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中國的人口危機與化解對策

2016-03-21 13:51:11盛蕾
卷宗 2016年1期
關鍵詞:人口結構老齡化

盛蕾

摘 要:人口問題始終是人類社會共同面對的基礎性、全局性和戰(zhàn)略性問題。人口的趨勢性變化,能對經濟社會的發(fā)展產生全面、深刻、長遠的影響。當前中國人口形勢嚴峻,人口結構扭曲危機初露端倪。全面兩孩的實施效果事關中國發(fā)展大業(yè)和中國夢的實現,如果失去目前調整人口結構的最后較佳窗口期,中國人口安全將面臨更加嚴峻的挑戰(zhàn)。全社會要清醒認識人口問題的嚴重性和緊迫性,樹立新的人口理念,,科學調整人口政策,努力化解人口危機。

關鍵詞:人口結構;人口政策;人口危機;老齡化;少子化;低生育率

我國自上世紀70年代開始實行計劃生育政策,這一政策旨在控制國家人口,解決人口過剩問題,但也導致了我國人口危機的出現。進入21世紀,特別是“十二五”時期以來,我國面臨異常嚴峻的人口形勢,人口總量增長勢頭明顯減弱,勞動年齡人口和育齡婦女明顯減少,老齡化、少子化程度不斷加深。這種嚴峻的人口結構扭曲形勢,已危及人口可持續(xù)發(fā)展和國家人口安全,將對民族前途和社會經濟可持續(xù)發(fā)展造成沖擊[1-3]。

1 中國進入“人口危機”時代

(一)人口老齡化急速發(fā)展

國際上通常以65歲及以上人口比重來衡量一個社會的老齡化水平[4]。據統(tǒng)計,2014年全國65歲以上的老年人達到1.37億人,占總人口比例為10.1%。在1990年,中國這一比重只有5.6%,低于世界水平6.2%;2010年,中國的這一比重為8.87%,已超世界平均水平。國家統(tǒng)計局2016年1月19日公布的數據顯示,2015年中國60周歲及以上人口2.22億人,占總人口的16.1%;65歲及以上人口近1.44億人,占10.5%。按照人口統(tǒng)計學標準,65歲以上人口占比達到7%即為進入老齡化社會??梢姡袊呀浱幱谏疃壤淆g化階段。目前每10個中國人中,就有1個是65歲以上的老人,每6個國人中,就有將近1個人年齡在60歲以上。

中國人口的老齡化不僅體現為程度高,還體現為老化速度快。尤其是1960年代第二次嬰兒潮時期出生的人口進入老年后,老齡化更是加速推進。據世界衛(wèi)生組織預測,到2050年,中國將有35%的人口超過60歲,成為世界上老齡化最嚴重的國家[5-7]。目前,中國60歲以上老年人的比例是15%,在未來數十年內將會直線上升至40%左右。根據聯合國人口展望(2012)的相關人口預測,未來中國人口老齡化速度依然將明顯快于世界平均水平,世界65歲及以上人口比重從14%升至21%需要50年,而中國只需11年左右。中國社科院人口與勞動經濟研究所所長張車偉領銜的研究團隊預計,到2040年,中國65歲及以上人口比重達25.62%。這意味著,屆時1/4的中國人在65歲以上。到2050年時,中國65歲及以上老年人將達到3.75億人,這個數字超過美國現在全國的人口總數[8-10]。

據全國老齡工作委員會預測,中國人口老齡化發(fā)展將進入三個不同的階段。

第一階段是人口老齡化急速發(fā)展階段(2015年—2035年),我國老年人口從2.12億增加到4.18億,年均增長一千萬人左右,老年人口比例由15.5%提升至28.7%。到2035年,老年人口比例將占總人口28.7%。

第二階段是人口老齡化緩速發(fā)展階段(2036年—2053年),老年人口從4.18億增加到4.87億,年均增長380多萬人,老年人口比重從28.7%提升到34.8%。在這個階段,人口高齡化特征明顯,80歲以上的高齡人口從0.6億增加到1.18億,新增老年人口超過八成是高齡老人。

