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芳,陳浩凱
(長沙理工大學 馬克思主義學院,湖南 長沙 410004)
?
哲學視域下基因編輯技術應用的風險及控制
劉 芳,陳浩凱
(長沙理工大學 馬克思主義學院,湖南 長沙 410004)
基因編輯技術的民主化應用可能帶來很多風險,而且其風險后果更加復雜并具有深遠影響。文章在哲學視角下對此技術的風險產(chǎn)生原因進行分析,主要包括認識發(fā)展的局限性與整個技術應用系統(tǒng)的因果性影響帶來的風險,并從技術本身、責任倫理、價值抉擇、相關法律規(guī)約與政策約束等幾方面對其風險的管控提出建議,以圖促進基因編輯技術應用與社會發(fā)展相協(xié)調(diào)。
基因編輯技術;應用風險;風險控制
近代以來,生物技術的發(fā)展極為迅猛且日趨復雜化,許多證據(jù)表明,其對人類的生存與社會生活造成了非常深遠的影響。因此,人類如何確保對生物技術運用的有效性與無害性,這對我們是一個重大的挑戰(zhàn)?,F(xiàn)代生物技術的復雜性以及與諸多領域的廣泛關聯(lián)性,使得風險的出現(xiàn)變得難以預見與控制,尋求“零風險”幾乎只能是一種奢望。即使有可能將可預見的風險降到最低,但風險的隱形后果卻可能增大,可能延遲至相當長的時間之后才能發(fā)現(xiàn)其不利后果[1]。而基因編輯技術作為一種最新涌現(xiàn)的基因組編輯工具,可在基因組水平上進行精確的基因編輯[2]。此技術實現(xiàn)了更快速準確地對基因組的改變,在基因工程、生物領域和生物醫(yī)學領域的應用將會有更大的發(fā)展空間,因而受到眾多科學家的歡迎。但是,此項技術的廣泛應用仍然存在諸多風險,尤其是臨床應用的有效性與安全性依然是科學家關注和爭論的焦點,而這其中對生殖細胞編輯的研究所引發(fā)的爭議尤為強烈。
(一)植物改良中的應用及風險
近幾年來,由于CRISPR技術具有低成本和易用性的特點,科研人員們已經(jīng)使用CRISPR技術開發(fā)出了抗病的小麥和水稻。例如,中國科學院的研究團隊在小麥中剔除一個基因,使小麥獲得了抗白粉病的特性[3]。美國喬治亞大學(UGA)的研究人員首次利用基因編輯工具,修改一個樹種的基因組,為更快速和更可靠的植物基因編輯打開了大門。科研人員在運用CRISPR技術進一步開發(fā)更多新品種,使得適用物種清單進一步擴充,有助于加快培育更優(yōu)質(zhì)、高產(chǎn)、多抗性的優(yōu)良農(nóng)作物[4]。
CRISPR技術提高了對DNA進行精準編輯的能力,方便我們對DNA進行精確的改造,可用來改良植物尤其是農(nóng)產(chǎn)品。但是這也同時讓我們難以辨別原來的品種和人工改造品種。美國從事科學政策研究的庫茲瑪(Jennifer Kuzma)教授提出,基因編輯技術的應用,讓我們難以做到對人工改造產(chǎn)品進行真正意義上的追蹤,人們將很難區(qū)分哪些物種是經(jīng)過人工改造的,哪些物種是天然突變的。我們對植物的改造越多,其后果卻是難以預估的風險[4]。
(二)醫(yī)療領域中的應用及風險
在醫(yī)療領域,基因編輯技術可以更加準確、深入地探索疾病發(fā)病機理和探究基因功能,甚至通過改造人的基因而達到基因治療之目的。它可以針對性治療各種疾病。例如胚胎基因編輯治療遺傳病,英國政府已經(jīng)批準線粒體替代療法,即利用捐獻者的基因來置換遺傳自母體的極少數(shù)基因,這種方式可用來治療那些有特定遺傳疾病風險的人群[5]?;蛑委熌軌驈母旧现斡恍﹤鹘y(tǒng)療法難以解決的疾病,而且有助于疾病的預防[6]。麻省理工學院和哈佛醫(yī)學院的研究團隊已經(jīng)在人類細胞和小鼠中,通過操縱一個控制人體代謝的重要通路逆轉了肥胖。這項研究為人們提供了一條預防和治愈肥胖的新途徑。目前還有關于治療艾滋病,癌癥等的相關研究。研究指出,基因編輯技術在更加嚴謹?shù)赝瓿苫蚋脑旌统浞挚紤]安全性之后,就能夠進一步應用于臨床的實驗,這為實現(xiàn)基因治療提供了有力的保障[7]。
