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笛
每年春節(jié)回家,除了七大姑八大姨的各種騷擾,參加大學、高中、初中乃至小學的同學會幾乎成了規(guī)定動作。
因為其他時間幾乎都聚不起來——所以很多人的回家行程不管長短,其中有一段肯定是給各種同學聚會留出來的、同學會參加的次數(shù)多了,慢慢地也怕了起來,怕各種對比后失落、怕遇到前任尷尬、怕被人八卦心虛、怕沒有話題落寞……同學會槽點太多,有人一邊吐槽一邊卻架不住各類同學的邀請,義無反顧地撲向同學聚會。因為一旦拒絕的次數(shù)多了,背負“發(fā)達了便連同學都不認了”的罵名可不是好玩的。但當你特特從外地趕回參加了幾年或十幾年一次的同學會,結(jié)果發(fā)現(xiàn)聚會的程序基本是:先在高級飯店里面對著滿桌的山珍海味,大家一起拿著手機搶紅包,沒說上幾句話又喝成一團亂,桌上的飯菜幾乎未動,便又轉(zhuǎn)戰(zhàn)了KTV,這回,徹底連話也不用說了,說了也聽不見,大家只要互相扯著嗓子喊就可以了。
當然,95后新生代們都還在上大學吶,“我們純粹,我們就是為了大家一起玩!”熱鬧過后總有一段尷尬的沉默,那就低頭玩手機唄,交流一下各自玩的游戲也是好的。當然,在群里召集同學聚會的那個哥們兒,上次他召集還自己請大家吃了一頓,這次大家直接A了吧,都不用抬頭,直接微信里AA。
徹底累了的你說:還是小聚吧,小聚好,更自由,跟你好的也就是那么幾個。雖然還是免不了吃飯喝酒K歌,但在這狂亂中似乎更容易找到你自己——那個原本你十分熟悉的人與事,在你經(jīng)過幾年大學生活之后原以為已經(jīng)陌生,結(jié)果在同學聚會的神奇能量場里,它們又海市蜃樓般再現(xiàn)眼前,或者又如魔鏡:讓你回眸前生五百年(這五百年間的八卦放心自然有人一樁樁一件件地幫你恢復記憶)到底什么猴樣,直到對現(xiàn)在的自己徹底陌生。
時光是把殺豬刀,你感慨看到曾經(jīng)小學的、初中的、高中的少年如今拖家?guī)Э诘馗憔淳?,你以為還在上大學的自己還能任性多少年呢?同學聚會就像個照妖鏡,把你當年熟悉的那些少男少女吸進去,吐出來一個個或胖了或老了或意氣風發(fā)或碎碎叨叨的變形的人兒,你被現(xiàn)實擊垮,驚詫莫名又來不及傷心。參加同學會,對人事變化各種高能預警要淡定,心理要夠強大,才能安然接受變化了的別人和自己。
90后95后們總是要更簡單、更自信一些:同學之間對比怕什么,有對比才有動力嘛!跌倒了有人爬起來有人躺著,不管什么姿勢,開心就好!來來來,大家都來,我們一起玩自拍!
純粹的95后還大方承認,同學會還是承擔了相當堅挺的社會功能的:人脈與資源。人類學專業(yè)的三水同學在參加了小學、初中與高中的同學會之后得出了這樣的結(jié)論,五年十年不見的同學,有很多人成為你的弱連接,但是弱連接一旦連接上,互加微信,共享資源,能量還是很大滴。也正因為此,留學英倫的三水同學仍然免不了感慨:一眨眼,同學們都O2O、P2P、A輪B輪總裁CEO了,說創(chuàng)業(yè)就像說買了件好看的衣服一樣輕松,而自己還總是有點不夠上進努力的樣子。同學會之后也決計要奮發(fā)圖強,做個對社會有用的人。這樣的刺激,算不算傳說中的正向激勵呢?呵呵噠!
所以,即便凌亂混亂得找不到任何一個主題,奉上的是一盤融入了各種表情各種味道的亂燉:感慨,對比,八卦,醉酒,尷尬,任性,變化……味正料足,都是諸位不吐不快的心聲而已。
更何況,有些事有些回憶只有和同學一起分享,才能釀出那杯叫青春記憶的酒,還有那份只有在同學面前才會徹底爆發(fā)的真性情,幫你瀟灑地與往事干杯。那些個分了又和了的八卦情史,若不是當年的親歷者見證者一個個在場,陪你一起醉后狂歌,緬懷青春那些,又如何證明你曾經(jīng)不計一切地付出過,比起你后來不得不跪服的車子房子職業(yè)背景這些世俗標準威逼下的愛情,唯有同學們奮不顧身的八卦,才能讓你唏噓你曾經(jīng)擁有過的熱血青春,讓你產(chǎn)生一切都值了的幻覺。當然,如果有前女友前男友在場的同學聚會,那些風情萬種的尷尬,你也要默默吞下。
有人問:都微信橫行了,同學之間為什么還要聚會呢?
有話在同學群里說,有紅包在微信群里發(fā),若真是想見誰私下出來喝杯咖啡也不是難事。
相逢自是有緣,有緣自會再見,何苦非要抽出時間來嘗一口尷尬,品一口落寞呢?
落寞是你的,熱鬧是大家的,或者,眾人的落寞才是這熱鬧的真相罷。