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麗華
(廣州城市職業(yè)學(xué)院公共管理系,廣東 廣州 510405)
?
生之孤獨 愛之無能
——析卡森·麥卡勒斯作品主題
向麗華
(廣州城市職業(yè)學(xué)院公共管理系,廣東 廣州 510405)
孤獨與愛,表面上看起來是無法融合的矛盾體,但在美國當(dāng)代著名女作家卡森·麥卡勒斯的世界里,孤獨的人生、疏離的情愫,卻始終糾合著愛的體會。卡森信奉愛是所有好作品的發(fā)生器,在她的作品中,我們隨處可以看到愛的流動。但這種愛的投射卻是如此脆弱,它映射出的是深及骨髓的孤獨。結(jié)合作者生平經(jīng)歷,論文分析了卡森試圖用一種詭譎、神秘、荒誕的方式表達出一個與愛同樣永恒的人類主題——孤獨,并且用愛的無能來印證人生孤獨的必然性。
卡森·麥卡勒斯;愛情;孤獨;主題
孤獨與愛,表面上看起來是無法融合的矛盾體,但在美國當(dāng)代著名女作家卡森·麥卡勒斯的世界里,孤獨的人生、疏離的情愫,卻始終糾合著愛的體會。孤獨與愛的惺惺相惜使我們不能自已地沉迷于傷心咖啡館,在潮濕的空氣中,細細品味卡森之歌。
卡森22歲完成處女作《心是孤獨的獵手》,一夜成名。她一生倍受病痛折磨,先后經(jīng)歷了三次中風(fēng),29歲遭遇癱瘓,但是身體的疾患、生命的脆弱從不影響她對生命意義和人性的探尋,她歷來認(rèn)為人類最深沉的感情不能被說出來但卻是可以用筆記錄下來的。她虛弱的軀體外殼下隱藏著一個奇異堅強的靈魂,斯人雖逝,但是她留給我們的思考卻從未停止,正如她未完成的遺作《照亮及暗夜之光》一樣,卡森其人其作將引領(lǐng)我們迷茫的靈魂走出黑暗。
卡森認(rèn)為“精神上的隔離,是我大部分創(chuàng)作的基本主題?!瓙邸绕涫遣豢蓛斶€、不能接受愛意之人的愛——乃是我所選擇描寫的怪誕奇異角色的核心。人們身體上的不可去愛和不可被愛,正是他們精神上不可去愛和不可被愛的標(biāo)志——即他們的精神隔離。”[1]197-198“生之孤獨,愛之無能”這一主旋始終律回旋在她的人生和創(chuàng)作中。
有很多的評論家認(rèn)為卡森歷經(jīng)婚姻的解體,最終失去了對愛的信仰。但是我國第一位系統(tǒng)研究麥卡勒斯的研究學(xué)者李文俊則認(rèn)為“我認(rèn)為她之所以傾其力量表達愛的絕望不是真的絕望,是因為愛與理解在現(xiàn)實中稀缺,本質(zhì)是呼喚愛和理解。比如,她筆下的愛密利亞小姐,‘骨骼和肌肉長得都像個男人’,但她在醫(yī)院中工作,她會給大人吃苦的藥,給小孩吃甜的藥。麥卡勒斯的內(nèi)心是柔軟的……”
雖然卡森在追求愛情的過程中始終沒有得到滿足,但是她絕沒有懷疑和放棄愛情,相反她認(rèn)為每個人都應(yīng)該付出自己的愛和心,對對方產(chǎn)生情感上的反應(yīng),然后才有可能著手去解決那些極其困難的問題。“愛是所有好作品的主要發(fā)生裝置。”[1]208
在卡森的代表作中,我們隨處可以看到這種愛的流動?!秱目Х瑞^之歌》中的愛密利亞對羅鍋表哥李蒙一見鐘情,之后人生完全為之改變,常人眼中的所謂荒唐在充滿愛的愛密利亞看來都是幸福的四溢,哪怕最終遭遇李蒙的背叛,外表強悍的愛密利亞心中始終有一塊最柔軟的地方為她的愛人預(yù)留。
《心是孤獨的獵手》主要講述的是兩個聾啞男子的同性之愛,辛格“有時他帶著敬畏和謙卑想著安東尼帕羅斯,有時帶著驕傲——永遠懷著不挑剔的愛,不受意志所控制。他做夢時,伙伴的臉總在眼前,粗大而溫柔。他醒著的時候,他們永遠都在一起?!盵2]306當(dāng)他得知對方已經(jīng)去世后,辛格的世界崩塌了,他“從口袋里掏出一把手槍,向胸膛開了一槍?!盵2]310