雖然CRISPR技術能夠加快基因治療的消息讓生物醫(yī)療界興奮不已,但是許多研究也向我們展現(xiàn)了,現(xiàn)實與理想的差距有多遠,其應用依然存在諸多的風險。
安全風險。截止2013年底,全世界已批準的基因治療臨床試驗方案達到1800個,然而,允許上市的產(chǎn)品僅兩個:一個由我國原食藥堅局(SFDA)批準;另一個由歐洲藥品管理局(EMA)批準?;蛑委煯a(chǎn)品上市寥寥無幾的現(xiàn)狀說明了該領域面臨著很大的困難,其關鍵問題之一是基因編輯工具引起免疫反應和脫靶效應,這些突變對藥物療法的研究與開發(fā),可能產(chǎn)生未知的嚴重的后果[6]。人們需要開展更多的工作,才有可能把握CRISPR技術的安全邊界。在美國麻省總醫(yī)院從事基因編輯研究的J.Keith Joung研究員指出,即便是基因編輯脫靶的極低概率事件也有可能帶來潛在的危害,例如可能加快細胞的生長和增殖,形成腫瘤[8]。而北京協(xié)和醫(yī)科大學社科系劉俊香教授則提出,對于生殖細胞的編輯無法預測和把握對后代的影響,使得后代的健康面臨很大風險[9]。
倫理風險。由于對生殖細胞的基因編輯,涉及到人類下一代的發(fā)展,引發(fā)了多重倫理學問題:第一,由于基因編輯技術要對生物體內(nèi)的基因進行刪除、替換等,要面臨可能破壞生物自然性與完整性的倫理風險;第二,由于基因編輯技術應用出現(xiàn)的免疫反應和脫靶對于后代可能造成疾病易感性,出現(xiàn)非人類形狀等,要面臨可能侵犯未出生者的未來開放權利和主體地位的倫理風險;第三,由于基因修飾人為造成個體的優(yōu)劣差異,這將引發(fā)公平與否的倫理問題,并將造成人們對生命內(nèi)在價值的減弱甚至忽略[9-10]??傊?,對于生殖細胞的基因編輯應用依然存在許多安全、技術和法律層面的障礙,倫理風險尤為突出。
(三)生態(tài)系統(tǒng)中的應用及風險
對于科研人員利用基因編輯技術在生態(tài)系統(tǒng)的應用,大家的注意力主要都集中在基因驅動(gene drive)這項新策略上。所謂基因驅動指在一個種群內(nèi)快速傳播人工編輯基因的方法。雖然該技術現(xiàn)在處于起步階段,但是該技術卻有很多方面可應用,比如能夠快速清除攜帶致病原的蚊蟲,或者消滅侵入性植物,如讓美國農(nóng)民們異常頭痛的藜的耐除草劑基因[7]。
對于基因編輯技術應用于生態(tài)系統(tǒng)的做法,很多科研人員對此做法表示憂慮,因為這種影響整個種群的做法,無法預測會給整個生態(tài)系統(tǒng)帶來什么樣的改變和結果,例如可能會出現(xiàn)其它害蟲,或者會影響食物鏈上層的物種等。由于生態(tài)系統(tǒng)的復雜性、整體性,隨著時間的流逝,基因突變造成向導RNA將來可能還會對另外一段DNA序列發(fā)揮作用,如果在種群內(nèi)傳播開,將帶來不可預知的影響和結果[8]。
(四)應用于其它領域及可能產(chǎn)生的風險
劃時代的基因編輯技術將應用到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中國華大基因組研究所的一種基因改造小豬很快將會產(chǎn)仔。據(jù)說他們首次創(chuàng)造這一轉基因小豬作為寵物并進行售賣[7]?;蚓庉嫾夹g的應用將會在社會生活中產(chǎn)生更多的倫理及安全風險。例如基因編輯技術帶來的寵物小豬,并不能解決小豬的所有問題,如果寵物長期被鎖在有限的空間里,失去了日常的活動之后,將會變得十分抑郁。另外,通過選擇性篩選加以近交繁殖,將會使小豬產(chǎn)生一些遺傳病,這都是不可避免的風險[10]。
(一)認識發(fā)展的局限性帶來的風險