第三階段是人口老齡化平穩(wěn)發(fā)展階段(2053年—2100年),老年人口與其他年齡段人口共同減少,從4.87億減少至3.83億,老年人口比重在32%-34%區(qū)間浮動,形成一個相對穩(wěn)定的重度老齡化高峰平臺。

中國的人口老齡化有一個和“未富先老”一樣重要的特點,就是“未備先老”。所謂“未備”,不僅表現在養(yǎng)老服務體系、養(yǎng)老保障體系等沒有準備好,也包括極其重要卻在龐大人口總量的表象下常常被忽視的年輕人力資源儲備的不足上。我們必須認識到,僅僅有錢不足以保障老年人的需要,還必須有強大的年輕人力資源的支撐,包括創(chuàng)造社會財富的人力,也包括為老年群體提供服務的人力。不久的將來,中國將為“年輕人口戰(zhàn)略性儲備不足”付出代價。

有人認為,發(fā)達國家也進入老齡化社會了,他們不是過得挺好嗎?所以人口老齡化并不可怕。但實際上,中國的老齡化與發(fā)達國家的老齡化有三點不同:第一,發(fā)達國家進入老齡化時,人均GDP一般在5000-10000美元,具備一定的經濟實力,有能力解決老齡化帶來的一系列社會問題。而中國在本世紀初進入老齡化時,人均GDP僅1000美元,與發(fā)達國家的差距很大,應對老齡化的能力也大不相同。第二,發(fā)達國家的老齡化是逐漸形成的,社會壓力也是逐漸出現的;中國的老齡化是短時期形成的,中國只用了20多年就完成了西方發(fā)達國家一個世紀甚至更長時間才完成的人口老齡化轉變。第三,發(fā)達國家的生育率是緩慢下降的,最低時每對夫婦平均差不多有兩個子女,而中國實行的是一胎化的計劃生育政策,因此中國的老齡化程度將比發(fā)達國家嚴重得多,與老齡化相關的各方面問題也會因此而嚴重得多[11-12]。

(二)少子化的速度超過老齡化

與老齡化相對,少子化是中國人口結構扭曲的另一個問題。查閱國家統(tǒng)計局歷年的人口調查數據可以發(fā)現,我國0-14歲人口占總人口比重:1982年為33.6%,2014年只有16.5%,下降了17.1個百分點。大大低于世界27%平均水平,不僅遠低于金磚國家印度的34.0%、南非的32.0%、巴西的28.0%,甚至比美、英、法等發(fā)達國家水平還低(美、英、法分別為21.0%、18.0%、18.0%)。同時0-14歲人口總量也大幅下降,1982年為3.4億人,2014年只有2.2億人,比1982年減少了1.2億人。按照人口統(tǒng)計標準,我國已處于嚴重少子化水平,且少子化的速度超過了老齡化,說明中國人口自身的可持續(xù)發(fā)展?jié)摿皯n[13-15]。

根據人口統(tǒng)計學標準,一個社會0-14歲少兒人口占總人口比重15%-18%即為“嚴重少子化”。少兒人口是潛力人口、朝陽人口和希望人口,具有人口的生育潛力、支撐潛力和創(chuàng)造潛力。比較而言,老年人口則是余力人口、夕陽人口和負擔人口,潛力隨著時間的推延而減少。中國作為剛步入中等收入國家行列的發(fā)展中大國,合理的人口結構水平應該是0-14歲人口占總人口比重為20%-23%,可以測算出需要新增6000萬人以上少兒。從當前情況看,即使全面放開并鼓勵生育,也難以實現這一目標。為確保實現十八大提出的第二個一百年奮斗目標,我國人口結構改善目標的底限是,0-14歲人口所占比重應該由現在的16.5%調到18.5%,這至少需要新增3300萬人以上少兒。

