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洪彩
名作簡介:《透明的紅蘿卜》是莫言的成名作。作品講述的是一個頂著大腦袋的黑孩,從小受繼母虐待, 因為沉默寡言,經(jīng)常對著事物發(fā)呆,并對大自然有著超強的觸覺、聽覺等奇異功能的故事。
1967年,莫言十二歲,在家鄉(xiāng)山東高密縣生活,那時的生活條件很差,莫言也要幫著爸媽掙錢。他在水利工地旁勞作之余,因饑餓難耐,偷拔了生產(chǎn)隊一根紅蘿卜,被押送到工地后專門為其召開了一次批斗會,回家后遭到父親的毒打。這個慘痛的記憶一直被莫言深深記住,于是在1985年莫言寫成中篇小說《透明的紅蘿卜》。
片斷摘錄:他躡手躡腳地走進家門。一個掛著兩條清鼻涕的小男孩兒正蹲在院子里和著尿泥,看著他來了,便揚起那張扁乎乎的臉,奓煞著手叫:“可……可……抱……”黑孩兒彎腰從地上撿起一個淺紅色的杏樹葉兒,給后母生的弟弟把鼻涕擦了,又把粘著鼻涕的樹葉象貼傳單一樣“巴唧”拍到墻上。對著弟弟擺擺手,他向屋里溜去,從墻角上找到一把鐵柄羊角錘子,又悄悄地溜出來。小男孩兒又沖著他叫喚,他找了一根樹枝,圍著弟弟畫了一個大大的圓圈,扔掉樹枝,匆匆向村后跑去。
素材延伸:
兒童保護,社會之痛
2015年,一篇被稱為“世界上最悲傷的小學(xué)作文”在網(wǎng)上熱傳,這篇字字滴淚的作文,讓無數(shù)網(wǎng)友為之動容,引起了社會的強烈反響。文章的作者叫苦依五木,一個來自大涼山的小學(xué)四年級彝族姑娘。日記中苦依五木記錄道,“爸爸四年前去世,媽媽一個人操持全家生活,后來也病倒了,因為貧困,舍不得在醫(yī)院看病,最終也離開了人世。”這篇作文只有短短的幾百字,卻道盡了人生的艱難和無奈,同時也透露出小女孩兒面對苦難的隱忍和堅強。
適用話題:人性之思;親情無奈;社會關(guān)愛;困境……
學(xué)生片段:每一個孩子都是社會的未來,都應(yīng)該快樂地生活。處于貧困地區(qū)的兒童,是弱勢群體,他們需要來自家庭和社會的保護與關(guān)愛。然而,他們卻無法像其他城市的兒童一樣,享受童年的快樂。看著“與豬共舞”的孩子,讀著世界上最悲傷的作文,我們眼前仿佛出現(xiàn)了莫言筆下《透明的紅蘿卜》中黑孩兒的弟弟獨自和泥巴的情形?,F(xiàn)實中還有千千萬萬同樣處于困境中的兒童,感受他們的處境,整個社會都隱隱作痛。
(編輯:李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