目前對于基因編輯技術,我們的認識還不夠。對事物的認識發(fā)展具有歷史性、階段性的局限,隨著認識的深入,對于技術的應用需要經(jīng)歷一個過程,期間包括技術發(fā)展的不成熟性帶來的風險。CRISPR技術目前正處在爆炸式增長期間,與此技術相關的一切都還在發(fā)酵、醞釀之中,我們可能還需要好多年的時間才能夠真正認識該技術的潛力[11]。一方面,因為在此技術的發(fā)展過程中,伴隨著一些缺陷,因而存在安全風險,無法使此技術獲得批準應用于臨床試驗。例如法國著名女生物化學家、基因學家查朋特(Emmanuelle Charpentier)在一次訪談中提到,目前還有很多基因的功能尚不明確,甚至未完全掌握分子間怎樣協(xié)同工作,因而這種認識的不確定性,很可能造成技術應用后果的不確定性,增加風險的產(chǎn)生[12]。另一方面,基因編輯技術的這種應用方面的無限潛力,可能與傳統(tǒng)的倫理規(guī)范的滯后性相沖突,帶來更為復雜的倫理風險。例如應用于生殖細胞的編輯技術,就引發(fā)許多相關的倫理爭議。因此技術的發(fā)展過程中必然伴隨著風險。
(二)整個技術應用系統(tǒng)的因果性影響
基因編輯技術的應用與社會和自然系統(tǒng)因果相關。技術一旦應用于社會,進入其它領域,就要與其它領域的結構要素相整合,構建出風險的因果相關性?;蚓庉嫾夹g的應用,已經(jīng)與各個領域的構成要素相結合,這種結構性關聯(lián),已經(jīng)形成了某種程度的影響[13]。查朋特曾在訪談中提到,商業(yè)推廣之前研究成果及資金注入等因素,以及技術在公眾對于轉基因的害怕,都與技術應用風險因果相關[12]。
基因編輯技術的應用,以人的駕駛存在為前提,因而離不開科學技術成果的開發(fā)者和使用者這兩個主體,主體的目的行為和價值觀念將影響技術的發(fā)展。如果主體背棄了以科學技術造福絕大多數(shù)人的正確價值觀,那么在經(jīng)濟上,有人為牟取暴利而利用未發(fā)展成熟的基因編輯技術,用于基因治療或者人類健康方面,這將是對患者很大的傷害。如果開發(fā)對社會造成直接危害的基因編輯產(chǎn)品,會對社會系統(tǒng)引發(fā)各方面的風險。例如經(jīng)過基因編輯的植物、動物不經(jīng)過一定的批準進入市場,可能帶來許多未知風險。如果主體不以核心價值觀、科學發(fā)展觀為指導,最終選擇了錯的發(fā)展方向和道路,如一部分人,特別是對社會負有一定責任的領導者、管理者,開發(fā)和運用基因編輯技術缺乏系統(tǒng)觀點、長遠觀點,只顧自身方便,只顧眼前的經(jīng)濟利益,視界狹窄,急功近利的短期行為,只會對整個社會系統(tǒng)構成很大的風險,尤其是基因編輯技術這種作用于微觀世界的技術,其后果更難以預估,人類所承受的風險將更大[14]。
(一)技術自身發(fā)展的管控
雖然目前基因編輯技術以其方便、快捷和便宜的特點被生物界廣泛應用,但是其仍然有自身的缺陷。風險與利益是對立統(tǒng)一的,二者之間的矛盾符合技術應用發(fā)展的規(guī)律,推動著技術趨于完善。而這個過程也是一個量變到質(zhì)變的積累,在基因編輯技術發(fā)展的過程中,風險管控的理念還要進一步與科學理論知識整合,加速技術的發(fā)明和創(chuàng)造,為風險管控不斷地開辟出新的天地。風險管控與技術發(fā)明和創(chuàng)造之間,就形成了一種消除或減少風險的良性互動機制。這種否定之否定的風險管控過程,對于基因編輯技術可能帶來的風險,隨著技術的進一步研究而降低[15]。例如弗吉尼亞大學醫(yī)學院的研究人員所做的研究,可以阻止基因編輯中那些潛在危險的“脫靶”影響。傳統(tǒng)的風險管控無法做到對新型風險的管控,而新的技術發(fā)明與創(chuàng)造為風險的降低提供新的途徑。
(二)價值抉擇排除風險因素