少子化的危機有別于老齡化,這是兩個既彼此聯系又相對獨立的問題。年輕人口持續(xù)虧損,老年人口就會嚴重缺乏年輕人口的生產性、服務性和依靠性支撐。少兒人口的減少,意味著人口的生育潛力、支撐潛力和創(chuàng)造潛力將受到嚴重損害(0-14歲人口的生育潛力、支撐潛力和創(chuàng)造潛力將在成年階段表達出來)。老齡化比重一旦超過少子化,就會形成危險的倒金字塔人口結構,人口關系傾斜、失衡甚至斷裂。嚴重的少子化(0-14歲少兒人口比重低于18%)將使人口失去平衡能力、發(fā)展能力和抗風險能力。龐大的人口總量和快速的人口老齡化,將人口少子化問題完全淹沒和遮蔽。如果說少子化是人口之本,那么老齡化是人口之末。少子化關乎人口的生機和活力,老齡化則彰顯人口的負擔和保障。不遏止少子化,老齡化將陷入無解困境。微觀上,一些獨生子女因為入學、就業(yè)或者婚姻離開自己的父母,造成“老年空巢”和“贍養(yǎng)脫離”,兒女養(yǎng)老有心無力,家庭養(yǎng)老形同虛設。宏觀上,護理人員、家政人員短缺以及普遍的用工荒已經從不同的方面證實了勞動力轉移“劉易斯拐點”的到來[15-17]。

(三)低生育率趨勢難以逆轉

決定未來人口趨勢的關鍵因素是總和生育率(簡稱生育率),即各年齡別生育率的總和,可通俗理解為女性平均生育孩子數。一般來說,一個國家的人口要保持既不增加也不減少,總和生育率要保持在2.1,這就是人口學上的世代更替水平。直觀來看,年出生人口大致相當于當年的生育率乘上處于育齡旺盛期的年均女性數量。孩子的數量與父母輩持平,意味著生育率處于更替水平。按照人口統(tǒng)計標準,2.1為世代更替水平,2.1以下為低生育水平,1.5以下為很低水平,1.3以下為超低水平,1.0以下為危險水平。如果生育率長期低于更替水平,人口總量將不斷衰減。2010年“六普”后國家統(tǒng)計局對外發(fā)布的總和生育率是1.18,統(tǒng)計過程中肯定有漏報,或因“黑戶”等原因導致數據誤差,經過修正后全國的總和生育率應該在1.4-1.5左右,這遠低于2.1更替水平,大大低于世界2.5的平均水平,甚至比發(fā)達國家水平1.7還低。

從歷史和國際的經歷看,總和生育率1.5水平是一個高度敏感警戒線,一旦滑到1.5以下,就進入了低生育率陷阱,很難回升。除了瑞典和法國外,目前還沒有別的國家在跌破1.5之后重新回到1.5水平,更沒有一個國家回到2.1的世代更替水平。中國的生育率自1990年代初期就一直低于更替水平,年出生人口在1990年代更是直線下降超過40%。目前出生于1980年代末到1990年代初的育齡婦女處于生育高峰期,但是2014年出生人口僅增加47萬人,幾乎沒什么反彈,10年前國家有關部門預判的出生高增長量并未出現。2014年1月開始,全國各省陸續(xù)放開單獨二孩政策。按照事先的預計,2015年,單獨二孩的政策效應將明顯出現,年出生人口估計會持續(xù)增加到1700萬,甚至1800萬。國家統(tǒng)計局2016年1月19日公布的數據,大大出乎此前各有關機構的預料,2015年出生人口總數為1655萬人,比2014年減少32萬人。去年出生人口不升反降,說明我國已掉入低生育率陷阱[18-21]。

在未來一二十年,隨著生育旺盛期女性數量的急劇減少,中國出生人口將再現1990年代那樣的斷崖式下跌,可能從目前的約1600萬急劇萎縮到1000萬以下。中國出生人口已經歷了1970年代和1990年代的兩次臺階式下跌,現在正在進入第三次下跌。這種趨勢從全球比較來看,更是觸目驚心。雖然目前中國人口占世界19.0%,但年出生人口僅占世界12.0%,而這還是中國的生育高峰期。在未來十年,中國23~28歲的生育旺盛期的女性數量將萎縮至目前的55.7%,而中國生育率則僅有世界平均的一半。在這兩種因素疊加的趨勢下,只要一代人,也就是25~30年的時間,中國年出生人口將萎縮到世界的3.3%。即使能幸運地將生育率相對提升50%也只能保持世界的5%。更關鍵的是,低生育率具有巨大慣性,并不是放開甚至鼓勵生育就能恢復正常。即便大力鼓勵生育,要把中國生育率最終提升到世界平均水平,可能需要兩三代人;等到最終穩(wěn)定下來時,中國人口占世界的比例可能不足3%。如果不能逆轉這種趨勢,人口急劇萎縮可能持續(xù)達百年之久。