《金色眼睛的映象》小說以1930年駐扎在美國南方的一支軍隊為背景,講述了雙性戀者潘德騰上尉生活被攪擾得翻天覆地的故事。對上尉來說“有時候男人最大的需要是去愛一個人,給彌漫的情感找到一個目標(biāo)?!盵3]53為此,他在愛著自己妻子的同時又迷戀上了二等兵威廉姆斯,當(dāng)他在小樹林看到對方完美無缺的身體的線條后,愛與恨這兩股情感給他毀滅性的沖擊,“上尉心里明白,這種如愛一樣強烈的恨,將在他余下的歲月里與他如影隨形。”[3]84事實上,威廉姆斯日后確實成為了他生活中的一切。當(dāng)他槍殺了威廉姆斯后,他確信這就是終結(jié)。而威廉姆斯則視上尉夫人為心中的女神,他內(nèi)心激起中了毒的黑夜渴望,他會半夜?jié)撊敕蛉说膶嬍?,只為可以沉醉地看到對方。“他蹲在她的身邊,心里涌起陌生的甜蜜,身體充滿了緊張的力量?!盵3]148哪怕是在死神的懷抱,他的身體仍然帶著暖洋洋的動物的愜意。
《沒有指針的鐘》 中藥房老板馬龍查出得了白血病,從此他的人生成了沒有指針的鐘。在經(jīng)歷了否認(rèn)、懷疑、害怕之后,“一種奇怪的輕松感覺在他心靈深處油然而生,他異常喜悅。”[4]他期盼每一個黎明的到來,同時,他對自己冷淡多年的妻子也煥發(fā)出了愛的激情,“瑪莎總是坐在房間里結(jié)絨線。她又結(jié)起絨線來了,看見她在那里坐著他就寬慰了?!盵4]他的愛隨著生命的逝去而回歸。
以上的作品可以讓我們感受到愛的力量,但是我們也發(fā)現(xiàn)不管是同性之戀還是異性之戀,不管是夫妻之情還是情人之情,他們付出真愛卻難逃人生孤獨的宿命。這其實正是卡森曾經(jīng)在短篇小說《樹,巖石,云》中闡釋的自己的創(chuàng)作主題:人類愛情的重要性以及它幾乎無法解決的問題。[5]2
內(nèi)戰(zhàn)結(jié)束后,美國的南方經(jīng)歷了工業(yè)化的蛻變,傳統(tǒng)的倫理道德和社會傳統(tǒng)在現(xiàn)代文明的沖擊下變得何其脆弱,孤獨的情緒浸染了整個城市?!霸谌藗冊僖膊荒苋淌芄陋毜臅r候,向隨便什么人,什么東西獻出自己的愛,這是人面對生命與死亡所擁有的天然避難所。”[6]但是這種愛的投射卻是如此脆弱,它映射出的更是深及骨髓的孤獨。正是在這樣一個大背景下,卡森創(chuàng)造了一首獨特的南方孤獨之歌。
卡森的第一部長篇小說《心是孤獨的獵手》“以勢不可擋的磅礴氣勢和把握”[2]封底將“孤獨”主題的闡釋展示得淋漓盡致。譯者陳笑黎認(rèn)為小說“凸顯的是麥卡勒斯式的主題:孤獨是絕對的,最深切的愛也無法改變?nèi)祟愖罱K極的孤獨。絕望的孤獨與其說是原罪,不如說是原罪的原罪?!睍谐錾碡毢拿卓嗽诤诎抵信郎衔蓓?,寂靜中聆聽內(nèi)心聲音。屬于她的世界平淡而麻木,在她身上只有徹骨的孤獨。同時,書中兩個聾啞人之間不平衡的同性之戀、人與人之間的不可溝通都表明每個人都很孤獨,但他們卻并未因這相似的孤獨惺惺相惜,相反陷入的是一個無法預(yù)測的寂寞深淵。人終究是孤獨的,正如生死不能自主一樣。這是一條陰冷的真理,一個殘酷的真相,卡森將其描繪得生動而尖銳,描繪得可以容忍,也必須容忍。小說結(jié)尾處咖啡店老板比夫瞪著自己面前柜臺玻璃里扭曲變形的臉?!耙恢谎鄞?,一只眼小。狹窄的左眼追憶過去,睜大的右眼害怕地凝望著未來——黑暗的、錯誤的、破滅的未來。他吊在光明和黑暗之間。在尖酸的嘲諷和信仰之間?!盵2]342
《傷心咖啡館之歌》中人人都在內(nèi)心深處掙扎,在和被自己深愛之人唾棄的宿命做斗爭,在向渴望交流的孤獨本能妥協(xié)。故事發(fā)生在四十年代美國南方一個沉悶、憂郁、與世隔絕的小鎮(zhèn)。最終,愛密利亞深愛著的李蒙和她的前夫馬西搗毀咖啡館后遠走他鄉(xiāng),不知所蹤,心碎的愛密利亞從此隱居小樓閉門不出,小鎮(zhèn)則比從前更加沉悶了。在卡森看來,愛情中的對等關(guān)系似乎是不可能的。一個人永遠也不可能同時扮演愛者和被愛者兩個角色。
