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樺
自古以來,教師的本職工作是教書育人。作為母語,漢語滲透在我們生活的各個方面,作為母語教育的語文教學,對學生健全人格的培養(yǎng)和形成更是舉足輕重,不可忽視?,F(xiàn)行語文教材所選的都是文質兼美的篇章,課文幾乎涉及了社會的各個領域,從不同角度展示了各種形態(tài)的美。語文教學就是要引導學生認識自然,洞悉社會,了解人生,完善自我。
語文教學培養(yǎng)學生的健全人格,須關注以下四個問題。
一、語文教學要把愛國教育放在首位
學生是國家未來的建設者,首先要教育學生“熱愛祖國”,“熱愛人民”,樹立“祖國高于一切”的思想。愛國志士的感人事跡,在文人的筆下被撰寫成一篇篇感人肺腑的優(yōu)美文章,這些正是教育學生的最好素材。教授這些文章,讓學生在具體的人、事中認識到熱愛祖國、保家衛(wèi)國是中華民族的優(yōu)良傳統(tǒng),也是公民的責任,認識到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珍惜幸福生活要從我做起。如魯迅先生在《藤野先生》中表現(xiàn)出的為國家前途命運擔憂的憂患意識,棄醫(yī)學文的革命志向,正是教育學生要時刻為國家前途命運考慮的意識,樹立為國效力的崇高理想。從《偉大的悲劇》《奇妙的克隆》《登上地球之巔》《真正的英雄》等作品中都可學到先進的思想,科學的思維,競爭中求生存的意識,為了目標不分國界的朋友式的關懷和幫助,是更廣泛意義上的愛國。
二、語文教學要培養(yǎng)學生博愛思想
博愛、仁愛是人文教育的內容之一,是社會和諧的紐帶。語文教材中精選的反映人情美的優(yōu)美文章是對學生最好的愛的教育。如《散步》中祖孫三代互敬互愛、其樂融融的場景,《背影》中年事已高仍為生活奔波的父親仍不忘對兒子無微不至的關懷,這是人間最純樸感情——親情;大字不識一個,貧窮到只有為別人做保姆才能維持生計的阿長,卻對少時魯迅如同對待自己孩子一般疼愛,這是真情,是人間大愛。講析這些文章的根本是教育學生關愛親人,善待身邊的人,甚至與己無關的人,做富有愛心之人。
同時,要培養(yǎng)學生正確處理人與自然的和諧關系。由于人類的愚昧短視,已經(jīng)破壞了很多優(yōu)美景觀,造成大量自然災害,威脅著人類生存:如羅布泊的消逝,青海湖月牙泉不斷縮小,廢氣、廢水、酸雨、“白色污染”等愈演愈烈,世界氣候不斷變暖……在講析《敬畏自然》《羅布泊,消逝的仙湖》《旅鼠之謎》等文時,首先要培養(yǎng)學生人與自然關系的正確理念,教育學生樹立保護大自然的意識,爭做“環(huán)保小衛(wèi)士”。老師在課堂內外可通過多種手段、方法,培養(yǎng)督促學生保護環(huán)境,教育學生保護環(huán)境從我做起,從小事做起,養(yǎng)成自覺保護花草樹木,自覺愛護各種動物。還要讓他們積極宣傳環(huán)保知識,帶動家人、朋友、街坊鄰居,讓大家都參與到環(huán)境保護的隊伍中來,我們的生存環(huán)境才會改觀,人與自然才可達到真正和諧。
三、語文教學要培養(yǎng)學生的優(yōu)良品質
每個人的生活都不可能一帆風順,人生的路總伴有風雨和荊棘,這就需要面對困難和挫折,不灰心、不氣餒,堅強勇敢面對的精神,也要有面對挫折的豁達胸襟。語文教材中塑造的一系列優(yōu)秀品質的人物正是學生學習的典范,如《臺階》中的父親,就是教育學生為實現(xiàn)目標不怕艱辛勞苦、不言放棄的典范;《偉大的悲劇》中,探險家們?yōu)榱说巧夏蠘O,表現(xiàn)出的集體主義精神和不怕困難的英雄氣概,正是人性中智慧的折射和閃光點;《奇妙的克隆》中克隆技術誕生到一步步提高,讓我們看到科學家們孜孜不倦、一絲不茍的工作態(tài)度,更讓我們看到他們不畏艱險、勇攀科學高峰的精神;蘇軾在《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一文中發(fā)出“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的慨嘆,是何等的豁達;《我的母親》中,胡適母親的寬容忍讓是何等大度?!巴艘徊胶i熖炜铡?,寬容讓我們的生活陽光明媚、道路寬闊……這些優(yōu)秀的人物、典型的事例都可激勵學生,面對困難要頑強拼搏,不輕易言敗,要能區(qū)分真善美、假丑惡,更重要的是從小就樹立遠大的目標,為人類社會的進步發(fā)揮自己應有的作用,這樣的人生才是最有意義的人生。
四、語文教學要培養(yǎng)學生高尚的審美情操
許多著名作家也是一個個獨具慧眼的畫家,他們用手中的彩筆把祖國秀麗山川風光濃縮到自己作品中,描繪出一幅幅絢麗多彩的風景畫。如朱自清筆下的《春》勾畫出一幅生機勃勃、春意盎然的景象,讀《春》,給我們以大自然美的享受,還可以激發(fā)學生對生命的思考;酈道元筆下的三峽風光,張岱筆下具有詩情畫意的西湖美景,《黃河頌》展現(xiàn)出黃河的磅礴氣勢,無堅不摧的力量,正象征了中華民族英勇無畏戰(zhàn)勝強敵的決心和意志等。
學習這類文章,不但能增強學生對祖國山河的熱愛,更讓學生學會只要用心觀察、體會,美無處不在,讓學生受到自然美的熏陶,對美有更高層次的認識,也可開闊學生的視野,提高學生的審美情操,達到教授這些文章的真正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