(四)人口“三難”危機將全面爆發(fā)

我國是至今全球唯一尚未進入發(fā)達經濟體就掉入低生育率陷阱的國家。其主要原因,是由于受現代化快速推進和長時間實行一胎化為主生育政策雙重疊加的影響。在這種雙重影響下,人們的生育觀已經發(fā)生重大變化。再加上長期低生育率會加重未來社會的老齡化,導致養(yǎng)老負擔沉重,育齡家庭不堪重負,這反過來也會抑制生育意愿,降低實際生育率,這又是一個惡性循環(huán)。高生育率時,降低生育率馬上能緩解壓力;但低生育率時,提升生育率短期內卻會加大壓力。人口學者預計,2020年后中國社會將出現“三難”[15,19-22]。

一是招工難。據國家統(tǒng)計局發(fā)布數據顯示,2015年中國大陸16周歲以上至60周歲以下(不含60周歲)的勞動年齡人口91096萬人,比上年末減少487萬人,占總人口的比重為66.3%,較上一年占比又下降了0.7個百分點。2013年,國家統(tǒng)計局將勞動年齡人口的統(tǒng)計范圍調整為16~60歲。統(tǒng)計結果顯示,16~60歲的勞動年齡人口為91954萬人,比2012年末減少244萬人,占總人口的比重為67.6%;2014年,勞動年齡人口數量比2013年末又減少了371萬人。2012年至2015年,我國勞動年齡人口連續(xù)4年下降,表明我國勞動力供給高峰已經產生并出現拐點,勞動力短缺已拉開序幕。2021年之后,隨著1982年后的0-14歲人口大幅減少及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第三次人口高峰出生勞動力的陸續(xù)退出,勞動力供給將急劇下降,中國將面臨嚴重的勞動力短缺問題。2021年后,20-34歲的青年勞動力將呈懸崖式下降,2022年至2025年4年間,每年將凈減1100萬人以上,到2030年將比2010年減少1.04億人、降幅達32%,總量只有2.21億人。到2030年,20-59歲勞動年齡人口只有7.64億人,將比2010年時減少6900萬人,降幅達8.3%。由于后備勞動力急劇大幅減少,將遇到嚴重的勞動力危機,中國勞動力缺口將超過8000萬人。屆時招工難將成為社會的一個嚴重問題,將促使工資大幅上升、產業(yè)競爭力急劇下降,從而制約經濟增長尤其是勞動密集型產業(yè)的發(fā)展。

二是養(yǎng)老難。2015年,中國60歲及以上人口2.22億人,占總人口的16.1%;65歲及以上人口近1.44億人,占10.5%。據預測,到2050年,中國65歲及以上的老年人口數量將達到4億,占總人口將超過30%。1966年-1973年,是中國人口生育高峰期,一共出生將近5億人。意味著到2033年,這5億人都會變成60歲以上的人口,全部退出工作崗位,再加上2億的被撫養(yǎng)人口,也就是7億人被7億人撫養(yǎng),這是非常沉重的話題,人口學里撫養(yǎng)比1:1的時代。加上人口的貢獻率問題,還要乘70%的系數,也就是其實只有70%的有效貢獻率,還有30%的無效貢獻率,這時候大約是5億人在養(yǎng)活9億人。在目前這種“四二一”家庭結構中,需要贍養(yǎng)老人增多,中青年將不堪重負。尤其是2030年后,屆時供養(yǎng)一個老年人所用的勞動力將由目前的近5個演變成2個。面對老齡化提前來臨,整個社會從物質到心理等方面都沒做好準備,現有社會保障體系不健全、水平低,養(yǎng)老資金缺口較大,社會養(yǎng)老服務體系發(fā)育嚴重滯后,社會保障面臨相當壓力。