在卡森與利夫斯的婚姻處于崩潰邊緣的時候,她出版了《金色眼睛的映像》。小說中的各色人物雖然人生軌跡不同,無論夫妻之間、情人之間還是主仆之間都無一例外深陷苦澀的孤獨感中??ㄉ院币姷纳⑽捏w天賦,簡潔而富洞察力地講述她的故事。她“再次顯示了一種潛藏著的洞徹人類心靈秘密的永恒的直覺。”[3]封底小說展示的正是其關(guān)于人類情感疏離和不可行之愛的標(biāo)志性主題?!八€是在描述那種不可理喻的人與人之間的關(guān)系,而且絕對是一個死胡同,最后被愛的兩個人都被愛自己的人間接或者直接地殺死了。她不能也不會給這種無望的愛情一個答案。”[7]
《沒有指針的鐘》 中馬龍在死神臨近的時間里,他的生活奇怪地收縮了,只有床、窗,一杯水。他覺得大自然是自己的一部分,他不再孤獨,不再反抗,也不再痛苦,他甚至很多天都沒有去想死的事情?!皼]有人死,人人都死?!盵4]在一聲嘆息中馬龍的生命走到了盡頭。小說中,無論是馬龍、藍眼睛的黑人孤兒還是法官的孫子,人人都在尋找已經(jīng)失去的“自我”。
在卡森的作品中,封閉落后的南方小鎮(zhèn)、畸形的身軀、變態(tài)的境遇、愛與被愛的相離處處可見。無數(shù)來自她想象世界的陷入歧途和肢體殘缺的人們,試圖通過人與人之間的精神依戀來發(fā)現(xiàn)生活的意義和目的,但是往往之后就是鋪天蓋地,涼徹心扉的徹底孤獨。愛與被愛在卡森的筆下永遠無法達到一致。
事實上,卡森與利夫斯的兩次婚姻也正是這種“生之孤獨,愛之無能”主題的現(xiàn)實闡釋。復(fù)婚前,他們意識到了再婚實際上是源于絕望,只是試圖證明他們的愛??ㄉ荒芟胂鬀]有利夫斯的生活——沒有意義,只剩下虛無、可怕的黑暗,就像死亡一樣。利夫斯也多次表示,當(dāng)他和卡森關(guān)系惡化時,他覺得身心破碎,無法正常工作,像不能咬合的齒輪?;蛟S他們的婚姻是一個錯誤,但他們的愛情不是。為了堅守個體的完整和個人自由,他們付出了巨大的代價。故而田納西·威廉姆斯認(rèn)為,“利夫斯最終死于對卡森的強烈的愛。他的愛是一種絕望的孤獨。沒有她,他成了一個空殼?!盵5]404利夫斯自殺后,卡森也只能幽幽嘆息“我已經(jīng)沒有什么愛情了。”[5]518
卡森對愛的終生渴求,不僅停留在家人、丈夫身上,而且對朋友也產(chǎn)生了一種類似占有的瘋狂想法,她常一廂情愿地把自己置身于別人的情感生活中,以“我的我們”來界定,甚至她還不介意同性戀,她毫不隱諱自己對于某一個心儀的夫人說出自己的愛慕之情,甚至她為了獲得對方的青睞,她都可以守在別人臥室的門口。但是正如《婚禮的成員》中的弗蘭淇一樣,“我的我們”只能存在在自己的想象中,每一個孤獨的人都被深鎖在各自的內(nèi)心空間,無法進行任何有意義的交流。在眾聲喧嘩的背后,卡森遺留給世人總是一個孑然前行的孤獨背影。愛最終幻滅,陪伴她的只有無盡孤獨。
愛不是絕望的,但卻是無能的。愛與被愛者試圖用愛的溫暖去沖破現(xiàn)世的樊籠,但是無論是誰,這種嘗試只能是徒勞無功,愛的荒謬始終和無垠的孤獨互相印證。愛情的顏色折射在大家的身上不是溫馨的玫瑰色而是慘淡的虛無,一眼望不著邊際的荒原寸草不生,人生自有太多無法言語的無奈!已逝的卡森,她的孤獨不像加西亞·馬爾克斯那樣為大眾所知,但是她的人生和她的作品卻像一條小溪,潺潺流淌,她獻出了愛、希望、靈感和無聲的力量。后人徜徉在她傾注一生心血營造的傷心咖啡館,呼吸著陰暗而潮潤的空氣,內(nèi)心深處卻已穿越千情萬緒,邂逅愛情,感受孤獨。