技術風險反映了技術超越自身領域而呈現(xiàn)出來的性質(zhì)?;蚓庉嫾夹g的應用,在不同層面的主體之間存在很大差距,他們具有不同的文化價值觀以及利益追求,而且相關因素間具有著一定的因果影響。應該認識到生物發(fā)育過程中,遺傳因子與環(huán)境在發(fā)育過程中交互作用,不能對基因優(yōu)良過度追逐,使影響發(fā)育的二種要素的價值失衡[16]。例如對于逆轉肥胖的基因編輯,肥胖很大程度是缺乏鍛煉的結果,如果只是通過基因的改變?nèi)タ刂品逝?,而不是通過健康的生活方式控制,那么即使對肥胖基因進行改變,可能使人們不去鍛煉,最終產(chǎn)生更多的肥胖癥患者。從價值角度衡量,此種基因編輯的應用在增加另一種風險,即使我們可以做到,似乎也不應該做。對于寵物小豬的基因編輯,并不能夠解決人與動物相處的問題,而且可能會使小豬產(chǎn)生一些遺傳病。屬于“生命主體”的動物均擁有相同的“內(nèi)在價值”,寵物作為人類的陪伴,應擁有生存以及不受傷害的權利?;趧游飩惱淼膬r值抉擇,我們應該與動物和諧相處[17]。
(三)責任倫理促進風險的管控
責任倫理淵源于主體對自身責任的理性認識,傳統(tǒng)的建立在權威和信念基礎上的道義性的倫理,更加看重人內(nèi)心自律與外在法律他律的結合。作為一種具有前瞻性、自律性、關護性、整體性的全新的責任形態(tài),將責任貫穿于事情的始末以及行為的決策、選擇、執(zhí)行等諸多環(huán)節(jié)之中[18]。其中包含國家團體和個人這三個層面的主體。因而對于基因編輯技術的責任,從科學研究者自身以及團體都應該具有責任意識,尤其是基因編輯技術應用的復雜性,最終造成的后果可能是人類共同承擔,而且?guī)缀鯚o法找到責任主體,對于技術應該以更加審慎的態(tài)度將技術應用于各個方面,盡量降低風險的危害。尤其是現(xiàn)在全球化進程的加快,增加了基因編輯技術風險來源,擴大了風險的影響范圍。因而更加要求基因編輯技術的相關參與者從人類整體利益出發(fā),對自身的責任有一個更深層次的認識,考慮到人類的未來發(fā)展,將自然環(huán)境和人類未來生存納入考量和決策的范圍。這是對自然環(huán)境的負責,也是對人類后代的關愛。企業(yè)作為技術的開發(fā)和應用主體,對于此項技術的商業(yè)化發(fā)展,以及產(chǎn)品進入社會生活中的過程,應有相應的制度進行管理,負起相應的責任。政府作為技術決策主體,在廣度和深度上對于風險的管控具有更大的責任,而增強此技術主體的責任倫理,促進權力的良好運用,是一個有利于防范技術風險的舉措[19]。
(四)國家法律規(guī)約與政策管控
基因編輯技術作為一項先進技術,應用速度急劇加快,而基因編輯技術的民主化運用,可能會帶來意想不到的、非意愿的結果??茖W技術可以按照自身規(guī)律發(fā)展,而科學技術的應用卻與整個社會系統(tǒng)、自然系統(tǒng)相耦合,必然帶來經(jīng)濟利益,應用中就會有利益沖突,導致應用方向的偏頗,因而相應的法律規(guī)約與政策為科學技術的濫用建立了屏障。國家管理層對于某一項重要的應用,應該慎重應對。首先,應該組織相關的科學家進行討論,對于難以控制風險的應用予以擱置,有一定風險的應用進行討論,縮小應用范圍,制定相關規(guī)約將風險盡量降到最小。其次,組織社會各階層對以上結論進行討論總結,如同“羅爾斯之幕”一樣,反映出不同階層的利益追求,最終形成最大多數(shù)的利益。最后,成立研究委員會,通過以上的辯證分析,制定相關的法律規(guī)約與政策[21]。例如基因編輯動植物相關條例等,有效約束基因編輯技術的濫用,減少由于濫用技術而產(chǎn)生的風險。總之,對于基因編輯技術的推廣使用(尤其是臨床應用),目前存在很大的爭議,各國的態(tài)度不明,是否應該禁止,或是法律規(guī)約如何有效管控,對目前的人類而言尚是未決的疑難,我們?nèi)孕枥^續(xù)謹慎探索。
[1]馮玉杰.現(xiàn)代生物技術在環(huán)境工程中的應用[M].北京:化學工業(yè)出版社,2004:281.