三是娶妻難。眾所周知,我國男丁情結較嚴重,和許多亞洲國家一樣,中國有重男輕女和傳宗接代的傳統(tǒng)觀念,這加劇了人口性別比例失衡的問題。其次,由于我國社會養(yǎng)老機制尚不健全,靠兒養(yǎng)老的傳統(tǒng)家庭模式占據一定的社會主流。在正常的自然情況下,出生性別比一般介于103和107之間,也就是說,每出生100個女嬰,相應有103至107個男嬰。中國的出生性別比在1980年代之前基本正常,在1982年為107,但之后迅速攀升,1990年達到111.3,2000年升至116.9,到2004年更高達121.18。一般來說,造成一個國家和地區(qū)的性別比失衡有兩大主要原因:移民和出生性別比失衡。由于我國移民比例很小,中國人口性別比失衡的根本原因是出生性別比失衡。據國家統(tǒng)計局發(fā)布數據顯示,2015年中國大陸總人口137462萬人,男性人口70414萬人,女性人口67048萬人,總人口性別比為105.02(以女性為100),出生人口性別比為113.51。通過計算,我國男女人口差在2015年已經達到3366萬,這意味著約有3000余萬的男性人口在面臨“打光棍”的局面。到2020年,娶妻難將拉開序幕:以22-26歲代表女性的初婚年齡,以24-28歲代表男性的初婚年齡,到2020年,初婚年齡男性有4900萬人,而初婚年齡女性只有3900萬人,男比女多了1000萬人,只能向低年齡女性中去擇偶。由于低年齡段男女失衡持續(xù)產生、一直處于高位態(tài)勢,因此這一問題將非常棘手?;驎е禄橐鲥e位、代際爭奪及婚外情、第三者插足、非婚生育、性犯罪、反社會等社會現象增加。娶妻難成為社會和家庭的一個重要難題,易與其他社會矛盾相交織而引發(fā)社會動蕩。有人認為,女性婚齡人口的短缺,可以通過拉大婚齡差來解決。然而,嬰幼兒人口持續(xù)下降、性別比持續(xù)上揚,這種情況下是根本不能奏效的。因為低齡女性人口本來就越來越少,擠壓的結果使低齡男性婚配機會更少,這樣婚配競爭會愈演愈烈。

2 人口政策調整迫在眉睫

(一)修復人口結構已步入最后“窗口期”

“窗口期”是一個醫(yī)學術語,之所以說現在已經進入人口政策調整的最后“窗口期”?是因為中國人口形勢異常嚴峻,但就像感染病毒一樣還沒被檢測出來,現在可能是最后一段尚未顯露的“窗口期”。中國人口發(fā)展已進入了關鍵的歷史節(jié)點,當前及”十三五”是人口政策調整的最后“窗口期”,修復人口結構、緩解人口危機正與時間賽跑。從大的背景來說,2015年是改革的關鍵年。補償性生育是所有改革中一項最大的改革紅利,其受益面最廣,改革成本又較低,不僅惠及當代,而且澤至子孫,并且將有助于推動其他各項改革。當前人口發(fā)展困局也是一個重要戰(zhàn)略機遇。如果全面放開二孩后,能夠實施積極的鼓勵扶持政策,將帶來2000萬人左右的補償性生育,將有效改善人口結構,并有效擴大內需,為發(fā)展提供新動力,是實現中國夢的關鍵一招。

現在應該擔心的是補償性生育量太小的問題,而不是生育堆積。如果錯過了當前的最后“窗口期”,即使以后鼓勵生育,由于育齡婦女急劇減少,恐怕也將于事無補,難以促進人口結構回升到正常水平。但二孩全面放開,并不意味著生育率就會有明顯提升。在經濟和社會觀念快速發(fā)展變化之際,年輕一代生育觀念已發(fā)生重大變化,而購房、醫(yī)療、養(yǎng)老和教育等重重壓力,更是讓年輕人生育意愿和動力大大減弱[3,5]。