[1] 卡森·麥卡勒斯.創(chuàng)作筆錄:開花的夢[A]抵押出去的心[C].文澤爾譯.北京: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 2012:197-198,208.
[2] 卡森·麥卡勒斯.心是孤獨的獵手[M]. 陳笑黎譯.上海:上海三聯(lián)書店,2005:306,310.封底.342.
[3] 卡森·麥卡勒斯.金色眼睛的映象[M].陳黎譯 上海:上海三聯(lián)書店,2007:53,84,148,封底.
[4] 卡森·麥卡勒斯.沒有指針的鐘[M].金紹禹譯.上海:上海三聯(lián)書店,2007:261.
[5] 弗吉尼亞·斯潘塞·卡爾.孤獨的獵手:卡森·麥卡勒斯傳[M].馮曉明譯.上海:上海三聯(lián)書店,2006:2,404,518.
[6] 西爾維奧·方迪.微精神分析學(xué)[M].尚衡譯.北京:三聯(lián)書店,1993:83.
[7] 蔡曉瑋. 《金色眼睛的映像》:一樣的主題,更成熟的手法[N]. 東方早報,2008-3-19(頭版)
(責(zé)任編輯 潘志和)
Loneliness of Life, Uselessness of Love:An Analysis of Novels by Carson McCullers
XIANGLi-hua
(Department of Public Management, Guangzhou City Polytechnic, Guangzhou 510405, China)
Loneliness and love appear contradictorily on the surface. But in the world created by American contemporary famous writer Carson McCullers, loneliness and love can be considered as a whole. Carson believed in love, and she regarded love as the generator for all good works. In her novels, the flow of love can be seen everywhere. But this kind of love was so fragile. It reflected deep loneliness. Considering the author’s life, this article holds that Carson tried to use a strange, mysterious and fantastic way to express the theme in her novel, which means life was lonely and love was useless.
Carson McCullers; love; loneliness; theme
2016-08-25
1.廣州城市職業(yè)學(xué)院專業(yè)科研課題《張愛玲與卡森·麥卡勒斯比較研究》(2011kyz11); 2.廣東省高職院校文化素質(zhì)教育教學(xué)指導(dǎo)委員會2013課題《當(dāng)前高職文化素質(zhì)教育的新形式和新模式研究——基于專業(yè)的職業(yè)人文教育研究》(WHSZYB012)
向麗華,女,廣州城市職業(yè)學(xué)院公共管理系副教授。
I106.5
A
1674-0408(2016)04-004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