[2]劉蓓,尉瑋,王麗華.基因編輯新技術研究進展[J].亞熱帶農(nóng)業(yè)研究,2013(4):262-269.
[3]黃妤,王世春.CRISPR/Cas:新一代基因編輯技術[J].生命的化學,2015,35(1):113-118.
[4]謝科,饒力群,李紅偉,等.基因組編輯技術在植物中的研究進展與應用前景[J].中國生物工程雜志,2013(6):102-103.
[5]周學純.CRISRP/Cas9技術前沿進展[J].科學中國人,2016(6):16-17.
[6]季海艷,朱煥章.基因編輯技術在基因治療中的應用進展[J].生命科學,2015(1):71-82.
[7]基因編輯技術的最新應用[EB/OL].http://www.home-research-index-rid-62326.shtml.
[8]CRISPR, the disruptor[EB/OL].http://www.nature.com/news/crispr-the-disruptor-1.17673
[9]龐西院.“跨學科視野下的‘基因編輯技術’學術研討會”綜述[EB/OL].http://www.chinasdn.org.cn/n1249550/n1249731/17002111.html
[10]Jane Gitschier.The Ethics of Our Inquiry:An Interview with Hank Greely[J].PLoS Genetics,2014,10(11):1-4.
[11]易顯飛.技術現(xiàn)象學、經(jīng)驗轉向與技術文化:伊德的技術哲學評析[J].湖南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6):82-85.
[12]張薇薇,編譯.基因編輯技術:一場正在進行的革命——伊曼紐爾·查朋特訪談錄[J].世界科學,2015(9):13-15.
[13]韓小謙.技術發(fā)展的必然性與社會控制[M].北京:中國財政經(jīng)濟出版社,2004:340.
[14]王續(xù)琨,常東旭.科學技術社會后果辨析[J].河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7(3):322-326.
[15]歐庭高,何發(fā)欽.論風險控制與現(xiàn)代技術風險[J].長沙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5):25.
[16]郭貴春,殷杰,主編.愛思唯爾科學哲學手冊(生物學哲學)[M].趙斌,譯.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5:448-449.
[17]何誠.實驗動物學[M].北京:中國農(nóng)業(yè)大學出版社,2013:286.
[18]李志平.地方政府責任倫理[M].長沙:湖南大學出版社,2010:31.
[19]王其和.大科學時代科技主體責任倫理研究[M].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13:58.
[20][美]杰羅姆C.格倫,[美]西奧多J.戈登.2003年未來展望[M]. 王如松,閔慶文,等,譯.北京:中國財政經(jīng)濟出版社,2004:54-60.
Risk of and Control on Gene-editing Technique Applications from Philosophical Point of View
LIUFang,CHENHao-kai
(SchoolofMarxism,ChangshaUniversityofScienceandTechnology,Changsha,Hunan410114,China)
The democratic application of gene-editing tequnique may bring a lot of risks with even more complex and far-reaching consequences.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risks of this technique from perspective of philosophy, mainly including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of human knowledge and its limits, and risks from the causal correlations between the entire system and the technique. It analyzes the way how to control risk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echnique itself, responsibility ethics, value selection and the relevant legal stipulation and policy constraints, which aims to promote the applications of gene-editing technique and social development in harmony.
gene-editing technique; application risk; risk control
2016-08-13基金項目:湖南省社科基金項目(14YBA037)作者簡介:劉 芳(1988—),女,山西朔州人,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生命科技與社會研究;陳浩凱(1965—),男,湖南新寧人,教授,主要從事科技政策與創(chuàng)業(yè)管理研究。
第31卷第5期2016年9月長沙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JOURNALOFCHANGSHAUNIVERSITYOFSCIENCE&TECHNOLOGY(SOCIALSCIENCE)Vol.31No.5Sept.2016
N031
A
1672-934X(2016)05-0039-05
10.16573/j.cnki.1672-934x.2016.05.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