(二)姍姍來遲的“全面二孩”政策

提高國家生育率的意義深遠,從其他國家的經驗而言,人口政策應當有的放矢,尋找恰當的措施方能保證人口紅利和勞動力的市場出清。韓國的經驗與中國頗為相似,20世紀60年代,韓國人口增長率在2.9%以上,采取計劃生育政策后,80年代人口增長率降至1.53%。80年代中期韓國采取更嚴厲的“一孩政策”,直至90年代末生育率已經降到1.7,彼時韓國的生育率開始持續(xù)低迷,政府從控制人口改為維持生育率,可惜21世紀以來生育率仍低于1.5,從此韓國陷入低生育的陷阱,社會老齡化壓力非常大。比韓國老齡化更為嚴重的國家是日本,其65歲以上人口數量是14歲以下人口數量的兩倍,占總人口比例達到26%。俄羅斯與日本相同,從二戰(zhàn)以來常年推行鼓勵生育的政策,然而收效甚小,直至2013年才首次出現人口自然正增長。這些都說明一旦全社會生育率低于某個水平后,再依靠人口政策來刺激增長已有些為時過晚[23-27]。

2015年12月27日,全國人大常委會表決通過人口與計劃生育法修正案,全面二孩政策于2016年1月1日起實施。這意味著,從1978年“計劃生育”正式寫入《憲法》后,中國的人口政策迎來第一次重大調整。此次調整,不僅符合可持續(xù)發(fā)展的經濟要求,也符合人口結構優(yōu)化的社會進程,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叭娑ⅰ狈砰_后,專家預計每年新生兒數量可達1900至2300萬左右,從長期而言,這是解決勞動力困境的唯一途徑,從短期而言,其蘊藏的消費力每年達到900至1500億。

全面二孩的實施效果事關中國發(fā)展大業(yè)和中國夢的實現,如果失去目前調整人口結構的最后較佳窗口期,中國人口安全將面臨嚴峻的挑戰(zhàn)。根據最樂觀的估算,即使2016年全面放開,但不鼓勵生育,從2030到2070年的40年內中國人口將萎縮30%。這種衰減在人類歷史上將是空前的。由此可見,當前推進全面放開二孩不是早了,而是已經嚴重滯后了[22-24]。

(三)全面放開兩孩生育后的人口趨勢

要預測全面放開生育后的人口變化,需要估算無限制下的、不含生育堆積的自然生育率。假設因為放開限制,在35歲及以下的母親中,有一孩的人中有80%最終多生1個,7%最終多生兩個或更多,平均多生2.5個;有二孩的人中有7%最終多生一個或更多,平均多生1.5個?;诖?,35歲及以下女性對“增值”的貢獻,在農村不超過0.188,在城市不超過0.204,全國平均應在0.2以下。再考慮到自1980年代以來總和生育率中,來自35歲以上母親的貢獻最高不到15%,加上35歲以上母親的貢獻,放開后的生育率“增值”應不到0.236。上述估算每一步都放寬了。比如,中國近年的各種調查顯示,愿意生育二孩、三孩的比例分別都小于上述估算過程中使用的80%和7%[21-25]。例如:2013年11月26日《中國青年報》報道的該報一項調查顯示,如果不考慮政策限制,62.5%的受訪者選擇二孩,5.9%的受訪者選擇三孩或以上。此外,由于各種原因,實際生育率通常低于意愿生育率。

為確保實現經濟新常態(tài)、實現十八大提出的第二個一百年奮斗目標,我國人口結構改善目標的底限應是0-14歲人口所占比重由現在的16.5%調到18%,這是一條人口安全紅線,這至少需要新增2500多萬人口。由于生育觀念轉變及育兒成本提升,全面放開二孩甚至立即鼓勵生育,年平均總和生育率難以由現在的1.4至1.5升到1.8以上,2020年人口總量也難以突破14.5億人,人口峰值也難以突破14.8億人。

3 生育政策下一步應該怎樣調整?

