玉
Inspirations from the Thoughts about Cultivating One's Morality and Character Promoted in the Analects of Confucius for College Education
HUO Xiao-fang
(Department of Basics,Shanxi College for Economic Management Cadres,Taiyuan Shanxi,030024,China)
Abstract:For over 2000 years,for matters as large as governing of a country,and as small as cultivating one's morality and character and getting along with others in the society,most Chinese people adopt the thoughts of Confucianism as the guideline for their behaviors,and The Analects of Confucius is the most pure and most reliable book explaining the thoughts of Confucianism.The Analects of Confucius is a book that records the words and deeds of Confucius and his disciples.This book explains in concise and refined language the thoughts in such aspects as getting along with other people,governing for the benefit of people,cultivating your morality and improving your character,and how to study and teach.In this book,the content about cultivation of morality and character is especially beneficial.
Key words:The"Analects of Confucius";Slim;Modern University Education
中圖分類號:B22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6133(2016)02-0077-04
收稿日期:2015-11-09
作者簡介:霍小芳(1981-),女,山西蒲縣人,山西經濟管理干部學院講師、碩士。主要研究方向:漢語言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