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玲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02-0139-02
教材解析:“分數的初步認識”是人教版數學教材三年級上冊第七單元第一課時的內容。這一單元教材是在學生已經掌握一些整數知識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主要是使學生初步認識分數的含義。這是學生第一次接觸分數,從整數到分數是學生認識數的概念的一次質的飛躍,因為無論在意義上,還是在讀、寫方法上以及計算方法上,它們都有很大的差異。
1.創(chuàng)設情境,設疑導入
課件以“老師帶著同學們在森林公園秋游”的場景,呈現了本單元的主題圖,對于主題圖我作了一點改動,即在分月餅的2個小朋友旁邊,增加了4個蘋果和2瓶礦泉水,主題圖的呈現體現了玩中認識數學以及人與生活、自然的有機聯系的思想。并且我把這一環(huán)節(jié)定位在生活中的事物,數量呈現從整數到分數的發(fā)展。教學設計中圍繞下列問題開展教學:圖中有些什么人,他們在干什么?當學生說了幾個人在做什么事后,教師很自然地問:正中間的2個小朋友在干什么呢?課件馬上出現只有他們2人的分東西的頁面。
(1)(課件出示4個蘋果和2個小朋友)有4個蘋果,平均分給2個小朋友,每人分到幾個蘋果呢?說說你是怎樣想的?
生:4÷2=2(個)。
(2)(課件出示2個蘋果和2個小朋友)有2個蘋果,平均分給2個小朋友,每人分到幾個蘋果呢?說說你是怎樣想的?
生:2÷2=1(個)。
師:像這樣,我們把每份分得同樣多,叫作什么分法?
生:平均分。(板書)
2.課件演示一人一半,認知沖突中產生分數
教學中從舊知識引入,把4個蘋果和2瓶礦泉水以及1塊月餅分給這2個小朋友,學生通過觀察課件分物體,引出“平均分”,教師把1塊月餅平均分成兩份(電腦演示1塊月餅平均分成兩份的flash動畫),觀察1個月餅平均切成2份后,牢牢抓住舊知識與新知識的切入點“一人一半”是什么意思,再次體會“平均分”。重疊比較大小一樣半個月餅該用哪個數來表示讓學生形成認知矛盾沖突,從而感受分數的產生。[設計意圖: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中,通過復習以前學習過的“平均分”,抓住新舊知識的最佳切入點,為實現新認知做好準備。教師可讓學生列出除法算式表現出平均分。](課件演示平均分一個月餅,成了兩半。)半個月餅可以用學過的整數表示嗎?以此揭示課題:分數的初步認識。(如有學生回答出1/2,教師可引導學生介紹自己是怎樣認識的1/2,或簡要介紹自己學習1/2的途徑)[設計意圖:教師可通過此問題了解學生對新知的認識水平,再有通過對1/2有認識的同學的介紹,其他同學也可以借鑒其他同學的課外學習方法。]
師:那么,老師向大家介紹一位新朋友——分數,這節(jié)課,讓我們一起來研究分數的初步認識。
揭示課題:分數的初步認識(板書)
3.教師發(fā)揮主導作用,學生理解月餅的二分之一
作為分數學習的開始,二分之一的認識是起點。本例題定位在初步認識幾分之一,重點是二分之一,通過觀察課件的演示,老師在黑板上再次結合月餅圖,指導學生建立二分之一的表象認識,明確認識把這塊月餅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月餅的一半,也就是說每一份都是它的二分之一。學生通過直觀形象的認識后,很快明白了二分之一的含義,接著讓學生會學習分數的讀、寫法。這一環(huán)節(jié)教師要注意指導到位。
四分之一的認識就只借助月餅圖來進行,重點強調:只有平均分,每份才是月餅的四分之一。學生有了二分之一的知識點,所以這一環(huán)節(jié)主要放手讓學生說出月餅的四分之一及其含義。板書也是在學生說了含義之后一起拿出來。
4.通過折紙游戲,讓學生進一步體會分數的含義
讓學生折紙,折出正方形的四分之一。本例題定位在通過折紙,進一步體會四分之一,明確雖然折法不同,但結果都可以用四分之一表示,讓學生理解分數的本質含義。教學中讓學生在一張正方形的紙上折出它的四分之一。先確定操作要求,然后讓學生自主操作。由于實踐目的明確,方法得當,把學生的認識推向深入,不同的學生有不同的折法,課堂上呈現幾種不同的折法。再讓學生介紹你是怎樣折的?引導學生說清上下對折、左右對折、斜著對折等折法。
學生匯報時教師并追問:你為什么要把正方形對折呢?這樣讓學生知道對折就是要把正方形平均分,進一步明確只有平均分才能用分數表示。接著引導學生進行討論:為什么折的方法不同,涂色部分的形狀也不同,但都能用四分之一表示呢?學生通過討論得出:因為把這張紙都是“平均分”成了四份,所以每一份就表示這張紙的四分之一。
5.將例3進行了改編,在數形結合中比大小
教材中安排了兩組幾分之一的分數進行大小比較,加深對幾分之一的理解。本例題定位在三年級分數的大小比較要重點借助直觀圖來比較,讓學生在直觀圖中比較幾分之一的大小。對教材的例3的分析,覺得學生在這兩組圖中對于幾分之一大小比較的理解有些困難,也有點牽強。因此我將例3進行了改編,即課件出示一個馕,想一想把一個馕與好朋友分享,看學生想要吃馕的幾分之一,然后用同樣大小的圓片折出想要吃的幾分之一。這樣設計讓學生興趣盎然,使孩子們在數形結合中順利的比較出分數的大小,同時對找規(guī)律和用規(guī)律有了更深刻的記憶。學生在操作、觀察、比較中發(fā)現:同樣大的圖形,平均分的份數越多,每一份反而越小。達到“在認識中比較大小,在比較中鞏固對分數的認識”的目的。
6.回歸主題圖找分數,用足主題圖中的資源
讓學生再回到主題圖,做到首尾呼應,讓學生在實際的生活場景中觀察,還有哪些地方可以用分數表示?當然這里的主題圖要做成可交互呈現的形式。學生說到那個小場景的分數,課件就可以交互出現放大的圖片,讓每一個孩子都看清楚小場景里隱藏的每一個分數。當然學生還可能不會說主題圖中間分的月餅中得分數,即有2個小朋友把月餅切成大小不等的3塊的地方,教師還要注意把學生引導觀察到那個地方,讓學生說出大的一塊和小的一塊分別是月餅的幾分之一。進一步讓學生感受和理解幾分之一的含義。體會分數來自生活實際的需要,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教師要充分挖掘主題圖中蘊含的教學資源,把這一資源用好用足,充分發(fā)揮它們的作用。
課后反思:
幾分之一是最簡單的分數,整數到分數是數的概念的一次擴展。無論在意義上、讀寫方法上都和整數有很大差別。學生第一次接觸分數,會遇到不少困難,能否正確的幫助學生建立分數的初步概念,對今后進一步學習分數和小數起著重要作用。在教學設計過程中,我注意以下幾點:①抓住“平均分”,準確快速切入課題;②多媒體演示,突出重點突破難點;③分層遞進,由扶到放;讓學生主動探索、獲取知識;④準確把握和挖掘了教材資源,合理安排練習。
總之,反思自己的得失,還有很多需要學習的地方,在平時的教學中要做一個有思想的教師。在教學中,重視學生參與,設法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讓他們在學習知識的過程中發(fā)展思維、培養(yǎng)能力,優(yōu)化課堂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