全面放開二孩以后,我國下一步的生育政策應該怎樣調整呢?本著學術研究無禁區(qū)的理念,結合部分人口研究者的學術觀點,談幾點不成熟的看法,供學術界同行商榷[27-29]。

下一步應該爭取用3年時間消化釋放二孩生育堆積,并隨后立即轉向全面鼓勵生育。目前真正需要擔心的不是放開后出生人數的短暫反彈,而是生育旺盛期的女性數量將急劇萎縮,導致幾年之后新生兒數量再現1990年代那樣的雪崩。因此,應該趁著現在生育旺盛期女性數量還未開始銳減,立即完全放開生育并盡早鼓勵生育。國家要考慮修改《人口與計劃生育法》為《人口發(fā)展法》,廢除計劃生育一票否決制,暫停征收超生子女社會撫養(yǎng)費,研究和借鑒世界各國鼓勵生育的措施。要推動社會回復正常的人口觀與生育觀,特別是對教科書的相關內容進行全面核查和修改,促進科學、健康的生育文化。同時,要把0-14歲人口所占比重由現在的16.5%的嚴重少子化水平提升到18%以上納入“十三五”規(guī)劃目標,并成為“十三五”規(guī)劃核心戰(zhàn)略目標、硬約束目標。也把新生兒性別比向103比107的正常值回歸納入“十三五”規(guī)劃目標。應該清楚,如果不能在“十三五”期內修復扭曲人口結構,則“十三五”之后由于育齡婦女急劇減少,修復的難度就更大了,這將導致存在難以實現中國夢的重大戰(zhàn)略風險。

中國人口危機早已積重難返,要扭轉這種人口頹勢需要高超的政治智慧、強勢的決斷力、高效的執(zhí)行力和偉大的歷史擔當[18,29]。要有危機感,讓全社會要清醒認識人口問題的嚴重性和緊迫性;要樹立新的人口理念,破除生育率越低越好、人口越少越好的思維,樹立人口是寶貴資源的觀念;要樹立人口結構優(yōu)先、兼顧人口數量的發(fā)展理念,人口的結構規(guī)模要與社會經濟發(fā)展水平相適應,要與資源環(huán)境相協調;要實現人的全面發(fā)展,強化人力資源投入,全面提高人口素質;要加大人口形勢宣傳,形成人口改革社會共識。

參考文獻

[1]何亞福.人口危局:反思中國計劃生育政策[M].北京:中國發(fā)展出版社,2013 年5月第1 版.

[2]王霞. 中國人口結構變動與老齡化問題研究[J]. 濟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5, 25(2):66-69.

[3]梁建章, 黃文政, 李建新. 人口危機挑戰(zhàn):中國放開生育刻不容緩[J]. 決策與信息, 2015(4):10-61.

[4]穆光宗. 人口優(yōu)化理論再探——新人口危機和國家安全[J]. 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5(4):111-122.

[5]劉忠良. 中國崛起與新人口危機[J]. 決策與信息, 2014(10):31-35.

[6]張銳. 老齡化:中國新人口危機[J]. 中國證券期貨, 2011(8):80-83.

[7]蔡茜, 向華麗. 我國農村老齡化現狀和發(fā)展趨勢分析--基于第六次人口普查數據分析[J]. 湖北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 2013(1):99-104.

[8]李軍. 人口老齡化對經濟可持續(xù)發(fā)展的影響及戰(zhàn)略選擇[J]. 老齡科學研究, 2015(3):73-81.

[9]王桂新.我國“潛在”的人口危機及其應對之策[J].人民論壇·學術前沿, 2012(2):30-39.

[10]宋寶安, 于天琪. 關于規(guī)避人口老齡化引發(fā)社會危機的思考[C]// 中國社會學會2010年年會——“社會穩(wěn)定與社會管理機制研究”論壇論文集. 2010.

[11]吳玉韶. 我國人口老齡化形勢與應對策略[J]. 中國國情國力, 2015(4):29-31.

[12]穆懷中, 陳曦. 人口老齡化背景下農村家庭子女養(yǎng)老向社會養(yǎng)老轉變路徑及過程研究[J]. 人口與發(fā)展, 2015, 21(1):2-11.

[13]王談凌, 郝福慶. 適應新常態(tài) 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J]. 宏觀經濟管理, 2015(6):7-8.

[14]董曉琳, 王偉平. 后人口紅利時代人力資源危機治理研究[J]. 經營管理者, 2014(18):141-141.

[15]穆光宗. 人口少子化是最大戰(zhàn)略危機[J]. 中國經濟報告, 2014(11):49-51.

[16]楊琳. 中國已步入“少子化”時代[J]. 瞭望, 2012(30):50-51.

[17]陳澍. 中國“少子化”問題初探[J]. 南方論刊, 2013(07):60-62.

[18]王增文. 人口遷移、穆光宗. 人口優(yōu)化理論再探——新人口危機和國家安全[J]. 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5(4):111-122.

[19]范洪敏. 中國低總和生育率分析[J]. 遼寧工程技術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4(1):8-11.

[20]靳永愛. 低生育率陷阱:理論、事實與啟示[J]. 人口研究, 2014(01):3-17.

[21]湯夢君. 警惕“低生育率陷阱”[J]. 決策探索月刊, 2015(2):54-56.

[22]翟振武, 張現苓, 靳永愛. 立即全面放開二胎政策的人口學后果分析[J]. 人口研究, 2014(2):3-17.

[23]陳愛珍. 現階段全面放開二孩政策可行性的統(tǒng)計分析[J]. 經濟視野, 2014(10):389-38

[24]戴玉. “全面二孩”,放開只是一個起點[J]. 南風窗, 2015(23):26-27.

[25]莊亞兒, 姜玉, 王志理,等. 當前我國城鄉(xiāng)居民的生育意愿——基于2013年全國生育意愿調查[J]. 人口研究, 2014(3):3-13.

[26]石智雷, 楊云彥. 符合“單獨二孩”政策家庭的生育意愿與生育行為[J]. 人口研究, 2014(5):27-40.

[27]覃民, 李伯華, 齊嘉楠. 育齡婦女生育意愿對生育行為影響的縱向追蹤研究[J]. 中國計劃生育學雜志, 2010, 18(9):519-521.

[28]魏益華, 遲明. 人口新常態(tài)下中國人口生育政策調整研究[J]. 人口學刊, 2015, 37(2):41-45.

[29]穆光宗, 張團. 十字路口的中國人口:危機與挑戰(zhàn)——《公開信》前后的人口問題和中國道路[J]. 思想戰(zhàn)線, 2011, 37(3):1-8.

猜你喜歡
人口結構老齡化
做好老年健康全周期管理 助力健康老齡化
健康老齡化十年,聚焦骨質疏松癥
老齡化研究如何改變我們的生活
中老年保健(2022年2期)2022-08-24 03:22:30
中國人口結構轉變下的社會保險發(fā)展
二胎政策實施的原因及影響
中國市場(2016年38期)2016-11-15 23:44:34
人口結構對房價的影響
江淮論壇(2016年5期)2016-10-31 16:26:58
人口結構與中國經濟增長的經濟分析
商(2016年27期)2016-10-17 05:01:08
城鎮(zhèn)化中人口結構變化與經濟增長的關系
以房養(yǎng)老模式可行性分析
中國市場(2016年8期)2016-03-07 16:23:51
健康老齡化與養(yǎng)醫(yī)結合
福利中國(2015年5期)2015-01-03 08:41:54
巢湖市| 虞城县| 灵川县| 广安市| 瓦房店市| 冷水江市| 双鸭山市| 林西县| 萨迦县| 西丰县| 安宁市| 怀安县| 周宁县| 浦县| 色达县| 墨脱县| 德格县| 安阳市| 平潭县| 延寿县| 东山县| 济阳县| 和林格尔县| 吴江市| 富裕县| 阿克陶县| 赤水市| 盱眙县| 西和县| 临湘市| 河北区| 通许县| 嵊泗县| 宣化县| 东莞市| 江城| 马山县| 宣恩县| 名山县| 旬邑县| 清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